開篇語:
2016年以來的五年,雖然只是歷史長河裡的一個小小片段,卻註定會在麻江大地上被深刻銘記。過去的五年,17萬勤勞智慧的麻江人民,在麻江縣委、縣人民政府的帶領下,主動適應新常態,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以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為總要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的總體要求,舉全縣之力打贏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這場攻堅戰,讓每一個麻江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質感!
2016年全縣貧困發生率為12.89%,減貧人口6403人;2017年全縣貧困發生率為8.61%,減貧人口8945人;2018年全縣貧困發生率為1.55%,減貧人口14770人,實現整縣國定標準「減貧摘帽」;2019年共減少貧困人口59566人,貧困發生率由「十二五」期末17.51%減少到「十三五」期末的0%;2020年,全縣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 今天,當我們站在兩個五年規劃的交匯點上,回顧過去,跨越發展的輝煌,讓人豪情滿懷;展望未來,久久為功的宏偉藍圖,更讓人砥礪奮進。
鳥瞰麻江全景。(攝影:張旭東)
中流擊水三千裡 揚帆破浪正當時 五年來,我們一直堅守著勇於擔當的豪氣,攻堅克難,堅決打贏脫貧攻戰,讓麻江人民徹底撕掉「貧困」的標籤。
落日餘暉下的麻江全景。(攝影:閔謙祥)
在脫貧攻堅「練武場」上,我們成立書記、縣長擔任組長和指揮長的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和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指揮部,統籌協調指揮脫貧攻堅各項工作。2244名幫扶幹部與貧困戶無縫對接,精準幫扶實現「全覆蓋」。縣委常委把16個深度貧困村作為自己的主陣地,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上出實招解難題。建立「局長駐村、常務看家」「聯村包組」工作機制,由幫扶單位775名縣鄉幹部(包括第一書記)和村「六大員」組成的脫貧攻堅小分隊沉戰到村,一線作戰,實行「網格化」管理。組建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住房保障等18個工作專班,深入一線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2019年3月,麻江縣脫貧攻堅成效通過了第三方評估,2019年4月,宣布退出貧困縣系列。
燈火輝煌的麻江夜景。(攝影:張旭東)
一枝一葉記心間 百姓冷暖最關情 五年來,我們一直堅守著民生為本的底氣,百計千方從麻江人民最關心的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方面著手,對各項保障機制進行「精心打磨」,讓發展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
州政協副主席、麻江縣委書記王鎮義帶頭深入貧困戶家中開展幫扶工作。
在教育事業方面,累計投入各類資金14.2億元,大力實施中小學生態文明教育行動計劃和職業技術學校實訓基地改擴建項目、智慧教育工程、創業教育課程教學體系建設工程;落實好「兩助三免」的基礎上,2017-2019年縣財政自籌資金1949.32萬元,補助學前教育至高中階段貧困家庭學生500元/學年的縣級扶貧助學金,對在校的全日制專科、本科貧困家庭學生,給予補助3000元/學年的縣級扶貧助學金。
志願者在結對幫扶的貧困戶家中為孩子講解作業。
在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程和「雁歸興黔」就業計劃,幫扶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城鎮新增就業10150人,新增農村轉移就業11000人;實施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92634人,增長1.35%,綜合參保率達98%以上。在醫療衛生事業方面,繼續推進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先診療後付費」,紮實推進慢性病患者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實現慢性病患者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應籤盡籤。
麻江縣幫扶幹部用活用足現有政策和公益資源,貧困戶獲真情得實惠。
在農村住房保障方面,對11106戶危房實施改造,對存在透風漏雨的5030戶房屋進行了全面整治。完成易地扶貧搬遷8990人。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方面,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提升「山水田園·夢境麻江」品牌影響力。在社會治理方面,全面深化法治宣傳教育,全力鞏固「無毒縣」創建成果。
孩子們在明亮的教室裡安心學習。
產業調整出成效 綠水青山現白銀 五年來,我們一直堅守著不斷突破的勇氣,開拓進取,加快農業產業發展,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大力發展藍莓產業,藍莓種植面積達6.5萬畝,依託貴州綠色產業扶貧子基金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資金,初步建成集藍莓育苗、基地種植、冷鏈儲運、生產加工、電子商務、市場銷售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形成農旅融合、工旅互動的新模式。大力發展菊花產業,菊花種植1750畝,開發了菊花系列產品8個。
麻江下開展就業保障培訓,參加培訓的學員在認真學習美容知識之後進行實際操作。
大力發展鋅硒米產業,以麻江縣金之稻米業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訂單式發展水稻種植1.46萬畝,成功申報了2020年「中國好糧油」示範縣。 大力發展蔬菜產業,以麻江縣綠之源農業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推動谷硐壩芒萬畝蔬菜產業帶建設,輻射帶動全縣從事蔬菜產業主體51個。建成林藥、林蜂、林禽等林下經濟示範點40個,帶動貧困戶3114戶,戶均增收4500餘元。
麻江縣定期開展基層醫療服務活動,市民就醫有保障。
一二三產緊融合 麻地遍開致富花 五年來,我們一直堅守著善謀善為的睿氣,與時俱進,推進「五縣」建設,讓麻江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麻江大力發展壩區蔬菜產業,村民種植高效蔬菜得實惠。
全縣群策群力,創建了有機農業大縣、產業融合示範縣、城鄉統籌發展示範縣、鄉村旅遊精品縣和山地公園特色縣。2017年被國家質監總局評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2016年被國家發改委、國家財政部、國家農業部等7部門批准為創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之一,2019年被國家發改委、國家農業農村部、國家工信部等7部門批准為農村產業融合示範園。2017年國家住建部將麻江縣列為全國農村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貴州省住建廳將麻江縣列為全省整體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汙水治理示範單元。2017年被國家商務部和貴州省商務廳分別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農商聯動示範縣。2017年被國家國土資源部批准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工作試點縣。2019年8月成功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20年獲批為國家第一批森林康養基地。
曾經土地貧瘠的卡烏藥谷江村經過產業融合發展,如今成旅遊旺地。
我們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抓手,積極推進旅遊+文化、旅遊+體育、旅遊+農業、旅遊+康養等融合發展,拉動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年,實現旅遊收入21.69億元、同比增長30.14%,接待遊客326.94萬人次、同比增長26.49%,兩項增速連續三年保持在20%以上,預計2020年將實現旅遊收入24.29億元、同比增長12%,接待遊客359.63萬人次、同比增長10%。
麻江縣開展農村「三變」改革出成效,昔日舊山村換美顏,村容村貌變化大。(攝影:彭德華)
真刀真槍推改革 紅利釋放得民心 五年來,我們一直堅守著持續創新的銳氣,大膽探索,真刀真槍推進改革,讓麻江經濟社會發展更有動力、更有活力。
麻江縣實施鄉村醫生「員額制」管理改革全力保障醫療人才隊伍建設。
自改革工作開展以來,麻江順利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等試點任務,農村「三變」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工作穩步推進,鄉村醫生「員額制」管理改革得到國家衛健委全國推廣。完善「麻江·濱江」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深入推進「南農麻江10+10」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獲批立項省級科技計劃項目5個,新增申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0個,年度新增省級科技型備案企業5家,累計達104家,完成國家中小型企業評價入庫4家。五年來,經濟總量快速增長,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從「十二五」期末26.53億元增加到「十三五」期末41.7億元,年均增長11.44%。
麻江正在走向一個富裕文明、綠色生態、平安和諧、公平有序的新未來。
秋來滿山皆秀色,春來無處不花香!一個個國字號、省字牌的榮譽,折射出「十三五」的開拓進取,一組組鮮活的數字彙聚成麻江速度、麻江精神。 風物長宜放眼量。此刻,站在「十三五」規劃的終點矚望未來,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清醒看到前面再上一層樓的阻力,有更進一步的挑戰。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麻江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統籌推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相銜接,我們堅信,不久的將來,麻江必將以一個富裕文明、綠色生態、平安和諧、公平有序的城鄉面貌展現在我們面前。 亮點大事記: 1.2016年,麻江縣被國家發改委、國家財政部、國家農業部等7部門批准為創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之一; 2.2016年1月成功申報藍夢谷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為AAA級景區; 2.2017年,麻江縣被國家質監總局評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 3.2017年,國家住建部將麻江縣列為全國農村第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省住建廳將麻江縣列為全省整體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汙水治理示範單元; 4.2017年,麻江縣被國家商務部和省商務廳分別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農商聯動示範縣; 5.2017年,麻江縣被國家國土資源部批准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工作試點縣; 6.2017年8月,麻江成功申報夏同和狀元文化產業園為AAA級景區; 7.2018年9月成功申報縣城馬鞍山生態體育公園,目前按照AAAA景區標準規範推進建設和申報; 8.2019年成功申報藍莓生態旅遊AAAA景區; 9.2019年8月成功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10.2020年成功獲批「中國好糧油」示範縣和國家第一批森林康養基地2個國字號品牌,入選全省「188」糧食物資儲備和應急保障中心建設體系工程。
來源 麻江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 楊鴻新
編審 楊儀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