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知名的跨界達人,錘子科技CEO羅永浩不僅開啟了直播帶貨,最近還打算參與綜藝節目的錄製。在一次直播預告中,羅永浩稱綜藝《樂隊的夏天》正在邀請自己去錄製節目,自己也打算以樂手的身份出席。
這也不是《樂隊的夏天》這檔節目第一次與跨界達人們合作了,去年的冠軍新褲子樂隊主唱彭磊就曾跨界藝術,舉辦過集影像、聲音、裝置構成的多媒體展覽。
而作為同檔節目裡走出的另一位達人,刺蝟樂隊的主唱兼吉他手趙子建也是一位跨界大師,程式設計師和樂隊主唱,一靜一動的搭配本就讓人錯愕,而這在趙子建的身上又同時存在著。
當時有不少網友說,子健這一身除了頭髮,其他的都很程式設計師。最近大熱的小米雷總也公開表示過對趙子建和刺蝟樂隊的喜愛。
程式設計師兼職樂隊主唱該是什麼模樣?
那樂隊主唱兼職程式設計師又是什麼模樣?
雖然很多人也覺得趙子建的雙重身份十分反差萌,但也有小部分人質疑過:「比起組樂隊,程式設計師的工作不是更好一些嗎?」
其實學習計算機和編程,並不是一定要去當個程式設計師。更多的是從這種編程邏輯思維出發,找到人生更多可能。除了趙子建外,名人圈裡還有很多「碼農」出身的才子,他們都在自己的領域裡發光發熱,你是否留意過呢?
娛樂圈裡的隱藏程式設計師
放眼娛樂圈,拋開人人都知道的許嵩和潘瑋柏不談,在《歌手》節目裡收穫了大批觀眾喜愛的李健也曾是程式設計師出身。
199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專業,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國家廣電總局當一名網絡工程師。本來是個安靜的美碼農,直到盧庚戌邀請他加入水木年華樂隊,他才辭職唱歌。
如果當年的程式設計師李健不辭職,今天的廣電總局裡或許還會有一名高情商的段子手,高顏值的「音樂愛好者」。
在脫口秀節目裡十分出彩的呼蘭和龐博也都是專業學習編程出身。在節目裡,龐博就曾多次以程式設計師作為選題來源,比如向觀眾解釋bug到底怎麼來的:
「比如說我是一個賣肉夾饃的,正常的用戶就是要一個肉夾饃。但是有人上來就要兩萬個肉夾饃,這就叫內存過載;或者說要1.356個肉夾饃,這就叫處理精度不足。」
詼諧幽默的包袱裡面,是他們作為程式設計師的曾經,即使當了脫口秀演員之後無法兼顧程式設計師的本職工作,他們也始終沒有真的放下心中那串代碼。
不許學相聲的程式設計師
說到馬東,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在《奇葩說》節目中,他作為主持人親切有趣的形象。但大部分人或許不知道,馬東作為相聲大師馬季的兒子,曾被父親下過「不許學相聲」的死命令。
為了讓馬東有更多職業選擇,在他很小的時候,家裡就把他送往了澳大利亞學習計算機專業。
畢業後,馬東還曾進入當地一家大公司工作,成為了一名程式設計師,且這份工作他一做就做了10年。1996年,馬東才從澳大利亞回國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學習電視專業,後在朋友的鼓勵下,開始主持談話節目,逐步成為了我們熟悉的馬東老師。
2001年進入中央電視臺擔任CCTV-3《挑戰主持人》製片人、總導演、主持人;
2011年擔任《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
2013年,離開央視,加盟門戶視頻網站愛奇藝公司,擔任首席內容官;
2014年,主持愛奇藝獨播的中國首檔說話達人秀《奇葩說》;
2015年,宣布成立米未傳媒 ,並作為創始人出任CEO。
……
為什麼他可以做到這麼多?
馬東曾說過:「數據靈敏的認知和有序的編程思維對於任何工作都具有優勢。」 或許就是在澳洲10年的IT「碼農」經歷,才讓他在做傳媒行業時風格別具一致,脫穎而出。
總統也會寫代碼
不止是這些娛樂圈名人,在政界也不乏一些編程愛好者。眾所周知,當年歐巴馬在「一小時編程」的項目裡,用Java在頁面上畫了一個正方形,讓他成為了史上第一位會編程的美國總統。
但放眼世界,他可不是唯一一位學習編程的政界名人。
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974年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獲得過數學一等榮譽學位及電腦科學優等文憑。
2015年,李顯龍還在Facebook上曬出過一組他幾年前用C++編寫的關於數獨求解器代碼,還附上一個指向Google Drive的連結,裡面包含了這段代碼及其輸出示例和編譯後的Windows可執行文件。
多年的從政生涯並沒有讓李顯龍忘記自己最初的愛好。
其實不僅是他自己,李顯龍全家都與編程有著緊密的關聯:李顯龍的夫人何晶女士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電子工程專業一等學位(First Class Honours)和史丹福大學的電子工程碩士學位。
李顯龍的兩個小兒子也都在在MIT學習計算機相關課程,其中,李鴻毅曾是谷歌產品經理、reactor.js作者,李浩毅是scala.js作者。
李顯龍曾經說過:「我的一個兒子拿起一本書給我看,上面寫著:『想要更上一層樓,你該學習HASKELL。』我想,有一天這會是我退休時的讀物。」
顯然這位老程式設計師心中還有一串代碼夢,或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也會有機會看到這位新加坡總理的編程作品。
其實除了這些跨界大佬,之前文章中介紹過的維密名模KK,NBA球星波什,中國著名作家王小波,都是編程達人。
早在1992年,王小波就曾在寫給友人的書信中寫道:
「我用C編的軟體已經用熟,並做出了各種寫小說的工具,別人的軟體已不用了。現在主要是寫書賺錢。從今年初開始寫長篇,首先做了寫長篇的專用軟體。」
雖然不是以代碼的形式展現,但分析這些跨界程式設計師們,很明顯能夠發現他們身上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善於去觀察這個世界。
程式設計師出身的人們,身上通常都有著強烈的求知慾,這促使他們會運用各種不同的視角去丈量這個世界。他們明白「人都是在做自己原本不能勝任的事情中,才能快速成長」的道理,因此才能在不同的領域裡發光發亮。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無論是否當個程式設計師,我們都應該通曉這個道理。不要讓任何事情成為你不去學習的理由!你學過的每一樣東西,都會在你一生的某個時候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