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片,亦稱「軍事片」,以戰爭史上重大軍事行動為題材的影片。
較常見的戰爭片有兩種類型,一種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通過戰爭事件、戰役過程和戰鬥場面的描寫,著重刻畫人物的思想性格;另一種以反映戰爭事件為主,通過人物和故事情節的描寫,形象地闡釋某一重大軍事行動、軍事思想、軍事原則和戰略戰術。
今天我們就先來盤點2010年代的戰爭片TOP10(本次更新增補了2019年的戰爭電影)。
在近幾年,國產電影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戰爭片這一類型片中也湧現出了如《賽德克•巴萊》、《金陵十三釵》、《戰狼2》和《紅海行動》等一系列優秀影片。
鑑於這些國產戰爭電影對於國人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因此本文的TOP10推薦,只推薦國外影片。
【雪夜陽光】電影推薦系列均不含劇透,請放心閱讀。
《高地戰》是一部韓國拍攝的表現韓戰的電影,影片通過表現韓戰停戰前南北朝鮮對L高地的爭奪,反思戰爭的意義。
通常我們中國人覺得在韓戰中,中美才是主角,但真正的主體其實是朝、韓。本片是從朝、韓的視角展現的朝鮮內戰,這個視角對於中國人來說可能比較新鮮。
《冒牌上尉》是一部德國的二戰題材影片,講述的是在德國戰敗前兩周內發生的故事。
影片講述了一名十九歲的普通國防兵威利赫羅德在二戰最後兩周內成為所謂的「埃姆斯蘭德劊子手」的故事。他憑藉撿到的上尉制服而假冒軍官,將潰散的其他士兵聚集起來組成特別任務小組,一路搶掠地在行將陷落的納粹帝國大地上為所欲為,並以元首為榜樣掌握起逮捕和生殺大權。
如此荒誕的故事卻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這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現實,並從另一個角度反思戰爭和人性。
《戰馬》是一部由史蒂文·史匹柏拍攝的一戰題材的電影。
本片是戰爭片中為數不多的通過動物與人的關係表現戰爭的電影,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動。
《地雷區》是丹麥導演馬丁·贊裡維特的作品,影片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表現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俘虜在丹麥用生命排雷的故事。
影片通過二戰結束後的事件反思二戰,角度獨特。戰爭結束之後,看似和平降臨,生活應該歸於平靜,但我們從屏幕上卻看到一個個年輕的生命突然之間被地雷炸的灰飛煙滅,讓人震撼。
觀眾能夠跟隨丹麥軍官卡爾對待德軍俘虜態度的轉變,思考戰爭與人性。
《喬喬的異想世界》是一部二戰題材的戰爭喜劇片。
該片由塔伊加·維迪提執導,由羅曼·格裡芬·戴維斯、託馬辛·麥肯齊、斯嘉麗·詹森主演。
本片講述的是二戰時期,生活在納粹德國統治下的一個小男孩的故事。他的媽媽秘密為抵抗軍工作,而且在家中藏著一個猶太女孩……
《喬喬的異想世界》在喜劇中充滿了諷刺,同時也很催淚。
本片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由李安導演的反映伊拉克戰爭的電影。
伊拉克戰爭時期,來自美國德州的19歲技術兵比利·林恩因為一段偶然拍攝的視頻而家喻戶曉。那是一次規模不大卻激烈非常的遭遇戰,戰鬥中林恩所在的B班班長遭到當地武裝分子的伏擊和劫持,而林恩為了營救班長不惜鋌而走險衝鋒陷陣。視頻公布於世讓他成為全美民眾所崇拜的英雄,然而卻鮮有人理解他和戰友們所經歷的一切。
為了安葬班長,B班得到了短暫的休假,因此他們得以受邀參加一場在德州舉行的橄欖球比賽。林恩的姐姐因某事件深感愧疚,她希望弟弟能藉此機緣回歸普通生活。而周圍的經紀人、球迷、大老闆、普通民眾則對戰爭、衛國、士兵有著各種各樣想當然的理解……
影片通過正在經歷戰爭的比利·林恩回到後方與後方各種身份的民眾的衝突,告訴人們一個道理,沒有親身經歷戰爭的人是無法理解上過戰場的士兵的感受的。
戰爭的殘酷和其對於親歷者所帶來的影響,遠超我們的想像。
《敦刻爾克》這部英、法、美、荷四國聯合製作的電影由克里斯多福·諾蘭任編劇和導演。
故事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初期,40萬英法盟軍被敵軍圍困於敦刻爾克的海灘之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
英國士兵湯米在逃離海灘的過程中相繼結識吉布森與亞歷克斯,同時民用船主道森先生與兒子彼得、17歲少年喬治也離開英國,去往敦刻爾克拯救士兵。三人陸續搭救了海軍、飛行員柯林斯及湯米一行人,而戰鬥機飛行員法瑞爾則在被敵人雙面夾擊的艱難情形下頑強戰鬥。
影片的故事從陸、海、空三個角度穿插敘述,多角度展現敦刻爾克大撤退,營造出了命懸一線的緊迫感和緊張感。
《1917》是一部一戰題材的戰爭片。
該片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科林·費爾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馬克·斯特朗主演。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波及到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美國參加了對德作戰,中國等國也相繼投入戰爭,協約國的陣營增加到27個國家。
《1917》講述的就是發生在1917年一戰前線的故事,用鏡頭將這場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戰爭再現在觀眾面前。
本片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和最佳視覺效果共三項大獎。
《模仿遊戲》是一部講述二戰隱蔽戰場的傳記電影。
影片改編自安德魯·霍奇斯編著的傳記《艾倫·圖靈傳》,講述了「計算機科學之父」艾倫·圖靈的傳奇人生,故事主要聚焦於圖靈協助盟軍破譯德國密碼系統「英格瑪」,從而扭轉二戰戰局的經歷。
該片由莫騰·泰杜姆執導,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凱拉·奈特莉主演。
有時候最意想不到的人,才能做出最超乎想像的事。
本片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衝繩島戰役,是在琉球群島中衝繩島進行的一場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也是太平洋戰場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
衝繩島戰役從1945年4月上旬開始直至6月中旬結束,徹底消滅了日本海上和空中力量,為二戰勝利奠定了基礎。
由梅爾·吉勃遜導演的《血戰鋼鋸嶺》即表現的是發生在衝繩島戰役中的真人真事,影片從正面展現了戰爭的血腥、殘酷,但本片的英雄卻是一位不願拿槍的醫護兵,主人公身上展現的人性的光輝與戰爭的黑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血戰鋼鋸嶺》獲得了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和最佳電影剪輯。
以上就是本期推薦的10部2010年代的戰爭片了,希望您能喜歡,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