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功利角逐的社會,社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灰影都可以被放大投射成一部"宮心計"。而在學術氛圍濃厚的復旦大學裡有一處明媚的倩影,宛如一股清泉,清冽甘甜,又如一塊璞玉,通透真誠,而她活得到底有多通透呢?
一、比起美貌,更多人愛她的思想
陳果並非一眼千年的美女,而像一杯陳年佳釀,愈久彌香,愈是悉心品味她的人,愈能體味到其中的芬芳。
80後的復旦女神陳果,1981年2月出生於上海,她作為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還曾是加拿大溫哥華UBC大學Regent College訪問學者,如今在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擔任教師。
比起美貌,更多人愛她獨特的思想。就拿"孤獨"這個話題來說,現代社會的人患"抑鬱症"的百分比正逐年增長,顯然這與社會壓力的增加也有很大關係,抑鬱症的演變使很多人開始患上社交恐懼症。
他們常常以獨處的方式來面對這個社會,但其實他們的內心對這種生活方式又十分害怕,他們轉而以一種更加刺激的"狂歡"來表達自己。
正如陳果老師所說:"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當一個人的時候,會發現突然多了許多閒暇的碎片時間,但這些時間不應該拿來浪擲,利用這些時間去做一些更加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虛度光陰,學會自己與這個世界和解,讓心安靜下來,反而會得到心靈的淨化。
這只是陳果思想的冰山一角,但這個小小的觀點足以折射出她對生命的獨特見解,對"孤獨"最美麗的解讀。陳果總是以最敏銳且獨特的視角去洞察這個世界,然後用最溫柔簡單的方式向她的傾聽者講述自己的收穫。
二、不做博人一笑的"網紅"
很多人將陳果比作"網紅",認為她即使是一股網絡清流,也逃不過"網紅"的事實,質疑她只是為了獲得熱度,來吸引更多學生來聽她講課。
的確,憑藉著出眾的外貌以及優秀的教學實力,陳果毋庸置疑獲得了很大的關注度,也成功收穫了一票粉絲。但,這也是她優秀的業務能力,無可否認,這背後更多的是她多年來日積月累的學術修養與氣質薰陶。
陳果走紅的背後其實也背負著很多爭議,與現在一般的為了利益拼命博關注的"網紅"相比,陳果的走紅更多的是憑藉自己的實力。
雖然網上對陳果紛紛擾擾的爭議很多,但她依然用溫柔婉轉的腔調向人闡述著一個又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每一句話都如同細雨拍打在心上,然後幻化在心頭,融入身體,浸潤內心。
外在的美麗只是將她的內在的優秀修飾得更加美好罷了,她的芳華,由心而生,以言語、自身為標杆,向世界傳遞著自己的態度、能量,這才是真正的偶像姿態,才能真正引領著社會朝著更加有序的方向前進,而不是整天想著如何投機取巧,所以陳果才能在爭議的風波後,被更多人認可,原因在此。
她的課節節爆滿,有的學生甚至願意忍受扒在窗戶,擠在走廊裡的艱辛也要將她的課聽完,如此"才貌雙全"的佳人,又有誰不愛呢?
三、獨立的女人更美
現代社會的女孩子由於從小的嬌生慣養,養成了一些惡習,生活或者家庭完全不能自理,需要身邊人的幫助,才能使之有序,否則將會是一團亂。而真正活得精緻的女孩兒,在生活,情感上都是自愛獨立的。
舒婷有一句詩:"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須是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陳果在課堂上分享過自己理想的愛情:自己像是一塊土壤,並不強求對方,各自努力朝著自己理想的方向前進。沒有既定的規則去相互束縛或者是捆綁,而是各自喜歡,然後相遇。
她認為戀愛並不一定要和某個人,還可以和生活,和書,她對愛情永遠張開懷抱,等待愛情,滿心期待,也從不辜負自己。愛情沒來的時候,就享受單身的孤獨,把自己的愛,分給這個世界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來。
這是她情感上的獨立,不依靠另一半,而是相互給予足夠的空間,讓各自都可以在自己的領域遊刃有餘地發展。不僅情感獨立,她的思想也十分通透。
陳果從不認為歲月是一把殺豬刀,只不過是一顆需要悉心打磨的珍珠罷了。正如陳果,一直在緩緩前行的歷史齒輪中保持優雅不老。她的舉手投足,都真真切切地洋溢著她自帶的陳式"風情萬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自由與不羈。
陳果總會在講課是習慣性地將雙手插入褲兜,時刻保持著一種"陳果式"的獨特優雅。她一直表示,人只有學會自愛了,由內而外地喜歡上自己,這樣才能獲得人生的幸福。
陳果善於與生活和解,也善於與自己交流,這也是她的獨特魅力之一。而使她真正保持著一顆年輕不老靈魂的是她對這個世界永遠充滿著好奇心,生活中的她總是喜歡"瞎折騰",喜歡畫畫,也喜歡研究哲學。
陳果願意去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去擺弄花花草草,她關心生活中一切細微美好的事物,並願意為這些事物付出時間和精力。
她真正地熱愛生活,歲月並不曾將她的激情打磨殆盡,而是使它幻化做一種更加迷人的東西,使每一個靠近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芬芳,甚至停下腳步,駐足痴迷。
80後的復旦女神陳果,她的通透,源於她自身的修養,源於她靈魂中的自由,更是血液中對生活的熱愛。她懂得如何取捨,如何與生活好好相處,她的優雅與美,如同一本書,值得我們每個人細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