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園驚夢,明代湯顯祖《牡丹亭》一折。原作統稱《驚夢》,崑曲《牡丹亭》中分為《遊園》與《驚夢》兩折,描述南宋南安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十六歲時與侍女春香到後花園春遊,見斷井頹垣,陡起傷春之感。歸房後,夢中與書生柳夢梅至後園相會,定情而別。
【皂羅袍】選段賞析
【皂羅袍】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皂羅袍】是崑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遊園驚夢》就是用該曲牌演唱的。皂羅袍是本折的高潮,刻畫了杜麗娘遊園時千迴百轉的心態變化。
【皂羅袍】既是景語,也是情語。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織在一起,映襯了杜麗娘的對景自憐的傷感,其內心深處顧影自憐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噴薄而出。花園中的勃勃生機激發了杜麗娘心中被壓抑的人生欲望。杜麗娘看到花園裡百花盛開、鶯歌燕舞,禁不住由衷地感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這讚嘆中夾雜著深深的傷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樣多姿多彩,然而卻無一人走進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既是讚嘆花園春天的美好,也是反詰不肯走進自己生命欣賞自己美麗的人,具有著雙重的意味,這番感嘆也屬於古時女子「傷春」的傳統。
崑曲「曲牌」小知識
「曲牌」,俗稱「牌子」,是元明南曲和北曲等各種傳統填詞制譜用的曲調調名的統稱。每個曲牌都有專名,如[點絳唇]、[山坡羊]、[掛枝兒]、[轉調貨郎兒]、[疊落金錢]、[銀紐絲]等。每一支曲牌都有各自的曲牌風格,不能隨意使用。
工尺(Che,三聲)譜
崑曲的曲牌在所有劇種中可以說是最為嚴謹的。由於曲牌是由詞發展而來,又稱詞餘,在文字上是長短句式,寫作就是填詞。一個曲牌有多少字,幾句,每個字的平仄聲,都有規定,重要的詞位甚至嚴格到仄聲中應有上(∨),去(\)之別。如不根據平仄聲就要形成倒字,很難譜曲和演唱。這也是寫作和演唱崑劇難度很高的一個原因。
牡丹亭·遊園
【繞地遊】
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炷盡沉煙,拋殘繡線,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你側著宜春髻子恰憑欄。
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已吩咐催花鶯燕借春看。
雲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
【步步嬌】
嫋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
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
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醉扶歸】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豔晶晶花簪八寶鈿。
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畫廊金粉半零星。
池館蒼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繡襪,惜花疼煞小金鈴。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皂羅袍】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好姐姐】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荼靡外菸絲醉軟,
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佔的先?
閒凝眄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尾聲】
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臺是枉然,倒不如興盡回家閒過遣。
瓶插映山紫,爐添沉水香。
驀地遊春轉,小試宜春面。
春呵春! 得和你兩流連。
春去如何遣?
恁般天氣,好睏人也?
牡丹亭·驚夢
【山坡羊】
沒亂裡春情難遣,驀地裡懷人幽怨,
則為俺生小嬋娟,揀名門一例一例裡神仙眷。
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
俺的睡情誰見?
則索要因循靦腆,想幽夢誰邊,和春光暗流轉。
遷延,這衷懷哪處言?
淹煎,潑殘生除問天。
【山桃紅】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
轉過這芍藥欄前,緊靠著湖山石邊,
和你把領扣兒松,衣帶寬,袖梢兒搵著牙兒沾也。
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
是那處曾相見?
相看儼然,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畫眉序】
好景豔陽天,萬紫千紅盡開遍。
滿雕欄寶砌,雲簇霞鮮。
督春工珍護芳菲,免被那曉風吹顫,
使佳人才子少繫念,夢兒中也十分歡忭。
【滴溜子】
湖山畔,湖山畔,雲蒸霞煥。
雕欄外,雕欄外,紅翻翠駢。
惹下蜂愁蝶戀,三生錦繡般非因夢幻。
一陣香風,送到林園。
【五般宜】
一邊兒燕喃喃軟又甜,一邊兒鶯嚦嚦脆又圓。
一邊蝶飛舞,往來在花叢間。
一邊蜂兒逐趁,眼花繚亂。
一邊紅桃呈豔,一邊綠柳垂線,
似這等萬紫千紅齊裝點,大地上景物多燦爛!
【山桃紅】
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
則把雲鬟點,紅松翠偏。
見了你緊相偎,慢廝連,
恨不得肉兒般和你團成片也。
逗的個日下胭脂雨上鮮。
我欲去還留戀,相看儼然,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行來春色三分雨。
睡去巫山一片雲。
夫婿坐黃堂,嬌娃立繡窗,
怪她裙釵上,花鳥繡雙雙,宛轉隨兒女。
辛勤做老娘。
【綿搭絮】
雨香雲片,才到夢兒邊,無奈高堂,喚醒紗窗睡不便。
潑新鮮,俺的冷汗粘煎。
閃的俺心悠步躭,意軟鬟偏。
不爭多費盡神情,坐起誰欠,則待去眠。
【尾聲】
困春心,遊賞倦
也不索香燻繡被眠。
春嚇!有心情那夢兒還去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