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再次點名直播帶貨亂象,而被主播辛巴推薦過的康巴赫鍋具以及「假燕窩」,則因為虛假宣傳而「成功出鏡」。
12月28日,央視財經頻道《正點財經》報導,康巴赫品牌所屬的浙江巴赫廚具有限公司,由於虛假宣傳被當地的武義縣市場監管部門處以罰款,責令違法行為,並儘快消除影響。
浙江巴赫之所以會受到處罰,就是因為他們在「康巴赫」的品牌鍋具包裝、說明上使用了「來自德國」、「源自德國的新一代炒鍋」和「德國廚具品牌」等用語,而根據市場監管部門的調查,發現康巴赫其實並不是真的有「德國血統」,所謂的德國品牌全部都是違法的虛假宣傳。
被央視逮個正著,冒充國外品牌的康巴赫,在業內其實有個更形象的詞——「假洋鬼子」。對此,行業媒體「家電圈」曾經就扒皮過康巴赫,結果發現它根本就不是什麼德國品牌。「KBH康巴赫」商標擁有者是中國人,企業運營人是中國人,產品製造設計也是靠的中國人,所以說康巴赫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品牌。
但在宣傳中,康巴赫卻偏偏要蹭「德國品牌」的名頭,不管是產品名字,還是特意用德語寫的Logo,康巴赫始終在通過種種小手段,給消費者營造一種「這真的是國外品牌」的假象,以此來騙取消費者的信任。甚至到了今天,在多次被扒皮後,康巴赫依然在百度百科中強調自己是一個「德國不粘鍋品牌」。
放在幾十年前,可能消費者們還會因為不自信,而對國外來的品牌高看一眼,然後瞧不起中國本土的品牌。但是看看現在的中國市場吧,小米、華為、李寧、波司登、海爾、格力、蒙牛、娃哈哈……我們的衣食住行中已經到處都是中國品牌的身影了,憑藉著對技術的鑽研和對產品的執著,國產品牌早就贏得了中國消費者的認可,甚至已經開始反攻國際市場,和那些有著幾十年上百年歷史的國外品牌同臺競技。
所以說,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康巴赫放著好好的中國品牌不當,偏要去當個「假洋鬼子」,實在不算是什麼好點子。而這件事也給國內所有企業敲響了警鐘,產品是企業生存的根本,與其花費心思在自己身上套什麼國外品牌的皮,不如把這些精力用在打磨產品身上,這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