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點》:從人物態度分析被多數人忽視的細節——善良的盲點

2020-08-20 九夕

「你所做的很偉大,你對他敞開了大門,改變了他的人生。」

「不,是他改變我。」

麥可是一個非洲裔男孩,因為身材高大被身邊的人叫做「大邁克」,天生智力低下卻有著卓越的運動天賦。直到遇到雷安妮才結束了一直以來的流浪生活,至此之後,麥可同託伊一家生活,接受平等教育,憑藉著運動天賦進入橄欖球賽場,最後入選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的首批被選球員,人生就此改變。

這是一部講述人生價值與人性關懷的勵志影片,不同於往常勵志影片中著重講述主角的血淚奮鬥史,《弱點》沒有那麼多的跌宕起伏,更多的是在平鋪直敘的細節中溫暖觀眾,直到影片最後熱淚盈眶。這部影片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是善良的,他們或秉承基督精神竭力幫助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或慷慨解囊收留流浪子,他們用一片赤誠真心融化了麥可在心裡構築的城牆。

對於麥可來說,這些善意感人至深,可對於另一些人,這些善意卻成了一種負擔。施以善意的人將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放在幫助他人上,不可避免地將原本自己生活中最親近的人置於盲點中。

人性的光輝固然是《弱點》最引人入勝的地方,但影片中的人物因為善良帶來的麻煩和困擾卻被許多人忽視,而這些能夠帶給我們反思的地方同樣值得關注。

一.柯林頓教練:原來善良也可以是一種壓力

柯林頓教練是第一個發現並敢於為麥可發聲的白人。在他眼中,麥可不是智力低下,不可塑造的庸才,反而是在體育方面有著卓越天賦的可造之材。他用基督精神力排眾議,將麥可帶入溫格特基督學校,後又讓麥可住進自己家,暫時結束了他的流浪生活。

他無疑是一個善良的人,可正是因為他的善良存在盲點,才給家人帶來了不可承受的壓力。

01.所謂善良,不過是在履行行為準則

當學校老師們反對錄取麥可時,柯林頓用高高懸掛的基督精神反駁;當麥可住進自己家裡遭到妻子的抱怨,柯林頓又用基督精神勸妻子包容大度。

基督教精神繼承了猶太教的罪惡感意識、懺悔意識、謙卑精神、契約精神、先知精神和救贖精神。基督教提倡社會要承擔關注弱者的責任,並帶頭付諸於行動,成立了大量孤兒院、養老院、醫院、學校。

作為基督教虔誠的信徒,柯林頓無時無刻不把基督精神掛在嘴邊,他對於善良的理解或許只停留在符合基督精神的行為準則方面。他承擔起對麥可,也是對一個弱者的責任,恰恰符合了基督教倡導的救贖精神和罪惡感意識。倘若他明明有幫助弱者脫離苦海的機會卻選擇忽視,明明可以幫助麥可成為橄欖球賽場的一顆新星卻選擇遺忘,他的良心會受到譴責。

總而言之,柯林頓的善良只是出於基督精神的引導,他不願違背信奉的神明,不願讓自己陷入無休止的懊悔,而他的內心已經對善良的代價繳械投降,否則麥可也不會重新回到流浪的生活。

02.強人所難的善良註定無法圓滿

柯林頓的妻子對麥可貿然住進自己家裡意見很大,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柯林頓並沒有事先和她溝通而是獨自做了決定,她感到被無視;第二,柯林頓的基督精神讓他不顧後果地承擔責任,她感到被束縛;第三,因為麥可的存在,她與丈夫相處的時間少之又少,她失去了安全感

所以,柯林頓對麥可展示的善良固然令人感動,卻給最親近的人帶來了煩惱。她收留麥可,雖然符合基督精神的行為準則,卻也因為對妻子和家庭的愧疚增添了罪惡感,這種強人所難的善良讓他自己也陷入矛盾衝突中。

除此之外,麥可也要為幫助他的人帶來的後果買單。在夜裡,麥可聽到了柯林頓教練和妻子的爭吵,他無法入睡,陷入深深的自責,最終還是回到了流浪的生活。

妻子為難,麥可為難,自己也為難,這樣的善良本身就是充滿矛盾與不和諧的,給了麥可希望,卻又還給他更大的失望,竹籃打水也不過一場空

03.在自身能力範圍之外的善良只能是平添壓力

妻子不滿麥可住進家裡還有一個原因:麥可吃太多,冰箱裡沒有了多餘的食物,這也就意味著在麥可住進來的這段時間裡,柯林頓的家庭又增加了一筆開銷。

柯林頓是橄欖球的教練,作為教師工資並不優厚,而且從其居住環境來看,他們一家人的經濟來源足夠支撐家庭成員安穩度日。可加入了麥可,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重了經濟負擔。

善良的成本包含兩個方面:精神成本與物質成本。所謂精神成本,意味著你的善良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幫扶弱者,犧牲陪伴自己更在乎的人的時間就是代價;所謂物質成本,意味著你的善良需要在物質層面達到幫扶者的需求並且沒有酬勞,倘若透支了物質成本,那麼接下來因為善良所帶來的生活壓力都是代價。

沒有權衡好善良與自身能力範圍,柯林頓的善良反而成了他的壓力。

二、雷安妮:忽略對弱者最大的尊重是不憐憫

相比於柯林頓,雷安妮在向麥可表達善意的同時完美避開了以上盲點:首先,她徵求了家人的意見,在收留麥可前,她分別詢問過丈夫,女兒科林斯,兒子小肖,甚至當事人麥可的意見;其次,託伊一家經濟條件富裕,這一點可以從坐擁85家餐館以及雷安妮時常和貴婦朋友喝茶看出;最後,她的善意並沒有被她的信仰約束,她對麥可的善,只是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並且一直堅持下去。

可就算如此真情實意如雷安妮的善良,依舊存在著很多人都未曾關注過的盲點,而影片中其他角色的做法,恰恰彌補了這個盲點,讓善良更顯人性光輝。

01.相較於肖恩先生:你可以選擇善良,但必須保持清醒

託伊一家都是善良的人,雖然肖恩先生對外表現的不明顯,但他一直在背後支持著雷安妮的善舉,並且在麥可寫論文遇到瓶頸時給予啟發,默默在學校的安全擔保單上為麥可填上自己的名字。

不過,肖恩先生和雷安妮在表達善意時卻有著不同的思考:雷安妮幫助麥可可以說是無微不至,有求必應,她對麥可的遭遇表示同情,也會在非議面前維護他的名譽和尊嚴;肖恩先生在熱心施助的同時則帶有冷靜的利害權衡思考,當他得知雷安妮在未告知自己的情況下,擅自籤署文件以此證明麥可同託伊一家生活並且會為他付所有保險後,明確表示「安全擔保,和在法律上為某人負責有著天壤之別」,至少他們應該了解麥可的背景。

所以,雷安妮的善良偏重感性,而肖恩先生的善良則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保持理性的冷靜頭腦,會最大程度地避免因為自己的善良被利用而造成的個人損失。

莫泊桑的《一生》女主人公約娜是一個如天使降臨人間般的善良女人,但是丈夫利用她的善良變本加厲地傷害她;兒子利用她的善良肆無忌憚地揮霍金錢。 她盲目的善良,成為她的墳墓。

感性讓善良共情,而理性則讓善良保持清醒。

02.相較於小肖:傾盡全力的善良,對於受助者來說是一種無力

古靈精怪,人小鬼大,小肖在麥可的成長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態度上看,他與雷安妮的善意不謀而合卻又截然不同。

雷安妮更像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指揮者」,她喜歡為麥可做出一切自認為對他有利的決定,她為麥可安排好一切,以至於最後讓麥可誤認為他的前途其實都在雷安妮的精心策劃中,而這與她的初心恰恰相反。

而小肖,從與麥可的第一次見面就表現得親切自然,發現其獨有的體育天賦後更是和他一起加強體能訓練,他對麥可差強人意的新著裝直言不諱,也期望著能夠在麥可卓越體育天賦受到高校青睞時從中得到好處。

兩相對比,小肖其實是為數不多的「將麥可視為同類而非需要額外幫扶的弱者」的人。再細心一點,麥可在雷安妮面前總是略帶侷促,哪怕最後成了一家人也更習慣言聽計從;而他在小肖面前,則更多地露出了爽朗的一面。

電影《觸不可及》的主人公菲利普是一個成功的作家和商人,卻因為半身癱瘓與世隔絕,戴爾作為他的助理亦是摯友,沒有將他視為依靠輪椅的弱者,而是大膽帶他去體驗雙腿健全人的生活,帶他飆車,帶他跳傘,甚至鼓勵他追求愛情。從前在菲利普看來觸不可及的事物,如今觸手可及。

戴爾的不憐憫,是對菲利普最大的尊重。

雷安妮的過度保護,讓麥可一時間對未來感到迷茫,他無力反駁雷安妮的決策,也無力規劃自己的未來,或許在他的內心已經相信,如果沒有雷安妮,自己仍會回到過去的生活。我更願意相信是小肖略帶嚴苛的善良,讓麥可更自信,給了他爭取與質疑的力量

03.相較於蘇老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蘇小姐是雷安妮請來為麥可輔導課業的老師,我對她印象很深刻,從善良的方式上看,雷安妮與蘇小姐大相逕庭。

正如上述,雷安妮傾向為麥可安排好一切,幾乎沒有什麼需要麥可額外考慮;而蘇小姐沒有因為麥可智力原因而直接告訴他對錯,而是循循善誘,一步步啟發麥可獨立思考,教他掌握方法,自主解決問題。

簡而言之,雷安妮的善良側重需求的滿足,而蘇小姐的善良側重能力的提升

「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雷安妮的確幫助麥可改善了生活條件,也發現了他身上的體育優勢從此改寫他的人生,但麥可始終是被動的,他需要別人的指導才能達到目的,永遠需要被幫扶;蘇小姐則從根本上給了麥可自渡的能力,此時的麥可是主動的,他不再將全部希望寄托在別人的救助上,而是選擇相信自己,從這一點上看,麥可也就有了克服弱點的能力

三、寫在最後

《良醫》中格拉茲曼醫生因為收留自閉症的肖恩而疏遠了自己的女兒,在他得腦瘤躺在病床期間,幻覺中都是已經過世的女兒麥迪。他一次次為自己的疏遠道歉自責,一遍遍請求她的原諒。格拉茲曼無疑是一位善良的人,卻陷入了善良帶來的痛苦中,難道是善良有錯嗎?不,善良的本意永遠不會有錯,而是錯在了他把善良建立在犧牲家人的基礎上,他的善良對肖恩來說是救贖,可對麥迪來說是自私。

很多人在質疑這部電影的真實性,其實此電影正是以美國職業橄欖球職業球員麥可·奧赫的人生經歷為原型創作的。

然而我認為質疑完全可以接受,反倒是引發質疑的心理促使我去思考。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有善意在溫暖人間,可願意相信善意的人卻少之又少。不會有人毫無理由去質疑一個善舉,更多的原因是他們在表達善意後,受助者以傷害和欺騙作為回報,冷了一顆赤誠火熱的善心。

善良本沒有錯,錯的只有方式。如果善良成為了可以欺騙利用的把柄,成為施助者的壓力,甚至讓受助者認為心安理得,那麼善也可以是一把刀。

《弱點》給人的感覺是無比治癒的,每個人物的善良都如同漫長極晝中迸發的第一縷光,溫暖了麥可,更溫暖了電影前的每一個人,而這其中善良的盲點,被多數觀影人忽視,其實更值得每一個人思考。

相關焦點

  • 《弱點》黑人孩子逆襲橄欖球明星|淺析家庭教育的3個盲點
    他的智商只有80,幾乎所有科目考試都為0分,但他身上的一些細節令他被人關注到,遇到不少貴人。在一個寒冷的夜晚,陶西太太在路上發現了他並將他領回家,不僅讓他成為家庭的一份子,更挖掘他的才能培養他,使他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橄欖球運動員。有人說,這電影雖然不錯,但看不懂和弱點有什麼關係。
  • 《弱點》的4個人與人溝通情節,反而讓觀眾自行暴露心理盲區
    ,因此,這不僅僅吸引了很多家庭心很重的觀眾,還讓很多橄欖球運動員加以關注,這就是根據《弱點:運動進程》改編的電影《弱點》。·奧赫多次從領養家庭中跑出來,因為收養他的人也是為了得到政府的救濟款,然而他是一個身材巨大的少年,食量驚人的他,令這些收養他的人十分頭疼。
  • 真人勵志電影,黑人窮小夥被富人收養,最終成為職業球員《弱點》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電影《弱點》,《弱點》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勵志電影,講的是黑人窮小夥被富人收養,最終成為職業橄欖球球員的故事。《弱點》的英文名《The Blind Side》,小編認為英譯為「盲點」更為合適。
  • 如果你對生活充滿了失望,那就來看看這部《弱點》
    因為,相比於《弱點》中的主人公麥可·奧赫,你已經很幸運。,一旦消除了這些盲點,你就能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給世人看每個人都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就如人的十根手指,各有長短。之所以有些看上去只有缺點的人是因為他的優點被忽視了,讓他人眼中看到的他出現了盲點,而一旦這些盲點消除了,他人眼中就會看到最美好的那一面。麥可·奧赫體型壯大,打球的時候身體矯健,次次都能投中,可是一開始沒有任何人看到,因為他的家庭不好,他的學習也跟不上同齡的人。
  • 你看不見的性格盲點,是如何影響你的? | 性格盲點測試
    人的視網膜上存在一部分沒有感光細胞的區域,當物體的影像落在這個地方不會引發視覺,雖然它就在你的面前但你一點也察覺不到它。 盲點不止存在於視覺,人的性格中也隱藏著很多自己都看不見、弄不清的因素,影響著你的日常認知和行為,這就是性格盲點。
  • 一周一電影 | 弱點
    《弱點》是根據麥可·路易斯的小說《弱點:比賽進程》改編的一部勵志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無家可歸的非洲裔男孩麥可,他自幼父母就離異,而母親一位吸毒被剝奪了監護人的權利。後來他被寄養在母親的一位朋友託尼家。一晚,麥可回到家中躺在客廳上,無意間聽到了託尼夫婦的談話。「為什麼他一直待在我們家?
  • 《弱點》:白人家庭與黑人男孩的溫情故事
    而《弱點》卻不同,它的原型人物"奧赫"是個真正的底層人物,他自小流浪並且經歷過遺棄、自殺與自暴自棄,但是他仍在塵埃中找到樂觀的態度,找尋到屬於橄欖球的人生意義,最終告訴所有人,無論何時都別放棄理想,也許再走一步就成功了。
  • 《盲點》再尖銳的種族歧視和階級矛盾也掩蓋不住母愛的崇高!
    ,但所有的細節均隱藏在男主邁克·奧赫(片中養子)與女主莉·安妮(片中收養家庭的女主人)溫暖真誠的美好故事下。這部影片沒有太多的反轉和戲劇張力,也沒有緊張跌宕的劇情伏筆和電影特效場景,有的只是邁克的成長與陶西一家人(莉安妮的丈夫姓陶西)的善良,甜美純淨的故事,美的像童話故事般讓人懷疑
  • 親子觀影|九項大獎獲得影片:看不見的「弱點」,看得見的「死循環」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部溫情勵志電影blindside《弱點》又叫《盲點》,這部電影改編於麥可·劉易斯的原著《弱點:比賽進程》,同時它也是由真實故事改編,原型是非洲裔美國人叫麥可.奧赫,生於1986年,美國NFL職業橄欖球隊員。在電影中是叱吒球場的BIG邁克。
  • 給母親的暑期第一影片:The Blind Side 《盲點》
    該片官方中文翻譯為《弱點》,但我個人覺得直譯成《盲點》更好:「弱點」是自己知道卻無力改變,而「盲點」卻是自己忽視看不到的,只有經歷了才反映出真正的自己。正如影片中人人都在誇獎Leigh改變了Michael生活的時候,Leigh卻說:是他在改變我.
  • 豆瓣8.5分電影《弱點》,溫情治癒的暖心影片
    重溫電影《弱點》,還是會被影片裡人物之間相處的細節感動到落淚。這部電影上映於2009年,距今已有十年時間,在豆瓣口碑最高運動影片裡排名第七。影片雖然加入了橄欖球這一項運動題材,但故事整體上所蘊含的內核與價值意義,卻給我們帶來了清醒的思考,與值得回味的無限溫情。影片《弱點》改編自麥可·路易斯的小說《弱點:比賽進程》,主人公麥可·奧赫在現實生活當中有真實原型。
  • 郭靖被人忽視的一處小善良
    郭靖是個善良的人,善良到讓人一度以為他智商欠了費,被楊康捅了一刀都不帶記仇的,善良到被打得皮開肉綻都不願說出哲別藏在草堆裡。這種善良義氣很讓人佩服,但佩服容易做起來難,其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遠遠用不到這麼大力氣的善良,一些小小的善良都足以讓人溫暖很久。今天聊聊郭靖的一個很細節的善良,也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忽視的小善良。
  • 你看不見的性格盲點,正在毀掉你
    人的視網膜上存在一部分沒有感光細胞的區域,當物體的影像落在這個地方不會引發視覺,雖然它就在你的面前但你一點也察覺不到它。盲點不止存在於視覺,人的性格中也隱藏著很多自己都看不見、弄不清的因素,影響著你的日常認知和行為,這就是性格盲點。
  • 電影《弱點》:善良不只是一種美德!
    《弱點》:善良不只是一種美德!《弱點》: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當我第一次觀看時,就覺得它走進了我的心裡。看過這部電影之後,仿佛可以使人「滿血復活」,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世界的美好!而這一切的功勞要歸於電影中傳達的善良!善良已經不單單是一種美德了,它更是一種力量,一種重生!我們每一個都需要它!我們的世界不能缺少它!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的世界不能缺少愛」!
  • 弱點 | 'I got your back.'
    比起《弱點》,我覺得電影的另一個譯名《盲點》更貼合劇情。奧赫在球隊中的位置是左內前鋒,職責是保護四分衛的視線盲點,免受看不到的攻擊。剛加入球隊時,奧赫一開始在訓練中束手束腳,無法展現自己的優勢。莉安娜走進球場教育他:要把球隊想像成自己的家人,在家人遭遇危險的時候,拼盡全力去保護他們。
  • 英語中名詞變複數,這6個盲點不要忽視了,簡單實用,收藏起來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名詞變複數時容易忽略的6個盲點,希望對你的英語學習有所幫助。3.有些詞將單詞中的元音字母變化而構成複數,如:foot---feet ; man---men ; tooth---teeth;4.不要忽視了「哪國人」的複數變化規則:Chinese---Chinese; American---Americans; Japanese---Japanese; German---Germans; Roman---Romans;
  • MBTI性格分析|偉人ENTP
    他們有極好的分析能力,是出色的策略謀劃者。他們幾乎一直能夠為他們所希望的事情找出符合邏輯的推理。大多數的ENTP別人喜歡審視周圍的環境,認為多數的規則和章程如果不被打破,便意味著屈從。有時他們的態度不從俗,樂於幫助別人完成超出可被接受和被期望的事情。他們喜歡自在地生活,在每天的生活中尋找快樂和變化。ENTP型的人富有想像力地處理社會關係,常常有許多的朋友和熟人。
  • 令觀眾自行暴露心理盲區,《弱點》利用4個情節做到了這點
    在通過介紹《弱點:運動進程》這本書的同時,還對橄欖球隊左邊鋒在一支橄欖球隊有怎樣的重要性做了深入的研究,因此,這不僅僅吸引了很多家庭心很重的觀眾,還讓很多橄欖球運動員加以關注,這就是根據《弱點:運動進程》改編的電影《弱點》。
  • 在你身上,有哪些不自知的性格盲點?
    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作「無意視盲」:即人在太過於投入某件事的情況下,很容易忽略身邊的事,即使這件事在旁觀者眼中很明顯。 眼見不一定為實。眼睛看不見的,是視覺盲點;而心中被遮蔽的,則是人格盲點。
  • 數字電路設計盲點實例與對策分析
    介紹有關數字電路設計盲點的內容,將分別針對Tinning、數據傳輸、消耗電流、HDL編寫等項目,輔以實例進行現象、原因分析以及對策探討。首先要介紹的是二進位計數器(Binary Counter)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