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開局抓住人心。
弱點
在通過介紹《弱點:運動進程》這本書的同時,還對橄欖球隊左邊鋒在一支橄欖球隊有怎樣的重要性做了深入的研究,因此,這不僅僅吸引了很多家庭心很重的觀眾,還讓很多橄欖球運動員加以關注,這就是根據《弱點:運動進程》改編的電影《弱點》。
麥可
一位少言寡語,不善交流,目光呆滯,思維簡單,智商只有80,相當於6歲的孩子的黑人大塊頭,是怎麼完成逆襲,主宰自己的人生的呢?我們總是會說「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金子不被開採出來,不經過冶煉,是永遠不會發光的。
麥可·奧赫是一個非洲的孤兒,被很多人收養過,但是麥可·奧赫多次從領養家庭中跑出來,因為收養他的人也是為了得到政府的救濟款,然而他是一個身材巨大的少年,食量驚人的他,令這些收養他的人十分頭疼。身高1.93米,有著像熊一樣的身材,強壯而可怕,人人都叫他「Big Mike」,但是他的智力只有80,相當於一個6歲的孩子。
然而他的內心卻和外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善良的內心,全都在他溫柔的眼神中體現出來,所以,他在感受不到家庭溫暖的同時,又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只能逃走。就這樣,麥可經常獨自走在寒冷的小路上,寒風之下,只有孤獨相伴。
直到在一個寒夜中,他在昏暗的小路上遇見了美麗善良又富有的陶西太太,而陶西太太的兒子肖恩和麥可在一所學校早已相識,便把麥可的情況告訴了媽媽,就這樣,陶西太太帶著麥可回家了,此時陶西太太,更多的是作為一個母親的不忍。
回到家後,陶西太太美麗的女兒柯林斯看到一個龐然大物突然來到家中,不由得愣住了,但是從小良好的教養,使她依舊保持著微笑,接待這位素未謀面的客人,就這樣麥可在陶西家的沙發上度過了溫暖、舒適的一晚。而這一晚,陶西有些後悔,甚至已經做好了丟東西的心理準備。
然而第二天,陶西太太下樓發現麥可已經離開了,留下的只有疊放整齊的被子,這一幕,令陶西十分自責,追出去後,恰巧遇到離開不久的麥可,陶西太太不捨得問到:「你以後去哪裡呢?」麥可迷茫的搖了搖頭。
而從這以後,麥可成為了陶西家一份子。在這期間,陶西太太給了麥可從來沒有過的一張大床,一個房間,甚至睡覺前為麥可和肖恩講故事,為麥可考取駕照,為麥可提供最好的教育,並且麥可的橄欖球天賦被挖掘,經過陶西一家、教練的調教,麥可勢不可擋,最終,麥可在2009年NFL的選秀大會上,在第一輪以第23順位被巴爾的摩烏鴉隊選中,開啟了他輝煌的人生。
柯林斯
觀賞這部影片的整個過程中,我捫心自問,是否每個人都有人性的弱點和盲點,我們是否喜歡將自己所理解的標籤強加於他人。
第一,教練在學校高層面前力挺麥可加入學校,成功錄取。
第二,陶西家的女兒和兒子面對麥可,欣然接受。
第三,陶西夫婦領養麥可而絲毫沒有爭吵,一拍即合。
第四,調查員接受了麥可的訴說而沒有再次咄咄逼人,完全被說服。
一切的一切都和我想的相反,似乎被這些情節一次一次的教育,似乎再告訴我,那些沒有來由的偏見需要摒棄,這樣才能打敗人性弱點。
細節如下:
在這個溫暖的家庭裡,看到的是美麗的妹妹柯林斯對麥可的接納,可愛的弟弟對麥可的依賴。在學校裡,肖恩會自豪地和別人說:「這是我的大哥!」柯林斯則從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儘管麥可怕自己的身份影響到柯林斯,但是柯林斯依然選擇和麥可在圖書館一起學習,而當麥可驚訝的望著她時,柯林斯平靜地說道:「別這麼看著我,咱們在家也是這樣一起學習的啊。」
這就是共情的力量,也就是被我們所忽視的力量,我一次次的對故事情節加以揣測,增設標籤,卻沒有想到對麥可的接納,雖然那是我的心之所想,所以弱點,也可以叫做盲區,這部影視的展現,也讓我們發現了自己內心對好的意圖的忽視,這就是我們的心理盲區。
這部影片是根據著名橄欖球明星麥可·奧赫真實事件改編,所以拋下良好的故事情節設定不說,單單在人物方面,就為本片贏得了龐大的「觀眾緣」,2009年上映三周就達到了1.29億的票房,豆瓣評分8.6。
這是美國反種族歧視的一部電影,在國度、人權、種族等敏感方面,《弱點》給予了很好的回答,也代表了大部分具有正能量的美國人的態度,2009年上映後,《弱點》一舉拿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影片提名,美國金球獎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成為影后之後,星途坦蕩。
而這點核心價值觀其實分為兩點,第一點是每個人都能從影片閱讀到的,即人人平等,不論膚色還是家境,而第二點就是宗教信仰。影片中陶西太太一家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宗教中,平等互助的精神是深入人心的,對人的影響層面極其之大,並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在行動上有所突破。
這裡是影劇觀世界,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