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際旭創:上市業績即變臉,開啟併購大法要逆襲?

2021-02-13 市值風雲

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  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

  作者 | 賣油翁

  編輯 | 小鯊魚

風雲君利用今天泊車歇班的時間,跟各位土豪嘮嘮下面一個烏雞變鳳凰的例子。


一、上市後業績大變臉,常年掙扎溫飽線

要說中際裝備(現改名為中際旭創),收購了蘇州旭創也就坐上了光通信的快車,一時間風頭無兩,多少轉型難的上市公司眼睛都看傻了。穿上黃馬甲,不對!是黃馬褂,變成光通信龍頭股是什麼感覺?漲得不要不要的,看的一眾韭菜無比心癢,腿一軟立馬就給跪下了。

風雲君也是擦完了嘴邊的哈喇子,開始翻年報,發現原來中際旭創也年輕過啊,你懂得,誰年輕時不都喜歡到處蹭蹭?

這中際旭創最早由龍口中際電工機械有限公司在2010年10月整體變更設立,2012年4月成功上市。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電機繞組製造裝備研發生產的廠家之一,產品主要應用於電機生產行業,特別是各類家用電器電機、工業用中小型電機、汽車電機等的電機定子繞組的大規模自動化生產。

上市的第一年哪,董事會挺高興,年報裡用了「極不平凡」這個詞。喜大普奔,我們終於上市了。

A股的習慣都是先報喜後報憂,後面就得板著臉說話啦——不好意思,我們的業績開始下滑啦。

上市前的幾年業績增長的非常好,上市後立馬大變臉的行業慣例怎麼能打破呢?就像風雲君一旦穿上西裝就渾身不自在,中際旭創上市後在各種制度約束下,也被禁錮了靈魂,也失去了自我。

(數據來源Wind,單位:萬元)

上市之前可是生龍活虎,公司在2010年和2011年,營收增長率像用了飄柔,很是出眾,分別達到36.71%、31.19%,淨利潤的增長率也分別為34.04%、22.17%。

但2012年上市後,就跟風雲君扒過的其他公司一樣,得了「莫名其妙業績下滑綜合症」當年業績就下滑28.02%,隨後就開啟了盈利下滑模式。

這樣下去還有救麼?

風雲君趕緊掐掐它的人中,再解開了胸口的扣子,來看看扣非後的利潤情況。這下不得了,還不如不看——太癟了,這要是沒有非經常性損益的幫襯,可不就是洩了氣的氣球。

(數據來源Wind,單位:萬元)

業績變成這樣,痛不痛心?痛心,控股股東首先就很痛心。

為啥這麼說呢?接著往下看。

二、業績下滑不減分紅熱情,海誓山盟消失無蹤

上市前的2010年,中際旭創進行過兩次分紅,都是2000萬,控股股東山東中際共拿走了3000萬元。

上市之後雖說業績不好,但中際旭創分紅的熱情不減,2012年至今分配合計1578萬,算上股權稀釋,相比之下,分到手的就更少了,能開心麼?

這時候想想差點忘了自己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啊,要利用好直接融資功能(割韭菜啊),趕緊看看能幹點啥。

按照公司上市時的計劃,要加快技術優化創新、增強研發能力……保持自己在定子繞組製造裝備領域國內第一、爭取國際前三,直到2014年都是這個說法。

到了2015年這裡,說法已經變了,切合實際多了,國際前三不敢說了,變成力爭三年進入國際前位。

2016年更是不提了,消失不見啦。

這中間發生啥了?別的不說,2012年上市時募集的資金要投向「高效節能電機繞組製造裝備生產基地」,錢到位了,工程是一拖再拖,直到2015年6月24日才完工,黃花菜都涼了。

看來這個故事是講不下去了,萬一舊事重提被風雲君這樣的發現就不好整了,再說業績不行,自己底氣也越來越不足,那咋整?

闖蕩A股要有古老的智慧——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唄,小韭菜喜歡的就是我們追求的。中際旭創嘗試過搞搞併購,不過好像總是談不攏:2014年11月,因條件不成熟,終止收購環保公司;2015年停牌1個月即告夭折,同樣因條件不成熟。

失敗是成功之母,能割到韭菜是成功之父,於是中際旭創屢敗屢戰,又憋了一個大招。

繼續看下文。

中際旭創從2016年3月11日開始就停牌,要搞大事。

在2016年9月拋出《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擬計劃以28億元的整體價格收購光模塊設備製造與研發設計的蘇州旭創100%股權。

蘇州旭創是國內雲計算光通訊模塊的領導企業,專注於10G/25G/40G/100G高速光通信模塊及其測試系統的研發設計與製造銷售,自主開發的高速光通訊模塊產品已成功進入國內外一流客戶,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其產品獲得了GooGle、Amazon、華為、中興等多家國內外知名客戶的認可。

2014年獲得Google的3800萬美元C輪融資,2015年由當時的第一大股東Google主導進行赴美上市。 但最後事沒辦成,2016年9月開始拆除紅籌架構,準備回國曲線上市,當即就跟中際旭創看對眼了。

論營收和盈利能力絕對是槓槓的,遠超上市公司一大截。

業績承諾也是保證扣非歸母淨利潤2016年不低於1.75億元、2017年不低於2.11億元、2018年不低於2.83億元。

題材夠性感火辣、又是蛇吞象,太具想像力。不過還是有點小瑕疵,風雲君看了下蘇州旭創的資料,2015年前五大供應商中,與蘇州伽藍致遠的貿易額達到了3767萬元。

但工商信息顯示蘇州伽藍成立日期是2015年11月5日,這意味著關聯交易(網上有不少言之鑿鑿的質疑,風雲君就不複述了)?有興趣可以去找找看,不是一手資料也很有趣哦~

扯遠了,拐回來。

公司說了,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在電機繞組設備製造業務之外,主營業務將新增光模塊設備製造,由單一傳統設備製造拓展為傳統設備製造與高端通信設備製造業務並行,公司的核心競爭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進一步增強。

續命之後,當然也能名正言順地進行上市公司該做的羞羞的事情,融資,搞搞定增啥的了啊。別忘了,還有分紅哦,業績不好的時候,都可以做的事情。並表之後數據好看多了,當然不能忘了呀。

2017年8月22日,公司發布了一連串的公告。總經理由實控人王偉修換為蘇州旭創總經理劉聖,公布了新的分紅計劃和股權激勵。預示著上市公司的重心將逐步轉移到光通信。

現金分紅比例下降了,不過淨利潤上來了,原股東的分紅還是有保障的。

光通信和5G目前正火熱,似乎後面幾年利潤也可以期待了。倒是這不構成借殼的交易方案風雲君很是有興趣,原股東依舊控股,又不退出。後面還是要搞大事? 

風雲君每每想起來A股很多上市時的豪言壯語和之後變了味的外延增長,總像耳邊循環播放宋冬野的歌:

我知道

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樣回不來

代替夢想的

也只能是勉為其難

我知道

吹過的牛逼也會隨青春一笑了之。

後面中際旭創會有什麼故事?風雲君代客泊車的間隙會持續關注。


END

以上內容為市值風雲APP原創

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

郵箱:mvlegend@163.com / 微信:yangfeng562933 

市值風雲APP在默默等你

帶你領略從未見過的A股世界!

蘋果和安卓用戶均可長按二維碼下載:

有料、有趣、有深度!

相關焦點

  • 中際旭創: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
    中際旭創: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之發行保薦書 時間:2020年12月25日 18:30:24&nbsp中財網 原標題:中際旭創:曾任山東中際電工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山東中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現任山東中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煙臺中際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2010年10月2017年5月擔任本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17年5月至今擔任公司董事長。
  • 近年新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不同以往
    有分析認為,IPO常態化讓一些「差公司」混進了上市隊伍,拉低了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事實是這樣嗎?  若以企業上市後淨利潤增速下降幅度來衡量業績變臉,那麼從統計數據看,與以往相比近年來企業上市後的業績「變臉」程度正逐年下降。而分板塊看,上市前後業績「變臉」具有顯著的板塊差別。主板公司「變臉」最不明顯,中小板次之,創業板「變臉」程度最大。
  • 34股2019年年報業績變臉 商譽減值仍是「殺手」
    34家公司下修2019年業績Wind數據統計顯示,當前已有34家公司下修2019年年報業績表現,僅6月以來,就有眾泰汽車、顧地科技、天成自控、*ST斯太、ST康美5家業績變臉。「變臉」程度驚人的,不得不提*ST斯太。
  • 中際旭創: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關於公司創業板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
    中際旭創: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關於公司創業板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法律意見書 時間:2020年12月25日 18:30:27&nbsp中財網 原標題:中際旭創: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關於公司創業板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
  • 上市公司高估值併購、業績暴雷,資產評估機構將被追責
    從今年年初起至2月底,江蘇、廣東等地方證監局已對不少於10家資產評估公司下發了《警示函》,究其共同特徵,幾乎都是所評估的上市公司因併購「後遺症」於2018年計提了大幅商譽減值,導致年報業績巨虧。同時,多家相關的會計師事務所亦遭監管警示。
  • 2019年財報披露截止期僅剩半月,87家上市公司年報業績變臉
    為做好疫情防控和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工作,解決有關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困難,針對2019年年報披露工作,監管部門要求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原則上不晚於6月30日。因此,目前仍有公司陸續披露年報業績修正公告,截至17日,滬深兩市有87家公司披露年報「變臉」情況。
  • 熱點辯論二:業績變臉——CFO該不該背黑鍋
    年會下午,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會計與資本運營研究中心主任盧銳先生攜正反雙方進行了一場關於「業績變臉——CFO該不該背黑鍋」的激烈辯論。辯題上市公司的「業績變臉」,多半發生在年報、季報,以及重大信息披露之後。「業績變臉」會對企業的股價與市值管理造成重大影響。
  • 2019年中國電機行業上市公司市值和淨利排行
    (來源:電子發燒友) 中國電機行業總市值和淨利潤排名 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電機行業已經形成了一批規模較大的電機企業,據統計,目前國內電機行業在滬深A股上市的企業有26家。截止到2020年1月14日收盤,總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有:匯川技術、中際旭創、東方電氣、臥龍電驅、大洋電機、捷昌驅動、正海磁材、江特電機、長鷹信質和鳴志電器。
  • 上任即「跑路」!金科文化董事長瘋狂減持70次!現被立案調查
    金科文化成立於2007年6月12日,於2015年5月15日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當時主營業務還是氧系漂白劑,2016年開啟併購重組轉型之路,如今主營業務為移動網際網路文化產業,圍繞「會說話的湯姆貓」系列IP運作。
  • 普利特連續跨行業併購,業績對賭「雙刃劍」值得警惕
    此時以高估值併購,即便標的企業給與業績承諾,是否有能力兌現尚未可知。業績對賭恐非萬全之策,雙刃劍誰來「埋單」近年來,業績對賭在上市公司併購案中並不罕見,如若對賭承諾可以實現,自然是皆大歡喜。但事實上過於樂觀的超高業績預測帶來的悲劇也比比皆是。
  • 業績大變臉 吉艾科技業績增速較為緩慢
    高懷雪以該部分股份為上市公司向民生銀行的融資進行了質押擔保,其轉讓採取帶質押轉讓的方式過戶至青科創實業名下。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對記者表示,一般情況下(股權)在解押前不得轉讓,但經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可以轉讓。對於此次轉讓,公告中指出,青科創實業將通過優化上市公司管理及資源配置等方式,全面推進上市公司的戰略性發展,提升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
  • 美股上市專題|SPAC併購上市的流程及優勢
    然而對於大多數具有一定經營實力卻缺乏資金的中國企業來說,美國資本市場仍然具有相當的誘惑力,美股SPAC併購上市這種替代傳統IPO的融資方式正在重新受到關注。不過,大多數國內企業仍對這種上市方式感到相對陌生。那麼SPAC上市運作是如何實現的,又有哪些優勢呢?
  • 敢死隊資金下周還會猛做 要再抓三頭牛
    一,表面看:知道大道理沒錢賺現在很多朋友都知道,在市場波動的時候,如果你想躲過下跌,那麼也必然要錯過市場的上漲。只要行情沒有系統性風險,就應該以持股為主。而現在市場整體水平並不高,上市公司接下來業績加速回升也是鐵定的,經濟也在復甦,人民幣在升值。顯然沒有系統性風險。
  • 年報期最後幾天一批公司突然變臉...
    年報期最後幾天一批公司突然變臉,原因你懂的 時間:2019年04月23日 07:01:34&nbsp中財網   4月,年報進入密集交卷期。仍有不少公司在修正業績預告,爆雷警報再次響起。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4月以來,近30家公司修正2018年度業績預告,多家公司由預盈轉為預虧,有公司甚至業績連環爆雷。
  • 派特羅爾:高度依賴中石油,業績存在變臉之憂
    不過,由於該公司業績嚴重依賴中石油和中石化,同時極不重視研發投入,不免讓人對其未來產生擔憂,其IPO之路註定不會平坦。   業績「寄生」單一客戶   業績主要來自中石油集團,對單一客戶出現高度依賴。   高度依賴單一客戶,上市後業績「變臉」的概率極高。類似的案例並不罕見,2012年中,上市不到半年的溫州宏豐遭遇「業績變臉」,令投資者大跌眼鏡。2011年,溫州宏豐對前五名客戶的銷售收入合計佔年度銷售總金額的比例為74.58%,對單一客戶浙江正泰電器4的銷售額佔銷售總額的比例便超過50%。   對單一客戶的業績依賴程度方面,較之彼時溫州宏豐,當下派特羅爾有過之而無不及。
  • 和晶科技併購踩雷寄望幼教產業 陳柏林籌劃讓位戰略投資者
    上市9年來,和晶科技的經營業績用「慘澹」二字定位毫不為過。多年淨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同)在0.20億元左右,不及上市首年的0.36億元。2016年、2017年,藉助併購標的貢獻,淨利潤大幅增長至0.70億元左右,但2018年大幅變臉,巨虧7.12億元。
  • 2019年業績預告多次變臉,麥趣爾及多名高管收警示函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7月23日,因2019年業績預告多次「變臉」、未準確披露信息,新疆乳製品與烘焙品牌麥趣爾(*ST麥趣)收到監管函。2019年10月23日,麥趣爾披露《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預計2019 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為1800萬元至3600萬元。2020年2月3日,麥趣爾披露《2019年度業績預告修正的更正公告》,將2019年預計淨利潤修正為400 萬元至6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