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風雲APP原創作品 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
作者 | 賣油翁
編輯 | 小鯊魚
風雲君利用今天泊車歇班的時間,跟各位土豪嘮嘮下面一個烏雞變鳳凰的例子。
一、上市後業績大變臉,常年掙扎溫飽線
要說中際裝備(現改名為中際旭創),收購了蘇州旭創也就坐上了光通信的快車,一時間風頭無兩,多少轉型難的上市公司眼睛都看傻了。穿上黃馬甲,不對!是黃馬褂,變成光通信龍頭股是什麼感覺?漲得不要不要的,看的一眾韭菜無比心癢,腿一軟立馬就給跪下了。
風雲君也是擦完了嘴邊的哈喇子,開始翻年報,發現原來中際旭創也年輕過啊,你懂得,誰年輕時不都喜歡到處蹭蹭?
這中際旭創最早由龍口中際電工機械有限公司在2010年10月整體變更設立,2012年4月成功上市。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電機繞組製造裝備研發生產的廠家之一,產品主要應用於電機生產行業,特別是各類家用電器電機、工業用中小型電機、汽車電機等的電機定子繞組的大規模自動化生產。
上市的第一年哪,董事會挺高興,年報裡用了「極不平凡」這個詞。喜大普奔,我們終於上市了。
A股的習慣都是先報喜後報憂,後面就得板著臉說話啦——不好意思,我們的業績開始下滑啦。
上市前的幾年業績增長的非常好,上市後立馬大變臉的行業慣例怎麼能打破呢?就像風雲君一旦穿上西裝就渾身不自在,中際旭創上市後在各種制度約束下,也被禁錮了靈魂,也失去了自我。
(數據來源Wind,單位:萬元)
上市之前可是生龍活虎,公司在2010年和2011年,營收增長率像用了飄柔,很是出眾,分別達到36.71%、31.19%,淨利潤的增長率也分別為34.04%、22.17%。
但2012年上市後,就跟風雲君扒過的其他公司一樣,得了「莫名其妙業績下滑綜合症」當年業績就下滑28.02%,隨後就開啟了盈利下滑模式。
這樣下去還有救麼?
風雲君趕緊掐掐它的人中,再解開了胸口的扣子,來看看扣非後的利潤情況。這下不得了,還不如不看——太癟了,這要是沒有非經常性損益的幫襯,可不就是洩了氣的氣球。
(數據來源Wind,單位:萬元)
業績變成這樣,痛不痛心?痛心,控股股東首先就很痛心。
為啥這麼說呢?接著往下看。
二、業績下滑不減分紅熱情,海誓山盟消失無蹤
上市前的2010年,中際旭創進行過兩次分紅,都是2000萬,控股股東山東中際共拿走了3000萬元。
上市之後雖說業績不好,但中際旭創分紅的熱情不減,2012年至今分配合計1578萬,算上股權稀釋,相比之下,分到手的就更少了,能開心麼?
這時候想想差點忘了自己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啊,要利用好直接融資功能(割韭菜啊),趕緊看看能幹點啥。
按照公司上市時的計劃,要加快技術優化創新、增強研發能力……保持自己在定子繞組製造裝備領域國內第一、爭取國際前三,直到2014年都是這個說法。
到了2015年這裡,說法已經變了,切合實際多了,國際前三不敢說了,變成力爭三年進入國際前位。
2016年更是不提了,消失不見啦。
這中間發生啥了?別的不說,2012年上市時募集的資金要投向「高效節能電機繞組製造裝備生產基地」,錢到位了,工程是一拖再拖,直到2015年6月24日才完工,黃花菜都涼了。
看來這個故事是講不下去了,萬一舊事重提被風雲君這樣的發現就不好整了,再說業績不行,自己底氣也越來越不足,那咋整?
闖蕩A股要有古老的智慧——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唄,小韭菜喜歡的就是我們追求的。中際旭創嘗試過搞搞併購,不過好像總是談不攏:2014年11月,因條件不成熟,終止收購環保公司;2015年停牌1個月即告夭折,同樣因條件不成熟。
失敗是成功之母,能割到韭菜是成功之父,於是中際旭創屢敗屢戰,又憋了一個大招。
繼續看下文。
中際旭創從2016年3月11日開始就停牌,要搞大事。
在2016年9月拋出《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擬計劃以28億元的整體價格收購光模塊設備製造與研發設計的蘇州旭創100%股權。
蘇州旭創是國內雲計算光通訊模塊的領導企業,專注於10G/25G/40G/100G高速光通信模塊及其測試系統的研發設計與製造銷售,自主開發的高速光通訊模塊產品已成功進入國內外一流客戶,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其產品獲得了GooGle、Amazon、華為、中興等多家國內外知名客戶的認可。
2014年獲得Google的3800萬美元C輪融資,2015年由當時的第一大股東Google主導進行赴美上市。 但最後事沒辦成,2016年9月開始拆除紅籌架構,準備回國曲線上市,當即就跟中際旭創看對眼了。
論營收和盈利能力絕對是槓槓的,遠超上市公司一大截。
業績承諾也是保證扣非歸母淨利潤2016年不低於1.75億元、2017年不低於2.11億元、2018年不低於2.83億元。
題材夠性感火辣、又是蛇吞象,太具想像力。不過還是有點小瑕疵,風雲君看了下蘇州旭創的資料,2015年前五大供應商中,與蘇州伽藍致遠的貿易額達到了3767萬元。
但工商信息顯示蘇州伽藍成立日期是2015年11月5日,這意味著關聯交易(網上有不少言之鑿鑿的質疑,風雲君就不複述了)?有興趣可以去找找看,不是一手資料也很有趣哦~
扯遠了,拐回來。
公司說了,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在電機繞組設備製造業務之外,主營業務將新增光模塊設備製造,由單一傳統設備製造拓展為傳統設備製造與高端通信設備製造業務並行,公司的核心競爭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進一步增強。
續命之後,當然也能名正言順地進行上市公司該做的羞羞的事情,融資,搞搞定增啥的了啊。別忘了,還有分紅哦,業績不好的時候,都可以做的事情。並表之後數據好看多了,當然不能忘了呀。
2017年8月22日,公司發布了一連串的公告。總經理由實控人王偉修換為蘇州旭創總經理劉聖,公布了新的分紅計劃和股權激勵。預示著上市公司的重心將逐步轉移到光通信。
現金分紅比例下降了,不過淨利潤上來了,原股東的分紅還是有保障的。
光通信和5G目前正火熱,似乎後面幾年利潤也可以期待了。倒是這不構成借殼的交易方案風雲君很是有興趣,原股東依舊控股,又不退出。後面還是要搞大事?
風雲君每每想起來A股很多上市時的豪言壯語和之後變了味的外延增長,總像耳邊循環播放宋冬野的歌:
我知道
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樣回不來
代替夢想的
也只能是勉為其難
我知道
吹過的牛逼也會隨青春一笑了之。
後面中際旭創會有什麼故事?風雲君代客泊車的間隙會持續關注。
END
以上內容為市值風雲APP原創
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
郵箱:mvlegend@163.com / 微信:yangfeng562933
市值風雲APP在默默等你
帶你領略從未見過的A股世界!
蘋果和安卓用戶均可長按二維碼下載:
有料、有趣、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