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靈魂的盛宴,一場精神的修煉。
無論什麼原因,當一個人開始不滿足於物質的擁有,開始走向心靈的探索,會在不同場合與時空認識很多心理學名詞,當然還有一眾心理學大師,包括弗洛伊德、榮格、皮爾斯、艾賓浩斯、皮亞傑等等著名心理學家,他們是心理學史上的巨人,為人類做出不朽的貢獻。
很多人和我一樣,非常敬仰榮格,很想探索他那深奧艱澀的心理學理論,諸如原型、集體無意識、情結、阿尼瑪、阿尼姆斯等等。榮格開創了一門充滿獨創性的學問,他始終行走在探索「人類終極疑問」的路上不知疲倦,對於複雜而又深奧的人心,究竟它的真面目為何?又有什麼意義?他要懂得!他也希望更多人覺醒,可以懂得。
卡爾·榮格1875年出生於瑞士的凱斯威爾,父親則是一位虔誠的牧師,母親的性情反覆無常,兩個哥哥夭折。自小榮格便是一個奇怪而憂鬱的小孩,他大都是和自己作伴,常常以一些幻想遊戲自娛自樂。他還將自己分成兩個人格:一號和二號。一號小孩在日常生活中認真學習、專心聽講,和一般的孩子一樣。二號卻很像成年人,多疑、不輕易相信別人,並且選擇遠離他人。
1895年榮格進入巴賽爾大學主修醫學,後來接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兩人開始了長達數年的緊密交往與合作。榮格還發表論文,題目為《心理學與超自然》(On the Psychology and Pathology of So-Called Occult Phenomena)。後來,兩人的見解有所差異,榮格的想法和弗洛伊德漸行漸遠。跟弗洛伊德決裂之後,榮格猶如走入一條死胡同,他的學說也遭了嚴厲的批評,後來,他開始了一連串的旅行,並專心探索自己的潛意識。
[人格論]
在榮格看來,心靈或人格結構是由意識(自我)、個體潛意識(情結)和集體潛意識(原型)等三個層面所構成。
意識:人格結構的最頂層,是心靈中能夠被人覺知的部分,如知覺、記憶、思維和情緒等,其功能是使個人能夠適應其周圍環境。
個體潛意識:人格結構的第二層,包括—切被遺忘的記憶、知覺和被壓抑的經驗,以及屬於個體性質的夢等,相當於弗洛伊德的前意識,可以進入意識內我領域。
集體潛意識:人格或心靈結構最底層的潛意識部分,包括世世代代活動方式和經驗庫存在人腦結構中的遺傳痕跡。它不是個體後天習得,而是先天遺傳的;它不是被意識遺忘的部分,而是個體始終意識不到的東西。
[夢的解析]
榮格認為,夢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出人們沒有意識到或注意到的思想,夢的象徵作用主要是集體無意識的表現,只有經過「放大」後才能真正了解它們的含義和原型。夢提供了能幫助人們在生活中恢復平衡的信息,它的功能主要是一種補償性的,它通過製造夢的內容來重建整個精神的平衡。可以通過對某些反覆出現的主題予以揭示,使夢者心靈的主要傾向得以顯露,幫助夢者梳理分析得到啟示。
比如某人夢見一場豪雨,其中一種解釋可以是:下雨代表淨化,表示目前的厄運狀況即將一掃而去,新的人生即將來臨。當然,需要具體地訪談,得知更多的信息才能更加切合夢者。榮格關於夢的見解獲得了許多稱讚,並且在臨床應用中碩果纍纍。他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理解了一個符號和一種象徵關係,這一成就對精神治療具有突破性的推動作用。
[榮格名言]
「只有撇開對外物的追求,才能達到靈魂的所在。若他找不到靈魂,他將陷入空虛的恐懼,而這恐懼將揮舞長鞭,驅使他絕望盲目地追求空洞的世事。他將受無盡的渴求愚弄,在心靈之路上迷失自己,再也找不著靈魂。」
「世界懸於一線,那根線就是人的心靈。」
我漂泊了許多年,時間長得讓我忘記了我還有靈魂。
當愛支配一切時,權力就不存在了;當權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兩者互為對方的影子。
關於這位心理學巨匠——榮格,尚有很多值得學習和探索,以後再慢慢道來。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