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觀察之一 | 如何成就全球藝術品交易市場的「上海時間」?

2021-02-13 雅昌藝術網


1個半月後,2020年就徹底成為過去式,但「復甦」依舊是今年所有行業的熱門詞彙。


以上海藝術品市場為例,真正地「復甦」至10月中旬才顯露。即使打出「全球藝場·上海時間·藝術西岸」主題,但在全球旅行禁令背景下,是否能成為「上海時間」依舊是未知。

2020年西岸博覽會最後一日前往參觀的人群


直到11月中旬,2020年全球首場國際藝博會(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3小時80%畫廊成交達6000萬」,中國藝術品市場「內循環」的力量顯現。隨後,ART021 VIP日「幾近售空」。


因此有觀點稱,作為全球唯一藝術市場全面重啟的城市,上海已形成對標紐約、巴黎、倫敦、巴塞爾的全球藝術品新的交易時間。


而從今年上海一級市場的成交來看,「上海時間」或已實至名歸。「無論從政府層面,還是從整個藏家藝術市場來說,都是可以把上海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藝術品交易中心」,富藝斯中國區總監張文嘉表示。

2020年ART021 VIP首日現場圖


如今回頭來看,從2017年起,11月其實已被默認為「上海時間」,直到今年明確提出,它是從何而起?又是如何形成?


也許我們從政策優惠、國際藝術機構「商機」以及本土根源,可以粗略為「上海時間」畫像。


從9月轉移至11月的「上海時間」


2020年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現場


今年11月的5場博覽會中,除了ART021、西岸藝博會按期舉辦外,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上海城市藝博會以及設計上海,因配合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或疫情原因,全部集中在11月開啟。


但最開始,上海藝術月其實屬於9月。


當時1997創立的上海藝博會已堅持15年在9月舉辦。


2007年開始的,將「上海當代」帶入亞洲藝術界一景的博羅那上海當代藝術展,7年裡也一直選擇9月舉辦。


隨後,新的藝博會陸續落地上海,依舊大多選擇在9月,如2014年開啟的西岸藝博會、影像上海藝博會和藝術都市。


也有其他,如首屆選擇5月的上海城市藝博會和選擇6月的上海青年藝博會。


2013年ART021舉辦現場


當然,還有從第一年(2013年)舉辦就一直在11月的ART021。


2013年前後,「藝術圈幾乎沒有任何來上海的理由」,而在ART021持續舉辦5年(2017年)之後,三位創始人在接受採訪時才提到,「ART021創造了11月上海藝術的奇蹟」。


如包一峰說的,「也許就像從來沒有調整過時間,可能也會吸引其他藝術活動向這個檔期靠攏」。

首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


自2016年起,西岸藝博會確定將11月作為固定展期,上海青年藝博會從2017年開始常設在11月。而上海藝博會在2012年至2018年,也曾連續7年將展期固定在11月。


到2017年,11月已經潛移默化被公認為上海藝術月,大多美術館和畫廊默契地將新展或重量級藝術家作品放在這一時間段,因此也出現「跑斷腿」的笑言。


而作為跨入全球重大藝博會行列的ART021和西岸藝博會,從本土形態向國際化體制靠攏的同時,通過精品化路線,不斷引入國際一線畫廊、擴大博覽會規模、嚴格把控參與機構的質量、整合跨界與藏家資源,進而樹立了各自獨特品牌。


在藝博會輻射之下,諸多國際畫廊優先將上海作為亞洲或中國空間的選擇地。例如,今年8月開幕的Edward Ressle畫廊,本身專注歐美藝術家作品的當代藝術,而在「落地中國時,從未想過上海以外的城市」,因為上海這座城市擁有非常多熱愛藝術的觀眾,很難在亞洲其它地方找到如上海一樣給予藝術家創作和展示空間的城市。

2020年,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遷入西岸藝島 Art Tower


另外,「上海時間」最具核心的競爭力是將全城藝術資源集中。2019年,首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通過「政策集中、主體集中、交易集中、效益集中」的策略引領,累計舉辦百場活動,總參觀人次超過50萬,境內外藝術品展示、展銷、拍賣累計貨值突破百億元。


今年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明確提出了「全球藝場,上海時間」 主題,以3場大型藝術博覽會、50餘場拍賣活動、近50場畫廊展銷活動,以此形成千億級藝術品產業規模。

2020西岸藝術與設計藝博會現場


除了平臺環境,能成為「上海時間」,盈利是吸引所有目光的關鍵。


今年西岸藝博會作為今年全球首場國際藝博會,5天,4000多件高質量作品,「不僅沒有受到當下大環境的影響,作品反而賣的很快。」參展的51家畫廊,在VIP開幕當日,有銷售的畫廊比例至少達到了80%。線上畫廊單元訪問量達到百萬次,在上線首日便達成交易。

第八屆ART 021博覽會現場


緊隨其後開始的ART021,開幕前預售情況已相當可喜,而在VIP首日重複率最高的詞是「賣的挺好」。例如卓納畫廊最終售出20多件作品,總價不下550多萬美元,「再次證明了中國與上海藝術市場的實力與活力。」


而高古軒畫廊藝術總監李曦在進場前夕,還在擔憂其中的不確定性,而「現場情況跟之前的不確定性相反的是,給了我們很大的驚喜。」


一站式便捷措施:上海自貿區、西岸藝島Art Tower


「自貿區藝術FTZART」國際物流通道服務,被打包的藝術品

圖片來源於「自貿區藝術FTZ」公眾號


此前提到的「博羅那上海當代藝術展」,是因進口稅、繁瑣的手續,以及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雙重壓力,才在第7屆時以僅展示不可交易而最終結束。


處於當下回看,上海自貿文投大大縮短了審批流程,將原來需20個工作日,現在基本上在5個工作日以內就可以完成。並支持365天全年境內展示,對文化藝術展覽、保稅展示及交易,提供「一站式」便捷優惠措施。


就以今年ART021來說,雙方於3月確定戰略合作,自貿文投下屬進出口公司成為本屆ART021唯一官方清關商及現場運輸協調商,為參展商提供包括:國際物流通道服務、保稅展示、布撤展、外匯結算等在內的一站式專業服務。


此外,參展商還可獲得上海自貿區提供的優惠費率方案,包括作品展出後6個月免費保稅存儲,可降低其運輸及清關成本。


「自貿區藝術FTZART」國際物流通道服務工作現場


今年上海自貿文投共接收ART021海外參展作品30餘批貨物,近400件。

也有國際畫廊在人員不能到場的情況下,將作品交與上海自貿文投運輸至國內,再由ART021對其作品進行託管。這也或為後疫情時期,提供了一條藝術品交易的新方式。


加之今年開啟的西岸藝島Art Tower,已為曾經的「博羅那上海當代藝術展」掃清所有內部障礙。


這也是「上海時間」吸引國際資源的優勢之一。


上海國際藝術品保稅服務中心


2014年,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自貿文投」)在自貿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隨後便開始一系列針對文化產業的更新和新增措施。在2020年「上海對話」論壇中,上海自貿區文化藝術藍皮書公布,2019年文化貿易額為480億元人民幣。


2020年,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合作協議政策發布會現場


同時今年11月10日,國家文物局宣布,將為期三年的全國唯一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放在上海自貿區,並頒布了系列舉措,包括「支持外資拍賣企業拍賣境外徵集的1949年以後去世的部分外國藝術家作品」...這意味著,畢卡索、夏加爾、達利等備受青睞的大師級西方藝術作品將更頻繁地到訪上海。


隨著市場變化,上海自貿文投也在逐步完善服務流程。直到2020年,已形成十大貿易便利化措施,除了縮減在藝術品出口收付匯手續合規快捷;進境免除CCC證明;進出境備案免除文廣局批文...等常規環節外,在原有十大貿易便利化措施基礎上,也進一步推出「五大免除,四大優惠」措施:免除海關進口保證金服務費、批文辦理服務費、版權登記服務費、保稅展廳展示申請服務費、評估鑑定服務費;對保稅倉儲存放、物流通道服務、財務結算服務、外匯支付服務給予一攬子優惠,以大大降低企業資金成本和交易成本,為文物藝術品交易流通提供全流程優質且優惠的服務。

西岸藝島Art Tower入口處


而在上海層面,對標巴黎左岸、倫敦南岸,2012年上海徐匯區提出了「上海西岸」構想,短短幾年以迅猛之勢打造了「西岸文化走廊」,邀請國內外畫廊、私人美術館入駐。今年,「西岸藝島Art Tower」啟用,作為一棟集合著諸多藝術機構的垂直「聚合型」的空間,有人疑問是否會成為下一個H Queen's?


其實不然,機構入駐只是「西岸藝島Art Tower」的一部分功能,後期還將開展‌雲端展示交易平臺,‌‌量身定製一套服務體系和優惠政策‌‌,包括‌‌展覽申報、海關通關、運輸倉儲、外匯結算、版權受理、保險服務等全周期的服務。


「雙A」戰略下與「西岸智塔AI Tower」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交相輝映的「西岸藝島ART Tower 」

所以,未來藝術品市場如何變化,相信上海自貿文投和「西岸藝島Art Tower」也會隨之帶來更多措施。


一級市場之外的國際合作,率先培育了「肥沃土壤」

2014年「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現場


在政策支持和一級藝術品市場之外,從民營機構到政府牽頭,上海在引進國際藝術資源上也不遺餘力。


2014年,「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在K11的火爆現象,為民營機構舉辦頂級藝術展開啟了源頭,至今談論起引進展或IP展中,它依舊排開山鼻祖地位。誰能知道,在此之前(2012年),謝定偉曾策劃「畢卡索中國大展」,成本高達4000萬元人民幣,票房卻遭慘敗。


不管是因為「地理位置偏」,還是觀眾對西方藝術接受層度的轉變,我們看到,2014年之後,國際頂級藝術資源開始源源不斷進入上海。直到現今,「中國首展」已不是賣點,觀眾也在追求作品理念和質量。

松山智一在上海龍美術館講解作品

松山智一作品


如龍美術館正在舉辦「自然可解」松山智一中國內地首個展,季濤評論「其未來會不會成為村上隆?Kaws?」。剛結束的「克裡斯汀•迪奧,夢之設計師」展,更是人氣足得讓人疑惑觀眾人群屬性。


久事美術館,蒙克現存唯一一幅珍貴的四色手工上色的《吶喊》石版畫


今年9月,久事美術館引入「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將蒙克現存唯一一幅珍貴的四色手工上色的《吶喊》石版畫帶入上海。這次展覽是久事美術館自2018年10月成立以來,舉辦的首位西方藝術大師的展覽,「也是久事美術館對接世界藝術文化的全新起航‌」。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湯米·格倫德和佩特裡·尼蘇南《流動的風景》2020年


還有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正在展出的「隨物生心」芬蘭當代藝術家組合湯米·格倫德(Tommi Grönlund)和佩特裡·尼蘇南(Petteri Nisunen)亞洲首個展,欣賞「理工男」眼中日常所見之物美感的同時,美術館也定期與芬蘭各領域文化對話,讓觀眾全方位理了解芬蘭。


塔拉·馬達尼,Spectral Disco, 2020


而最新消息透露,2021年5月上海將會有一家名為「Longlati基金會」的非營利機構入局西岸藝島。基金會成立於2019年,創始人是新加坡投資商David Su和中國藝術家陳子豪。入駐後,基金會每年會拿出來300萬人民幣,支持1990年以後出生的中國藝術家創作項目。


消息中提到,Longlati基金會的首展將帶來伊朗裔美籍畫家、動畫師塔拉·馬達尼(Tala Madani)作品,之後還會有法國行為藝術家勞爾·普羅沃斯特(Laure Prouvost)的展覽。


不得不說,近幾年來各大私立美術館主動引入的國際藝術資源,為上海營造了優質的文化氛圍。


《隨物生心》湯米·格倫德和佩特裡·尼蘇南亞洲首個展現場


在另一方面,除了知名西方藝術家的引入,國外藝術機構也與上海建立打包合作。


以2019年來說,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Gallery)與上海陸家嘴集團籤署合作文件,將從成功運營國際級美術館的角度,為浦東美術館提供為期3年的培訓和諮詢服務,分享美術館領域專業知識。並將於2021年合作舉辦浦東美術館開館大展,屆時泰特美術館提供館藏。

西岸美術館

常設展「時間的形態」現場


另外,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開啟的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包括5年內舉辦3個展期不少於18個月的常設展,和平均展期半年的約10個特展。


整個項目剛過去1年,首個常設展「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正在更新部分展品(11月16日至11月26日期間暫停對外展示)。第二場特展「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也在今年11月對外亮相。


西岸美術館館長李忠輝曾在談及雙方合作時說:「一方面讓更多全球文化藝術精品有機會走近中國觀眾;另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中國現當代文化藝術的豐碩成果。」



第二場特展「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展覽現場,西岸美術館,2020


上海能順利對接國際資源,離不開已培育好的「肥沃土壤」。從上海雙年展24年進程中,策展團隊和藝術作品語境的變化,能直觀看到上海與國際藝術的一步步接軌。


以今年上海雙年展來說,4位策展人中有3位是國際研究者。展覽也從4個月的展覽延展至8個月,並打破了傳統的「展覽」形式。雖已啟動,但至今並沒有明確的作品清單。而是分為溼運行、生態聯盟和展覽3階段,讓學術先行,並與機構學院合作項目,來激活上海雙年展,以此更好迎接2021年4月的實體展。

開幕儀式前,「夢回江戶」 浮世繪藝術大展現場


文化的發展不僅體現在產業騰飛上,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群眾文化素養,培育大眾文化意識。


最明顯的變化是,上海商業展覽的門票定價相比全國範圍頗高,卻依舊會吸引各年齡層人士前往。例如,今年7月,上海天協文化舉辦的「夢回江戶」 浮世繪藝術大展,開放首日,下午才舉辦開幕式,上午開館便有許多預約觀眾第一時間進入展廳。


從不懂到主動購票的細節,或許能說明上海藝術品市場最實際的變化,也是成就「上海時間」最基礎的條件。

藝術頭條APP及電商平臺 | 雅昌拍賣圖錄APP及拍賣收藏 | 得藝Artplus電商平臺 | 雅昌藝術圖書 | 美術 | 藝術家服務中心 | 文博數位化

相關焦點

  • 今天起,全球藝術品將在上海西岸,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愛戀」
    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宣傳片 ▲   西岸藝島Art Tower啟用,意味著全球藝術品交易的「上海時間」、「上海地標」和「上海平臺」全產業鏈全面激活。>時間   本屆交易月從10月15日開始,為期1個月,聯動全市各主承辦單位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藝術西岸」為主題,在全市範圍內集聚超100場各類藝術品交易相關活動,包括國際知名拍賣行佳士得2020香港秋季拍賣上海預展、第七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第八屆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等國際級重磅活動。
  • 藝術品交易的上海時間開始了!第七屆西岸博覽會公布畫廊單元名單→
    作為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的重點活動之一,第七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簡稱「西岸博覽會」)將於11月11日至15日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舉行。受全球疫情影響,在部分展商未能如願參展的情況下,本屆西岸博覽會依舊迎來了近50家國內外優秀畫廊的參展,將集中展示20世紀初以來橫跨繪畫、雕塑、裝置、影像、表演藝術等多種形式的精選佳作,全方位呈現多元文化下的藝術魅力。
  • 全球藝場·上海時間·11月藝術地圖
    停擺了半年,為解決困局,上海M50園區從背後「收租」轉型至直面市場,陸續組團帶領畫廊走出去,並設立首屆M50上海當代藝術周,共同發聲。在推動藝術市場上,上海官方單位總能及時跟進。今年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打出「全球藝場·上海時間」主題,聯動全市各主承辦單位,集聚超100場各類藝術品交易相關活動。
  • 古董交易那裡好:為何選擇香港拍賣市場?
    藝術品交易市場的行情每年都在跨度遞增,吸引大量的內地買家前來香港購買。2005年藝術品成交額已經達到585.84億(HKD港幣),香港拍賣行業正在蓬勃的發展是香港拍賣行業協會,和香港藝術品交易總局評比出《香港拍賣行業十大影響品牌》。香港經濟以自由開放而全球知名,再加上優秀的地理位置、資訊流通、高效率的配套設施及服務,都對香港的經濟作出貢獻。
  • ...藝術品交易月落幕,「三箭齊發」的壓軸組合大戲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展開,形成國際級展覽展銷齊發生,聚焦全球「藝術品交易的上海時間」。伴隨它們的閉幕,為期一個月的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也正式落幕。三場博覽會分別在徐匯濱江的西岸藝術中心、上海展覽中心、上海世貿商城展覽館舉行,它們合力掀起了本屆交易月的熱浪,也為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交出了三張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 尋找全球最成功的在世藝術家 上海國拍牽手胡潤發布《全球藝術榜》
    近日,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聯合胡潤研究院首次在滬聯合發布《2020上海國拍·胡潤全球藝術榜》,公布了全球前50名2019年度公開拍賣市場作品總成交額最高的在世藝術家。發布儀式上,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國拍)與胡潤百富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致力於共同推動上海文化高地建設。上海國拍是國內綜合性拍賣行的領軍企業、滬上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自1988年創立至今一直在拍賣實踐中引領中國拍賣行業的發展,創造了無數經典案例。
  • 上海國拍聯合胡潤百富共同發布首屆全球藝術榜
    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聯合胡潤研究院日前發布《2020上海國拍·胡潤全球藝術榜》,榜單內容為前50名全球在世藝術家按照2019年度公開拍賣市場作品總成交額的排名
  • 繆斯的抵押權:藝術品的定價、交易與金融
    撰文 | 《經濟觀察報·書評》孔笑微舞曲停止前的最後一把椅子2008年9月15日,烏雲正在喧囂的全球金融市場上空匯聚,密雲必雨,久讖終兇,漫長而窒息的等待之後,一聲悶雷炸開了全面金融危機的序幕:美國財政部、美國銀行及英國巴克萊銀行相繼放棄斡旋,負債達6130億美元的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請破產保護。
  • 藝術品線上交易時代已經到來?
    在許多人的生命都還受到威脅的當下,實體的交易行為變得遙遙無期,網絡的優勢就漸漸凸顯出來,線上各種雲開頭的行為,成為當下的流行,「雲」很忙。那麼早已若隱若現、若即若離、不溫不火、不徐不疾的藝術品線上交易,會不會藉此衝破藩籬,而打開一個新局面?受全球金融市場動蕩與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藝術品市場的下行態勢不斷加劇。
  • 孫國勝:藝術品金融是財富與精神的傳承
    2007年,孫國勝從美院畢業,之前的市場研究工作使他對藝術市場充滿了興趣。於是畢業之後,他進入了《藝術財經》雜誌,並且開始從藝術市場現象報導的工作著手,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在此基礎上了解市場的動向。那時候,他大量地逛博覽會,參加拍賣會,在一線的工作中積累資訊、提升分析和觀察能力。之前的工作積累使孫國勝去到《藝術芭莎》,成為該雜誌的主編。
  • 風笛藝術平臺上線:搭建中西藝術文化橋梁掘金萬億藝術品市場
    8月28日,一家名為風笛藝術的西洋藝術品電商平臺宣布正式上線,該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將為大眾打開通向西洋藝術殿堂的大門。西洋藝術品首選交易平臺西洋藝術品的風格和底蘊,一直是不少收藏家的心頭大好。而對大眾來說,如何通過正規渠道獲得自己心儀的西洋藝術品,一直都是個難題。風笛藝術平臺的上線,顯然為大眾買賣西洋 藝術品提供了一個可靠的渠道。
  • 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第六度綻放,為年輕的藝術力量提供「一站式服務」
    今天於上海世貿商城展覽館啟幕的2020(第六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中藏著答案。作為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重磅活動之一的這個藝博會,聚焦的正是青年藝術創作,富於朝氣的藝術創造力。今年已是第六度綻放的它,將主題定為「自然而然」。
  • 外灘金融峰會黃金市場雲會場在上海舉辦
    10月25日,由上海黃金交易所(以下簡稱「上金所」)和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組委會聯合主辦的「『三金』合作——共創黃金市場新格局」外灘雲會場(以下簡稱「雲會場」)在上海舉辦。  上金所理事長焦瑾璞、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主席保羅·費舍爾、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全球大宗商品及期權產品資深董事總經理德裡克·薩曼、世界黃金協會執行長泰達維等通過現場或連線的方式參加會議。  雲會場著重探討了後疫情時代,國際局勢日益複雜的背景中,中國黃金市場如何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情況下,進一步擴大開放,以及「上海金」與「紐約金」、「倫敦金」如何推進深度合作。
  • 西洋藝術品電商風笛藝術平臺「藝術品+沉浸式體驗」
    8月28日,一家名為風笛藝術的西洋藝術品電商平臺宣布正式上線,該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將打開通向西洋藝術殿堂的大門。  西洋藝術品交易平臺   西洋藝術品的風格和底蘊,一直是不少收藏家的心頭大好。而對大眾來說,如何通過正規渠道獲得自己心儀的西洋藝術品,一直都是個難題。
  • 融創上海「紅樓」密事 如何盤活一座上海廣場?
    如何在不大量沉澱資金的情況下,加入到存量項目的改造並獲取穩定的租金回報,是融創這兩年一直在探索的,上海廣場則是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其作為小股東,作為運營管理的角色,更像是以輕資產的模式涉足商業。對於上海廣場過去留給人們心中的形象,上海資深業內人士直言,這座上海老牌商辦物業久而久之便淹沒在人群中。 正因如此,華凌、美羅、上海融創以及BU在收購上述股權完成後,利用兩年的時間,四股東方對項目的設計和調性,甚至是針對業態布局進行大的調整。
  • 7月17日上海國際獨立音樂季盛大開幕,眾星齊聚全球獨立音樂盛會
    並借力「網際網路+」新動能,拓展「文化+」新思維,提供音樂創作確權、運營、發行、交易、維權等諸多環節上的專業服務,促進全球獨立音樂的交融合作,擴大中國演藝的世界影響力和全球地位。此外,本屆活動還將通過《音樂廠牌 - 挑戰與機遇》、《獨立音樂人談創作》、《全球音樂視頻化趨勢》、《品牌與音樂的化學反應》等多個專業議題的展開,來共同研討音樂人及機構該如何保證音樂作品的合法權益、如何通過合法版權獲取正當收益、如何預防與懲罰侵權行為等當下熱點議題。通過公開探討引發更多社會和政府對於獨立音樂行業的理解與關注,強化大眾的版權意識,從根源推動市場對於獨立音樂人利益的保護。
  • ...食品交易信息平臺上海扶貧展廳揭牌儀式暨上海運營中心剪彩儀式...
    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絲路規劃研究中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一帶一路」生態農業與食品安全論壇於2020年11月6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成功舉辦。本屆論壇是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高規格政策解讀配套活動之一。
  • 最新發布 | 2019年上海文化貿易發展報告
    隨著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不斷深化,圍繞全球影視創製中心、國際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亞洲演藝之都、全球電競之都的建設目標,影視、藝術品、演藝、電競等領域在文化貿易交流方面也取得長足的進步,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1、影視創作海外屢獲佳績。
  • 一周觀展指南|見證「全球藝場的上海時間」,不僅僅在西岸
    11月,正值上海藝術季和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蓬皮杜合作項目「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等分別在徐匯濱江的主要藝術場館開幕,見證了「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的主題。
  • 「上海國際獨立音樂季」開幕啦!
    作為中國音樂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獨立音樂人的版權有效保護與獨立音樂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中國版權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於慈珂在活動開幕式上致辭:獨立音樂是音樂產業的有生力量,在中國具有巨大發展空間。版權是維繫、支撐音樂作品創作與運用的基礎元素和重要載體,對於獨立音樂的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版權保護為獨立音樂人保駕護航,版權交易為獨立音樂人賦能財務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