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生過寶寶的女人可能不清楚,但是生過寶寶的媽媽都知道,到了孕晚期,大部分胎兒都是以頭位呆在媽媽的肚子裡,做好隨時要出生的準備。在寶寶出生的時候就會是頭先出來,但如果寶寶不是這個體位,就有可能需要剖腹產。
那為什麼寶寶出生時是頭先出,而不是腳先出?
1.為了保護自己
在生產過程中,如果長程比較長,寶寶在產道裡呆的時間過久,那就容易造成胎兒在產道缺氧的情況。
如果是輕微的缺氧還好說,要是時間久了,就有可能損傷到腦細胞,而腦細胞一旦受損,那就是不可逆的,會影響寶寶的智力,更嚴重的會導致寶寶窒息死亡。
所以寶寶為了要保護自己,就需要選一個對自己比較有利的姿勢,頭先出來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呼吸Ta來到世界上的第一口空氣,即使身體還未完全出來,也並不影響寶寶的呼吸。
2.為了保護媽媽
骨盆的形狀是上大下小,也就是出囗較小,在分娩時,宮頸口需要擴張至10cm才僅能容得下寶寶那接近10cm的雙頂徑(正常足月寶寶的雙頂徑在9.3cm以上),而寶寶的頭骨又是身體上最堅硬的位置。
正常情況下,只要頭能通過宮頸口,其他部位也都能通過,當然也會有極少數寶寶因為寬比較寬而被卡住,造成肩難產。
如果胎兒是腳先出,胎兒也不懂說為了配合媽媽而雙腳併攏,或者手應該怎麼放才更好,要是手腳亂放,亂踢亂晃那媽媽就難了。又或者說要是只出了一邊腳,而另一邊腳又一直頂住出不來,這對胎兒和媽媽來說都很危險。
如果是屁股先出那麼寶寶就會彎得很辛苦,可能會造成難產,危及母嬰性命,再說,這根本就不是正常應有的姿勢。
頭先出就能讓媽媽免受這些辛苦和危險,在一定的程度上來說,其實胎兒正在保護媽媽。
3.正常的生理變化
在寶寶的整個身體中,頭是最重的,自然而然地就是頭向下,在出生時就能藉助雙腳的助力,快點娩出。這樣也能配合骨盆的形狀,從而選擇一個最適合分娩的姿勢。
所以,寶寶在出生時會是頭先出,而不是腳先出來。
這裡就和胎位有關,胎兒的胎位有3種:
頭位,即胎兒頭向下,腳朝上,到分娩時胎兒一般會轉到臉對面媽媽的背,以更有利的姿勢衝出外界。
橫位,顧名思義,即胎兒頭在媽媽的肚子左邊或右邊,腳就會在另一邊,橫著呆在媽媽肚子裡。
臀位,也就是胎頭在上,腳在下面的姿勢,分娩時相當危險。
頭位才是正確的胎兒姿勢,出生時就會是頭先出來。如果胎兒不是頭位,也就是胎位不正,那麼就有可能需要剖腹產。
胎位不正怎麼辦?
一般進入孕晚期後,胎位就成了孕檢中的其中一項,檢查胎位可以通過手部觸診和B超進行,在30--32周左右,孕媽媽通常需要做一次B超,主要是檢查胎兒的胎位。
如果檢查出來胎位不正,孕媽媽也不必過於擔憂,這個時候的胎兒還不算太大,宮內還夠位置讓Ta把位置調整好。
並且,30--32周是調整胎位的最佳時間,如果胎位不正就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調整就好。一般是用胸膝臥位法,但這個方法並不適用於所以胎位不正的孕媽媽,所以千萬不要私自進行胎位糾正。
如果胎兒已經大於34周,那麼糾正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實在不行就順其自然吧,說不定胎兒哪天又突然自己調整好了呢。還有些醫生會進行外倒轉術,不過這種做法比較少了。
總而言之,頭位才是最適合寶寶出生的姿勢,所以寶寶才會選擇這個姿勢,這就是為什麼寶寶出生時頭先出來的最大原因。
我是懶媽媽,一個二胎寶媽,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於育兒圈多年,專注於孕產,育兒方面的解答,關注我了解更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