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0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中秋節快到了,臺灣各監獄看守所舉辦懇親活動,推動「枕邊細語」活動,讓犯人在錄音室對家人講內心話或為孩子講故事,幫助犯人找回正常人生。
鍾姓男子入獄後,父親患癌症晚期,獄方特別通融,讓雙方會面。臺灣《聯合報》記者林敬家攝影
死囚獲再審 盼回家過年
臺南看守所上周舉辦中秋懇親活動,死囚謝志宏被檢方請求再審。謝志宏的哥哥、母親等家人前往探望,聽到哥哥親口告知這個好消息,謝志宏不禁紅了眼眶。
謝志宏的哥哥說,自己跟弟弟差12歲,從小看著弟弟長大,一直都相信弟弟的清白,18年來每天都盼望弟弟回家。面對弟弟「無辜被判死刑」,自己曾經一度感到絕望和委屈,入獄後每年只有3次見面機會,10多年來看著弟弟的青春歲月都在獄中度過,自己內心感到很遺憾。如今出現轉機,希望弟弟早日回家,「下次再見,就是跟我們回家過年」。
患癌父親怕等不到兒子出獄
彰化監獄日前也辦了懇親會,犯人阿鍾去年入獄服刑後沒再見過父親。原來,鍾父被檢查出患口腔癌,正接受化療,身體虛弱。阿鍾擔心父親病情,雖條件沒達到,但獄方通融,讓他與父母相見。
鍾父說,自知健康不佳,想等到兒子出獄,不知是不是奢望?很期盼看兒子結婚生子,希望他出獄後不要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生活。阿鍾眼睛泛著淚光,說「很後悔做錯事,很怕下一次就見不到爸爸」。
少年犯殺人入獄 奶奶不離不棄
今年27歲的廖姓男子因殺人罪被判刑30年,入獄時才初中畢業。奶奶在他服刑期間不間斷探望,成為他最大的精神支柱。
廖某以優異成績從矯正學校畢業後,轉到彰化監獄服刑。奶奶盼孫子能早日出獄。懇親會上,兩人相見,手牽著手不放;提到過去,祖孫倆都紅了眼眶。
為了告別過去,廖某服刑期間相當低調,拒絕見曾經的友人,「要把過去少讀的書都補回來」,希望好好表現,明年申請假釋,「奶奶等我10年了,不再讓她傷心」。
犯人仔仔(左)摟住媽媽(右),承諾出獄後要好好照顧她。臺灣《聯合報》記者曾健佑攝影
犯人讀故事錄光碟說心裡話
彰化監獄除安排懇親會,今年也鼓勵犯人錄製心裡話給家人,或是讀故事書錄製光碟給孩子們聽。
殺人犯廖某也錄製了一段故事,他說,奶奶就像書中人物,為了別人,犧牲自己,付出不求回報。錄到最後,他再次向家人說「抱歉」。
有1名因毒品案件進出監獄看守所多次的犯人,女兒正在讀小學一年級,於是錄音講故事給女兒聽,希望她像故事中的主人翁一樣「懂得感恩,走上正當的路」。
彰化監獄推行「枕邊細語」活動,讓犯人將心意灌注在光碟中,「跨越時空,搭起橋梁,成為守護家人的力量」。
服刑期間父親亡故 犯人懊悔
臺北監獄19日和20日連辦懇親會,一般家屬和犯人只能隔著玻璃說話,監獄管教人員19日首次替每個犯人及其家人合影,希望通過照片讓親情更緊密。
「我已經被關12年了!」犯人趙大年輕時犯重案入獄,雖樂觀面對,言談間仍流露坐牢期間失去父親的懊悔。
趙大的哥哥也因犯罪入獄,2人一同在臺北監獄服刑,家裡經濟負擔全靠姐姐一肩扛起。趙大的姐姐說,每個月都會來看哥哥、弟弟,想起過往,總忍不住落淚,她要把照片放在客廳,這樣就可以隨時看見家人。
毒販決心出獄好好照顧媽媽
犯人仔仔24歲時因販賣海洛因被捕,共判刑24年,服刑已滿8年。他原本只有小學學歷,入獄後念到高三,笑稱,「獲得很多過去沒有的知識,讓人生有了改變」。
「我已下定決心要好好照顧媽媽!」仔仔說,母親每月定期來探視,給了自己繼續活下去的動力,懇親會上自己都會和媽媽擁抱,承諾出獄後會找穩定的工作,好好陪伴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