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文化地標成為權力濫用的產物

2020-11-18 中國文明網

  湖北荊州市巨型關公雕像,是不是破壞古城古韻和歷史文脈的形象工程?貴州獨山縣水司樓,是不是濫建「文化地標」、破壞自然景觀風貌的政績工程?隨著住建部的一紙整改通報,答案不言自明。近期,住建部會同有關部門發布通報,要求湖北、貴州省住建廳配合有關部門跟蹤指導做好項目整改。

  無論是以「全球最大」為賣點的關公雕像,還是號稱「天下第一」的水司樓,建設之初就直奔「全球最大」「天下第一」的頭銜,殊不知類似頭銜與歷史和文化風馬牛不相及,又如何有希望成為新的文化地標?住建部明確表態要「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值得肯定,也必將有助於剎住這股好大喜功的濫建「文化地標」歪風。但對於如何整改,網友紛紛表示擔憂。

  這些投資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大型雕像、建設項目,都已經按照之前的規劃、設計建設完畢,其功能很難通過後期整改而成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同樣,如果對這些建築項目一拆了之,其中會有多少資源被白白消耗?

  廣東肇慶北嶺將軍山關公雕像,建成一年即被拆除;廣西柳州一座據稱投資7000萬元建設的柳宗元銅像,未建成即被拆除……這樣的教訓,不能以一句簡單「交了學費」敷衍了事。遏制地方濫建「文化地標」,除了嚴格按照合法的流程和手續,建設之前理應徵求有關歷史、文化專家和學者的意見,充分考慮當地城市地位、歷史風貌、自然環境等;對於存在問題的「文化地標」項目,也要建立事後問責制度,不管是涉及到政府部門還是企業,都要一查到底,嚴肅追責。

  上面提到的建好即拆或半路夭折的「文化地標」項目,普遍存在違法用地、沒有履行規劃審批手續、沒有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也沒有申領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這些帶著一連串問題的項目緣何一路綠燈、拔地而起?正如住建部所指出,將建設文化地標當作個人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是一些地方不顧實際也要大建文化地標的重要原因。因此,防範濫建文化地標的衝動,關鍵是要警惕和遏制權力的濫用。(苑廣闊)

相關焦點

  • 2021國考申論熱點:濫建「文化地標」,實質是在破壞文化!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1國考申論熱點:濫建「文化地標」,實質是在破壞文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光明網:對於住建部的通報,不能僅僅看到其在文化和環境層面的警示意義,而更要意識到強化權力約束和監督重要性。唯有徹底告別權力亂為,無視程序、不顧忌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影響的形象工程才能有效杜絕。
  • 演員請就位李誠儒和郭敬明battle,權力的小丑愛濫用權力
    但是權利不完全等於權力,權利≠權力。權利是權能和義務的結合體,有相應的權能就有相應的義務,是一起的。權力,是被賦予的,就像法律賦予了警察抓犯人的權力,郭敬明的S卡,是節目組賦予他作為評委導演選人的權力。
  • 「什麼都要人送」的經偵支隊長,背後是濫用經偵權力
    而經偵支隊長那邊的「我往」與「報李」,或許就是拿辦案權力進行交易。在今年8月長沙市的一份反腐通報中,其中一個案例就是胡志國為商人李某在變更強制措施、立案、撤案等方面謀取利益,並向其洩露案情。而李某則多次贈送胡志國大額現金、高檔車輛等貴重物品。
  • 飄帶的兩端——從蘇州灣文化中心看地標建築與建築傳播
    因此,作為新城最重要的軸線終端,權力與人民都需要一個極具powerful的公共符號錨固於此,蘇州灣文化中心便承載著依其公共屬性對太湖資源進行再創造並由點及面帶動周邊地塊價值增長,從而促進新城發展的責任。
  • 《換子疑雲》:濫用權力的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朱莉演得很贊,當代表權力的警察局強行逼迫她承認陌生男孩是她的兒子那段太精彩了,一個隱忍堅強不肯放棄的母親。    片尾的字幕讓人很失落,她贏了與腐敗權力鬥爭的勝利,卻找不回兒子,一生都在等,在尋找,最後的淚崩點是失蹤男孩之一說我想媽媽,想爸爸,想回家。
  • 川普赦免前國安助理被批:公然的濫用權力
    一些共和黨人對此表示歡迎,但是多名民主黨大佬認為川普在濫用權力。《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擔心,川普在卸任前可能進行赦免「閃電戰」,利用赦免權幫助其盟友和家人免遭調查。「我很榮幸地宣布,麥可·弗林將軍已經獲得完全赦免。祝賀弗林和他美好的家庭,我知道你們將度過一個真正美妙的感恩節!」川普周三在推特上寫道。
  • 長春又添一處文化地標
    長春素有「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等美譽  目前城區已經有148座公園  最近  長春再添一處文化地標
  • 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書店
    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文化地標」。不僅臺北,遍布全臺的誠品書店已成為寶島響噹噹的文化招牌。
  • 「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需要「三把鎖」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據《人民日報》) 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確實需要「鎖」。為何? 有一個故事就能說明這個道理。在非洲一些國家公園裡,許多遊客坐在一個有鐵籠子的大車篷裡,車外是一群群兇猛的動物。
  • 人民日報關注城市「文化地標」如何建 雲南人有話說……
    (資料來源:國家發改委、住建部 製圖:蔡華偉)核心閱讀當前,隨著城市發展,建設「文化地標」成為城市構築文化空間、樹立城市形象的選擇。專家和讀者建議,為杜絕濫建「文化地標」,一方面,要引導樹立正確政績觀,建立制度規範、健全約束機制;另一方面,要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強化審批監管、明確建設管理重點領域。同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城市「文化地標」更有文化。11月23日,讀者來信版刊登《堅決糾正濫建「文化地標」》報導,引起社會關注。
  • 東方明珠塔、奔馳文化中心雙雙入選上海新十大地標!
    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會文化中心)憑藉標誌性的城市名片形象和毋庸置疑的公眾影響力雙雙入選,與其他入選地標共同體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上海經濟社會的發展成就,展示了上海作為「世界會客廳」面向未來的發展活力,以及上海作為建設中的國際文化大都市的獨特魅力。
  • 少數派投資|反壟斷會成為平臺公司的黑天鵝嗎?
    提出,谷歌、亞馬遜、蘋果及臉書等科技公司享有壟斷權力,報告還建議美國國會對反壟斷法進行全面改革。11月9日,印度反壟斷機構對谷歌應用商店進行反壟斷調查 。11月10日,歐盟正式對亞馬遜提起反壟斷指控。同一天,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並公開徵求社會意見。
  • 香港K11 MUSEA:流淌文化音符的浪漫地標
    日出的維港,朝氣蓬勃,美不勝收,讓人不由期待著在這一流淌文化音符的浪漫地標,會繼續邂逅更多的文化、創意和靈感……(香港K11 MUSEA 供圖) 責編:張靖雯
  • 當書店,成為我們去一個城市的打卡地標……
    ,  城市文化場所成了很多遊客打卡新地標,  在這些文化場所中,  書店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發揮自身文化屬性的同時  也發揮著較大的旅遊貢獻度  成為文旅融合的生動樣板  歌詩達郵輪  凝心聚力,贏回春天
  • 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國最重要的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
    日前,2020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暨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市長論壇在杭州餘杭良渚古城遺址召開。會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國最重要的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是建設文化強國、促進文明交流互鑑、突顯文化自信的珍貴資源。
  • 【趣臺灣】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書店
    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文化地標」。不僅臺北,遍布全臺的誠品書店已成為寶島響噹噹的文化招牌。
  • 《權力的遊戲》喬佛裡——為什麼我討厭名人文化
    我從未在世界範圍內促進過人們的同情之心,從未反抗過強權壓迫,也從未探索過宇宙當中的奧秘,無論這奧秘存在於量子層面還是女生的心裡。迄今為止我所做過的無非是在一部電視劇裡演了一個熊孩子而已——而且還是為了錢(笑聲)。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我原本打算拿上我心愛的十字弩,用一箭兩孔的威脅來恐嚇未加防範的學生們與我苟且一番,可惜學生會不同意。
  • 打造文化地標,構築精神家園!平陽已建成301座文化禮堂
    現在,文化禮堂為舞蹈愛好者們提供了一方可以遮蔽風雨的舞臺,也讓她們的愛好能夠風雨無阻。十三五」期間,我縣連續出臺實施《關於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實施意見》《平陽縣文化禮堂建設方案》,推出文化禮堂「建設八法」,落實推進舉措,解決建設問題,強力推進文化禮堂建設。截至目前,我縣已建成301家文化禮堂,基本實現文化禮堂這一「文化地標」全覆蓋。
  • 弘揚儒家文化 孟子書城形成「孟子書香」特色文化地標
    孟子書城經營圖書3萬餘種, 14萬餘冊。包含5大區域,均為集團內部連鎖系統進貨。現有圖書、繪本館、研習室、書法教室、viki便民服務、玩具手工、特產文創、研學、漢服體驗館等多種經營形式,形成獨特的「孟子書香」的特色文化地標。
  • 鄭志剛凝聚國際頂級建築師,打造杭州全新文化藝術地標
    鄭志剛凝聚國際頂級建築師,打造杭州全新文化藝術地標來源:聯商網2020-09-24 17:13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宣布,任命榮獲2014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坂茂(Shigeru Ban)以及榮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銀獎的德國建築師奧雷·舍人(Ole Scheeren)參與新世界中國·杭港高端服務業示範區綜合發展項目(「杭州望江新城項目」)的設計、建造工作,在杭州這個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創建劃時代的文化藝術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