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爾街日報突然報導了這樣一條新聞:
文中提到:
一位紐約建築師和設計師因為感冒引發咳嗽,連續吃了10多天藥都不見好。這時,他曾經在30年前旅居香港的女友讓他喝了「川貝枇杷膏」,大概15分鐘後,不僅咳嗽大大緩解,就連呼吸也沒那麼難受了。於是
一傳十,十傳百,蜜煉川貝枇杷膏躥升為網紅
成功當選昨天諸多公眾號的流量擔當
但在一片熱鬧之中
仍有一些媒體作了更為全面的報導
假裝在紐約」在微信公眾號「丁香園」中進一步分析了原文報導
雖然這篇文章也有點小題大做之嫌,但在行文上還是非常客觀、克制和平衡的,這一點從標題就可以看出來:
大標題是「Herbal Supplement Has Some New Yorkers Talking, Instead of Coughing」。
首先,題目非常嚴謹地用了「Herbal Supplement」這個詞,而不用任何與藥有關的詞,從而避免為川貝枇杷膏的藥效背書;
其次,標題的核心意思是「有一部分紐約人在談這麼一個東西」,而不是中文媒體所渲染的「讓許多紐約人瘋搶」。
更重要的是下面還有一行副標題:Some claim success with Nin Jiom Pei Pa Koa, but experts warn of the risks of taking such products。
Pei Pa Koa 是枇杷膏的粵語音譯。這個副標題的意思是,雖然有些人聲稱川貝枇杷膏確有療效,但專家警告食用此類製品可能會有健康風險。遺憾的是這句話很明顯被中文公眾號們有意無意地給忽略了。
我們把這篇報導簡單翻譯一下,看完你就能明白中英文之間的巨大差異了。報導的開頭先是舉了一個聲稱川貝枇杷膏有功效的例子:
紐約人熱衷於發現新秘方,但他們更熱衷的是,把他們發現的新秘方告訴別的紐約人。
普瑞特藝術學院教授、建築師 Alex Schweder 說,自己重感冒一個半星期,一直咳嗽不停。於是女朋友給了他一瓶枇杷膏,標籤上說這是一種「用蜂蜜和枇杷做的中草藥食用品」。
Schweder 說,吃下去之後 15 分鐘就見效了,於是他把枇杷膏介紹給了很多人,其中有五個人都親口嘗了一下。
Schweder 的女朋友 Oberon Sinclair 是一家創意機構的創始人,30 年前在香港生活的時候第一次知道了枇杷膏。
在華人市場和藥店,枇杷膏有兩種包裝,其中 10 盎司一瓶的售價是 7 美元,但如果通過網上代購,價格則高達 70 美元。
隨後文章話鋒一轉,就開始講風險了。
紐約長老會醫院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肺科專家 Keith Brenner 說,食用草藥製品,不管是單獨食用、過量食用還是和其他處方藥一起食用,都可能會帶來健康風險。
他說,很多人甚至可能不會告訴醫生他們在吃這些東西,這也是個問題。草藥本身可能對處方藥的效果產生幹擾,這已經得到了證實,如果病人能夠主動告知,醫生就可以及時掌握情況。
FDA 建議消費者在服用此類製品前能諮詢醫護人員,同時對任何把效果說得天花亂墜的產品保持警惕。FDA 目前尚無權對膳食補充劑的安全和功效進行評估。
接下來簡單介紹了枇杷膏的歷史。
用枇杷成分製藥在中國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某品牌早在 1946 年就開始在香港生產枇杷膏,80 年代開始賣到大陸、北美和歐洲。香港也有其他類似的含枇杷的糖漿製品,但賣得都沒有這一種牌子好。
紐約一家中國商店「珠江」的老闆 Ching Weh Chen 說,「突然之間所有人都開始談論枇杷膏。在中國,人們早就知道枇杷膏了,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但現在來買枇杷膏的都是白人顧客。」在珠江,這個品牌的糖漿的售價是 7.8 美元。
之後又開始講風險。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內科醫師 Sue Decottis 說,草藥確實有其價值所在,自己偶爾也會向病人推薦。至於枇杷膏,她還沒有給病人開過。她說,大家之所以覺得枇杷膏有效可能有心理安慰效應,但目前美國還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做這方面的研究。
Netflix 劇集 Stranger Things 的主演 Matthew Modine 說,他今年得流感兩個月,一直好不了,於是就在亞馬遜花 30 美元買了一瓶枇杷膏。
他說,「我唯一的擔心是,這東西來自一個各種標準和美國完全不一樣的國家。」
Brenner 醫生則表示,特敏福這一類感冒藥物最有效的時間是感染流感後的 48 小時之內,如果把草藥作為第一道防線,那我們就等於失去了這段寶貴的時間,尤其對身體有其他疾病的人來說,流感很可能造成住院乃至死亡。
紐約市衛生局局長 Howard Zucker 呼籲所有人都應該去打流感疫苗,一旦出現流感症狀,則應該儘快尋求治療。
詩人 Max Blagg 從唐人街一個針灸師那裡聽說了枇杷膏,他說:「我有點擔心的是,如果你仔細看看標籤,那上面有 1000 種你根本沒有聽說過的草藥成分。」
Max Blagg 給了他的畫家朋友 James Gilroy 一瓶枇杷膏,後者的流感已經持續了三個星期。James Gilroy 說,自己看了瓶子上那些瘋狂的中國字,心想算了,「我還是去看醫生吧」。
全文就是這樣,很短,不包括標題總共只有 775 個單詞,讀得快的話一兩分鐘就可以讀完。
在《華爾街日報》的版面上,它佔據的只是一個豆腐塊的位置,應該沒有引起太多讀者的注意。相信編輯的用意無非只是在流感肆虐美國的大背景下提供一個小小的花邊新聞,並且提醒讀者注意枇杷膏這一類未經 FDA 批准的中草藥所存在的風險,而並非是報導一個轟動性的社會現象和潮流。
| 署名「Gcplive」的作者在「藥評中心」公眾號上撰文指出:
國內的蜜煉川貝枇杷膏有兩種:潘高壽蜜煉川貝枇杷膏和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
潘高壽蜜煉川貝枇杷膏的成分為:川貝母、枇杷葉、桔梗、款冬花、五味子、杏仁水、薄荷腦、陳皮、水半夏、北沙參。輔料為蔗糖、蜂蜜。
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的成分為:川貝母、枇杷葉、桔梗、款冬花、五味子、杏仁水、薄荷腦、化橘紅、法半夏、南沙參、茯苓、瓜蔞子、遠志、苦杏仁、生薑、甘草。輔料為蜂蜜、麥芽糖、糖漿。
半夏,2015年版《中國藥典》收載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乾燥塊莖。半夏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痰多咳嗽、痰飲眩悸、風痰眩暈和胸脘痞悶等症。因其炮製方法不同,可分為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三種規格。
水半夏,2012 年版《天津市中藥飲片炮製規範》收載為天南星科植物鞭簷犁頭尖的塊莖。水半夏燥溼化痰,解毒消腫,止血,用於咳嗽痰多,支氣管炎,外用治癰瘡癤腫,無名腫毒,毒蟲咬傷。
半夏與水半夏是兩種不同的中藥材,不能相互替代!
款冬花,味辛、微苦,性溫,能止咳下氣,歷來被譽為止咳平喘之要藥,主治慢性咳嗽氣急、痰中帶血。
但近年來研究發現,款冬花中含有吡咯裡西啶生物鹼,體內體外試驗均顯示出一定的肝臟毒性。
潘高壽蜜煉川貝枇杷膏的功能主治:清熱潤肺,止咳平喘,理氣化痰。適用於肺燥之咳嗽,痰多,胸悶,咽喉痛癢,聲音沙啞。
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的功能主治為:潤肺化痰、止咳平喘、護喉利咽、生津補氣、調心降火。適用於傷風咳嗽、痰稠、痰多氣喘、咽喉幹癢及聲音嘶啞。
無論是那種蜜煉川貝枇杷膏,都要嚴格按照說明書用藥,不能超量服用。
服用一周病症無改善,應停止服用,去醫院就診。
長期服用,應向醫師或藥師諮詢。
據杭州網報導,有著30多年的中醫治療呼吸疾病診療經驗的浙江省中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湯軍指出:
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治療時需要找準癥結,有肺熱要清熱,有痰則先化痰。湯軍強調,咳嗽時不能只用鎮咳藥物,應對因下藥,熱清痰消咳嗽自止。
「枇杷膏對於久咳不愈、無病毒細菌感染的咳嗽有一定作用,但對於急性感冒時的咳嗽,以及感冒症狀已經消除,但仍咳嗽劇烈且伴有黃濃痰等情況下的咳嗽就不適合了。」
川貝枇杷露成分:川貝母、枇杷葉、百部、前胡、桔梗、桑白皮、薄荷腦。輔料為含薄荷腦、杏仁香精的乙醇溶液。
川貝枇杷糖漿成分:川貝母流浸膏、桔梗、枇杷葉、薄荷腦。輔料為含薄荷腦、杏仁香精的乙醇溶液。
川貝枇杷露和川貝枇杷糖漿中含有乙醇,一定要避免與可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抗菌藥物聯用,如頭孢類坑生素和硝基咪唑類抗菌藥物等。
普通感冒與流感不同。
「流感至今仍是我們無法預測的威脅。」
引起普通感冒的是鼻病毒(左),
引起流感的是流感病毒(右)
1月17日,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解讀了今年流感特點,指出當前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有了一些變異,而目前國內使用的三價流感疫苗未能覆蓋這一病毒亞型。
鍾南山院士還表示,3月可能會有新一波的流感即將襲來,呼籲各大相關部門做好防範措施,並請儘快生產抵抗此次流感的四價疫苗,只有提前預防,才能讓孩子少受罪,做爸媽的一定要認真了解。
文字參考:丁香園、合理用藥百科
「台州市場監管」整理髮布
轉發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