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自傘自度,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人生在世,求人不如求自己,凡事都要靠自己。人生獨立才能成熟,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如果一味地依靠他人,那麼將永遠也堅強不起來,也不會有獨創力。一個人戰勝依賴心理,依靠自己的力量,充滿信心,才能創造一個輝煌的人生。
世上有一種人總是存在極強的依靠心理。依靠拐杖走路,尤其是依靠別人的拐杖走路。依靠他人,覺得總是會有人為他們做任何事,而自己不必努力,這種想法對發揮自主自立和艱苦奮鬥精神是致命的障礙。
生活中,很多人只是在等待。其中很多人不知道等的是什麼,但他們在等待某些東西。他們總想著等待好運氣降臨,或者在等著某個富有的親戚能夠幫他們一把。
一個習慣等候幫助、等著別人拉扯一把、等著別人的錢財或是等著運氣降臨的人,是不可能成就大事的。只有拋棄身邊的每一根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如今,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視之為寶貝,孩子自幼就在6:1的重重關懷之下成長,過度地寵愛往往導致孩子的日常生活嚴重依賴親人,長大以後生活自理能力極差。
曾有報導,一個孩子面對沒有剝殼的雞蛋竟不知如何下口,因為平時都是父母剝好殼送到嘴邊的。這正是溺愛導致過度依賴的典型例子。
依賴心理主要表現為缺乏信心,放棄了對自己大腦的支配權。依賴性強的人沒有主見,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甘願置身於從屬地位。總認為個人難以獨立,時常祈求他人的幫助,處事優柔寡斷,遇事希望別人為自己做個決定。
依賴性強的人喜歡和獨立性強的人交朋友,希望在他們那裡找到依靠,找到寄託。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賴的人,他們常常不知所措。
要克服依賴心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要充分認識到依賴心理的危害
要糾正平時養成的習慣,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多向獨立性強的人學習,不要什麼事情都指望別人,遇到問題要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和判斷,加強自主性和創造性。學會獨立地思考問題,獨立的人格要求獨立的思維能力。
二、恢復自信,行動起來
要在生活中樹立行動的勇氣,恢復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沒做過的事要鍛鍊做。
三、豐富自己的生活內容,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
主動要求擔任一些工作,以增強主人翁的意識,這使我們有機會去面對問題,能夠獨立地拿主意,想辦法,增強自己的信心。要多參加集體活動,多去幫助他人。
四、多向獨立性強的人學習
多與獨立性較強的人交往,觀察他們是如何獨立處理自己的一些問題的,向他們學習。同伴良好的榜樣作用,可以激發我們的獨立意識,改掉依賴這一不良性格。
獨立行走,讓猿終於成為萬物靈長。一個人扔掉手中的拐杖,就可以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人生的軌跡不需要別人定奪,只有自己才能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只有擺脫依賴心理,才能奏響生命雄壯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