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娛樂圈的發展,首先興起於香港,其次是臺灣,最後才是中國大陸地區。而中國娛樂圈的發展史,其實就是影視和音樂的發展史。
香港娛樂圈最早發展於樂壇,所以我們的娛樂圈編年史,將從香港樂壇開始說起。
說到香港樂壇,那麼就不得不提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他就是許冠傑。許冠傑被稱為現代粵語流行歌曲的開山鼻祖,更是被封為香港第一代歌神。(在這裡我有必要給大家解釋一下,香港娛樂圈被明確封為歌神的,至今只有兩個人,第一個就是許冠傑,第二個就是張學友。可見這歌神二字的含金量有多高。)
那麼,許冠傑到底是怎麼成為粵語流行歌的開山鼻祖,又是如何被封為歌神的呢?
接下來就請大家和我一起走進許冠傑的世界。
許冠傑1948年出生於廣州市西關多寶路。1950年,許冠傑跟隨父母定居香港。由於父親許世昌是國樂家,母親李倩雲曾在廣州唱粵曲。從小就受到音樂薰陶的許冠傑,喜歡上了音樂。
那時的香港主要流行三種音樂,一種是歐美流行曲,聽眾以年輕一代為主;一種是從舊上海和臺灣傳過去的國語歌,也延續著一代人的聽歌習慣;最後一種就是粵劇粵曲,以老一輩人為主。
香港年輕一代受英國殖民文化的影響,以追逐歐美流行曲為新潮,對粵曲粵劇最為不屑。小鮮肉許冠傑自然也被影響,喜歡上了英語歌。
1964年,英國著名樂隊披頭四來港演出,給香港年輕人帶來了極大的震撼。許冠傑受其影響,也開始和好友組建樂隊。1966年,樂隊正式起名為蓮花樂隊,許冠傑擔任主唱。很快,蓮花樂隊成為香港六十年代著名英語流行樂隊之一。同時期的著名樂隊還有譚詠麟和鍾鎮濤等人組建的溫拿樂隊。
樂隊組建後的第二年,出了兩張英文專輯,標誌著許冠傑正式走向歌壇,開始了自己的傳奇生涯。
70年代的香港經濟高速發展,粵語電影開始興起,但粵語歌還未真正流行。
1971年,許冠傑大哥許冠文寫了首詞叫《鐵塔凌雲》,許冠傑覺得不錯便譜了曲,1972年許冠傑在和許冠文主持的節目《雙星報喜》上唱了一回,節目一經播出,這首歌大受歡迎,後來這首歌成為代表香港地域文化的標誌型時代曲。
第一首粵語歌的成功,讓許冠傑從中嘗到了甜頭,他看到了粵語歌的廣闊市場。
1974年,和邵氏分道揚鑣的許氏兄弟轉投嘉禾,在嘉禾投資下,拍攝了《鬼馬雙星》,結果《鬼馬雙星》在香港的票房高達625萬港元,打破香港賣座紀錄。片中主題曲《鬼馬雙星》和插曲《雙星情歌》,也因此受到民眾的極大歡迎,許冠傑趁熱打鐵,推出首張粵語專輯《鬼馬雙星》,後來人們普遍認為,正是這張專輯揭開了香港當代流行樂壇的序幕。至此,在許冠傑的帶動下,粵語歌曲開始大行其道,香港歌壇開始進入粵語歌時代。
1976年12月,許氏三兄弟主演的電影《半斤八兩》在香港上映。該片在香港的票房達到853萬港幣,成為1976年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同月許冠傑推出同名專輯《半斤八兩》,這部唱片一經推出,立即被廣大民眾瘋狂追捧。唱片的熱賣程度被唱片門市稱作是「半斤八兩,賣到要搶」,由此可見其受歡迎程度。這張唱片當之無愧地成為當年銷量冠軍,並且獲得第一屆金唱片的「百周年紀念獎」。許冠傑推出的這部《半斤八兩》,正式標誌著香港粵語流行歌的市場形成。
經此一戰,許冠傑一舉成神,徹底坐實了歌神的寶座。
1985年,許冠傑獲得香港娛樂圈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有趣的是,同樣是在這一年,許冠傑和王祖賢拍《打工皇帝》期間,坊間傳聞倆人熱戀,許冠傑更是送王祖賢金色保時捷。
進入八十年代後,香港樂壇大神輩出,既有老牌歌手譚詠麟登頂樂壇。也有讓人至今都在懷念的天王巨星張國榮和梅豔芳,還有情歌小能手陳百強。這四人在八十年代,可謂是歌壇的領軍人物,四人之間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其中,張國榮和譚詠麟二人爭霸歌壇的故事,一直被人津津樂道。這個,我們以後會講到。
1992年年初,在張國榮退出歌壇兩年後,許冠傑也決定退出歌壇,在告別會上,譚詠麟唱了首許冠傑的《天才白痴夢》,一曲完畢,譚詠麟大呼「向歌神致敬」,至此歌神的名號正式流傳開來。
其實在隱退前,許冠傑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他不止一次說過,及時隱退,可以在歌迷心中保持美好的形象。他沒說的是,香港娛樂圈少了一個巨星擋道,新人就會有更多出頭的機會。畢竟當時張國榮已經退了,譚詠麟也宣布不再領獎。
這種局面,對四大天王來說,是非常難得的一個機會。不然四大天王想要出頭,還不知道得等到什麼時候。
時光兜兜轉轉來到2004年,這一年許冠傑宣布復出。有人說他復出和03年香港巨星張國榮和梅豔芳去世有關,說他是為了香港娛樂圈擔起自己作為歌神的責任。
這一說法,可信度不高。因為在2002年,香港環球唱片總裁陳少寶就對外界表示,計劃舉行「群星拱照許冠傑音樂會」,已經確定張國榮,譚詠麟,餘文樂會出席。這無疑是在向外界釋放許冠傑復出的信號。
但沒過多久,非典就席捲了香港。非典期間,香港房價暴跌9成,很多人血本無歸。而投資了房產的許冠傑同樣也受到了影響。經濟問題是許冠傑復出的原因之一。
先有非典作亂,後有張國榮和梅豔芳離世。許冠傑作為香港演藝圈的標誌性人物,此時復出,自然就被外界認為,是為了香港演藝界。(復出時機把握如此之精準,高!確實高!)
復出後,許冠傑出專輯,開演唱會,演電影。這一切似乎都在向眾人展示自己「廉頗雖老,尚能飯五鬥。」然而,「強飯廉頗」以情懷為賣點,這樣做能為大勢已去的香港演藝圈,做多大貢獻呢?
終究不過是求財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