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公眾號發出了一篇關於沙僧套路深的小文章《沙和尚的套路》(點擊藍色文章名即可閱讀),有網友留言說:失手打碎琉璃盞,打了八百後被罰下屆,每七日用飛劍來穿其胸肋百餘下,這處罰夠重的。捲簾大將一定是看見什麼不該看的了?
也有網友說,不是捲簾大將看了什麼不該看的,好像是幹了什麼不該幹的。
細品《西遊記》原著,真的是精彩無窮,百味橫生。總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出現,整個人都凌亂了。
相比於蓋世英雄孫悟空,關於沙和尚總是那麼不引人注目,很容易讓人忽略他的存在。沙僧的職責是牽馬,老實說,那個可不是一般的馬,是白龍馬,也是菩薩點化後跟隨取經人的,有什麼他不知道,還需要你牽著嗎?所以,有時候說沙僧降妖除魔不用功不出力有點過了,人家的本職工作就是牽馬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也是值得表揚的吧,要不如來會封個羅漢?
原著前七回,都是用來介紹大師兄孫悟空的身世,但對沙僧的身世,主要有三次介紹,當然,都是他的自我介紹。
第一次自我介紹,他是這樣說的:「菩薩,恕我之罪,待我訴告。我不是妖邪,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只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故此這般苦惱。沒奈何,饑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不期今日無知,衝撞了大慈菩薩。」
第二次是流沙河收復沙僧時,八戒打頭陣,沙僧自報家門: 「我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裡曾遊蕩。英雄天下顯威名,豪傑人家做模樣。萬國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從吾撞。皆因學道蕩天涯,只為尋師遊地曠。……三千功滿拜天顏,志心朝禮明華向。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捲簾將。南天門裡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腰間懸掛虎頭牌,手中執定降妖杖。頭頂金盔晃日光,身披鎧甲明霞亮。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只因王母降蟠桃,設宴瑤池邀眾將。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個個魂飛喪。玉皇即便怒生嗔,卻令掌朝左輔相:卸冠脫甲摘官銜,將身推在殺場上。多虧赤腳大天仙,越班啟奏將吾放。饒死回生不典刑,遭貶流沙東岸上。」
這裡,可以看作是沙僧將自己的生平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雖然比第一次介紹的更為詳細,但其實對事情的描述是一樣的,在天庭他是近臣,為尊為上,八面威風,只是失手打破了玉玻璃,惹怒了玉帝,後貶至流沙河。
第三次自我介紹發生在天竺國,玉兔精要和唐僧成親,唐僧想拖延時間,讓三個徒弟來見國王個面,分別做自我介紹,沙和尚說「老沙原系凡夫,因怕輪迴訪道。雲遊海角,浪蕩天涯。常得衣缽隨身,每煉心神在舍。因此虔誠,得逢仙侶。養就孩兒,配緣奼女。工滿三千,合和四相。超天界,拜玄穹,官授捲簾大將,侍御鳳輦龍車,封號將軍。也為蟠桃會上,失手打破玻璃盞,貶在流沙河,改頭換面,造孽傷生。幸喜菩薩遠遊東土,勸我皈依,等候唐朝佛子,往西天求經果正。從立自新,復修大覺,指河為姓。法諱悟淨,稱名沙僧。」
縱觀三次自我介紹,並沒有什麼不同,關於被貶的理由都一樣,就是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破了玻璃盞。
沙僧是捲簾大將,捲簾是幹什麼的?現在宮廷劇那麼多,裡面有不少這樣的情節:皇上或皇后、妃嬪主子們出來進去,是不用自己動手掀起門帘的,這活兒誰幹的?貼身服侍的太監宮女們,以及皇上近身侍衛(哈——逗著玩兒的,不可認真哦)。
由此可以看出,這沙僧曾經是很受玉帝信任喜歡的,這一點沙僧自己也說過,他是: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捲簾將。
沙僧說,犯錯是在蟠桃會上,八戒也是在蟠桃會上醉酒調戲嫦娥被貶了,沙僧犯事與八戒是在同一次蟠桃會上嗎?還是分別在不同的蟠桃會上呢?王母多次辦蟠桃會,如果兩次都有事情發生,說明這宴會辦的不咋滴嘛。
沙僧說那天各路神仙都在,被嚇得個個魂飛喪,至於嗎?不就碎了一盤子,可能還沒有宴會上的音樂聲響吧?再說,天庭裡什麼寶貝沒有,會這麼在乎一個玻璃盞?
所以說,象沙僧這樣平素就很貼身、往來當先護駕、貼身侍御鳳輦龍車的人,僅僅因為打碎一個玉玻璃就受到這樣的懲罰,確實有點說不過去,況且還有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在那擺著呢,要按沙僧受罰的標準,這猴子還不得碎屍萬段啊。
可是,如果受罰不僅僅是因為這樣一個小失誤,那還能是什麼呢?
國人最重禮數,在《論語·顏淵》裡,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孔子這話的意思是,不符合禮數的事物,不看,不聽,不說,不動。也有說是,不符合禮制規定的,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不能動。
難道,沙僧真的是看了不該看的,動了不該動的?
可是,他為什麼一直這樣強調自己被貶的原因呢?
據說神仙下凡是要喝忘川水的,就象現在的催眠術,人為的要求你,忘記應該忘記的,記住想讓你記住的。
相關閱讀
沙和尚的套路
大師兄孫悟空是如何求學,苦練本領的
公眾號:百草園wjy
ID:yaoyaowujingyu
思君思國思社稷, 賞花賞月賞秋香
關注瀏覽更多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