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交流 開心文玩!!
開心法寶(國學經典、法寶)!
吳承恩在《西遊記》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可理解成: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有人說,當你有一天真正讀懂了《西遊記》,你也就懂得了世間所有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整個人生的真諦。有人認為,《西遊記》可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還是世間最偉大的一部成功學。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心魔的成功學。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戰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西遊記》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這師徒五人,其實只是一個人。孫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豬八戒是人的情慾,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龍馬是人的意志力。識者,即報身功德——智慧妙用,機謀權變,出神入化。心者,即法身功德——性具真如,天然本具,原來如此。所變所現,即化身功德——人文萬法,豎窮三世,量周沙界。既說為變,豈可唯一?十法界中,雲吞霧繞,天堂地獄,同分別業,唯各自招。所謂「無分別不妨分別也」。既說為現,豈可不一?如來藏中,誰不是誰?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唯是一念。所謂「分別不妨無分別也」。既說變現,則生何曾生?死何曾死?父何曾父?子何曾子?人何曾人?貴何曾貴?佛菩諸聖,六道正依,又何嘗異?徹法源底,了義終此。情無情界,天地萬法,無非一真之人一心變現而已!縱講第二義諦,無量劫中,一切眾生,都曾多生多世互為父母兒女至親骨肉啊!眾生迷不自知,妄自執著,互不認親,反相計較,乃至相害,故有輪轉,枉受苦報!如人在夢,夢境萬千,夢中人事,豈關他人,何關別事,無非夢人,一念變現!諸佛出世,良苦用心,無非勸導,迷濛等輩,醒夢歸真!孫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師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個心字。斜月不就是那一勾嗎?三星不就是那三點嗎?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黃帝八十一難經》上說「人晝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氣。什麼東西能夠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大能通天,小之則如繡花針呢?煉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爐燒不死反而能讓孫悟空煉成火眼金睛。孫悟空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壓住悟空,象徵著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樣強大地壓住了那顆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徵著佛學中的「貪、嗔、痴、慢、疑」。佛祖說這五個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孫悟空,依舊逃不出這五個字。鬧天宮時的孫悟空,正是被這五毒所困。現實中,又有多少佛門弟子,自以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頭來依舊不離「貪、嗔、痴」,只因不了解「貪、嗔、痴」的本質。五行山後為兩界山,過了這一山,曾經那顆騷動不安的心終於跳出三界了。孫悟空一個筋鬥就十萬八千裡,正好是靈山的距離,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靈山再遠也就是心的一個念頭就到了!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師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經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這也就是孫悟空常常對唐僧說的那句話:「只要你見性志成,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還有唐僧剛開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禪師傳授他一部《心經》,並且也對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但是唐僧聽不懂啥意思,最後直到抵達靈山,由孫悟空點醒了他之後,他才明白。因為要靠心來點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時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領悟了。孫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個強盜。在原著中,六個強盜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身本憂、意見欲」,這就是六根。白龍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馬,只有確定了前進的目標,才能專心專意的取得真經。收伏小白龍,達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堅定,沒有到不了的西天。後來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這個最完美的團隊就組成了。西天路上,悟空化齋前經常在地上劃一個圈,這是心給人定的界限,但人的身體(唐僧)總是會被欲望(豬八戒)牽著走。於是人(師徒幾個)就容易離開內心(悟空)設定的界限(劃的圈),於是一出界限便遇上種種心魔(妖怪)。心(悟空)引領著人(師徒幾個)不斷前進,一路上悟空降妖,說的就是心去降心魔。西天路上的每一個妖怪都是有含義的。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個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每一個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間那些牽絆人的東西,都是一個人自己的心魔。西天取經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去除心魔的過程。師徒五人在取經路上不斷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不斷的戰勝心魔。例如,黑熊怪是心魔,悟空的嗔念使他催火燒了觀音禪院,於是出現了阻礙他成佛的心魔,於是黑熊怪就來了。牛魔王也是悟空心魔所變,紅孩兒、牛魔王、火焰山都是心頭上的火焰。牛魔王與悟空為結拜兄弟,又勢均力敵,所以發火就是自己跟自己較勁。火焰山形成原因是早年孫悟空踢下一塊火磚,火焰山大火正是悟空出八卦爐後為出一口惡氣而放的,到頭來卻燒傷了自己。火焰山這一難是由孫悟空早年頑空之心所生,所以說「牛王本是心猿變」,要「打破頑空參佛面」,在這裡孫悟空剪除了頑空之心。紅孩兒象徵著仇恨之火,一個人活在仇恨中,到頭來只會燒傷自己的心(紅孩兒燒傷了悟空)。此外,紅孩兒還象徵著「赤子」,我們要保住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在人生路上保住赤子之心,不要被自己的「三昧真火」燒毀了,要保住那份童心(赤子被菩薩保住了)。黃風怪會吹三昧神風,他代表社會風氣,社會風氣能使人心(悟空)迷失方向。白骨精的三個形象分別代表了一個人的情、愛、欲,心將它們全部打死,說明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愛、欲,不要讓其成為我們前進的障礙。此外,白骨精也象徵人皮面具,人皮面具(白骨精)能引出人的本能欲望,所以豬八戒開始挑撥離間;使人迷失了自己的內心,所以唐僧把孫悟空趕走了。金錢(金角大王、銀角大王)能把人心捆住、封住,難以逃脫。作者將這個道理比喻成了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用幌金繩把孫悟空捆住了,用紫金葫蘆把孫悟空封住了。後面在小西天,冒充佛祖的那個黃眉怪用金鐃把孫悟空封住了,金鐃這個法寶也象徵金錢,金錢能把心困住。七個蜘蛛精代表人的七情六慾,七情六慾就像蜘蛛結的網一樣,能把人困住。世人因思(絲)生情,被情絲纏繞。蜈蚣精身上有千隻眼睛,乃是人眼所見的各種物質欲望的象徵。蠍子精代表美色,美色就像蠍子一樣會勾人,所以師徒幾個都敵不過她。真假美猴王,一個真心向佛的悟空擊敗了一個不真心向佛的悟空,其實是自己的兩種意志互鬥,是一個人的兩顆心。孫悟空的「神狂之心」,唐僧不辨真假的「道昧之心」,豬八戒沙僧不肯說情的「嫉妒之心」,師徒師兄弟之間的「猜忌之心」。生出了「二心」,就必須除掉第二顆心,只有打消二心,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假孫悟空被打死了,師徒幾人才得以繼續上路。孫悟空變做假唐僧,比喻這時的唐僧和悟空合二為一,他剖開自己的肚皮滾出了一堆心來,也是象徵「多心」。我們常說「心頭鹿撞」,人有「二心」就會生出災禍,更何況這多心。收服了這個鹿精,心頭也就沒有鹿撞,「多心」就會變成「一心」,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成功。悟空三兄弟好為人師,在玉華州收了國王的三個兒子為徒弟,教他們習武。好為人師,不謙虛,因此惹出一窩獅子精。獅者,師也。九靈元聖是西天路上最厲害的妖怪之一,是一隻九頭獅子,可妙擒孫悟空。一個人如果做到了九思就可以成聖,九思成聖,所以叫九靈元聖。所謂「百界千如」,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由一個念,而隨緣自在顯現為十法界森羅萬相,十法界其實是無量的法界。佛為了啟發眾生,把它簡單概括為佛、菩薩、闢支佛、阿羅漢這四聖法界,和天、阿修羅、人、畜生、鬼、地獄這六凡法界,總說為十法界。那麼這十法界中每一法界同時都是十法界——比如人道,在人這個本體,同時又具足佛道、菩薩道、阿羅漢道、闢支佛道、天道、畜生道、鬼道、阿修羅道、地獄道的習氣和德性,所以又把十法界次第圓融為一百個法界,此即「百界」;其中的每一個法界按照《法華經》來講,又都具足「十如是」——如是體、如是性、如是相、如是力、如是用、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在後文具體作解釋,這就是「百界千如」。1、視思明:當我們看事物時,要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要被事物的假像所蒙蔽。2、耳思聰:如果我們能管住我們的耳朵,辨別出真假是非,那我們將不再被外物所傷。3、色思溫:色代表情緒,溫代表喜怒哀樂皆不發。成大事,情緒控制要達到喜怒哀樂皆不發。4、貌思恭:貌代表形為,恭代表恭敬心,做任何事都應有一份恭敬心去對待。6、事思敬:敬代表全力以赴,做任何事都應全心全意的去做。8、忿思難:忿代表忿忿不平,生氣的時候要想到後果災難,不可以意氣用事。當我們遇到別人對自己發火時,也應該換位思考一下他的難處,可能就不再生氣了。9、見得思義:君子看到的都是義,小人看到的都是利。無論別人給予了我們多少,我們都要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孫悟空代表的只是世人之心,怎麼可能打得過已成聖的九靈元聖?師徒在寇員外家裡借宿,遭遇打劫,寇員外被強盜打死,唐僧被冤枉入獄。寇員外姓寇而被寇,唐僧求道而得盜,因為善惡不過是一念間。最後的玉兔精,真假公主。求真去假之後,離真理也就不遠了。對唐僧師徒而言,歷經磨難,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終於到達靈山了,也就成佛了。對一個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種種習氣,魔障消滅,即見靈山。最後心(孫悟空)被封為鬥戰聖佛,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只要懂得約束自己的內心,終可成功。身體(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做人要心身合一,才能得真經。情慾(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情慾是戒不掉的,所以最終只被封為使者。本性(沙和尚)被封為金身羅漢,因為本性像金一樣珍貴。意志力(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護法,我們要時刻捍衛自己的意念,所以被封為護法。至於書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國家裡所發生的荒誕怪事,則是對當時社會的辛辣諷刺。獅駝城是一個巨大的妖精王國,也是黑暗時代的一個巨大折射。最後佛祖之所以給師徒無字經。是因為無字經,才是真經。無字經的「經」,是「經歷」的意思。這一路上的「經歷」才是更重要的「經」,遠遠勝過那些個文字。一個人,若在經歷世間一切事之後,依然能保持一顆真心,即使未到西天,而心中早已成佛。堅定不移,寓為金剛,既然心已成金剛,那麼心頭(悟空的頭)上的金剛箍便不必存在了。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讀同一段文字,他的體會是不一樣的。比如《西遊記》,同一個人在十幾歲時讀和三十幾歲讀,他的體會是完全不同的。諸佛出世是教我們做一個真人,了生脫死,生生世世大福報。只有做到了真人,他才能圓融、圓滿、圓通,從根本上行一切善,斷一切惡。做真人不是做善人,卻是做更圓滿的大善人、真善人。《華嚴經》講啊: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一個沒有明白道理的人,佛講,十方三世的好事給你做絕了,都是「魔業」,仍然六道輪迴。盡虛空遍法界,諸佛菩薩、天人鬼畜、泥巴瓦塊、風雲雨霧都是一個阿彌陀,都是一個人一個念之所變現。這叫「阿彌陀」。就像做夢一樣:我們在夢到父母兒女、親朋好友、冤親債主,也夢到牛馬豬羊、狗貓雞鴨、蚊子蒼蠅,也夢到颳風下雨、香蕉蘋果、泥巴瓦塊,這一切一切的東西是不是都是做夢的一個人變現出來的?夢中這些東西有沒有哪一個不是哪一個?既然都是你一個念,所以蘋果是不是香蕉?香蕉是不是你的老媽?你老媽是不是那個電視機?電視機是不是你的小外孫吶?這叫「阿彌陀」!將來回歸大光明藏,到時候想怎麼樣變就怎麼樣變。在佛法裡「一真一切真」,夢都是真的,都是我們的心在變現。夢中你肚子餓了馬上就有一個蘋果現前,夢中你想方便,馬上就有廁所或者痰盂現前。你夢中看那棵樹很高,上面有個蘋果,一蹦就飛上去,把蘋果吃了以後再下來,有沒有這個夢啊?同樣是一個人,為什麼夢中能千變萬化?你要吃的那個蘋果是不是你自己變出來的?是不是你自己吃自己啊?那我們現在能不能也一下飛起來把這個燈拿下來?不能了。那我就問了:為什麼在清醒的情況之下不能千變萬化?為什麼?因為我們在白天眼睛往外看,耳朵往外聽,鼻子往外嗅,腦子裡在打妄想,是不是啊?你心是亂的;夢中呢,眼睛也閉了,六根都停止動作,就是陽性功能停止,只有一個夢中獨頭意識在發揮作用。既然是這樣,禪定功夫是不是相似於做夢呀?停止對外的一切攀緣,而且比夢更加高級。那麼,從這個夢我們就能明白宇宙人生真理,明白修清淨心的重要;從夢我們也可以悟到什麼叫「阿彌陀」。夢中境界千千萬萬就是「彌陀」,做夢的那個人就是叫「阿」,正在夢中你能不能知道自己在做夢?不能。雖然不知道,它在不在?在。現在我們雖然看不到自己的真人,它在不在?在。沒有真人,你現在不能看,不能聽。要這樣來觀照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這是從根本上認識「阿彌陀佛」,從根本上幫助我們成就阿彌陀佛。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內容不代表本平臺觀點,我們尊重原創,文章、圖片、視頻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聯繫QQ3828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