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
我國研製的發射重量最重
技術含量最高的高軌衛星
——實踐二十號衛星
經歷7次軌道機動後
在36000公裡高度的地球同步軌道成功定點
這標誌著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成功
實踐二十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發射重量8噸多,平臺單機國產化率達100%,設計壽命長達16年,搭載了十多項國際領先的技術驗證載荷。作為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試驗星,目前衛星已完成轉移軌道變軌工作,對東五平臺的主要關鍵技術進行了驗證,後續將繼續開展在軌試驗與驗證工作。其中,五院西安分院為該衛星研製的硬核載荷Q/V載荷、寬帶柔性轉發器、雷射通信終端和三重疊天線等相繼開始工作。這些優秀的西安航天「硬科技」,承載著五院西安分院航天人挑戰航天新技術的勇氣,更承載著我國更多航天新技術發展的新希望和新徵程。
高通量通信衛星是我國通信衛星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國已經發射的首個高通量衛星實踐十三號衛星,可以使地面用戶能享受到衛星寬帶網際網路服務。實踐二十號衛星副總設計師周穎介紹:「與之相比,實踐二十號衛星上搭載的西安分院研製的Q/V載荷是未來高通量通信衛星和超高通量通信衛星關口站主要使用的載荷,代表著未來高通量衛星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國際航天在高通量衛星研製上的重要方向。」
實踐二十號衛星研製現場 莊茜倩攝
西安分院研製雷射終端是實踐二十號衛星上的重要「新載荷」。據西安分院雷射終端研製負責人陳安和介紹,在實踐二十號衛星發射任務中,西安分院將實現雷射終端在軌的星地通信,通過雙通道,可以實現10G左右的通信容量。同時,相比於目前在軌應用的單一體制的雷射終端,西安分院在實踐二十號衛星雷射終端研製任務中主動「加戲」,搭載的雷射終端包括相干和非相關在內的三種體制,可以對不同體制下星地之間的通信情況進行驗證。
實踐二十號衛星 莊茜倩攝
由五院西安分院為實踐二十號衛星所研製的寬帶柔性轉發器在國際上也屬難度較大的載荷產品,代表著一個國家星載數字透明處理的最高水平。據介紹,實踐二十號衛星所搭載的寬帶柔性轉發器可以將有限的頻率資源進行詳細劃分,並且通過在軌資源管理實現多用戶的靈活使用,提升星上通信資源的使用效率,是通信衛星領域不折不扣的「黑科技」。
實踐二十號衛星電推進系統研製現場 五院供圖
傳統的衛星構造一般都是在衛星的單個艙板上安裝一副天線或者兩幅天線,而此次西安分院為實踐二十號衛星在衛星艙板上安裝了三重疊的三副天線,三副天線在收攏後共用一個安裝面,不僅縮短了反射器尺寸,加大焦距,還節省空間。西安分院為該衛星研製的高精度應答機將對衛星的測控精度由以前的幾十米提高到釐米級,實現了對衛星測控質的飛躍。同時,實踐二十號衛星還將對西安分院的復材波導、太赫茲技術、雙管放大器、電磁低衝擊鎖緊釋放裝置、柵格反射器等專項技術進行在軌驗證。
科研人員在研製測試過程中
「實踐二十號衛星代表了我國民商用通信衛星發展的新高度。無論是從通信容量還是載荷的靈活性上來看,還是從衛星所覆蓋的頻段來看,實踐二十號衛星上所承載的新載荷、新技術真是滿滿當當,而這滿滿當當的新技術背後卻承載著西安分院人在通信領域驗證新技術的新希望和新期待。」周穎說。
編輯: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