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是否需要單獨拿出一天的時間訓練?」很多朋友想要打造飽滿有型的手臂,但因為時間有限,所以糾結於上邊的問題。
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一個手臂訓練技巧,既能幫你節約訓練時間,讓訓練計劃更加高效;同時不會削弱手臂訓練強度,讓你的手臂肌肉更加有型。
這就是「超級組」訓練方法。
什麼是超級組訓練法?
超級組訓練法則,由被譽為「現代健美之父」的喬韋德創立,並記錄在他所著的中級訓練法則中,又名為「雙組合訓練法」。
顧名思義,它在訓練思路上打破了「每次只能訓練一個部位肌肉」的分化訓練模式,而是鼓勵將兩個結構、功能相對的肌肉放到一起訓練。
在動作安排上,每組包含兩個動作,兩個動作分別刺激不同的肌肉,動作間不休息或休息時間極短,以此讓訓練強度飆升。
超級組訓練的優缺點
雖然超級組訓練的效率要更高,但是隱藏在訓練法背後的缺點也顯而易見。以下為大家列出了這個訓練法的優缺點,希望讀者朋友綜合考量後,決定是否將其納入訓練體系當中。
優點:
1.適用於中小肌群孤立訓練,節省訓練時間。
針對大肌群,多關節複合動作能夠使用更大的重量,同時需要募集其他部位的肌肉協同發力穩定身體,因此不適宜用超級組進行轟炸;
但是對於中小肌群,訓練主要通過單關節動作孤立刺激,這時採用超級組訓練既能節約時間,又可以短時間內拔高訓練強度,獲得更好的泵感。
2.肌肉交互抑制反射,提升訓練專注度。
由於超級組訓練讓兩部分肌肉處於持續收縮狀態,因此動作中兩部分肌肉的交互抑制反射,會讓對側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放鬆,減少肌肉痙攣、酸痛的情況發生。
3.肌肉代謝壓力提升,有助於增肌。
代謝壓力是力量訓練副產物的堆積,包括了乳酸、氫離子、無機磷酸、肌酸和自由基、一氧化氮等。使用超級組訓練能夠加速肌肉的代謝壓力,湧入到肌肉細胞中,讓增肌訓練效果更加顯著。
這也是大家在超級組訓練後感覺肌肉充血、泵感十足的原因,因為這種短時間高強度訓練的方式,是以往訓練無法給你帶來的體驗。
缺點:
1.適用於短期突破瓶頸,不建議長期使用。
超級組訓練雖好,但是你一直用它訓練,肌肉會適應這種強度、代謝壓力水平也會不如從前,同時讓你難以在普通方式訓練中獲得肌肉泵感。
因此,超級組的使用頻次不宜過多,給肌肉充足的時間恢復,肌肉生長才能跟得上你的訓練節奏。
2.大重量複合動作,不安排超級組訓練。
像深蹲、硬拉、臥推、槓鈴推舉這類大重量複合動作是不能安排到超級組訓練當中的,這類動作的共同點是:募集身體多部位肌肉、動作技巧複雜、對於身體力量和穩定性的要求較高。
即便是訓練經驗豐富的人,也不建議貿然採用超級組進行複合動作的訓練。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降低訓練重量」和「增加休息時間」,把其中的某一個動作和另一個簡單動作組合到一起。
3.需要更好的身體素質,更長的恢復時間。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超級組訓練的高水平代謝壓力,因此可能伴隨肌肉持續酸痛、肌肉拉傷,嚴重的還有橫紋肌溶解等情況。
沒有基礎的新手不要直接進行超級組訓練,當你的分化訓練遇到瓶頸了再嘗試,不但更加安全,突破瓶頸的效果也會更好。
也別忘了給身體更久的恢復時間,在肌肉酸痛期間不要重複訓練。
為什麼要用超級組訓練手臂?
1.手臂肌肉結構
手臂肌群的構造並不複雜,對於普通訓練者來說,視覺上分為大臂前側、後側兩部分。從肌肉結構來看,手臂訓練的肌肉主體是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
肱二頭肌位於大臂前側,分為長頭和短頭兩部分。其中長頭起於肩胛骨盂上結節,短頭起於肩胛骨喙突,肌纖維向下止於橈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肱三頭肌位於大臂後側,分為外側頭、內側頭和長頭三部分。外側頭起於橈神經溝外上方,內側頭起於橈神經溝內下方,長頭起於肩胛骨盂下結節,共同止於尺骨鷹嘴處。
肌肉結構導致了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對應的功能截然相反:
肱二頭肌在近固定端使肩關節屈、肩外展、水平內收,遠固定端使肘關節屈;肱三頭肌在近固定端使肩關節伸、肩內收、外旋,在遠固定端使肘關節伸。2.拮抗肌功能原理
我們的身體完成每一次動作,都離不開單側肌肉的收縮緊張,同時伴隨對側肌肉的拉伸鬆弛。其中,主動引導動作完成的肌肉被稱為主動肌,在對側以「放水」的形式輔助動作完成的肌肉被稱為拮抗肌(針對主動肌)。
從肌肉功能來看,肱二頭肌主要負責屈肘,也就是我們的手臂從伸直變為彎曲的過程;肱三頭肌主要負責伸肘,讓我們的手臂從彎曲狀態伸直。
肱三頭肌和肱二頭肌這種相愛相爭的特殊關係,在不同的肘關節運動中,互相交換主角和配角的位置,分別擔任「主動肌」和「拮抗肌」的角色。
當我們想要彎曲手臂時,肱二頭肌會處於收縮狀態,伴隨而來的是對側肱三頭肌的舒張,換而言之,我們在做彎舉類動作時,肱二頭肌被高度募集做功,同時肱三頭肌處於拉伸狀態,其實是在反向的「放鬆」。
超級組訓練把這兩部分的肌肉放到一起訓練,既能實現單側肌肉的集中刺激,同時又讓對側肌肉獲得了拉伸放鬆,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如何安排手臂超級組訓練?
下邊為大家介紹3個手臂超級組訓練的方式,建議力量水平尚佳、想要突破訓練瓶頸的朋友嘗試。
1.槓鈴彎舉(肱二頭肌)+頸後臂屈伸(肱三頭肌)
選擇合適重量的槓鈴,雙手握距略寬於肩,挺胸收腹,肘部固定。小臂向上彎舉至鎖骨位置,在最高點處努力擠壓肱二頭肌1~2秒。緩慢下放槓鈴,重複8~12次。
槓鈴彎舉後馬上換啞鈴,左手將其放於頭後方位置。肘部固定,手臂伸直,將啞鈴向上拉起至最高點,停頓1~2秒。緩慢下放啞鈴,重複8~12次。
兩個動作全部做完為一組,休息40~60秒後開始下一組,完成3~4組。
2.啞鈴交替彎舉(肱二頭肌)+繩索臂屈伸(肱三頭肌)
兩手分別握住一個啞鈴,挺胸收腹,身體站直。右臂不動,左臂發力將啞鈴向上彎舉,在最高點處擠壓肱二頭肌1~2秒。將左臂啞鈴放下,換右臂完成動作,兩邊分別完成10次。
啞鈴彎舉後不休息,直接來到龍門架旁,將繩索調節至最高處,身體背面對著龍門架,雙手握住繩索。
身體前傾肘部固定,雙臂發力將繩索從頭頂上方向前側拉動,在最前端停頓1~2秒。
控制繩索緩慢還原,重複完成8~12次。
在第一個超級組(槓鈴彎舉+頸後臂屈伸)後,手臂力量稍有不足,此時選擇啞鈴和繩索完成動作,難度較小。
這個超級組建議把重量下降到普通訓練50%的重量,完成3~4組,組間休息40~60秒。
2.牧師凳彎舉(肱二頭肌)+直臂下壓(肱三頭肌)
調節座椅讓肩膀位於牧師凳上方,大臂固定,手握啞鈴。小臂向上彎舉,肘部不要離開凳面,重複彎舉8~12次,注意動作最高點頂峰收縮1~2秒。換另一側手臂彎舉8~12次。
牧師凳彎舉後馬上來到龍門架旁,挺胸收腹,雙手握住繩索。肩膀穩定,手臂伸直將繩索下拉至肚臍位置,最低點停頓1~2秒。對抗繩索向上的拉力,雙手緩慢還原至動作初始位置,重複8~12次。
最後的超級組同樣完成3~4組,每組可以完成8~12次,也可以完成到手臂力竭,組間休息40~60秒。
說在最後
最後還是要強調,超級組訓練法雖好,但不可「貪練」!
沒有過超級組訓練經驗的朋友,在初次訓練前要做好充分的熱身,同時不要託大,選擇你日常手臂訓練50%~70%的重量即可(例如你普通彎舉20kg,超級組訓練時用10kg~15kg的重量)。
使用超級組練完手臂之後,休息1~2天後再安排其他部位的訓練,推薦從臀腿訓練開始下一輪訓練,對於手臂肌肉的刺激強度較小,有助於肌肉力量的恢復。
普通健身愛好者,每個月用超級組練手臂的次數不要超過2次,建議兩周安排一次「超級組」手臂訓練日,在重量選擇上,可以優先照顧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中力量較弱的部分,最大化訓練效果。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希望每位訓練者都能合理使用訓練技術,讓手臂圍度、肌肉細節獲得全面發展。
這裡是中國健體那些事,誠摯感謝您的每一次點讚、轉發和收藏。
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查看更多有趣實用的健身知識~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