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蘋果的驚天真相|玉米熊放學小報No.2

2021-02-18 玉米實驗室


為慶祝留言功能開通,我們準備了小福利在文末。

[視頻]一點科學:垂花水竹芋

[音頻]玉米熊放學小報20160908

#蘋果家的十大真相

#世界上最牛的蘋果

#新聞速報

沒有海洋抗事兒,人類早玩完了

我們的生活從何而來:外科手術(上)

玉米熊問答:為什麼手心割傷康復後一般不會留疤,

而身體其它部位包括手背不是呢?

愛看小電影


#一點植物學#垂花水竹芋,有著貌似芭蕉的葉子和谷穗狀的花序,但它跟竹子和禾草都沒什麼關係,是竹芋科水竹芋屬的成員。垂花水竹芋穗狀的花序細長,彎垂,形態優美。隨著花不斷開放,花梗會呈現之字的形狀。垂下的花序在微風中輕輕晃動,有點像風鈴。而遠遠看去,挺立在水中的水竹芋好像是長著綠色羽毛的丹頂鶴正垂頭飲水,一群群聚集著好不愜意,不失為夏日岸邊的一道好風景。每天一點植物學,秋風越吹越涼啦,好捨不得夏天。[0段75集]拍攝坐標@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番外篇:一串葡萄哪裡甜?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放學小報,今天是2016年9月8日星期四,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我是史軍。


今天凌晨,蘋果公司召開了盛大的發布會,發布了新一代的iPhone7。在大家都在研究蘋果發展史的時候,你想知道真正蘋果的真相嗎?來來來,我們來扒一扒蘋果的十大真相。注意,是真的蘋果哦!

1.蘋果是需要異花授粉的果樹。如果院子裡只有一棵蘋果樹,是結不出蘋果的。要想結果,就得寄希望於鄰居家也種蘋果樹了。

2.蛇果是從它的英文名紅色美味(Reddelicious)音譯來的!

3.世界上所有的蘋果都是一個種,就好像世界上所有的狗狗都是一個物種一樣!它們的祖先是新疆野蘋果和森林蘋果。

4.中國有一種蘋果的近親,叫柰(nai四聲),也叫綿蘋果,因為口味不佳,一直都是被邊緣化的水果。我們現在吃的蘋果都是西方來的現代蘋果。

5.整齊劃一的蘋果園是用嫁接技術得到的,如果用蘋果的種子來種蘋果樹,那世界上就找不到能結同樣口味蘋果的蘋果樹了。

6.一統中國市場的竟然都是富士蘋果!所有的山東富士,阿克蘇糖心,鹽源醜蘋果,洛川蘋果都是富士蘋果!這都是因為在大多數朋友嘴巴中,甜+皮薄+鬆脆+多汁=完美蘋果。

7.西方人最初吃蘋果的方法是榨汁,釀酒,或者烹調熟食。東方人的食用方法是鮮食。

8.蘋果都要穿外套嗎?

套袋生長的蘋果可以減少蟲斑,病斑,撤袋之後,上色均勻容貌漂亮。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工,只有在中國這樣人口眾多的地方才可以做這事兒。

9.長字兒的蘋果是如何做到的?


在蘋果上色期,把剪好的吉祥話貼上去,採摘之後去掉,就成了。

10.一天一蘋果醫生繞著走,這是1930年代美國禁酒令時期,水果商創造出的廣告語。蘋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是常見水果中最低的,大概只有大白菜或柑橘的1/7,只有獼猴桃的1/10。(蘋果有話說,別拿人家的短板說事兒好不?!)

為了配合這種特別的氣氛,玉米實驗室評選了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五大蘋果。

1.亞當夏娃吃的蘋果

據說亞當和夏娃是吃蘋果才能辨善惡,於是被扔出了伊甸園。但要注意,這說法是公元470年才出現的,聖經早就成書了。亞當夏娃吃的禁果多半是無花果。

2.白雪公主的蘋果


白雪公主童話中,王后製作的毒蘋果,把白雪公主毒死了,但是善良的白雪公主又被救了回來。王后製作道具的手法真不專業。

3.牛頓頭頂的蘋果


其實牛頓就沒有被蘋果砸過頭,所以這個蘋果不存在。

4.神曲小蘋果


「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怎麼愛你都不嫌多?」雖然大家都未曾見過這蘋果的實體,但是已經隨著洗腦神曲深入人心。

5.平安果


中國特有的與聖誕節有關的蘋果,平安夜買平安果保一生平安,這隻有在中文世界能實現吧。

昨天,遼寧一輛運鈔車被劫持,劫匪搶走了600萬現金,但是這些劫匪忘了一件事情,人民幣也是有重量的。一萬元百元新鈔的重量是115克,那600萬的重量就是69千克,那可相當於一個胖子的體重了。想要扛走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於是竊賊很快就被擒獲了。學好數學真的很重要。

更笨的賊出現在遼寧普蘭店,在行竊的時候,主人忽然回家,於是這竊賊想從衛生間的通風管逃走,結果被卡在其中,差點要了小命。我們經常聽一個說法是頭可以通過,人的身體就可以通過。但是要注意哦,那基本上是嬰兒的特權,在人成長過程中,頭部佔身體的比例會從1/4逐漸縮小到1/7。所以,千萬別被那個「頭能過,身子就能過」的流言給騙了。如果非要試試,記得先撥打119,讓消防員叔叔在旁邊保駕。(就這麼一說,千萬別真打電話)

 


胖子很常見,但是你見過吃飯都必須靠人餵的胖子嗎?美國一位27歲的女孩兒,體重竟然是635斤,大概相當於6個普通成年女性的體重了。這還不算完,人家設定的人生理想是增重到907斤,乖乖,那可是十個人的重量。一部電梯只夠站她一個人。

 


城市堵車是個煩人的問題,有人坐公交,有人乘地鐵,還有人騎鴕鳥。對,就是騎鴕鳥。哈薩克斯坦的一個小夥子,騎著鴕鳥上大街。其實除了馬匹、駱駝和牛,鴕鳥、羊駝都是可以作為騎乘工具的。還好騎鴕鳥的不是上面那個胖姑娘。

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每天一張放學小報。

大家好,我是只和小朋友聊天的半隻土豆。開會是大人們愛幹的事兒,我看史軍博士就好這口。全世界的科學家和政界要員經常會找地方開會掐架,有時會討論下地球氣候問題。與此同時,海洋在默默的拯救人類——雖然它並不會說話。

講真,如果沒有海洋替人類抗事兒,我們早把自己玩死了。人類活動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它們作為溫室氣體就像是保暖被,太多了就會讓地球熱的受不了。如果不是海洋這個佔據了地球表面70%以上的大水池,還吸收了超過90%人類活動產生的額外熱量,那地球就不會在過去一個世紀裡只升高1攝氏度,而是會要命的36攝氏度!這樣的話,在各種自然災害、南北極冰融化、海平面加速上升等立體打擊下,人類的農業歉收和經濟崩潰似乎都不叫事兒了。


雖然海洋拯救了地面上的世界,但是海洋裡的生物可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了。水下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從最小的浮遊生物到大型的哺乳動物都生活在這裡。經過測算,到了2100年,溫度會堅定的上升4攝氏度,同時海水酸度會上升的很厲害。到那個時候,海洋中無論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還是和珊瑚礁相依為命的生物,全會崩潰!因為變化實在是太快了,根本來不及適應。當然了,依賴魚類過活的人們,海洋食物鏈斷裂同樣也會重創他們的生活。

對了,除了要感謝海洋,還要感謝那些不起眼的海藻,在它們的幫助下,更多二氧化碳被海水吸收掉了。可惜海水也不能無限壓榨,海水越熱對二氧化碳的收留能力就越差,容納不下,就只好讓它們回到大氣中。然後氣溫會加速升高,接著海水加速升溫,更多二氧化碳逃跑……(死循環,請自行往下接)


其實地球根本不在乎人類怎麼折騰,相對於它的個頭來說,人類就是層薄膜一樣的存在。那些有機會跑到巴黎甚至更多地方開會的人們,他們決定了人類的未來。關注氣候變化並行動起來,拯救的是我們自己。否則沒了人類的地球,也許很快又恢復了生機勃勃的景象,仿佛這個世界我們未曾來過。

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我是不愛開會的半隻土豆,每天一張放學小報。

液氮虐

融化金屬虐

電鋸虐

電擊虐

AK47虐

子彈殺

溴虐

水煮可樂虐1

火山熔巖虐

掉進熔巖燈


外科是醫學的一個分支,通過給人體做手術治療疾病和身體受到的傷害。在整個人類歷史中,人們已經發明了許多用於切割、縫合、拔除、替換等的工具和方法來改進我們的身體組織。幾百年以前,外科手術的作用還是弊大於利。但在最近的150年裡,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手術工具和技術的提高,我們再也不必懼怕外科醫生的手術刀了。麻醉劑和消毒劑使患者在手術中不再驚慌和感到疼痛,同時也能避免可能出現的感染;注射器和醫用導管可以注入或排出液體及運送藥物。如今,得益於內窺鏡手術的發展,外科醫生通過一個鎖孔似的小切口就可以在人體內部實施手術了。

在世界上相對富裕的地區,人們往往希望可以活的更久,並且身體健康,沒有病痛的煩惱。這一切的實現不僅要歸功於外科水平的提高,而且還是長期以來人們在醫學各個分支領域裡面不斷創新的結果。

 

本期內容由合作方禹田文化提供,來自《UTOP權威探秘百科》系列叢書之《發明創造》。

為什麼手心割傷康復後一般不會留疤,而身體其它部位包括手背不是呢?


俗話講,手心手背都是肉,身體各處的皮膚除了厚薄不同外,就機體內部的修復機制而言,並不存在受到創傷後,這裡的皮膚易留疤痕,而那裡會更容易痊癒的情形。

疤痕組織是人體創傷修復過程中必然的產物,也就是說沒有疤痕組織就沒有創傷的癒合。在組織受創傷後數分鐘內,創面即有血清和纖維蛋白滲出凝集。創傷較大時,還有凝血塊充填其間。在受傷後3〜4天,局部就有纖維母細胞出現和增生,並有毛細血管及神經末梢再生,直到全部纖維蛋白為結締組織所替代為止,這樣就形成了疤痕組織。

當創傷經過正確處理後,不但疤痕會很輕微,對功能的影響也會降到最小。若創傷未曾得到較理想的處理,就有可能產生明顯的疤痕及功能障礙。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會有手心比手背更少留下疤痕的感覺,這可能與手的外形及生理特徵有關。由於手心手背肌肉的不同,人的雙手通常呈蜷縮狀態,也就是說,手背更多的暴露在外界,而手心會被相對的保護起來。當創傷發生後,手背處更有可能被感染,而創面感染越嚴重,癒合後疤痕的增殖現象就越嚴重。外界的異物也是誘發疤痕產生增殖反應的因素之一,比如塵土、棉花纖維等,由於同樣的原因,手背更有可能接觸到這些異物。另外,在癒合的過程中,疤痕組織會逐漸收縮,而在手掌的伸開合上的過程中,手背處的創面不可避免地被拉開,導致癒合時間延長,這加大了手背留下疤痕的可能性。

玉米熊很樂意回答你的問題,請給我們留言提問吧。


關於尺度那點事兒

請放肆留言吧,我們今天準備了7袋經史軍博士鑑定過蘋果,競爭者似乎不多,留言就被選中吃蘋果的機率很高。


我們還建了一個微信群,歡迎長按二維碼入群。

相關焦點

  • | 玉米熊放學小報No.278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放學小報,今天是2017年6月26日星期一,這裡是玉米實驗室。
  • 陶淵明釆的菊花不是一朵花|早生木蜂姐姐早當家,早飛的木蜂姐姐變媽媽|玉米熊放學小報No.30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放學小報,今天是2016年10月6日星期四,這裡是玉米實驗室。
  • | 玉米熊小報No.422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放學小報,今天是2018年1月
  • 《遇見逆水寒》11月21日驛站小報線索是什麼 驛站小報線索一覽
    導 讀 遇見逆水寒11月21日驛站小報的四個線索是什麼?
  • 劉備三顧茅廬的驚天真相
    劉關張三個人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一連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最終請諸葛亮出山。大家有沒有想過,劉關張為什麼一定要請諸葛亮出山,加入自己的團隊?諸葛亮又為什麼會答應劉備,加入劉的團隊?這背後,其實隱藏著驚天真相!三顧茅廬發生於公元207年,那一年,諸葛亮26周歲,劉備46歲。
  • 海底世界小報 手抄報圖片邊框版式大全
    關於海底世界的手抄報資料(少字)
  • 《驚天大逆轉》:看到的未必是真相
    相比之下,這部由鍾漢良、李政宰等人主演的《驚天大逆轉》是一部與人性有關的懸疑動作片。影片說的是,一個被社會歧視的心理病人(或者說精神病人)和警察鬥智鬥勇,製造出一幕幕連環爆炸案的故事。 故事的結局,不用多說,自然是警方勝出。不過,相比影片中的人性拷問和精神破解,如是結局似乎不太重要。
  • 賴嶽謙:日媒小報驚天預言?川普可能突發訪臺?
    《富士晚報》是立場偏右且只在日本近畿地方發行的小報,報導的標題總以八卦聳動聞名,而這次其他大報都沒有相關的新聞,只有在這個地方小報有,消息的可信度本就存疑,    且這並非該報首度報導川普可能訪臺的消息。美國大選前《富士晚報》就曾於10月12日獨家表示,川普考慮「承認臺灣地位」並閃電訪臺,營造總統選舉的10月驚奇。
  • 七夕的小報怎麼做
    首先寫出主題,在左下角畫上玫瑰花,左側畫上方形邊框,右側畫上方形邊框和愛心邊框,畫上花朵、樹枝、房屋裝飾,先給主題塗紅色和黃色,邊緣塗粉色,玫瑰花塗紅色,邊框塗橘黃色、藍色和粉色,七夕小報就完成了。七夕小報教程1、首先在手抄報的左上角寫上主題,並給主題畫上愛心邊框,在右下角畫上一個愛心邊框。2、順著手抄報的邊緣畫上花邊,並在邊框上畫上花朵、樹枝等裝飾,在右側畫上方形邊框和愛心邊框,左下角畫上玫瑰花。
  • 《蘋果日報》就是香港社會的一隻「毒蘋果」
    作為具有世界級影響的媒體,CNN為新聞失實認錯,儘管貽笑大方,卻也給《蘋果日報》那樣的跳梁小丑樹了一面照妖鏡。辯稱尖沙咀非法示威中被捕的暴徒只是「沒有裝備的年輕女子」,結果《蘋果日報》自己的照片卻顯示該女子手持雷射筆;在記者會上,《蘋果日報》的記者主動挑起事端,煽動港媒圍攻內地記者,甚至當面對特區行政長官進行人格攻擊;明明目擊數百暴徒揮舞刀、棍、鐵枝襲擊6名警員,但在警察自衛後,《蘋果日報》卻把鏡頭對準警察,斥責謾罵……幾個月來,《蘋果日報》的惡毒本質展露無疑。
  • 唐門小報NO.244(唐昊)
    其實關於唐昊的出場,本來三哥是忘記這個設定了的,是因為粉絲的強烈呼籲,才決定加上去的;最開始鬥三的設定是26冊完結,大綱也都是設定完整了的,因為要加唐昊的設定,所以現在是27——28冊不定,要看劇情的發展最終確定具體篇幅。
  • 【驚天大逆轉】燃爆了!五大看點揭秘逆轉真相!
    《驚天大逆轉》自點映、首映、公映一路以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口碑傳播勢頭,雖然排片量在同日上映的大片中不佔優勢,但在預售中牢牢保持上座率第一的寶座。今天首日上映後,影片在各大社交及票務網站也始終保持著平均8分以上的高分,證明影片的過硬質量經受住了觀眾的考驗。
  • 《遇見逆水寒》12月18日驛站小報線索是什麼 驛站小報線索一覽
    導 讀 《遇見逆水寒》2020年12月18號驛站小報的字數還是比較多的,有些小夥伴還不是很清楚。
  • 《遇見逆水寒》2020年12月23號驛站小報線索是什麼 驛站小報線索介紹
    導 讀 《遇見逆水寒》2020年12月23號驛站小報和葉問舟有關,那麼具體的小報內容是什麼呢?
  • 爆料馬航MH370在柬埔寨密林的媒體是英國小報
    在《每日星報》之後,迅速報導這一事件的英國媒體還有《鏡報》、《每日快報》等,這幾家報紙也都是英國的小報。以報導嚴肅新聞著稱的英國大報《衛報》、《泰晤士報》和《金融時報》等,都沒有介入報導這一事件。各家小報對 「發現者」Ian Wilson的身份含糊其辭,《每日星報》、《太陽報》和《每日快報》都稱Ian Wilson是位於英國的影像視頻製作者(Video producer),又稱他是技術專家,但對其具體的職業,沒有詳細介紹。
  • 《遇見逆水寒》2021年1月6號驛站小報線索是什麼 驛站小報線索一覽
    導 讀 《遇見逆水寒》2021年1月6號驛站小報我們在之前並沒有遇見過,所以大家在回答的時候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 暑假小報做了嗎?上外附小學生獨家分享製作心得!各大主題創意小報全搜集
    軌道是一個個圈,我在摩託車上光速前進,有時還會倒著開!摩託車的速度實在太快了,我們像鬼一樣地叫!爸爸下來後說,他的心臟都快裂了!——還好那次膽小的媽媽沒去,要不她一定會說:「這個太嚇人,我們不要玩!」這個過山車也不是很快的那種,適合所有人去玩,如果你媽媽也和我媽媽一樣膽小,那我建議你可以邀請她去坐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