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的「糊塗」人生,是別人無法超越的大境界?

2020-12-21 寫乎

作者:陳二虎

(一組《糊塗縣令鄭板橋》圖片)

一、難得糊塗

如果說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名人,可能鄭板橋「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各界人士都接受,那句「難得糊塗」人人皆知,蘊含著人生大智慧。

有關「難得糊塗」的來歷,坊間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流傳著不同的版本。無論是自嘲也好自解也罷,無論是抗爭也罷還是心安也好,什麼樣的「糊塗」就有什麼樣的生活。

醉裡乾坤大,是一種「糊塗」;權中福祿齊,是一種「糊塗」;

平淡有真意,是一種「糊塗」;

不聞紅塵滾,也是一種「糊塗」。

據說:鄭板橋在山東濰縣任職期間,工餘到萊州的雲峰山遊覽,欣賞自然美景,由於貪戀這好風光,誤了下山的時間,天黑只好到山中一個茅草屋中借宿。

主人是一個道骨仙風、鶴髮童顏的長者,鄭板橋詢問長者尊姓,長者告知自己是「糊塗老人。」

鄭板橋覺得長者很有趣,自然也不是一個凡人,見室內案頭上還陳列著一方硯臺,石質細膩光潤,鏤刻精美玲瓏,是世間少有的好硯臺。

第二天鄭板橋告辭,感謝長者留宿。

長者對他說:「請鄭先生給留一幅墨寶如何?」

鄭板橋爽快答應了,欣然寫了「難得糊塗」四個字,然後取出刻有「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閒章蓋上。

長者眯著眼睛端祥了一下這章的題款,提筆在鄭板橋那幅「難得糊塗」書法上寫了一個跋:「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門也。」

寫完,也拿出一方章印上,鄭板橋一看那章,上書:「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

這一看,令鄭板橋大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是遇到世外高人了,叩手行禮,又提筆補寫了一段話:「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鄭板橋有點相見恨晚,成了他的人生師長加摯友,這長者是著名禪師恆徹上人。

二、幸又不幸的童年

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自號板橋,是泰州興化(今江蘇興化)人,曾經步入仕途為七品縣官,後來看透官場腐敗,決絕地辭官歸隱,以賣畫為生。

鄭板橋是世界少有的大才,詩、詞、曲、文、聯、印、書與畫都是行家高手,在「揚州八怪」中知名度最高,也最具影響力,以「詩書畫三絕」名世,得到人們的喜歡與崇拜。

清人張維屏在其《松軒隨筆》中贊曰:鄭板橋有三絕,「曰畫,曰書,曰詩。三絕之中有三真:曰真氣,曰真意,曰真趣。」

這真氣、真意、真趣,頗見鄭板橋對藝術的追求,也體現了鄭板橋的藝術風格,更是對鄭板橋人生境界的高度概括,鄭板橋用真我來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鄭板橋三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家中的乳母費氏是一個善良又勤奮、仁厚又慈愛的女人。

儘量鄭家日子逐漸貧困,已經沒有能力支付她的費用(工資),她卻捨不得鄭板橋這個孩子,依舊幫助鄭家操持家務,拉扯小板橋,然後回自己家中吃飯,給予幼小的鄭板橋母親般的關愛與體貼照顧。

後來鄭板橋的父親繼娶,這個後媽郝氏也是世間難尋的好人,待鄭板橋如親生,可以說,鄭板橋幼年失母,卻又遇到兩位好母親,讓他擁有了溫暖又幸福的童年,讓他感慨地賦詩道:「十年操家足辛苦,使我不足憂饑寒」。

好的女人是男人最好的學校,這話頗有道理呀!

鄭板橋的父親鄭之本飽讀詩書,是開私塾為生,他自小耳濡目染,隨父學習與讀書,並且得到博學廣聞的外祖父汪詡文的培養與教導(看來,人生遇到什麼樣的人很重要呀!)。

鄭板橋學習刻苦,聰明又領會能力強,成績自然優異,子、經、史、集無不涉獵(這自小的薰陶十分重要),尤其喜歡「切於日用」的學問,加上他率性本真自然,十分討厭矯飾的風氣(無病呻吟的詩文害人不淺),對於那些不合理不真實的事情,快人快語指斥,以致於許多家長認為鄭板橋這孩子不正常,不讓自家的孩子與之交往(怕學壞了)。

鄭板橋從童年就展現出思想的光芒,喜歡暢言有見解,品評歷史人物,認為下層老百姓才是社會的主體,與那些貴族們一樣,都是炎黃子孫,理應得到尊重與平等。

而被統治者奉為「聖經」的朱理學說,他認為「只合閒時用著,忙時用不著」,對當時士人精神世界的墮落深為憤怒,士子們往往憑藉一篇「腐爛文章」,僥倖考中,時不時地「子曰」、「書雲」裝像糊弄老百姓,實則是沒有真才實學。

他認為除了讀書「寒而思衣,飢而思食,倦而睡覺,病而服藥,凡舉動飲食之間,坐,不必端正之席;吃,不必割方之肉」,這也是平常老百姓的生活,那些矯飾之人,都是在裝偉岸。

世間,純樸的老百姓才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被當權者剝削壓榨,所以「我想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夫、而士為四民之末(自古而今,多少士人太卑鄙無恥,又裝出一個君子的樣子),農夫上者種地百畝,其次七八十畝,其次五六十畝(還有的僅僅薄田畝餘呀),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種收穫,以養天下之人。使天下無農夫,舉世皆餓死矣!」

鄭板橋說出老百姓的心聲,「工人制器利用,賈人搬有運無,皆有便民之處,而士獨於民大不便,無怪乎居四民末也。」

三、世間好官系蒼生

佩服鄭板橋,「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民意心聲,板橋能道,真話切中時弊,但總會令權貴們不快。

願世間多幾個鄭板橋,少幾個貪官汙吏,民之幸也。

鄭板橋不僅心系蒼生,更是一個實踐者,他出任山東範縣(今河南範縣)知縣的時候,重視農桑,體察民意,關心老百姓疾苦,盡心盡力讓老百姓安居樂業。

一般情況下知縣出行,都講究排場,前呼後擁,鳴鑼開道,衙吏們打著「迴避」與「肅靜」的牌子。而鄭板橋把這擾民的排場統統取消,他經常穿著與百姓一樣的衣服,訪貧問苦,了解民間的真實情況。

每逢下雨,縣學的孩子們無法回家,他就派人給孩子們送飯;遇到孤兒,他二話不說相助,讓孤兒解決溫飽。

後來又調到濰縣任職,依舊愛民如子。

時逢連年大旱而老百姓沒有飯吃,這時他剛剛任濰縣知縣,二話不說命令開倉賑災,解決老百姓吃飯問題,並且利用修繕城牆的方式招募饑民來濰縣就食打工,還責令城中富豪們煮粥賑濟百姓。

他動員衙吏們捐款捐物,自己帶頭捐出自己的工資(俸祿),還刻了一枚圖章表達心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飢債」。

按照當時的規定,開倉放糧要報請上級批准,這需要一段時間,而擅自打開官倉,要受懲罰的。

鄭板橋凜然地說:「等批下來,老百姓早就餓死了,一切後果由我一個人承擔。」

就這一舉措,不知救活了多少老百姓。

到了秋後,天災讓老百姓無法歸還借來的糧食,鄭板橋果斷把老百姓的借據燒掉,免除了還糧。

鄭板橋這心系蒼生的措施,自然引起官吏與豪紳的不滿,無法利用災荒發大財,影響了他們的切身利益,就合夥告發鄭板橋謊報災情,將賑災款中飽私囊。

由於鄭板橋兩袖清風,家無私產,無私無弊坦蕩蕩,查了又查,根本就沒那回事,純屬誣告。

他勤政廉潔,儘可能改革弊政,從政策與法律上維護下層民眾的利益,造福一方。

鄭板橋曾經畫了一幅竹子送給上司,題詩曰:「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鄭板橋看透官場的兇險與官僚的爾虞我詐,認清這些道貌岸然的官吏卑鄙的靈魂,便決定辭官歸隱,遠離這個大染缸。

老百姓聽說鄭板橋辭官了,扶老攜幼來為鄭板橋送行,看到鄭板橋只有一些書籍和一個書僮,身無餘物,感動的紛紛落淚。

鄭板橋可是幹了十二年縣大老爺呀,如此清廉,恐怕世上沒有第二人。

鄭板橋看到老百姓對他依依不捨,他就向老百姓贈畫題詩留作紀念:「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杆。」

餘平生最敬蘇東坡與鄭板橋,神慕之,想想世間,真正清廉的官吏能有幾個?貪,是人的本能欲望呀。

鄭板橋一心為民,就是希望「立功天地,字養生民」,以達到「民於順處皆成子,官到閒時更讀書」的境界,然而,官場有官場的規則,要圓滑通融,要上奉下瞞,要察言觀色,要逢迎送往,要與大大小小的官吏們同流合汙,打成一片,他的「糊塗」處事,在官場上行不通呀。

四、辭官歸隱得真意

鄭板橋選擇辭官歸隱,沉浸於藝術中,「師法自然」。

鄭板橋有詩千餘首、詞近百首,曲十多首,對聯百餘副,還有序跋、匾額、碑記、書信等數百件。

鄭板橋詩如其人,自由灑脫,流暢清新,淺近幽默,直抒胸臆,其詞其曲,或慷慨激昂,或細膩悠逸,其對聯更是令人傾慕,立春高遠,情趣橫生,富於哲理。

他的繪畫以蘭、竹、石為主不拘成法,敢於創涼,獨闢蹊徑,竹清瘦挺拔,蘭蕭散隱逸,石雄奇秀拙,脫盡俗習,絕倫畫壇;他的書法被稱為「板橋體」,博採眾長,大膽革新,自成一家,認為藝術「不立一格」,「不為古人所累,氣與意相輔」。

與他同時代的金農贊曰:「興化鄭進士板橋風流雅謔,極有書名,狂草古箍,一字一筆,兼眾妙之長。」也就是說,鄭板橋的書法以楷隸為主,兼揉草書,是超脫傳統技法而新創的一種字體。

鄭板橋能夠達到詩、書、畫三絕,關鍵在於他以書入畫,以畫入書,詩畫交融。「作字如寫蘭」,「寫蘭如作字」,常常用詩歌作為繪畫的題跋,來揭示畫面的象徵意義。

鄭板橋一生喜歡畫竹,也寫了許多題竹詩,或題「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竹狂。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鬥一千場」;或題「兩枝修竹出重霄,幾葉新篁倒掛梢。本是同根復同氣,有何卑下有何高。」或題「咬定青山不放鬆,立身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無不體現了人品與氣節。

鄭板橋年輕時積極入世,希望實現胸間抱負,治國平天下,一展宏圖,為蒼生謀幸福,關注人民疾苦,體察社會弊端,然而仕途不需要遺世高蹈。廟堂之高,高不可測;只好退隱,獨善其身,成就了鄭板橋的藝術與人格。

人有所糊塗有所清醒,該清醒時清醒,該糊塗時糊塗,用「糊塗」來表達「睿智」,用「真意」來演繹「糊塗」,恰如鄭板橋的一首題詩:「盆是半藏,花是半含;不求發洩,不畏凋殘」,這分明是大境界呀!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焦點

  • 電視劇「糊塗」縣令鄭板橋在範縣開機:清官鄭板橋給你好戲看
    鄭板橋是中國歷史上的清官廉吏,是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的揚州八怪之首,是典型的大文人、小官吏、大智慧,他政聲厚足,以文化人、以文理政、以文化社會風氣,具有很強的廉政教育意義。演員趙毅在劇中飾演鄭板橋。昨日,鄭州報業集團旗下的河南鄭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參與出品投資的36集電視劇《「糊塗」縣令鄭板橋》在河南範縣舉行開機儀式,隨後將轉戰浙江橫店進行拍攝。
  • 《「糊塗」縣令鄭板橋》今日開機 主創人員齊聚範縣
    投稿信箱:yunfeisoft@qq.com著名演員胡亞捷來到範縣《「糊塗」縣令鄭板橋》在河南省濮陽市範縣舉行開機儀式  大河網訊 (記者 王怡瀟)4月7日上午,由著名演員趙毅、柴碧雲、胡亞捷等主演的36集電視連續劇《「糊塗」縣令鄭板橋》在濮陽市範縣舉行開機儀式。
  • 【有獎收視】看《糊塗縣令鄭板橋》答題,贏板橋泉酒!
    《糊塗縣令鄭板橋》全42集,在範縣電視臺首播即將結束,現新禮品為大家發福利。《糊塗縣令鄭板橋》第36集 - 範氏父子相認欲經商 昔日狼狽反目成仇人  黃師載本不想摻和推薦晏斯泰當軍機大臣的事情,奈何經不住理郡王要提攜自己兒子的誘惑,最終答應理郡王在別人推薦晏斯泰時,在旁附和的要求。
  • 《糊塗縣令鄭板橋》|你不了解歷史故事,也能在這找到樂趣!
    為了讓你們對這部反腐正劇有著更深的了解小影菌打算今天來和你們深扒一下這部《糊塗縣令鄭板橋》準備好了嗎接招啊!鄭板橋跑啊跑,跑到揚州左拉右拉,給百姓們拉來了做麥稈扇的活,最終拿到了錢,將人都要了回來。這次贖身經歷卻讓鄭板橋挖到了個大料。在贖身的過程中,鄭板橋偶然發現了地痞洪興的大計劃,發現他正在私挖鹽礦。正打算細細審問,洪興卻在坐牢期間突然被人毒死,這一死,鄭板橋更肯定了,背後一定有人指使!怎麼查,怎麼查,怎麼查呢!這時候,前任縣令之子陳軒出現了。
  • 糊塗縣令鄭板橋的那些趣事,吟詩提醒小偷,中別人狗肉計
    鄭板橋是清朝有名的大才子,他是康熙朝的秀才,雍正朝的舉人,乾隆朝的進士,是一個歷經三朝的才子,揚州有名的八怪之一。鄭板橋詩畫雙絕,他的一生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 【焦點】《糊塗縣令鄭板橋》製片人鄒大為:拍好劇得用笨辦法
    其實,現在在播的反腐劇還不止這一部,很多觀眾每晚在湖南衛視看完了兩集《人民的名義》之後,順手就把遙控器調到隔壁的浙江衛視,十點檔的中國藍星空劇場,古裝廉政傳奇劇《糊塗縣令鄭板橋》正好剛開始,一今一古,兩部反腐題材無縫銜接,相映成趣。兩部劇都取得了優異的收視成績,《人民的名義》收視率突破了5%,《糊塗縣令鄭板橋》也穩居全國十點檔的周播劇場收視前列。
  • 成語典故:難得糊塗——在聰明中糊塗著,在糊塗中聰明著
    「難得糊塗」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一個人在該裝糊塗的時候就得裝糊塗,其中的故事是關於清朝歷史名人鄭板橋的,最早的出處來自來於鄭板橋題寫的一塊牌匾,體現的是鄭板橋的處世之道,對後人影響頗深。鄭板橋,1693年11月23日-1766年1月22日,清朝乾隆年間文化名人,「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的「詩書畫」都具有極高的文化與收藏價值。在流傳下來的詩篇中,最有名的當屬《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來破巖中。
  • 鄭板橋:完美的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醉」
    此人就是清朝第一怪人,身居「揚州八怪」之首的鄭板橋。 鄭板橋才華橫溢,正義凜然,按道理說這樣的人生應該一帆風順?可是他並沒有。 反而一生跌宕起伏,讓人對他有懷才不遇的惋惜。可又被人津津樂道,流芳百世,他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 治學故事(三):大畫家鄭板橋「誦書入迷」
    ④奧區: 奧妙的境界。區,境界,區域。這裡指難攻的古代學術 問題。⑤匕(bi):古人取食的器具,相當於現在的羹匙。箸:筷子。出處《鄭板橋集·板橋自敘》講解:鄭板橋小時候,是跟隨著自己的父親學習的,沒有過其他別的的老師。
  • 趣事,沒錢的糊塗人鄭板橋的一段風流佳話
    趣事,沒錢的糊塗人鄭板橋的一段風流佳話提到鄭板橋,人們就會想到他的「難得糊塗」,然而這樣一個難得糊塗之人,也是個「風流」種子,這是他自己承認的,他曾這樣描述自己:「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餘桃口齒,及椒鳳弄兒之戲。」這也是文人常態,沒有那才是不正常。
  • 不論和誰相處,懂得裝「糊塗」,你就贏了
    -01-鄭板橋說:「難得糊塗」。意思是人生在世如果過得太過於清醒,反而不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而真正聰明的人卻懂得在人生之中適時地裝糊塗。的確,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一板一眼的真相,而適當的假裝和遷就不僅是對別人的一種體恤,也是人際交往的技巧。標榜自己真性情的人,其實只是情商有點低而已。揣著明白裝糊塗,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 老人說:「快樂的人都是糊塗蛋,」是你嗎?
    第二天老翁請鄭板橋題寫篆刻硯臺。於是鄭板橋即興寫下:「難得糊塗」,寫下四個大字,然後蓋上「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因為硯臺的大小還是大是小,老人在鄭板橋留下字後寫了「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轉入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門也。」,老人還拿出一個正方形的印蓋,和方印印字作為:第一個在醫院測試,第二個在鄉村測試,第三個在宮殿測試。
  • 鄭板橋僅用6個字,說透成功的真相
    慢慢的,生活的壓力,加之對現實的不滿,鄭板橋得了「氣淤之病」。有一天,因為風雨交加,鄭板橋沒有出去賣畫。百無聊賴的他,躺在床上看風景。這時,大風大雨中的竹子,引起了他的注意。草木在風雨中東搖西擺,根本無法「自持」。有的甚至被連根拔起,徹底終結了生命。
  • 高明做事,糊塗做人,才是真正的聰明
    鄭板橋讀完後立即回信:「千裡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還為此特地寫下「難得糊塗,吃虧是福」。並解釋說:「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 7部拍成系列的古代斷案神劇,部部成經典,大宋提刑官無法超越
    7部拍成系列的古代斷案神劇,部部成經典,大宋提刑官無法超越!
  • 胸中有風雨——鄭板橋詩詞的意境與審美
    劉大傑先生在他的經典之作《中國文學發展史》的清詩一章中,給予了鄭板橋兩個頁碼的篇幅,比給予清初大詩人錢謙益的還稍多一些,可見鄭板橋的詩在劉大傑的文學史考量中的地位。論書法,恰如鄭板橋在《贈潘桐岡》一詩中的夫子自道:「吾曹筆陣凌雲煙,掃空氛翳鋪青天。一行兩行書數字,南箕北鬥排星躔。」提到鄭板橋的畫竹,名聲就更響了,連普通老百姓都知道鄭板橋的「竹子」好,海內外收藏界早就當作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妻子的話讓他恍然大悟,終於明白寫字若要寫出境界來,終究得有自己的風格,古往今來的大家,無一不是如此。於是他不拘一格地將當時流行的隸體「漢八分」融入楷、行、草多種書體,獨創出了自己的「板橋體」,自稱「六分半書」。他自創的這種書體極具特色,能將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穿插,如「亂石鋪街」,縱放中含著規矩。看似隨筆揮灑,整體觀之卻產生跳躍靈動的節奏感。
  • 倪雲林畫竹意境蕭疏,明代徐渭首創畫雪竹,為何鄭板橋最有名?
    鄭板橋一生,以竹為題吟詩作畫,託物言志,秉筆傳情。其筆下之竹,無一不是他那剛直不阿、寧折不彎的人格的真實寫照。 鄭板橋嗜好修竹那清高俊逸的形貌,更加崇敬修竹久歷風霜、挺拔高潔的品質。他追求竹中有我、我中有竹的合一境界,以竹抒情,借竹言志,實現人、竹清高俊拔品質的相互契合。
  • 名人系列故事——鄭板橋
    19歲時,鄭板橋考取了秀才。23歲時,鄭板橋結了婚,並生有兩男一女。生活日益困苦,迫使他不得不中斷學業,開始謀生。起初,鄭板橋在真州教館,即私塾,當起了教書先生。但他對教館生活十分不滿,感到痛苦和羞辱。的確,這是一個低賤的、傍人門戶的、像坐牢一樣的差事,而且收入很低。妻子便不時拿出自己舊日的釵簪衣物,送進當鋪,換回一點點糧食。
  • 鄭板橋人性化斷案,詼諧有趣,堪稱又一絕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詩書畫皆精,被世人稱作三絕。他一肚子學問,但44歲上才考中進士,49歲才被委任官職,做了個芝麻大的縣令。他為人耿介剛直,所以不為時俗接納,做了12年官,到離職的是時候,還是縣令,而且還是因為得罪了大官才離職的。鄭板橋一生信奉「糊塗」哲學,他的「難得糊塗」無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