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版「遺願清單」,《誰是被害者》尋找靈魂擺渡人

2021-02-08 四味毒叔

     

記得上一次被臺劇驚豔到是去年的《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一起無動機殺人案的背後,支離破碎的兩個家庭,施害者與被害者,到底誰才是更無辜的?罪犯有沒有權利被法律保護,新聞從業者手中是否有一把隱形的刀?

這些平日裡我們不敢輕易觸碰的問題,這部劇裡一點點被撕開,殘酷地展現在了觀眾面前。

如果你還心有餘悸,那麼這一次,臺劇又發力了。

《誰是被害者》,8集連播,3天突破2億播放量,開播口碑持續走高,豆瓣評分8.5。

(後文涉劇透)

而且,相比較過去幾年犯罪類題題材的臺劇,《誰是被害者》明顯尺度更大、話題更熱,畫面也更血腥。

一起浴室自殺案,掀開了作為鑑識人員方毅任(張孝全飾)的刻骨往事,並且還將一位嗜血的新聞記者徐海茵(許瑋甯飾)捲入到了這場團團迷霧中。他們二人在對案件逐步深入後,發現這其實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陰謀,而這場陰謀的真相,不免讓人心驚...

殺人回憶,循環的鏈條中誰才是被害者,誰又是亡靈擺渡人?

在第一集中,警局接到報案,他們發現了一名過氣女歌手蘇可芸慘死在家中的浴室,死法還很慘烈,是被大量的化學溶劑溶解於浴缸內。

排查現場後,警方確定,這不是一起謀殺案,而是自殺。

到底是什麼,讓蘇可芸失去「生」的希望?

真的只是從雲端跌落,不堪生活的重負這麼簡單嗎?

這部劇巧妙的地方就在於它為我們揭開了一層「真相」以後,又帶給我們另一個可怕的事實。

原來,這個死者並不是蘇可芸,而是一個男人,一個將自己偽裝成女人的性別認同障礙者。

很快,這場案件的「真兇」還未調查清楚,另一起焚火殺人案再次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下一個被害者,死於一場大火,當警方趕到的時候,他們發現了旁邊的一張證件,死者應該是該建築大樓的所屬員工張聰健。

但通過方毅任的鑑別,我們又發現了死者之後的死者——此他非彼「他」,而是失蹤已久的蘇可芸。

蘇可芸的死亡方式同樣慘絕人寰——自焚。

這兩起案件很快讓大家發現了其中的關聯,這似乎不是幾起獨立案件,而是一起連環殺人案。

死者以誤導的方式讓人誤解被害者的身份,而真正的死者卻另有其人,一場死亡預示著另一場死亡,一個圈套包裹著另一個圈套,讓人措手不及,就像《神探夏洛克》中受害人留下的死亡訊息,這些訊息為警官提供了線索的同時,也提供了一個迷惑性極強的陷阱。

這就是一場莫比烏斯環,在這個鏈條上的人同為彼此的「死亡擺渡人」,為下一任尋找死亡的入口,並通過死亡完成他的遺願,這就是亡靈擺渡人的任務。

所以,在樓頂自焚案中,預示的下一個死亡者應該就是那個證件上的男人——張聰健。

果不其然,不久後,他被發現死於雕塑家莊秉榮的木雕工作室裡,而莊秉榮,很快又被發現死於投江。

死亡的循環鏈條為《誰是被害者》的懸疑色彩加入了一味催化劑,催著觀眾前進,催著觀眾與警官一同尋找下一任死亡者,並尋找出這條鏈條上的起始點和關聯者。

因為,能將這些不相關的人連接在一起,這幕後一定有一個大BOSS在操縱著全局,至於這背後之人,其實在片頭已經透露出了一條重要線索,那就是在蘇可芸溶屍案的當天在案發地附近被攝像頭拍到的年輕女孩——江曉孟。

而江曉孟的身份,則是本劇的另一大看點。

她是男主人公方毅任十幾年前遺棄的女兒,這背後還隱藏著父女之間的隔閡與曾經種下的傷痛,而看到最後,我們會發現,作為警察,他的生活同樣也充滿灰色地帶,他的人生也無外乎是情感缺失後的麻木行走,而這樣的人,竟然貫穿了影片的大多數。

每個人都自帶傷痕,無法自愈,於是只好向死而生。

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死亡與個體對社會的意義

這部劇的另一大主題就是為死亡重新賦予了「生」的意義,「死的有意義還是無意義地活著?」這似乎是一個哲學向的命題。

剝開這部劇懸疑案件的表象,我們會發現《誰是被害者》向我們展現了一個陰陽世界。

有些人,雖然活著,卻行走在不見光的「灰色」世界,就像是《白夜行》中的雪穗和亮司,借用彼此的光亮照耀在黑暗中艱難行走。

而在這個世界中遊走的人,有性別障礙者、試聽障礙者、抑鬱症患者和焦慮症患者,還有被公司壓榨過勞而罹患癌症的員工,就連鑑識人員方毅任,也患有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亞斯伯格症,是神經發展障礙的一種,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自閉症。

所以,他在警局的表現也異於常人,他有社交恐懼,做事橫衝直撞,不擅溝通,是全局的異類。

這部劇搜羅了太多社會的小眾群體,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會發現,其實這些人已經算不上是社會的小眾群體了。

就拿抑鬱症患者來說,據WHO(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消息稱,2020年抑鬱症會成為全球第二大疾病,這些人群已經並非社會的某個側面,而儼然已經成為了一面眾生群像。

所以,《誰是被害者》這一次準確地切中了社會的痛點,讓無聲者發聲,讓無名者留名,雖然用的是最慘痛的方式,但是卻足以震撼人心。

就比如,阿皓生前從不敢將自己的女裝形象示人,他對自己的身份有著嚴重的自卑感。而他選擇走向毀滅的那一天,終於有機會將自己徹頭徹尾地塑造為一個女人的形象,還是一位女明星,並且差一點連警官都無法辨別屍體的真實性別。

而蘇可芸,生前默默無名,被遺忘、被忽視、被嘲諷,新人早就佔據了舊人的頭版,而她的死,卻霸佔了當天的頭條新聞。

接下裡的幾位死者也暴露出了同一個問題,平凡的銷售人員在公司永無出頭之日,被上司洗腦後,每天為了KPI而拼命,可到最後卻連自己最基本的獎金都拿不到。他所有的期待在那一刻都化為了泡影,還要被敷衍、被搪塞,最後落得個連自己生病了都沒錢看病的下場。

可公司呢,永遠不缺一個螺絲釘,一個壞掉了,還會有一個又一個嶄新的、充滿激情的螺絲填滿這個巨大的齒輪。

最後一位,木雕設計師莊秉榮,雖然自恃有才,可是由於自己的試聽殘疾,所有的光芒都被弟弟莊秉耀奪走了,他只能躲在陰暗的角落裡,看著親弟弟站在閃光燈前替代代替自己發光、發亮。

這些例子,雖然極端,但是確是現實的採寫。

反觀現實,死亡、自殺、謀殺、犯罪者,這些新聞似乎永遠是頭條的寵兒,某某演員患抑鬱症自殺、某某公司員工跳樓,死亡來的總是那麼迅速,頭條,永遠是短暫的,閃爍的、耀眼的,但是這種方式是否真的值得呢?

這個問題也很值得我們反思,這也是這部劇想探討的深層次主題,是選擇更有意義的死還是庸庸碌碌地活著?

「好死不如賴活著」,這句話如果反過來看,那就是,好好活著不如燦爛地死去?

但,真的是這樣嗎?

網飛亞洲新布局,臺劇尺度不斷爆表

這次《誰是被害者》是網飛對臺劇的又一嘗試,網飛在對亞洲劇集的布局上,這幾年一直在持續深耕。

但是由於文化差異,歐美傳統驚悚+懸疑題材的電視劇在落地時偶爾會遇見水土不服的問題,就比如去年的《罪夢者》,就不免雨聲大雷點小。

但是這一次的《誰是被害者》,就成功找到了歐美懸疑劇的本土化表達方式,落筆社會深處,犀利與溫情並進,將目光對準爭議話題及邊緣人物。

其實對於《誰是被害者》來說,它的成功之處就是展現了各種社會矛盾裡的千姿百態,將鏡頭對準了弱勢群體,當然也包括了人性的冷暖、醜惡及善意,所以,它沒有一路喪到底,在結尾處,創作者還是將故事的主題拉回「希望」與「溫暖」,就像劇中的臺詞所說的,「他們需要的不是死亡的勇氣,而是活下去的希望」。 

這世上或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也沒有絕對的善良或是醜惡。

劇中的價值觀也並非在為可憐之人找到一個值得同情的理由,也並非是在可恨之人的身上唾幾口唾沫,它很客觀,客觀地將人性的掙扎和矛盾做了一個如實的表達。

這樣的劇,看起來是凜然的,也是需要勇氣的。

相關焦點

  • 完成遺願,靈魂拷問——《誰是受害者》
    內在層面上,本來以為是連環殺人案,但抽絲剝繭後,卻將前邊的連環殺全部推到了,而是呈現了對每個奮鬥在社會底層的人文關照,他們為了追求自我價值,為了實現願望做出讓人驚訝的選擇。一個沒有被信心的靈魂,一個沒有被愛所照耀的時代,人人都可以自認是被害者,而客觀也許是他人的加害者。選擇了死的人都不怕死,但是怕不被理解的死。
  • 《誰是被害者 第一季》遺願清單我覺得讓人看到了兩面性
    這些人如果不死的話,或許讓世人看不見這,背後的黑暗,但是用這種方式讓人發現真相,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也太過於殘忍。裡面的遺願清單,雖然幫人完成了遺願,揭露了事情的真相,同時也扼殺了他們活著的希望,深處黑暗之中的他們,遺願清單把唯一的光亮給吹滅了,其實他們只是想要一束光,一束能支撐他們活下去的光。
  • 日版《遺願清單》:清新細膩的遺願清單
    所謂《遺願清單》,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在將要去世前,完成一個人餘生未完成的事情。這樣的題材的多數是打抒情牌,以及也因為深深符合中老年人觀眾的口味而在電影市場上所向披靡,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是雙豐收的。畢竟講的是人生、死亡和人性那深厚而溫情的內核。
  • 《靈魂擺渡》新劇照,王小亞美如仙!夏冬青百裡挑一
    《永生》是根據網劇《靈魂擺渡》改編而來的音樂劇。夏冬青和王小亞的扮演者都是兩版,而趙吏的扮演者卻有三版。圖片上的他,雙手比劃著前方,讓人酷酷的。另外有粉絲經常問咱,《靈魂擺渡》還有沒有續作了。咱就在這裡統一回復一下:在《靈魂擺渡》第三部和《黃泉篇》都提到了《靈魂擺渡》第四部。
  • 《靈魂擺渡》新劇照,王小亞美如仙!夏冬青更是百裡挑一
    故事內容是朝生夕亡的燻華草——南薰為了獲得永生而展開的一系列的暗黑計劃。1.這版夏冬青,穿白襯衫,戴著金屬項鍊。2.這版夏冬青,看起來果敢堅定,眼神平淡無痕,嘴角微斜,仿佛在笑。圖片上的他,雙手比劃著前方,讓人酷酷的。二、再來看看趙吏
  • 《遺願清單》這才是女王的打開方式——遺願清單
    說出來我都不信,因為一首歌,就是上面這首竹內瑪莉亞的《旅のつづき》,莫名聽著很有感覺,然後順著qq音樂僅有的42條評論竟然去找到了這首歌是去年電影《遺願清單》的片尾曲。》,一開始搜索我還納悶為啥美國電影用日本歌做主題曲,後來才發現原來日本2019年有一版翻拍。
  • 《遺願清單》:一份臨終前的清單,藏著人生的三個真諦
    兩位出生和地位截然不同的老人在共同面對死亡時產生了深刻的友誼,兩人一起寫下人生最後的願望並逐一實現,在實現遺願的過程中,他們的靈魂也得到救贖。這是一部探討人生的片子,兩位老人用人生最後的時刻尋找出了人生的意義,影片也通過這份遺願清單告訴了觀眾人生的三個真諦。
  • 《靈魂擺渡》出音樂劇,聽聽導演怎麼說
    2014年,一部毫無爆款跡象的網劇《靈魂擺渡》橫空出世,三季總點擊量近50億,豆瓣評分最高8.4分;2018年衍生的網絡大電影《靈魂擺渡·黃泉》,豆瓣評分7.1分,網絡分帳收益突破4000萬元,至今在小成本影視劇中的記錄未被打破;2020年,《靈魂擺渡》出中文原創音樂劇了,全國巡演於11月在北京啟動首演。
  • 《遺願清單》—尋找真實的人生,總不會太遲
    《遺願清單》,從名字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這是將死之人完成願望的故事。但看過電影之後才發現這是人生自我升華的過程。電影中的兩個主角,一個高高在上,身價過億。兩個孤獨的靈魂相遇,必定會碰撞出火花,尤其是在這兩人看到自己人生終點的時候。兩個人踏上完成遺願的旅程。從跳傘到開跑車在到環球旅行,一個個願望在清單上被划去。
  • 感情細膩極致催淚——《遺願清單》
    片名最高の人生の見つけ方/ The Bucket List (2019),別名日版遺願清單 / 發現最棒人生的方法 / 最棒的尋找人生之方法 / 一路玩到掛。比起美版原版,日版《遺願清單》採用女性為主角,感情更加細膩豐富,催淚效果更強。
  • 《遺願清單》可以
    吉永小百合將與天海佑希共同主演日版[遺願清單]!2007年的原版[遺願清單]由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裡曼共同主演,而此次日版的改編,兩位主角則選擇以女性角色來展現。影片將描繪家庭主婦(吉永小百合 飾)與女社長(天海佑希 飾)皆因病住院,時日無多,卻發現自己的人生如此「空白」。兩人便開始製作遺願清單,展開人生的另一頁。
  • 《遺願清單》OK吧
    吉永小百合將與天海佑希共同主演日版[遺願清單]!2007年的原版[遺願清單]由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裡曼共同主演,而此次日版的改編,兩位主角則選擇以女性角色來展現。影片將描繪家庭主婦(吉永小百合 飾)與女社長(天海佑希 飾)皆因病住院,時日無多,卻發現自己的人生如此「空白」。兩人便開始製作遺願清單,展開人生的另一頁。
  • 《遺願清單》觀後感
    該電影講述的是兩個身患重病的老人在同一間病房裡相識並一起實現自己遺願的感人事跡。 裡面的主人公之一愛德華是一個富可敵國但是脾氣暴躁的老人,而卡特是一個生活拮据但是思想睿智的老人。他們兩個人在性格和條件上正好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互補關係,這也為後面的故事提供了條件和基礎吧。卡特在得知自己僅剩一年時間前列出了一份「遺願清單」,但在得知自己時間不多時,他選擇了丟掉那張紙。
  • 《遺願清單》:兩個老年人的計劃清單有哪些看點?
    電影《遺願清單》電影《遺願清單》講的是博聞強識的黑人汽車修理技師卡特,為了養育在日常醫療護理的過程中兩個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一次偶然科爾發現了卡特的「遺願清單」,於是他添加了這張卡特的清單,決定放棄治療,與卡特一起利用為時不多的餘生完成這張清單上面的遺憾;而這張清單被成為遺願清單。
  • Netflix臺劇《誰是被害者》, 一場精心策劃的自殺者遊戲!
    Netflix最新原創華語劇集《誰是被害者》講述了一名亞斯伯格症的鑑識官方毅任(張孝全飾),在一起詭異的命案中
  • 以生死辯證,許下無聲的遺願。《誰是被害者》以不同的方式來證明
    但本次 Netflix 原創劇《誰是被害者》,無疑是創下臺產片的另一道裡程,不僅卡司陣容備受肯定,幕後製作的規模浩大與縝密,更是推敲出鮮明元素和架構的關鍵因子。 《誰是被害者》題材出自不同動機下共同追查的:遺願命案,詭譎的連環殺人案強化了懸疑劇的框架,向外延伸的細微末節,正好適合以人生的三大目標作為切角,細究生存、生活至生命環節在劇裡的必然。
  • 新《靈魂擺渡》上映在即!原版冬青小亞缺席,網友直呼:爺青結!
    》是由電視劇《靈魂擺渡》衍生出的中文原創音樂劇,將於2020年11月27日在北京首演。《靈魂擺渡》系列用獨特的視角和大開的腦洞給大家講述了一個神奇且詭異的世界。不僅題材新奇,劇情也十分吸引人。我們先來看看《靈魂擺渡之永生》的演員陣容, 夏冬青的扮演者有兩版。第一版的夏冬青,身穿白襯衫,海報中的他一隻眼流淚,另一隻眼被沾滿鮮血的手染成了紅色,眼神也很無助。
  • 誰說面對死亡只有恐懼?《遺願清單》:人活著就為了在某天死去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部面對死亡,選擇過好當下的電影——《遺願清單》,它的臺灣譯名能夠很好地解釋這部電影的主旨《一路玩到掛》,滿滿都是快樂的因素。電影兩位男主角是億萬富翁愛德華和黑人修理工卡特。卡特是個知識淵博的人,但是病來如山倒,他在鬼門關前轉了一圈,幸好經過治療又回來了。
  • 《遺願清單》:直面死亡,我們應如何自處?
    兩位出生和地位截然不同的老人在共同面對死亡時,產生了深刻的友誼,兩人最終決定一起去完成最後的願望,在這過程中他們的靈魂也得到了救贖。這一部喜劇片,也是一部探討人生的片子,兩位老人用人生最後的時刻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去尋找。
  • 豆瓣高評分電影,《遺願清單》:兩個男人尋找生命盡頭的快樂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遺願清單》,《遺願清單》是一部由羅伯·萊納執導,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裡曼、西恩·海耶斯等主演的喜劇片,於2007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 2009年,該片獲第3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從那以後,這部電影便對很多生命到了盡頭的人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