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詩人"顧聖嬰:年少成名響徹樂壇,30歲與母親、弟弟相約棄世

2020-08-20 史書傳音

「我們將黑暗留給自己,將光明送向別人。」他們似乎是獨自在絞刑架上的先行者,在接受酷刑的同時依舊告訴在世的人,相信未來,不要害怕。

誠然,&34;顧聖嬰就是一個這樣的人,這個指尖足矣跳動精靈的舞者,這個為了生命的欣喜而獨自吟唱的詩人,在獨自面對現實給予她的種種不堪之後,悲哀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宛如時光蒙塵,花朵凋零。

戰火中成長起來的&34;

顧聖嬰,可以說是繼聶耳,冼星海之後的中國的又一位音樂家,在八年抗戰,三年解放戰爭的硝煙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

顧聖嬰1937年7月2日出生於上海,原籍江蘇無錫,父親是抗戰將領顧高地,小時候的家庭可能總是在戰火中朝不保夕,小時候的國家可能總是在炮火中忍痛前行。

上海,更是遠東的金融中心,各方勢力爭奪的重中之重。可喜的是,顧聖嬰在這裡度過了她比同時代的人奢侈的童年。家庭提供了相對安靜的空間供她熱愛上鋼琴這一藝術,並隨她終身

顧聖嬰3歲學習鋼琴,憑藉著過人的天賦和後天不斷的努力,9歲的時候已經初露頭角,有相對較好的底子。而且顧聖嬰也並沒有止步於只是學習鋼琴,在空閒之餘,她發展自己的愛好,比如書法、繪畫、閱讀等,這些都為她以後的鋼琴演奏豐富了技藝。

青年初期的顧聖嬰,慢慢的又精於一轉變為廣博,放寬自己的眼界,充實自己的大腦,不斷填充自己對世界音樂的了解,從而形成自己的音樂觀。她開始理解掌握歐洲各種流派的由來發展,熟識各種風格音樂作品的演奏風格,技能;學習音樂史和基礎樂理。

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她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首次出演莫扎特的D小調鋼琴協奏曲而為世人所知,這一年,她才剛剛17歲,還未成年。之後考入上海交響樂團,兩年後,又進入天津中央音樂學院進修,之後赴莫斯科。

奔波異鄉,為中國向世界發聲

這時候的顧聖嬰,樂壇新秀,技藝超群,本就可以有一片光輝的未來。可以為自己剛剛誕生的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命運與她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父親作為抗戰將領,不但沒有受到國人的尊重,反而因為&34;無辜株連,判處無期徒刑,赴青海服刑。

這個在她心中山一般的男子倒下了,曾經支持他的家人中,最能給她力量的父親消失了,不但如此,父親作為一個&34;帶給他的心理創傷更是難以估計的。

就這樣,20世紀50年代,這個內心迷茫的青年女子,踏上駛向遠方的列車,在異國他鄉的土地奔波奮鬥,做她力所能及之事。

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鋼琴比賽,她取得了金質獎章;

1958年日內瓦第十四屆國際鋼琴比賽,獲最高獎。讓全世界都知道,在遙遠的東方依舊有對藝術狂熱的追求。

1960年,世界所有鋼琴比賽中最高級別——蕭邦鋼琴比賽,她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國外的歷練逐漸讓她的鋼琴技藝注入更廣大的思想,她也逐漸有了自己的表演風格,構思嚴謹,內涵豐富,絕非機械的表達,而是詩意的闡述

就像一位擅長寫抒情詩的詩人一樣,在嚴謹的演奏要求中依舊可以盡情揮毫,所有的流派,風格在她指尖重現,會變得清澈透明,入木三分。這與她的經歷分不開,觸類旁通,當所學甚雜之後,將它們揉合,取各家所長為我所用,方可得心應手,寫出自己的詩篇。

這時候的顧聖嬰有這樣的鋼琴表演火候,她現在可以代表祖國,發出東方的呼聲。1964年參加比利時國際鋼琴比賽獲獎,後代表中國赴荷蘭演出,赴芬蘭演出。

一顆中國的新星正在升起,她對於國家,對於中華民族所帶來的價值將會是不可估計的。然而,一帆風順的人生絕對是沒有的,但對顧聖嬰來說,這個人生低谷將她拉入了深淵。

時代的悲劇造就顧聖嬰不堪的結局

1966年,建國最大的政治錯誤特殊十年時期到來,父親遠在天邊,離去之時還讓整個家庭成員帶來了大大的政治帽子,母親沒有工作,弟弟輟學在家,所有的家庭開支都落在了顧聖嬰一個人的肩膀上,這個詩人,不得不為了生計四處奔走。

可那時的時代,總讓她喘不過氣。

侮辱,遊行,污衊,迫害,批鬥……自上而下掀起來的政治風暴,將所有人卷進了漩渦。知識分子,藝術家,更是受到了最大的傷害。

但即使是這樣的顧聖嬰,依舊可以堅持不懈的熱愛自己的鋼琴藝術,詩人向來都有一股傻傻的可愛感,他們思想繁多,內心敏感,總可以在自己的腦海中營造出第二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就這種傾向而言,藝術家,或多或少都是分子。

特殊時期帶來的苦難並沒有完完全全的壓倒顧聖嬰,她與別人的信件,交談中,都是圍繞鋼琴,絕少談論到生活,父母,家庭。讓她真正崩潰的,是這個冷漠的世界,是麻木的人群。

當她回到上海時,她去尋找父親以前的朋友,去尋找自己的故人,看看能否為自己的家庭帶來幫助,可人人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板著一張臉,訓斥她,遠離她,避之唯恐不及。我想倘若那時候有一絲一毫的友愛降臨在這個年輕人身上,都會讓她堅持著度過這段歲月。

我沒有呵責他人的權力,但我又陳述事實的責任。家庭的壓力,出身的卑劣,以及所有人遠離的孤獨,時代將她折磨成一個神情恍惚,心事重重,步履維艱的頹廢老人。

這讓我不得不想起了那個至死沒有回到祖國的鋼琴詩人蕭邦;又讓我想起那個明明生活艱難,但作品依然春意滿滿的莫扎特

顧聖嬰,生在鋼琴象牙塔中的女孩,她本來就有美好的前途,但終究沒有抵住時代的漩渦,生活的苦難。

1967年1月31 日,這個年僅30歲的姑娘,在家中打開煤氣罐,與母親,弟弟一起自殺了。次日凌晨三點,一輛裝載三人屍體的救護車呼嘯而過,醫生匆匆寫好死亡鑑定,就被拉進了太平間。

大火沸沸揚揚,將顧聖嬰帶離了人間。

沒有親屬來保留骨灰,是啊。多災多難的時代,又有誰願意惹禍上身呢?

相關焦點

  • 與傅聰齊名,「鋼琴詩人」顧聖嬰:30歲與母親、弟弟一起自殺,骨灰未存
    021953年,16歲的顧聖嬰在萬眾期待的目光中登臺演出。她與上海交響樂團一起合作,演奏了蕭邦的《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此次演出大獲成功,年少的顧聖嬰一鳴驚人,成為上海有名的鋼琴天才。這一年,她20歲,開始走向國際,無人匹敵。第二年,顧聖嬰又在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中榮獲女子鋼琴最高獎。這次獲獎,直接將顧聖嬰推向了事業高峰,就此享譽國際,震驚世界樂壇。
  • 「鋼琴女詩人」顧聖嬰:19歲獲金獎,卻死於30歲,屍骨無存
    曾經,中國的「鋼琴六聖手」中,公認的最有才華也是名氣最大的當屬「鋼琴女詩人」顧聖嬰,她的一生為成就鋼琴而來,生命雖最終停格在了30歲,可她的輝煌人生至今依舊讓人望其項背。 鋼琴是最經典的樂器,而有了顧聖嬰這樣世界級別的藝術家存在,無論歲月經過怎樣的變遷,我們都會銘記那一段經典的鋼琴詩人童話!
  • 鋼琴詩人顧聖嬰全家之死
    不過是半個世紀的光景,發生在不正常年代的「鋼琴家全家自殺事件」,漸漸少有提及,曾經被稱為「天生的蕭邦作品演奏家」的一代鋼琴詩人顧聖嬰,知其者寥寥。顧聖嬰與父親、母親、弟弟階級鬥爭的火焰終於燒向了顧聖嬰。
  • 如今誰記顧聖嬰?
    在今天的國際樂壇上,提起鋼琴家,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克萊德曼、李雲迪、郎朗,他們把曾經貼著貴族標籤的鋼琴帶入了尋常百姓家,而 「天生的蕭邦作品演奏家」、鋼琴詩人顧聖嬰這個名字,卻知者寥寥。顧聖嬰3歲學琴,5歲進中西女中附小鋼琴科學習。9歲時得中西小學琴科主任印貞藹輔導,技藝大進。1949年就讀中西女中(後為上海市第三女中)初二,當時從中西女中鋼琴科畢業的學生,一畢業就具備當鋼琴老師的資質,可見中西女中教育質量之高。顧聖嬰先後師從上海音樂學院楊嘉仁教授學鋼琴。
  • 1967年寒冬,一個鋼琴天才之家的集體自殺
    有一次轉一篇文革中自殺的名人清單,一個小几歲的朋友回覆:有什麼用?這不很正常嗎?說回顧聖嬰,不知道理想國有多少讀者知道她。她是20世紀中國著名鋼琴演奏家,1937年生於上海,自幼練琴,曾獲1957年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鋼琴比賽金獎。1958年10月參加日內瓦第十四屆國際鋼琴比賽,與日後成為世界著名鋼琴大師的毛裡奇奧·波利尼同獲最高獎,名震世界樂壇。
  • 顧聖嬰 || 「若有人兮山之阿」(上)
    1957年在莫斯科參加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鋼琴比賽,獲金質獎章;「文革」中遭受殘酷迫害,1967年1月31日與母親、弟弟同時自殺身亡,年僅30歲;1979年1月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五六十年代,在我們故土.也有這麼一位鋼琴家,曾被稱作「演奏蕭邦的鋼琴詩人」。她就是顧聖嬰,你哥哥那一茬兒鋼琴家中最有才華的一位。還記得那年你來巴黎,在我家看過周廣仁先生為她編的—冊紀念集嗎?這部書我反覆讀了幾遍。當時我對你許諾要為顧聖嬰寫點什麼。今天你又偏偏提到她演奏過德彪西的《快樂島》,勾起我心中隱痛。那就請耐心聽我講下去吧。
  • 鋼琴三劍客「郎李王」是怎麼一戰成名的?
    ,不僅如此,他們與鋼琴的故事還是許多琴童的「模範教科書」,那這三位鋼琴演奏家是如何一戰成名,走進大眾視野的呢?因為這次的音樂會還有不少名家參與,所以年僅19歲的郎朗憑藉他出色的演出贏得滿堂彩,這時的朗朗開始小有名氣。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後來在2000年3月,朗朗臨時頂替理察·古德(Richard Goode),又一次在芝加哥成功演出。
  • 她曾是樂壇勵志天后,慘被母親捲走一億財產,消失後開鞋店圓夢!
    點擊上方「有料子」關注我們樂壇小天后張韶涵,成名之後本來應該是事業成功,家庭美滿的,沒想到掙了錢,卻成了禍害,但慶幸的是,她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
  • 50歲的音樂詩人遊鴻明,是否已被華語樂壇埋沒?
    作為一個成名於90年代末的「音樂詩人」,遊鴻明的「遊式情歌」曾打動了無數聽者的內心,也安撫過很多寂寞的心靈。華語樂壇從不缺乏優秀歌手,縱然過客匆匆卻始終眾星璀璨。那麼,當遊鴻明的名字被越來越少地提及到,50歲的他是否已被華語樂壇埋沒?多年以來,作為歌手的遊鴻明,總背負著音樂詩人、創作型歌手和大情歌的三個標籤。
  • 不能被忘記的中國「鋼琴詩人」
    「鋼琴詩人」這個名頭底下當然是蕭邦,可中國的鋼琴詩人是誰呢?他叫許斐平。
  • 臺灣鋼琴詩人獻奏深圳
    深圳晚報訊 (記者 趙偉君) 來自臺灣的鋼琴詩人高至豪4月29日將帶著他的音樂故事與您相約少年宮劇場。 作為流行鋼琴創作家,高至豪是兩岸流行鋼琴界首屈一指的標誌性人物。自從2005年他創作的首部作品《The Truth That You Leave》公開發表,11年過去了,依舊是無數樂迷瘋狂熱愛的經典名曲。
  • 【音樂家們小時候的故事】------浪漫主義的鋼琴詩人蕭邦
    蕭邦的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真實出生日期目前有爭議,其拉丁文出生文獻(出生證明和教堂受洗紀錄)上記載為1810年2月22日,但其父母與家人均以3月1日作為蕭邦的生日,音樂史學界的考證,傾向3月1日為其正確的出生日期,而2月22日為當年他的父親在報戶口時,誤算了出生周數所致(比實際的出生日期提早了整整一個星期)。
  • 「鋼琴詩人」傅聰心中音樂的種子,是傅雷播下的
    在葉永烈所著的《傅雷與傅聰》一書中,曾記述了翻譯家傅雷和他鋼琴演奏家兒子傅聰的故事。在此,我們謹以書中的文字,悼念這位「鋼琴詩人」。▲傅雷長子——「鋼琴詩人」傅聰感染新冠在英去世 享年86歲。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傅聰的父親是著名翻譯家傅雷。1934年3月10日,傅聰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傅聰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
  • 用奶水養大弟弟于和偉,她未等弟弟成名死於癌症,讓弟弟愧疚終生
    但事業愛情雙豐收的于和偉,卻有個悲慘的原生家庭,父親在他三歲那年意外去世,是母親用瘦弱的身軀扛起一個家。好在于和偉有個好大姐,她大于和偉24歲,用奶水將他哺育長大,更像是他的媽媽。可惜還沒等到疼愛的弟弟成名,她就英年早逝,留下太多遺憾。
  • 「鋼琴詩人」傅聰:貝多芬像杜甫,舒伯特像陶淵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當地時間12月28日,國際著名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27日,傅聰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曾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
  • 「鋼琴詩人」傅聰病逝,這是他與青島的4次緣分
    因感染新冠病毒,被稱為「鋼琴詩人」的鋼琴家傅聰,於12月28日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傅聰年輕時曾說,「我離開藝術就沒法活下來」,而現實也正如傅聰所願,他的一生始終與藝術緊緊相偎。2011年的演出現場他還加演兩次,為保證在青演出效果,傅聰更是「隨身攜帶」兩架鋼琴,哪怕是演出前一天也仍在悉心排練。「只要我多活一天,就越發現音樂的高深!」一生中,眾多世界級的鋼琴大師塑造了傅聰,而在性格與人生態度上,父親傅雷留下的《傅雷家書》卻成為傅聰影響世界的風向標。傅聰的離去,既是樂壇的損失,也是文化界的一大損失。
  • 溫柔·詩意——普萊耶爾重現「鋼琴詩人」經典
    11月28日、29日,鋼琴家盛原將登臺中山音樂堂,帶來「摯愛蕭邦—蕭邦鋼琴獨奏曲全集音樂會之九、之十」,用普萊耶爾鋼琴詮釋「鋼琴詩人」的鼎盛年華。蕭邦:降E大調夜曲 Op.9 No.2鋼琴:盛原而立之年的蕭邦,其生命視野遠遠超過他的年齡。我們不敢相信對話死神的第二奏鳴曲是年僅29歲的年輕人創作,更不能接受蕭邦32歲創作的第四敘事曲已經進入了後人說的「晚期作品」階段。
  • 鋼琴詩人喬瓦尼(10首唯美鋼琴曲)‖如詩般優美,清澈琴音,浸潤心扉
    ,成名後創作了近1000曲風格獨特的作品。鋼琴詩人喬瓦尼《Just For You》如詩般優美,聽了會心動鋼琴詩人喬瓦尼《序曲》簡約而澄澈,靈動而舒放鋼琴詩人喬瓦尼《沒有你》清澈恬靜,洗滌心靈>喬瓦尼鋼琴曲《如果我知道》如詩般的旋律,沉醉其中喬瓦尼唯美鋼琴曲《你是我所有》清澈琴音,觸動心弦鋼琴詩人喬瓦尼《Roggy『s Theme》雖不華麗卻浸潤心扉
  • 「夜曲」和那個「被包養」的鋼琴詩人——蕭邦
    咱上回書 說到了「波蘭」這個國家的部分歷史,這次咱說一說波蘭的人當然,你可能聽說過波蘭人在歐洲是出了名的逮誰咬誰的「噴子」,但你不見得知道下面這3人恰好都是波蘭人:「鋼琴詩人,少年成名,十幾歲時在歐洲已經算是大名鼎鼎更有很多」磚家「說他」有望能夠超越莫扎特「但他自己對出風頭並不是特上心,反而是對於穿著打扮和容貌修飾上倍加關注,鑑於人家的才華,咱不敢說人家」裝B「「娘炮」,只能說那是」天生貴族範兒「20歲的時候,華沙爆發了反對
  • 那些年少成名的影帝影后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藉此機會,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那些年少成名的影帝影后們,他們此後的人生是什麼樣子。2013年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馬來西亞小演員李馨巧憑藉林超賢的《激戰》獲得金爵獎影后,年僅10歲。她在片中扮演張家輝的女兒,「用她富有生命力的表演徵服了評委」。李馨巧是一位天才小童星,5歲就出道,8歲時來中國參演了林超賢的《逆戰》。同時還演了多部電視劇,其中《足印》獲得馬來西亞的金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