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們小時候的故事】------浪漫主義的鋼琴詩人蕭邦

2021-03-01 少兒音樂教育

蕭邦的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真實出生日期目前有爭議,其拉丁文出生文獻(出生證明和教堂受洗紀錄)上記載為1810年2月22日,但其父母與家人均以3月1日作為蕭邦的生日,音樂史學界的考證,傾向3月1日為其正確的出生日期,而2月22日為當年他的父親在報戶口時,誤算了出生周數所致(比實際的出生日期提早了整整一個星期)。蕭邦自幼喜愛波蘭民族音樂,7歲時就創作了波蘭舞曲,8歲登臺演出,不足20歲就已出名。蕭邦39歲時英年早逝,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國,創作了大量鋼琴作品,如4首敘事曲,10首波蘭舞曲包括《軍隊》、《英雄》,26首鋼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鋼琴練習曲包括《離別》、《革命》,4首諧謔曲,3首鋼琴奏鳴曲,至少32首夜曲,59首馬祖卡,2首鋼琴協奏曲,幻想曲,大提琴奏鳴曲等。蕭邦一生的創作大多是鋼琴曲,被譽為「鋼琴詩人」,一生都在創作。

他在國外經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卻很勉強。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

舒曼曾稱讚蕭邦的音樂像「隱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波蘭不會滅亡」。

其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

蕭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2010年為蕭邦誕辰200周年,被波蘭命名為「蕭邦年」。

他二十歲就參加戰爭,離開祖國18年之久,不忘祖國,把自己關在小黑屋裡創作,把一腔熱血化為音符。後來肺結核病復發,39歲便離開了人世。臨終囑咐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早年生活

1810年蕭邦出生于波蘭中部小鎮熱拉佐瓦沃拉,位于波蘭首都華沙附近)。在他出生的時候,波蘭由於被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瓜分,已不復為一個統一主權國家。蕭邦的母親是波蘭人,父親是波蘭籍的法國人,原本居住在洛林的一座從父輩繼承下來的葡萄園,1787年移居波蘭、加入波蘭籍,參加過戰爭是波蘭人民英雄,之後進入了一所中學教授法語。

1815年,5歲的時候開始學習鋼琴,相繼由他的姐姐和母親教授鋼琴演奏。蕭邦是個音樂天才,從小就展現出了他驚人的音樂天賦,7歲時便能作曲,他的第一首作品B大調和g小調波蘭舞曲創作於1817年,體現出蕭邦不同尋常的即興創作能力,他在華沙被譽為「第二個莫扎特」。

第二年也就是1818年,8歲的蕭邦在一次慈善音樂會上演奏了阿達爾伯特·吉羅維茨的作品,這是蕭邦的第一次登臺演奏,從此躋身波蘭貴族的沙龍。

12歲起蕭邦師從約瑟夫·艾爾斯內學習音樂理論和作曲,一年後公開演奏了德國作曲家費迪南德·裡斯的作品。1826年從中學畢業後,蕭邦在音樂學院繼續跟隨約瑟夫·艾爾斯內學習鋼琴演奏和作曲。蕭邦作曲相當勤奮,他發表的第二部作品是B大調鋼琴和管弦樂變奏曲,來自莫扎特的歌劇唐·喬望尼,幾年後在德國引起了轟動,1831年羅伯特·舒曼作為音樂評論家在萊比錫的一份19世紀最重要的音樂報紙中,以《作品二號》為題寫道:「先生們,向天才脫帽致敬吧!」對蕭邦的作品給予極高的評價。

他在19歲時就已創作了兩首鋼琴協奏曲。1829年至1831年間,蕭邦在華沙、維也納、巴黎各地舉行了多場音樂會,他的演出受到了專業報刊的高度評價:「柔和的演奏,難以形容的流暢,能夠喚起最深感受的完美演繹。」他是「音樂地平線上最閃亮流星中的一顆。」1829年蕭邦愛上了音樂學院的一位女同學,但是這段秘密的愛情無疾而終。因為1830年波蘭爆發了反對外國勢力瓜分波蘭的起義,蕭邦無法回國,而蕭邦的父親也建議蕭邦暫時先留在國外,1831年蕭邦最終忍痛離開故鄉波蘭移居到了法國巴黎,開始以演奏、教學、作曲為生。

蕭邦驚現巴黎,一夜成名

蕭邦初到巴黎時,沒有幾個人知道他,而譽滿全市的則是鋼琴家李斯特。一個晚上,李斯特舉行公演。大廳擠滿了慕名而來的聽眾,按照當時音樂會的習慣,演奏過程中燈火全熄。這天的鋼琴演奏得那樣深沉淳鬱,沒有一絲一毫追求表面效果的東西,聽眾如痴如醉,認為李斯特的演奏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演出結束,燈火重明,在聽眾的狂呼喝彩聲中,立在鋼琴旁答謝的,卻是一名陌生的青年——原來是李斯特在燈火熄滅之際,悄悄地把蕭邦換了上來。他用這樣的方式,把蕭邦介紹給了巴黎聽眾,而蕭邦也不負重望,一鳴驚人。

相關焦點

  • 鋼琴詩人 蕭邦
    弗裡德裡克·蕭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作曲家、鋼琴家,出生于波蘭華沙,畢業於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
  • 浪漫主義的色彩——浪漫主義時期傑出的鋼琴音樂家及其主要作品介紹
    浪漫主義的色彩浪漫主義時期傑出的鋼琴音樂家及其主要作品介紹劉怡冰19世紀到20世紀是一個華麗又動蕩的年代,我們在回顧它的時候,總會記得女人們鮮亮的飾帶和飛揚的裙角,男人們閃光的佩劍和修長的小腿,餐桌上晶瑩的高腳杯與閃爍的銀器,流浪的藝術家和沙龍裡的寵兒
  • 鋼琴詩人——蕭邦夜曲
    尚音愛樂微信帳號:shangyinaiyue 蕭邦一生的創作體現了一位作曲家在吸收歐洲古典音樂精華的同時所走過的突破傳統的、勇於創新的歷程。在鋼琴領域裡達到了浪漫主義的最高成就,他賦予了前奏曲、練習曲、夜曲、諧謔曲、敘事曲、幻想曲等一系列音樂體裁以新的內涵,升華了其藝術表現力;並且深刻挖掘了民族民間音樂體裁波羅乃茲舞曲和瑪祖卡舞曲,再現了它們的神韻,從形式到內涵都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鋼琴音樂異常細膩、織體新穎,獨具魅力的旋律和色彩豐富的和聲語言,這些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蕭邦風格」。
  • 報名 浪漫主義音樂家蕭邦悲情的一生——畢玉麟教授鋼琴大師課(限報250人)
    1810年,蕭邦出生于波蘭;1817年開始創作;1818年登臺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後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作。1849年,蕭邦因肺結核逝世於巴黎。
  • 以《g小調第一敘事曲》為例丨解讀蕭邦鋼琴音樂的浪漫主義創作風格
    蕭邦被譽為「鋼琴詩人」,他對浪漫主義創作手法的開創和他特有的浪漫主義創作風格成為音樂史上永遠綻放的光彩,本文最後以《g小調第一敘事曲》為例具體進行了風格闡述。一、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起源於中世紀法語中的「羅曼蒂克」一詞,它意味著感情豐富、多愁善感。
  • 聽「鋼琴詩人」蕭邦,你想到了李後主還是李商隱
    今年是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蕭邦210周年誕辰。在短暫的一生中,蕭邦為後人留下了許多浪漫而經典的作品。在流水一般動聽的旋律背後,深藏著他對祖國波蘭深切的熱愛。音樂家舒曼曾說,蕭邦是詩人,他的音樂是「隱藏在花叢中的大炮」。
  • 「鋼琴詩人」蕭邦
    不過在蕭邦五歲那年,僅僅是聽了一遍媽媽的彈琴,從來沒有接觸過鋼琴的他居然能獨自把這段旋律盲彈出來,著實讓父母驚呆了,當時正好父親的一位叫做茨弗尼朋友在場,身為鋼琴老師的他看出了蕭邦非同一般的潛質,毫不猶豫地勸說孩童的父母,讓他們接受自己來當這個小孩的鋼琴老師。
  • 「夜曲」和那個「被包養」的鋼琴詩人——蕭邦
    咱上回書 說到了「波蘭」這個國家的部分歷史,這次咱說一說波蘭的人當然,你可能聽說過波蘭人在歐洲是出了名的逮誰咬誰的「噴子」,但你不見得知道下面這3人恰好都是波蘭人:「鋼琴詩人「夜曲」,既然說到這了我就代勞,做一下掃盲工作啊,「夜曲」並不是一支曲子,而是一種鋼琴曲的體裁……」夜曲「也並不是蕭邦寫的,而是愛爾蘭的作曲家「菲爾德『,而邦哥的貢獻是把它發揚光大了,他的21首夜曲是這個體裁裡最出色的……很多人始終認為蕭邦是法國人但事實上
  • 波蘭音樂家蕭邦:生於華沙,靈魂屬于波蘭,才華屬於世界
    這個男人的全名叫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他是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蕭邦是世界歷史上最具影響力,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蕭邦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 列夫席茲攜手瑞士琉森愛樂室內樂團上演蕭邦鋼琴協奏曲全集
    鋼琴詩人蕭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1849)今年是偉大的波蘭作曲家蕭邦逝世170周年,全世界都在以各種形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鋼琴詩人」。為什麼叫他鋼琴詩人?那是因為蕭邦一生幾乎只為鋼琴,這個樂器之王而譜曲。
  • 蕭邦給小朋友的禮物,莫過於在動畫片裡認識這位「鋼琴詩人」
    作為音樂史上著名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蕭邦的影響力和受歡迎度可以說是達到了一種無所不及的境界。
  • 鋼琴詩人傅聰溘然辭世,他用蕭邦的音樂詮釋了「所有人類的心靈都是相通的」▸緬懷◂
    傅聰有著「鋼琴詩人」的美譽,在國際鋼琴界享有盛名,其父親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傅雷為兒子設計的人生之路:「先做人,後做藝術家,再做音樂家,最後是鋼琴家。」父親告誡:「如果把鋼琴家作為第一步,那他恐怕永遠成不了世界一流鋼琴家。」傅聰正是按照父親設計的順序走到了這一步。
  • 去修道院尋找「藍花」 | 從蕭邦《前奏曲》探究浪漫主義的理想
    去看看普勒耶爾(出版商,鋼琴製造商,蕭邦的朋友),因為鋼琴還沒有運到。他們是從什麼途逕寄的?你不久會收到前奏曲。我也許會住在一個神奇的修道院裡,在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海洋、山巒、棕櫚樹、墓地、十字軍教堂、清真寺的廢墟、千年的橄欖樹。而我的生活還要更美麗一些……我離最美麗的東西更近。我比過去還好了……告訴普勒耶爾,他不久能收到手稿。」
  • 首屆遼寧省青少年蕭邦音樂作品網絡鋼琴大賽即將啟動!
    ,蕭邦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音樂家,也是整個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波蘭駐華大使館文化處於今年三月在全國範圍內開啟了「蕭邦年」系列紀念活動。
  • 一個蕭邦對世界已經足夠
    如今的李雲迪在古典和流行兩邊遊走自如,身邊坐著的由王力宏變成了維密天使們。而早年間,他的名字總是和「蕭邦」二字聯繫在一起。2000年,18歲的李雲迪初出茅廬,便一舉拿下有世界鋼琴比賽中的「奧運會」之稱的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金獎。早在1955年,著名鋼琴家傅聰曾獲得該比賽的第三名。蕭邦作品和中國演奏家似乎有一種天生的契合。
  • 蕭邦夜曲為何不能用優美的夜景和簡單的憂鬱來概括?
    蕭邦專注於鋼琴音樂並開創了內容豐富的浪漫主義鋼琴音樂。蕭邦夜曲是蕭邦浪漫主義音樂風格與個性特徵的標誌,是蕭邦「鋼琴詩人」的內心獨白。 浪漫主義音樂家當中,蕭邦是唯一專注於鋼琴音樂並通過它傳達自己的詩意情感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開創了獨具個性的多樣化的浪漫主義音樂——蕭邦鋼琴音樂。特別是他的夜曲,從旋律到富於色彩的和聲都徹底的鋼琴化,內容豐富並具有其他樂器無法表達的神韻,是蕭邦「鋼琴詩人」的重要標誌。
  • 這些女音樂家們,也能頂起世界樂壇半邊天
    瑪麗·希曼諾夫斯卡波蘭女鋼琴家、作曲家,19世紀早期重要的鋼琴演奏大師之一,曾在歐洲多國旅行演出,在音樂界有很高知名度。她作有100首左右的鋼琴曲目,後來成為俄羅斯女皇的首席音樂家。雖然不似蕭邦,但她的音樂仍然是帶著波蘭民族詩意又憂鬱的浪漫氣質。有一次,在歌德家舉行的音樂會上,希曼諾夫斯卡為歌德演奏,極大地撫慰了詩人的悲痛的心,也讓全體客人陶醉。為此,歌德將自己寫的詩《和解》奉獻給了她,因為在他想到「激情帶來痛苦!――鬱悶的心……誰來安撫」的時候,是她,使他感受到「樂音與愛的雙重幸福」。
  • 「鋼琴之王」、「鋼琴詩人」 「音樂之父」還在傻傻分不清楚?
    是19世紀歐洲偉大的浪漫主義作曲家,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奠基人之一。代表曲目有《野玫瑰》《魔王》等,套曲有《冬之旅》《美麗的磨坊女》。誰是「交響樂之父」?「交響曲之父」指的是海頓。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奠基者之一。
  • 那些顏值逆天的古典音樂家們
    這些才華橫溢又顏值爆表的古典音樂家們,讓你分分鐘愛上古典樂。李斯特演出時不用彈琴只要掃視一眼就能傾倒眾生,演出後他的汗巾、手套等周邊都會被粉絲們競相收藏,甚至不少貴婦因為見他一面而暈倒。蕭邦蕭邦身上自帶一種詩人氣質,濃密的棕色捲髮和迷人的褐色眼睛,仿佛是少女漫畫中走出來的少年,有點像憂鬱版的蒂姆·羅斯。
  • 【歷史回顧】第17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
    我們鍾情迷戀的鋼琴詩人蕭邦,他的才華被同時代大師與無數後人敬仰膜拜,可惜的是終生勞累奔波,以及憂患於自己國家動蕩的命運,知名的門徒甚少。  第六名 Dimtry Shishkin,1992年出生,俄羅斯人,三歲學琴,現在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