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丨謝文軍: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懸念敘事

2020-11-17 紅網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劇照。圖片來自豆瓣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懸念敘事

文/謝文軍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導演通過不斷設置懸念引領觀眾探尋故事的發展脈絡,一環扣一環,令人疑竇叢生,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電影用事態的發展牽絆觀眾的心,以多種形式、各不相同的懸念,使觀眾不斷產生新的預期,從而實現了對電影敘事的掌控。電影有這三方面的懸念:

一、人物懸念:英雄形象的「降格」塑造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顛覆了以往主旋律電影十全十美英雄形象塑造的影像呈現模式,通過英雄形象的「降格」塑造譜寫了平凡人物作出不平凡事件的頌歌。縱觀以往的電影《劉胡蘭》《雷鋒》《焦裕祿》等影片人物「偉光正」形象的塑造過度強調犧牲、奉獻的政治性話語,從而削弱了人物的真實可信度。反而《我和我的家鄉》以人物預設懸念的方式將英雄性格多維度地呈現,更賦予人情和人性的質感。《回鄉之路》中的喬樹林在人物預設中處處設置懸念,觀眾疑竇叢生。於結尾處卻通過其他人物的演講揭示喬樹林熱衷於攀關係的暴發戶形象背後是為家鄉做貢獻。影片沒有過度從政治性話語渲染其人物形象,而是巧設懸念,讓人物仿佛籠罩上了一層雲霧,觀眾則帶著他們的期待視野從有限的信息中獵奇。在人物預設的懸念中,觀眾看到的是人物形象的厚顏無恥、吹噓說大話;在人物揭示懸念後,影片呈現的卻是甘於奉獻、默默無聞的英雄。再者,《最後一課》的範老師晚年身患阿爾茨海默症,回到年輕支教時的鄉村,上最後一課。走進教室踢了一隻雞,上課說話「顛三倒四」。觀眾一方面在臆測範老師行為動機,另一方面從人物預設的不完美中探尋人生的價值。《神筆馬亮》中馬亮一出場給觀眾呈現的就是懼內形象,在妻子面前很慫,沒有主見。用「瞞」和「欺騙」的方式進行扶貧工作。電影對人物形象預設的一系列懸念中看到的人物形象的不太完美,通過「降格」完成了平凡英雄的塑造。這些人物形象通過人物的反差給觀眾設置懸念,喬樹林前面的「油膩」到後面的默默奉獻、範老師患病前後的變化、馬亮的「懼內」和「慫」和在村民面前的能幹、有魄力,英雄形象的「降格」塑造賦予人物血肉真實飽滿。

二、情節懸念:「突轉」情節的喜劇呈現

早在古希臘年代,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就提出了「突轉」這一情節因素,即在敘事性作品中,人物的行動往往悖逆於他的動機。如《神筆馬亮》中馬亮出於深愛妻子的前提下製造了諸多謊言和系列「假象」,不料妻子來到馬亮扶貧的鄉下拍攝寫真,從而引發了又好笑又好哭的事件,從而印證了「喜劇的內核是悲劇」。馬亮為了防止妻子發現真相,和村裡人一起串通起來掩蓋事實,在這喜劇的演繹下蘊藏的卻是扶貧者「舍小家為大家」的良苦用心。《北京好人》中張北京為了讓表舅治病,想出「歪門邪道」讓表舅冒用自己的醫保卡。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張北京高血壓暈倒送醫院了,突轉情節製造衝突,觀眾的好奇指向兩人的「計謀」能否成功,這裡就構成了新的懸念。這裡影片打破「開門見山」的敘事藩籬,採用「突轉」的情節懸念控制信息釋放,再次製造謎團。然而,故事並沒有結束,在影片的結尾又出現戲劇性反轉——原來老家的舅母早就偷偷為老舅辦過醫保卡,一直私藏起來。導演在情節的突轉中鋪設懸念,吊足觀眾的胃口,影片在最後之際才揭開事情的真相,觀眾在峰迴路轉之中有種「撥開雲霧見天日,守得雲開見天明」的明朗。

三、視角懸念:限知視角的信息遮蔽

熱奈特在視角劃分之中提出了「內聚焦」視角,在這種視角下,每件事都嚴格地按照一個或幾個人物的感受和意識來呈現。內聚焦是一種具有嚴格視野限制的視角,它無法深入剖析他人的思想,因而會造成信息的遮蔽。在《最後一課》中採用的是範老師患老年痴呆症之後的第三人稱視角,觀眾跟隨他的思緒去臆測事情的來龍去脈,在這種限知視角的遮蔽下,人們無法真正洞悉人物的想法,只能獲取碎片化的信息。導演充分發揮內聚焦的限定功能,在電影中造成死角和空白以獲得某種意蘊,引起觀眾的好奇心。《天上掉下個UFO》也是通過限制視角遮蔽信息的釋放來預設懸念。記者和小唐深入村中調查,在這種「偵探」模式下,村長几行人似乎「各懷鬼胎」,另有目的,讓人格外好奇這場「外星人事件」真相究竟如何。在內聚焦的視角下,觀眾憑藉記者轉述的外部信息和其他人可能產生的內心活動去推測劇情的走向。《回鄉之路》也是通過閆飛燕助理的視角來推測喬樹林「這個人百分百是個十足的騙子」,也是充分利用限知視角的信息遮蔽導致觀眾誤判,從而達到影片預期效果。

綜上所述,影片通過不斷更新的懸念設置,增強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閱性。懸念一方面控制著敘事節奏,另一方面調動著觀眾的情感反應,本影片的懸念設置增強了影視化的敘述魅力,為電影的藝術水準增添光彩,對其他影片的運用提供了可供借鑑的範本。影片多種形式、各不相同的信息懸念設置瓦解了情節的單一,使觀眾產生新的預期,用事態的發展層層「設套」,從而實現了對影片的掌控。因而據此判斷,主旋律電影製作水準又上一層樓。

相關焦點

  • 徵文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懸念敘事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導演通過不斷設置懸念引領觀眾探尋故事的發展脈絡電影用事態的發展牽絆觀眾的心,以多種形式、各不相同的懸念,使觀眾不斷產生新的預期,從而實現了對電影敘事的掌控。人物懸念:英雄形象的「降格」塑造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顛覆了以往主旋律電影十全十美英雄形象塑造的模式,通過英雄形象的「降格」塑造譜寫了平凡人物作出不平凡事件的頌歌。
  • 深度分析《我和我的家鄉》口碑影評
    國慶檔電影的爭奪已刺刀見血,進入白刃戰。截止發稿,今日單日票房,《我和我的家鄉》已實現成功反超,成為單日票房冠軍,將2.77億收穫囊中,總票房8.23億;前兩日爆火的《姜子牙》單日斬獲2.16億緊隨其後,總票房8.79億,暫居第一。
  • 影評丨餘澤龍:電影彩蛋在獻禮片《我和我的家鄉》的運用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劇照。圖片來源豆瓣電影彩蛋在獻禮片《我和我的家鄉》的運用文/餘澤龍「彩蛋(Easter-egg)」一詞源於西方復活節彩蛋,原意是基督教傳統節日中一種增添節日氣氛的物品,在彩蛋之中藏入禮品用以製造驚喜。
  • 影評丨蔣敏他:《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之比較及突破
    《我和我的家鄉》海報。兩部影片具有許多值得一提的相似點,如名稱類似;影片結構都採用多個小故事相串聯成一個整體,同時部分與整體之間並不割裂而具有邏輯性;都沒有採用宏大敘事,而以小人物的親身經歷揭示主題等等。而續作《我和我的家鄉》相比於前作所有的許多不同與進步更值得探討。
  • 影評丨蔣敏他:《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之比較及突破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海報。兩部影片具有許多值得一提的相似點,如名稱類似;影片結構都採用多個小故事相串聯成一個整體,同時部分與整體之間並不割裂而具有邏輯性;都沒有採用宏大敘事,而以小人物的親身經歷揭示主題等等。而續作《我和我的家鄉》相比於前作所有的許多不同與進步更值得探討。
  • 《我和我的家鄉》影評
    大家好,我是王俊俊。今天是我第1286天不斷更給大家做分享。今天給大家回饋一下,國慶第一部大片,《我和我的家鄉》。整體來說,《家鄉》比《我和祖國》要好,可能因為不需要全是正劇,喜劇類型和家鄉主題更接地氣,也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 「收穫季」國慶檔影評丨從喜劇創作角度評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文丨王祖洪 2020年10月5日,我去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一來是聽聞很不錯,二來我也是別有目的。我對於影視劇是外行,但作為相聲演員,素日寫作的相聲、快板、小品、情景劇、短視頻、微電影等也頗多主旋律題材;所以,也算是隔壁賽道的相鄰選手;而《我和我的家鄉》是諸多名導、大咖合作之品,又同為喜劇類型,因此多少也是抱著學習、借鑑,乃至於「抄作業」的心態去看的。 主旋律&命題(或半命題)作文,難創作,誰寫誰知道。
  • 「收穫季」國慶檔影評丨《我的我的家鄉》:小人物,大情懷
    文丨張秀娟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對家鄉的眷戀是中國人不可割捨的家國情懷。家鄉這個詞,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就像五張大拼圖一樣,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故事單元中的保安、農民發明家、鄉村教師、治沙人、基層村幹部,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平凡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各司其職,做著平凡的工作。
  • 影評丨王奕鑑:謊言也溫暖——簡評影片《我和我的家鄉》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劇照。圖片來源豆瓣謊言也溫暖——簡評影片《我和我的家鄉》文/王奕鑑與《我和我的祖國》一樣,國慶檔獻禮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同樣採用了分段式的敘事結構,以「家、國」為貫穿全篇的精神主線,通過大量對比和戲劇衝突,加以鏡頭的巧妙切換、演員生動自然的演技,向觀眾展現出了一部完成度相當可觀的歌頌型喜劇電影。
  • 一曲清新別致的主旋律讚歌——觀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有感
    一曲清新別致的主旋律——觀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有感>閻鈺虹繼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獲得億萬觀眾的飽贊之後,又一部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以姊妹篇形式如約而至。其採用拼接式的敘事模式,圍繞「我」和「我的家鄉」兩個選題,以喜劇的方式將五個新穎明快的故事奉獻給了觀眾,故事涵蓋了從民生之利到鄉村建設,從環境治理到脫貧攻堅等多個社會熱點話題,以小見大地通過「我」的視角,將「我的家鄉」發生的天翻地覆的巨變展示了出來,其屢獲好評與點讚的美譽以及不斷刷出票房新高的誘人業績,或將成為近年來主旋律電影最為成功的一個典範,同時也為我們在探索貼合時代的主旋律電影提供了新的思索。
  • 口碑的支撐,《我和我的家鄉》逆風翻盤
    目前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已成功實現超越,排名實時票房榜第一名,與第二名,前幾日爆火的《姜子牙》相差將近6000萬票房,並且可以預計的是,這個差距將會持續放大。從貓眼,淘票票,豆瓣這三大平臺的評分以及網友的影評數據來看,認為這部電影高分,強烈推薦的朋友主要認為:立意明顯;從國家惠農政策,科技創新助農致富,到農村教育,農村環境保護,鄉村脫貧致富;緊扣家鄉的主題,故事簡潔明了,敘事清楚。
  • 影評:《我和我的家鄉》究竟是主旋律電影,還是一部喜劇小品?
    相比於去年同期的《我和我的祖國》31億的總票房,也不遑多讓。但很多觀眾看完《我和我的家鄉》,會特別有種看春晚小品的感覺:短小精悍、誇張搞笑、精彩反轉、題材廣泛、貼近生活、內含哲理。這些,幾乎就是喜劇小品的所有特徵了。那這部電影究竟是一部喜劇小品,還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呢?
  •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唐3劇組加開心麻花,全明星陣容,太炸了
    雖然豆瓣給出的評分只有7.4,但對於這類型鄉村題材類電影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當然,也有人是被他的電影名稱的格式而吸引的,我想大家應該還非常記得去年的那部《我和我的祖國》。是的,這次的《我和我的家鄉》就是延續了這種創作方式,在人物敘事上,和拍攝方式上,也都是用了這種調性,因此很多人仿佛找到了熟悉感,這又是一曲紅色主旋律,讓很多觀眾內心的那種澎湃感覺油然而生。
  • 《我和我的家鄉》:集錦電影的新變
    電影以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的故事拼合起來,以集錦式電影的創作範式,通過豐富的心理和行為展現個人對家鄉的記憶及對集體意識的認同。作為電影敘事中的非主流形態,集錦式電影的呈現方式在近年逐漸引起國內觀眾的關注,而它與獻禮主旨的融合又使之獲得官方的認可,從而催生了票房的成功,成為國內新主流電影走向新變的一個標誌。
  • 潯電影|這個國慶檔被《我和我的家鄉》「洗腦」,我心甘情願
    2019年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讓不少觀眾驚豔,電影出乎意料地帶來了另類的主旋律故事。不少名導,名演員齊現身聯袂塑造了多樣化的故事,試圖做到大眾化、全民化。影片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的敘事形式,依然由不同導演執導的五個故事組成。整個觀影過程中,有出其不意的笑聲,也有突如其來的哭泣聲,不得不說,笑淚俱佳的現場反應已經足夠說明影片所傳達的立意了。
  • 《我和我的家鄉》:共鳴於時代的新主流電影
    自10月1日上映以來,獻禮中國全面邁向小康社會,體現精準扶貧的影片《我和我的家鄉》(以下簡稱《家鄉》)票房已超26億,續寫了姊妹篇《我和我的祖國》(《祖國》)在去年國慶檔票房奪冠的佳績
  • 徵文 | 主旋律電影的新探索——評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前面有《戰狼2》《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以下簡稱「祖國」)》等電影「叫好又叫座」,如今又有《我和我的家鄉(以下簡稱「家鄉」)》讓觀眾「笑中有淚」。相較於之前的主旋律電影,《家鄉》則在電影傳播和敘事策略上有新的探索,使得它在今年電影市場並不景氣的情況下輕鬆突破
  • 晨覽作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告訴你,家鄉作文可以這麼寫
    家鄉一直是遊子遙望最多的方向,指一指家鄉的方向,深思久遠。 這個中秋,一部以「家鄉」為主題的電影上映,這部集聚了中國一眾喜劇演員的全民喜劇《我和我的家鄉》,一經上映便引爆螢屏,為觀眾奉上了一次捧腹大笑又熱淚盈眶的觀影體驗。 作為學生,我們除了關注演員們精湛的演技和巧妙的敘事之外,還要看一看這部電影對於「家鄉」這個對於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的真摯情感。
  • 影評丨《我和我的家鄉》鄉愁是一杯濃厚的酒
    近期上映的《我的我的家鄉》筆者剛剛看完。雖然整部電影是一部喜劇電影,但是裡面部分用心看得見。《我和我的家鄉》的確給了筆者一個不同的觀影體驗,為什麼說不同呢?因為整部電影質量並不單一,只能說有好有壞。如果非要評價,筆者認為還是好的。
  • 我和我的家鄉:點映影評出爐,情懷重於情節,觀眾仍然給出高分
    9月份引起軒然大波的電影《八佰》已經跨入30億元俱樂部,現在的勢頭仍然不減。不過《八佰》面臨的爭奪壓力越來越大,因為有一部備受期待的電影即將上映。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我和我的家鄉》。其創作方式也和去年非常的相似,於是有了《我和我的家鄉》。定檔於國慶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