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我與地壇》睜開眼,風正從樹林裡穿過

2020-12-22 相聽不厭

沒有人知道,48年前那個20歲突然殘疾截癱的青年,是怎樣抱著一顆無處可躲的的心,踏進那座郊外廢棄的古園子。

每天搖著輪椅坐在園子的隨便一個角落,在長滿了野草的殘垣斷壁,一坐就是一天。

等到雨燕盤桓吟唱,暮鴉吵鬧著歸來,等到他滿頭白髮的母親步履茫然又急迫地來尋他,他們才在滿園沉靜光芒中緩緩歸去。

直到有一天,他坐在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漸漸浮起月光,心裡才有點明白,母親再也不能來這園中找他了。

睜開眼睛,風正從樹林裡穿過。

生與死之間的掙扎

《我與地壇》中關於生死,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

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不知道這是史鐵生搖著輪椅在古園裡看過多少輪月光,在漫長艱難的歲月中,怎樣對生命再三叩問、反覆思考,才得到的感悟。

也許那些過去或正在遭遇苦難的人,都曾問過這個問題。

上帝分配苦難時有什麼標準嗎?為什麼芸芸眾生,卻偏偏挑到我?憑什麼?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這本書裡面給出了答案。

命運就像一個大舞臺劇,每個人不可能都演一樣的角色,差角色永遠都需要有。

幸運的人飾演了幸福的角色,倒黴的人便承擔了裡面的苦難。

快樂或哀愁,也許都只是我們在這部命運的舞臺劇裡的使命而已。

就戲劇而言,就莫要談論公道了。很多事情都不堪說,多想一步,都會墜入迷茫的深淵裡。

苦難地活著和痛快地死去,在這種兩難的選擇和掙扎中,沒有人可以不假思索地做出決定。

大部分人只能一邊接受老天交給他的考驗,一邊苟且偷生,幻想著命運的救贖之路。

生存還是毀滅,不是在某一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而是存在多久,便要思考多久。

在「弄明白」和「不完全想透」中間,靈魂只能備受煎熬。

地壇成為史鐵生解放靈魂的地方,他在這裡思考,在這裡療傷,在這裡從「一個世界」逃避到「另一個世界」。

就像是老天的突然憐憫,他終於覓得一個去處,尋找生命的支點,安頓那個漂泊已久的靈魂。

回味過往的快樂,也體味當下的痛楚,承受著光芒榮耀,也承受了沉默與寂寥。

本是來尋找人生的答案,但是哪裡又有什麼答案。

原來不是佛祖普渡了眾生,而是眾生度化了佛祖。

史鐵生讀懂了地壇,也讀懂了宿命,唯有直面不可阻擋的命運,在苦難中保持清醒,才能拯救身心殘缺的自己,完整自己的人生。

母親的難題

一萬三千字的《我與地壇》,可能只有幾百字的筆墨正面描寫了他的母親。

他不是不想寫,更不是不會寫,可能對於史鐵生來說,母愛,是他無法面對的沉重情感。

就算在那深厚而又凝重的筆力下,這樣的感情仍無法承受。

對於母親,史鐵生說,「她不是那種只懂得疼愛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

穿透了歲月,他才懂得,那不僅僅是愛,更是理解,也是悲憫。

她理解兒子的絕望,懂得兒子的處境,所以容忍他暴怒無常的脾氣。

在生活上照顧他的飲食起居,在精神上也必須顧及他的複雜情緒。

《我與地壇》中提到,有一次他搖車出了小院,想起什麼又折返回家。

卻看見母親仍保持著目送他出去的姿勢,站在望著他拐出小院的那處牆角。

這個小小的細節在一瞬間觸動了我。

地壇對於兒子來說,是重要的,她不能阻攔。

因為她要讓兒子在毫無希望的未來裡,尋到一絲堅持下去的光。

所以她只能站在他的背後,一次次看著他離家的身影,像個無轉移的磐石,終日只望著一個方向。

當他搖著車離去時,她都不會告訴他,每次目送他離開時的擔憂與期盼。

她有時會偷偷來地壇找他,樹叢很密,她的步履茫然又急迫。

園子很大,她找了一遍又一遍,看到兒子安好,她便悄悄轉身回去。

史鐵生白天搖車出去,在那些空白的時間背後,年輕的他不知道母親內心的煎熬與痛苦,獨自怔怔地看著自己的背影,是擔心、還是禱告。

這些,年輕的他從未想過。

現在有太多跟子女說「我這是為你好」、「你也得替我想想」的父母,對於子女,沒有那麼多理解與關愛。

成績不能輸給別人家的孩子,為人處事不能丟了自己面子,吃飯要雙手拿碗,飲料不能喝冰可樂。

很難說這不是愛,但也很難確定,這樣到底是不是真的愛。這句話適用於那些錯把單選題做成了多選題的父母。

關愛不應被私心綁架,個性也不應當被共性取代。

而子女也終有一天會明白,那些年裡父母的難題,那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他們心裡早已滲透得深徹。

正如龍應臺在《目送》中寫道: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End

相關焦點

  • 我與地壇
    四百多年裡,它一面剝蝕了古殿簷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記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那時,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瀰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
  • 《我與地壇》(節選)
    一我在好幾篇小說中都提到過一座廢棄的古園,實際就是地壇。許多年前旅遊業還沒有興起,園子荒蕪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總之,只好認為這是緣分。四百多年裡,它剝蝕了古殿簷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那時,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瀰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
  • 我與地壇:上帝為何早早召母親回去?因為她心裡太苦了!
    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裡,我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地,我聽見回答:「她心裡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穿過。
  • 史鐵生: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
    近旁只有荒藤老樹,只有棲居鳥兒的廢殿頹簷、長滿了野草的殘牆斷壁,暮鴉吵鬧著歸來,雨燕盤桓吟唱,風過簷鈴,雨落空林,蜂飛蝶舞草動蟲鳴.四季的歌詠此起彼伏從不間斷。地壇的安靜並非無聲。有一天大霧迷漫,世界縮小到只剩了園中的一棵老樹。有一天春光浩蕩,草地上的野花鋪鋪展展開得讓人心驚。有一天漫天飛雪,園中堆銀砌玉,有如一座晶瑩的迷宮。
  • 史鐵生丨我與地壇
    它等待我出生,然後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四百多年裡,它一面剝蝕了古殿簷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那時,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
  • 徐悅沉靜淡雅像一首詩,一起品味《我與地壇》裡的世界
    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總之,只好認為這是緣分。地壇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兒了,而自從我的祖母年輕時帶著我父親來到北京,就一直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家,可搬來搬去總是在它周圍,而且是越搬離它越近了。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了四百多年。
  • 他們現在可能正騎著鹿 前進穿過樹林
    兩個政府都被來自中部加拿大的軍隊摧毀。——亨利•科爾班,《蘇菲神秘主義者伊本•阿拉比的創造性想像》 水霧,聖胡安盆地的煤煙,緊急剎車鬆開,金屬上的金屬,患夢遊症的,大剪刀向前,表演特技,鋼琴被從五樓的房間裡推出,膠凝成我們的牆傳出大比目魚的談話,它們聲音的油泡在蓋子下翻滾
  • 《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向死而生
    「要是有些事我沒說,地壇,你別以為是我忘了,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我與地壇》是史鐵生在2012年出版的散文集,全書共收錄了11篇文章,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 北京的壇廟文化——逛皇地祗神的祭壇,讀史鐵生《我與地壇》
    作家史鐵生從前曾經常在這邊的樹林裡逗留,那時候地壇還是座荒園,名氣還不大,許多人是因為讀了他寫的《我與地壇》這篇文章後才知道地壇的。地壇東天門進來離中醫藥養生文化園最近。周邊的市民許多都是奔這裡來的。相比於地壇厚重的歷史文化,這裡的輕鬆實用更有趣。這裡也是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是讓市民了解中醫,享受中醫的良好場所。
  • 那個冬天我走進地壇
    在讀到《我與地壇》前後,我正醉心於閱讀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友人贈送了一套新印本。
  •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水裡睜開眼,有人卻不行?
    社交平臺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遊泳的視頻,不少人在遊泳的時候,還能睜開眼睛,欣賞一下水中的美麗世界,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種奇妙的經歷。但在這類視頻的評論中,人們最多的問題都是如何在水中睜開眼睛,普通人在剛下水時想要在水中睜開眼睛幾乎是不可能的。
  • 《這個電影我穿過》是否三觀不正?
    網文作者夢魘殿下發表於晉江文學城的還在連載的小說《這個電影我穿過》昨日突然被鎖,原因在於被人刷負分說洗白人販子。
  • 早安心語:睜開你的眼,我用溫馨送你聲早安!
    你走路帶著風,誰也不知道你膝蓋上仍有曾摔傷的淤青 。你笑得沒心沒肺,沒人知道你哭起來只能無聲落淚 。要讓人覺得毫不費力,只能背後極其努力 。我們沒有改變不了的未來,只有不想改變的過去 。早安心語:睜開你的眼,我用溫馨送你聲早安;抬起你的頭,我用快樂與你握個手;穿上你的衣,我用祝福伴你贏勝利。早晨快樂!
  • 喬輝朗誦《我與地壇》|| 作者:史鐵生
    官網首頁 會員中心會員註冊 預約朗誦音頻轉換 在線投稿(節選)作者:史鐵生朗誦:喬   輝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在我雙腿截癱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幾乎忽然之間什麼都找不到了,我便搖著輪椅總是到地壇那兒去,為的是在那兒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現在想起來,那個時候我總是搖著輪椅到地壇去,給母親出了一道怎樣的難題呀。她不是那種光知道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我心裡的苦悶,她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她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裡結果會更糟。
  • 《我與地壇》:難道只有苦難才能讓人深邃?
    三、一座園、一個人如果提起地壇,想必很多小夥伴會第一時間想起史鐵生,這座園子,這個人,仿佛是一個精神家園,在人們心中矗立起一座豐碑。在《我與地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那時,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瀰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這樣一段文字只有史鐵生能寫得出來,這段文字也只屬於他,他不油滑,也不矯情,也不是自矜自吟的假「士大夫」散文,不是撒嬌發嗲的小女人散文。
  • 【名人書評】李建復:《我的心,我的眼,看見臺灣》
    【名人書評】書院向「金錢、權利、歷史、藝術」圈的大佬名人發出邀約,為大家推薦好書,撰寫精彩短評。誠摯感謝本篇書評作者——李建復,著名音樂人、文化創業者。精彩書評:《我的心,我的眼,看見臺灣》這本書是齊柏林的拍攝記錄,他是一個還差三年就退休的公務員,臺灣叫國道工程局,就是高速公路工程局的一個員工,他的工作就是去拍那些施工前和施工後道路的差別,拍久了就發現有太多的地方是臺灣看不到的美,也有非常多的看不到的醜。
  • 今年地壇廟會已取消,歷年生肖吉祥物亮相西門
    年前小編順道去地壇公園轉了轉,今年的地壇廟會已經是第35屆,之前哪年也沒有落下過,但今年小編不打算再去湊熱鬧了。雖然地壇東西南北都有門可以出入,但是每屆的廟會西門都是布置的最熱鬧的,今年也不例外,尤其是今年在路側還把之前12年的歷屆廟會吉祥物擺放了出來。今天小編在這裡把這組喜興祥瑞的吉祥物分享給大家。
  • 抖音我愛你可你卻懶得睜開眼是什麼歌誰唱的? 聽過這首歌的都中毒了
    抖音我愛你可你卻懶得睜開眼是什麼歌誰唱的? 聽過這首歌的都中毒了時間:2018-06-05 14: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我愛你可你卻懶得睜開眼是什麼歌誰唱的? 聽過這首歌的都中毒了 據悉,這首歌曲是由賀一航演唱的歌曲《看不見你的世界》。
  • 這對兒親兄弟,地壇醫院CCU病房裡過大年
    「去年因為疫情沒能相聚,沒想到今年病房裡一起過年了」,2月11日除夕夜的團圓餃子,金大爺這對親兄弟是在北京地壇醫院
  • 「睜開眼最想見到的男愛豆」第一名!
    防彈少年團V被選為「一睜開眼最先想看的男愛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