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記者 馮茵倫
從民間所設「安倍謝罪雕像」引發爭議,到變賣強徵勞工日企資產正式啟動,近日來,橫亙在韓國和日本之間的矛盾再次被激化,韓媒對日方的關注度也直線攀升。
當地時間8月5日,韓國《文化日報》刊登題為《安倍在哪兒了?咳血疑雲猜測不斷也見不到人影》的文章。文中指出,日本新冠疫情再次反彈,但首相安倍晉三連續49日未召開記者會和進行國會答辯、支持率跌至谷底,甚至還被傳身體健康異常,「迎來最嚴重危機」。
近來,日本新冠疫情出現反彈回升,第二輪疫情蔓延明顯到來。7月底,當地首先迎來單日確診過千例,此後,連續多日新增病例超過1000例——這一數字,是日本政府4月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時的3倍左右。
當地累計確診病例,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從兩萬例增加到四萬例,增速明顯加快。除了疫情重災區東京都,其他一些地方的疫情近期也在加速發展,創下新高。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5日最新數據,日本境內在前一天(4日)共新增1239例,累計確診達到41455例。新增5例死亡,累計死亡達1023例。
疫情走勢堪憂,在野黨要求當局宣布再次進入緊急狀態的呼聲漸強漸促,但日本政府方面非但沒有採取或倡導任何限制性措施,還宣布逐漸放開社會活動,鼓勵民眾外出。
韓媒指出,安倍政府的「淡然處之」態度,與此前應對疫情的緊迫感形成鮮明對比。
7月下旬,在疫情反撲勢頭明顯的情況下,安倍政府推出「Go To Campaign」的系列活動,包括:Go To Travel(去旅行)、Go To Eat(去聚餐)、Go To Event(去聚會)和Go To商店街(去消費)等,投入1.7萬億日元,以積分、消費券等形式,鼓勵民眾外出消費、旅遊和娛樂,以重振國內經濟。
但這一補貼新政引發一些地方自治團體、醫療界人士的的強烈不滿和反對。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呼籲安倍政府「再次認真考慮實施時期和方式」,要求進行修改。佐賀縣知事山口祥義在記者會上公開指責稱,各都道府縣的疫情不同,「統一實施不是胡來嗎?」
安倍方面對此不以為然。他在一次自民黨高層會議上再次強調實施新政的意義,強調「如果暑假期間沒什麼遊客,旅遊行業將面臨生死攸關的問題」,招致外界不滿和指責。不少人認為,「如果地方感染者增加,安倍政權就必須為此負責,甚至引咎辭職。」
日本新聞網(Japan News Network)本月3日發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目前,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已跌至35.4%,不支持率增至62.2%——系首次超過60%。
日本民眾對政府抗疫舉措的滿意率也再度下跌,降至26%;對政府苦心推出的「Go To Travel」等項目,66%的受訪者感到「不滿」,77%的受訪者表示「不願參與」。超過80%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儘早召開臨時國會,商討最新的抗疫舉措。
據統計,今年以來,安倍晉三總計召開了10次記者會。最後一次是例行國會閉幕次日的6月18日。截至8月5日,例行國會已「停擺」49天。安倍本人僅在出入首相官邸時偶爾回答媒體的一兩個提問,在野黨提出的臨時國會要求也不被採納。
對以上的種種做法,日本在野黨指責稱,安倍完全處於「蟄居狀態」,選擇採取逃避策略,隱居府邸, 「袖手旁觀」。
此外,8月4日,日本雜誌《Flash》爆料稱,就在上個月6日,安倍晉三疑似過度疲勞,身體狀況不佳,在首相官邸的辦公室吐血。
安倍心腹、日官房長官菅義偉隨後緊急出面澄清,強調首相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我每天都與他見面,他一心撲在工作上」。但安倍本人並未就此公開露面,行蹤難以捉摸。
事實上,安倍健康異常的傳聞由來已久,此次也絕非空穴來風。
安倍於2006年首次執政,次年因一系列政治挫折和患大腸炎而辭職。2012年,他第二次當選首相,後來兩次連任。2015年,有日媒爆料稱,安倍在東京都內一家酒店與自民黨議員用餐時,突然感到不舒服馬上衝進廁所吐出鮮血。後續首相秘書官否任傳言,僅稱「是痰裡有血而已」。
每日跟蹤並公開首相行程的共同社特別指出,近來,安倍一改下班後常與政界、商界人物及其他人吃晚飯的習慣,下午6點左右就離開首相官邸,直接返回私宅。
(圖說:安倍晉三8月1日和8月2日的行程,截圖自共同社)
來源:東方網·縱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