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突然宣布辭職 日本股市閃崩!
據日經新聞報導,安倍晉三因健康原因計劃辭去日本首相職位。
安倍首相的這屆任期原本還有一年,應在2021年9月屆滿,現在突然辭職,市場還是相當恐慌。
受此消息影響,日本股市閃崩,大跌逾2%。
最近一段時間,安倍晉三頻現健康狀況,連續兩周進醫院,而且「相隔2個月的短時間再次體檢顯然很奇怪。」
他周一(24日)早上抵達慶應大學醫院,逗留約3個半小時,是連續兩周前往該醫院。從傳媒直擊照片可見,安倍前往醫院時在座駕上戴著口罩,臉色稍顯蒼白。
安倍還就自己再次「進醫院」一事作出回應:「我詳細詢問了上周檢查的結果,並進行了額外的檢查。我希望我的身體狀況萬無一失,今後我將會繼續努力工作。」
其實,有關安倍積勞成疾的健康疑惑早就在政壇流傳。
日本政治中心永田町在水面下流傳著兩種說法:一是安倍首相與當年的亡父安倍晉太郎一樣,罹患胰腺癌,將在今年9月實施自民黨人事改造前宣布辭職,然後在10月選舉誕生新的自民黨總裁,並舉行解散總選舉;
二是安倍首相患了大腸癌,將根據11月3日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而確立方向,然後在12月辭任下臺。
以上流言無論哪一個坐實,都將嚴重影響日本的政治日程和走向,也意味著安倍的政治生涯或以悲劇謝幕。
截止8月28日,安倍晉三首相連續在任時間達2803天,超過佐藤榮作首相連任時間,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事實上,他刷新了很多記錄,身上有一堆的「第一」標籤:日本首位二戰後出生的首相、二戰後最年輕上任的首相、唯一一位回任的首相……
日本當前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策列為最重要課題,如今仍面臨第二波疫情來襲的風險。原定於2020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推遲至2021年夏舉行。
這導致安倍晉三國內支持率創新低。
據共同社在8月22日和23日進行的日本全國電話輿論調查顯示,安倍晉三內閣支持率為36.0%,較7月的上次調查下跌2.8個百分點,支持率達到了第二屆安倍晉三內閣成立以來的次低。不支持率為49.1%。
01
安倍辭職,誰是繼任者,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
外媒有幾個猜測:
1、麻生太郎
現年79歲的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兼任副首相,是安倍政府的核心成員。
如果安倍下臺,在無法就由誰接任問題達成明確共識的情況下,自民黨議員可能會推選麻生為臨時領導人。
2008年,麻生曾當選自民黨領導人,進而成為首相,擔負起重振自民黨的重任。
然而,自民黨在2009年的歷史性選舉中慘敗,接下來三年一直在野。
麻生是前首相的外孫,有著豐富的政策經驗,喜歡漫畫,容易失言。
2、石破茂
現年63歲的石破茂當過防衛大臣,鷹派,是自民黨內罕見對安倍持批評態度的人士。在關於選民希望哪位議員成為下一任首相的民調中,石破茂經常高居榜首。但他不太討自民黨議員喜歡。
這位語氣溫和的安全問題專家還擔任過農林水產大臣和地方創生擔當大臣。
他在2012年的第一輪黨首選舉中憑藉基層的支持擊敗安倍,但在只有國會議員能投票的第二輪選舉中落敗。在2018年的黨首選舉中,石破茂輸給了安倍。
他批評日本銀行的超低利率損害了地方銀行的利益,主張增加公共工程開支來彌補日益嚴重的不平等。
3、岸田文雄
現年63歲的岸田文雄從2012年至2017年擔任安倍政府的外務大臣,但外交工作始終主要掌握在首相手中。
這位來自廣島的議員為人低調,一直被廣泛認為是安倍的首選接班人,但在選民調查中的排名不高。
岸田文雄屬於黨內的鴿派,據認為,他不像安倍那麼熱衷於修改戰後憲法的和平主義第九條。
他曾表示,日本銀行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4、河野太郎
現年56歲的防衛大臣河野太郎以特立獨行著稱,但他堅決執行安倍的關鍵政策,包括在與韓國圍繞戰時歷史問題的宿怨中採取強硬立場。
他在喬治敦大學受過教育,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曾擔任外務大臣和行政改革擔當大臣。
他的保守立場不同於父親——前內閣官房長官河野洋平,後者在1993年為「慰安婦」問題道歉之舉具有裡程碑意義。
5、菅義偉
現年71歲的菅義偉自安倍2006年和2007年擔任首相起就忠心耿耿,是敦促安倍2012年再次競選首相的幾位盟友之一。
安倍再度出任首相後任命菅義偉擔任內閣官房長官,是政府最高發言人。
2019年4月菅義偉宣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之後,有關他可能出任首相的說法開始傳得沸沸揚揚。
去年10月,與他關係密切的兩名內閣大臣在醜聞中下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的影響力。
6、小泉進次郎
現年39歲的小泉進次郎現任環境大臣,是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兒子,經常有人說他是未來的首相,但許多人認為他太年輕。
他認同安倍的一些保守觀點,參拜過東京有爭議的靖國神社。
小泉致力於減輕日本對煤炭的支持,在此基礎上樹立了改革者形象,但他通常謹慎地避免冒犯黨內元老。
7、加藤勝信,西村康稔
現年64歲的厚生大臣加藤勝信在日本暴發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期曾引人注目,但後來經濟再生大臣、57歲的前貿易官員西村康稔成為抗疫政策的主要負責人。
加藤有四個子女,2015年受命提振日本的極低生育率,但這項工作收效甚微。他曾在財務省任職。
8、野田聖子
現年59歲的野田聖子毫不掩飾自己想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她是安倍的批評者,擔任過總務大臣,還曾主管女性賦權工作,2018年因支持力量不足未能參加黨首競選。
02
日本換首相,有何影響呢?
不否認,不同的人做首相,政策會有所不同。但是根據日本的政體,以及當今國際局勢,有些東西基本變化不大。
先看經濟方面。
在第二次組閣後,安倍晉三推出「安倍經濟學」,藉助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政策,推動日本經濟邁向復甦態勢。取得的效果是,日本經濟開始了長達五六年的持續復甦。
有數據顯示,在其執政期間,日經指數從2010年左右的9000點上升到了如今的20000點以上,失業率也從4.3%下降到了2.4%,年均GDP增長了1.2%。
但是從2019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二季度,日本連續3個季度經濟衰退,路透社8月17日報導稱,創紀錄性的經濟萎縮將使「安倍經濟學」帶來的成果化為烏有。
當今全球的經濟問題,不是貨幣政策,也不是交易成本,而是缺乏技術革命,潛在增長率太低。
因此,無論是美國、日本還是歐洲,經濟方面遇到的問題都一樣。
昨天,鮑威爾解釋了美聯儲貨幣新框架,考慮平均通脹和潛在GDP增長,準備調整貨幣政策理念。
我們認為,這些調整沒有太大作用,都是對原有貨幣政策理論的小修小補。最後,很可能就是MMT,才有可能有用。
日本呢?換了首相,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基本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再看國際關係。
安倍第二屆內閣成立以來,他外訪達81次之多,提高了存在感。
任期內,最重要的貢獻就是,推動日歐經濟合作協定(EPA)與不含美國的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11)談判達成妥協。
安倍政府認為,日本面臨低生育率、老齡化和長期通貨緊縮,TPP協定能幫助日本利用亞太市場的活力振興經濟,以重要參與者的身份引導規則制定。
總之一句話,日本首相辭職,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就不大,更別說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了。
日本新首相上任,也只是個人刷履歷,家族刷榮譽而已,對國際關係的改變也不是很大。
至於,日本股市的反應,完全出於對意外事件的本能恐慌。
看看亞洲其他國家股市,A股、港股、以及韓國股市等等,基本上毫無波瀾。
小編感言:太傻!只見想方設法要當上總統的,哪有總統主動辭職不幹的?不就是身體有點毛病麼?難道沒有太醫麼?不就是感覺國家治理得不太好麼?可無數那些比日本國糟糕十倍的國家,也沒見哪國的總統元首辭職的啊!
真矯情!
努力做一個有溫度有態度的公眾號
給小編一個讚賞鼓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