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臺灣人最喜歡造訪的國家之一,臺灣民眾對於日本文化、食物等都很感興趣,許多人旅遊日本都品嘗過當地的美食,但一定都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日本食物為什麼大多是冷食?對於這個問題,流行觀察網站「口袋日本」給了答案。
「口袋日本」首先提到微波食品是日本之光,在日本常見的超商便當會微波之外,就算是在路邊商店或百貨公司美食街買的熱食,或者在食堂、部分餐廳買的餐點,日本人都會再拿去微波加熱,這是很正常也很常見的,因此日本人可說是將微波食品發揮到淋漓盡致。
但到過日本遊玩的旅客都知道日本多數的食物都是冷食,對於臺灣人來說很不習慣。「口袋日本」以日式便當為例來解釋,如果便當是熱的,包起來就會有水蒸氣,而且如果在電車上食用可能會影響到車上其他的乘客,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因此日本店家都會將食物放涼後再包裝販售,「只有那種特別包裝會自動加熱的便當才會是熱食」,因此如果遊客到日本想要吃到熱的便當,就得要找微波爐加熱了。
「口袋日本」指出日本人除了拉麵、丼飯、定食等之外,很多外帶食物都是以冷食販賣,有些食堂、便當店、美食街也會賣放涼的冷飯菜,日本人也很習慣不加熱就直接吃,甚至還覺得冷掉的飯、炸豬排、可樂餅等吃起來更好吃。若不想外帶吃冷食,也有客人會在店裡微波後食用,這對日本人來講是很正常不過的事。
日本因為是一個島國,國內資源比較缺乏,只能是靠海吃海,所以日本人在古時候最大的食物來源和收入來源也就是出海打漁,但是出海打漁是需要帶食物的,如果在夏天氣溫很高的時候,帶熱食肯定是不現實的,所以他們只能是製作一種不容易變質的便當,就是一團冷的飯糰,然後在上面澆一點醋,然後直接把打到的魚放在飯糰上吃。
「口袋日本」也教臺灣民眾到日本遊玩如果不想吃冷食,但又不會操作微波爐的話,可以用日文說「溫めて下さい/atatametekudasai(請幫我加熱)」,或是「チンでお願いします/chinde onegaishimasu(麻煩請幫我微波)」請店員幫忙微波加熱。
這其實就是一種最原始的壽司,後來日本人發現這樣吃其實味道也非常美味,於是就將這種美食不斷的改進,慢慢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吃的壽司了。我們都知道日本的壽司都是冷的,如果加熱的話就會破壞壽司的原汁原味了,所以日本人從小就開始吃這種冷的壽司了,他們的腸胃已經適應了這種冷的刺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