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戲骨王馥荔今年已經71歲了,她本來是江蘇省京劇團的演員,因一次意外的機會登臺扮演「阿慶嫂」成名,成為團裡的當家花旦,後來又走上了銀幕,扮演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美麗能幹的農村婦女形象,被稱為「天下第一嫂」。
王馥荔
王馥荔的容貌並不豔麗出眾,卻因柔美的輪廓、溫婉的笑容和堅定的眼神顯得十分親切可人,由內而外散發著一種東方女子特有的端莊、內斂、堅韌、大氣之美。
雖然年輕時星途順利,但她在婚戀上卻也曾遭遇過不少壓力,初戀男友因為她的家庭出身不得不與之分手,與文藝兵王群相愛後,再次因為家庭出身被單位施壓,險些無法結婚,幾經波折,二人才得以成為伴侶,並在1978年生下兒子王驍。
王驍
有了孩子後,王馥荔開始在銀幕上減產,一心投入家庭中,過了多年相夫教子的生活。
她與丈夫雖然都從事演藝工作,卻不希望兒子也從事這一行。而也許遺傳了母親的演藝天賦,王驍從4歲起就有了演員夢,長大後,他曾在俄羅斯留學兩年、加拿大留學工作六年,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最終仍難改初心,走入影視圈逐夢。
王驍的相貌條件一般,是個小眼睛型男,在經過多年打拼後,他靠自己的表演實力站穩了腳跟、培養出不同尋常的氣質,曾在電視劇《白鹿原》、《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有過精彩表現。
王馥荔原籍天津,1949年10月22日出生於江蘇徐州,是家裡三兄妹中最小的。她父親在金融行業工作,卻酷愛京劇,是40年代頗為出名的京劇票友,一手京胡也拉得非常出色。
小時候,每天早上王馥荔都會跟著父親到河邊練嗓,小學時已經對「玉堂春」、「蘇三起解」等唱段琅琅上口。因此,11歲那年,她被江蘇省戲曲學校選中了。
由於當時她還沒有變聲,老師們見她聰明伶俐、扮相俊俏,直接把她挑到了學習刀馬旦的班裡。
而王馥荔人在戲劇班,卻總喜歡往話劇班裡跑,近乎痴迷地觀看著別人排練話劇。特別是曹禺的話劇《日出》,從排練、彩排到正式演出,她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也許是這個緣故,後來她在電影《日出》裡出色地扮演了翠喜一角,獲得了百花、金雞雙項大獎。
15歲時,王馥荔的聲音、身材條件在戲校裡已首屈一指,被挑去學了花旦和青衣。文革開始後,戲校師生被下放到農場接受再教育,學習種收棉花,要強的王馥荔僅用一天時間就摘了110多斤棉花,連手指都摘腫了,終於在農場的「闖百斤關大賽」裡獲得了「闖關能手」稱號,也許是這段經歷,讓生長於城市的王馥荔後來演起農村大嫂來格外得心應手。
畢業後,王馥荔被分配到江蘇省京劇團,先後參加了多部現代戲演出:阿慶嫂、江水英、楊開慧……雖然年輕,但好學上進的勁頭和俊美的扮相、精湛的演技讓她深受歡迎,只要有她名字掛牌的演出,票都格外好賣。
70年代,西哈努克親王來南京訪問,觀看樣板戲《沙家浜》時,扮演阿慶嫂的演員卻突然在上場前失聲了,臨時救場的王馥荔毫不怯陣,以精彩的唱腔、出神入化的演技獲得了好評,從此,她成為了省京戲團的當家花旦。
而王馥荔卻沒有止步於此,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八一電影廠的張勇手、劉江等幾位演員,他們對王馥荔的舞臺表演讚不絕口,表示將來有機會拍故事片一定會推薦王馥荔,而王馥荔也對此念念不忘。
在電視劇《紅樓夢》中扮演王夫人
1973年,王馥荔因此獲得了八一廠電影《水上遊擊隊》中一個江南姑娘的角色,這部電影雖然後來半途而廢,卻給她帶來了白頭到老的美滿婚姻,算得上意外的收穫。
王馥荔的父親曾被單位認為有「歷史問題」,這讓王馥荔的檔案裡留下了不明不白的一筆。
要強的她內心存在著很深的自卑,平時的一舉一動十分小心,雖然是尖子生、當家花旦,但她為人處事卻很低調,練功房讓人出身好的人先練,她自己在別人休息的時候再下苦功夫。
也因此,相貌俊美、性格活潑的王馥荔卻遲遲沒有談婚論嫁,她的第一個男朋友,就是因為她的家庭出身,顧慮重重,二人最終沒能走到一起。
《水上遊擊隊》劇組當時在南京挑選了兩位演員,一個是王馥荔,另一個是前線文工團的王群,二人匆匆上了火車後才見面,王馥荔覺得面前這個文藝兵顯得很冷漠,沒有主動和她交談,路上的話也很少,還帶著兩包大米隨身不離。
王馥荔與王群
後來才知道,王群當時身邊扛著兩袋大米,是給遠在北京的戰友母親捎的,而話很少,是因為他對王馥荔很有好感,卻因生性靦腆無法主動攀談,這些讓王馥荔感到王群相貌雖不出眾,卻為人厚道、忠於諾言。
來到劇組後,王馥荔見王群在話劇表演上很有經驗,拍戲時在鏡頭下顯得感情真摯,便主動向他請教,一來二去,二人交往日漸密切,這部由黃宗江編劇的電影後來只拍了一百多個鏡頭,便突然停機了,至今也沒有上映,卻為王馥荔帶來了一段難得的緣份。
王群為人體貼,對王馥荔十分仰慕,也想方設法要對王馥荔好,聽說王馥荔喜歡喝粥,便常為她燉粥,當時正逢夏天,拍攝地沒有冰箱,他就把粥碗放到涼水盆裡,好讓王馥荔一進門就有可口的粥喝。
二人陷入熱戀後,按當時規定,向上級遞交了結婚申請,而部隊文工團經政審後告訴王群,如果與家庭出身不好的王馥荔結婚,不但會影響入黨、提拔,甚至可能會被開除,而王群卻毫不猶豫,當即給組織上寫了一份保證,稱:「如果因為妻子家庭的問題造成我不得不離開部隊,是個人原因,組織不負任何責任……」
他將此事告訴王馥荔後,王馥荔聽到他的犧牲,卻只淡淡地回答了七個字:「我知道了,謝謝你。」
樸實的王馥荔並不是不懂感激,而是她認為,再多的言語也不如行動,婚後,她與王群在南京生下了兒子王驍,還在銀幕生涯如中如天的時候減產,為了家庭和孩子不惜中斷自己深愛的事業。
1975年,王馥荔終於得到了第一個銀幕角色,在長影《金光大道》裡扮演農村婦女呂瑞芬,此時的她已經26歲,無法再表演少女形象,卻從此以賢惠善良的農村大嫂形象深入人心。
王馥荔與王群
1980年,王馥荔以《天雲山傳奇》裡的宋薇一角引人注目,1984年以《咱們的牛百歲》裡的菊花一角獲得了第七屆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1986年因電影《日出》同時獲得金雞獎與百花獎的最佳女配角獎,與龔雪、潘虹、劉曉慶並稱為當時的「四大花旦」,此後,她還幾度登上春晚舞臺,演出了幾十部影視劇,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王馥荔的丈夫王群後來退居幕後,成為著名的舞臺導演,二人的親友也有不少從事演藝工作,但一開始,他倆卻並不願自己的獨生子王驍進入影視圈。
一方面,他們深知這一行從業的不容易;另一方面,王驍小時候是個圓臉龐、小眼睛的小胖子,缺乏從影的先天條件。而王驍卻因為耳濡目染,從小就夢想著成為演員。
王馥荔與王驍
長大後,王驍被父母寄以厚望,先後送往俄羅斯、加拿大留學工作多年,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正當他要按步就班地成為一個國際商務人士時,2004年,難以忘記自己演員夢的王驍卻突然辭職回國,一心要往演藝圈發展。
2005年,27歲的王驍出演了處女作《血緣》,在劇中扮演了一個配角劉強,2007年,他在央視一套的電視劇《戈壁母親》裡扮演了劉月季與鍾匡民的次子鍾楊,引起了觀眾注意,2010年,他在電視劇《情迷洛杉磯》裡首次擔綱主角,並參演了《安居樂業》、《闖南洋》等電視劇。
他的執著精神打動了父母,2011年,王馥荔與兒子同時出演了電視劇《我們是一家人》,以表示對兒子事業追求的支持。
此後,外形並不出眾的王驍接著往型男的路線上發展,以日漸精湛的演技和深具個性魅力的外形受到觀眾認可,曾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三生三世枕上書》、《白鹿原》等多部熱播電視劇裡扮演角色,還曾獲得澳門國際電影節新人獎提名。
如今,王馥荔已經有了孫女,一家三代同堂,其樂融融,從京劇花旦到「天下第一嫂」,她以執著的拼勁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天地,並在事業與愛情、家庭之間很好地實現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