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夕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湧現出了無數位優秀的演員,和現在的明星不同,他們秉承著「戲大於天」的理念,詮釋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角色。
時光如水,總是無言,如今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演員,有些人已離開了人世,有些人已退休,但也有些人依舊活躍在熒幕上,雖然他們不再大紅大紫,但他們卻是當之無愧的老戲骨,是中國影視行業的奠基人。
在眾多老藝人中,有這樣一位女演員顯得尤為出眾, 她與共和國同齡,12歲進入戲曲學校專攻京劇花旦,卻因為機緣巧合改行進了影視圈發展。
她是一個生在徐州,長在南京的城市女性,卻因為飾演過眾多的農村婦女被稱為「天下第一嫂」
她從藝五十多年,始終活躍在銀幕和舞臺,扮演了一個個廣大觀眾熟悉和喜愛的角色。
她就是中國電影100周年「優秀電影表演藝術家」稱號獲得者、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百花獎、金雞獎最佳女配角,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獲得---王馥荔。
生於四十年代的王馥荔,在七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有過順遂,也經歷過磨難,但不論路途是平坦還是布滿荊棘,她都從未放棄,正因為這份執念,支撐她熬過了最低谷的歲月,成就了她非凡的一生。
和同時代的女演員相比,王馥荔不但在事業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她的婚姻也非常圓滿,在那個動亂的時代,她遇到了那個「白首不相離」的愛人,時至今日,已走過半個世紀之久的他們,依然是彼此最好的依靠。
1949年11月12日,王馥荔出生於天津,她是家中最年幼的孩子,深得父母和兄長們的寵愛。
雖然自幼就備受家人的庇護,但王馥荔並沒有養成嬌氣做作的性格,相反因社會環境的關係,她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人這一生若想順遂而過,只有靠自己的刻苦學習和勤奮工作。
王馥荔父親在金融機構工作,但他卻酷愛京劇,是上世紀四十年代著名的京劇票友,在王馥荔五六歲的時候,父親一有空就拉起京胡讓她吊嗓子,她那稚嫩的童聲伴著韻味十足的胡琴聲,曾給家庭帶來過無限的歡樂。
受父親的影響,王馥荔也對京劇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父親也有意往那個方向培養她。於是,讀小學時父親就將她送到了江蘇省戲曲學校學花旦。
那時小小年紀的王馥荔已經對「玉堂春」、「蘇三起解」等唱段十分熟悉了,又因年齡尚小還保留著童音,老師們又看她活潑伶俐,就把她分到了學習刀馬旦的班。
學唱戲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很多年齡小的孩子,都很難堅持,但王馥荔卻很堅強,學習也非常刻苦。非但如此,她還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孩子,同學練完功後都跑去休息,只有她會跑到話劇班看排練。
十幾歲的的王馥荔安靜地坐在排練場的邊上,託著腮,聚精會神地看,一看就是大半天,一邊看她會一邊在腦海裡想像著,如果是自己演出,會如何演呢,從表情到動作她都會認真揣摩。
可以說,王馥荔從小就是個愛學習的人,尤其對京劇和話劇都很痴迷,是那種發自骨子裡的熱愛。
1967年,王馥荔從戲曲學校畢業,可就在她想繼續求學,努力深造時,一場突來的風暴改變了她的人生計劃。
風暴開始後,她的父親也捲入其中,一家人的生活瞬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很多人都會拿另類的眼光看他們,眼神中充滿了鄙視。
王馥荔也未能倖免,她和所有師生一樣,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他們所學的第一件事就是種棉花,當時是每人負責一塊棉花地,從種到收都是一個人負責。
雖然王馥荔身材瘦弱,但她骨子裡很要強,為了種好自己那塊地,她總是起早貪黑地幹活,有時候天都黑了,她還捨不得回去休息。
到了收棉花的時候,組織上會舉辦「闖百斤關大賽」,就是看誰能在一天裡摘100斤棉花,王馥荔性格要強,上小學時,她不得100分就不罷休,得了98分就會哭鼻子,同樣,幹農活她依然不甘落後,也要做最強的那一個。
為了爭口氣,她咬著堅持幹上一整天,吃飯都是幾分鐘就搞定,而一天下來她的雙手都紅腫了,有種鑽心的疼痛感,不過最終她真的摘了110多斤棉花,爭得了「闖關能手」的稱號。
在教育結束後,王馥荔被被分配到江蘇省京劇團工作,她那些年在學校所學的東西,才真正地有了用處。
當時她只有十幾歲,但因為在戲曲學校時打下了良好的功底,又因為她的身段好,嗓音也好,再加上扮相和表演功力到位,所以得到了很多演出的機會,還多飾演主角。
那會社會環境很緊張, 她一舉一動都十分注意,為了不讓別人抓到把柄,王馥荔練得比別人都苦,常常是直到深夜。
因為足夠努力,王馥荔的表演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躍成為最受關注的角兒,那會的演員,真是靠本事吃飯,沒有任何弄虛作假的成分。
1973年,王馥荔正式從京劇舞臺轉到了熒幕上,那年她參演了人生首部電影《水上遊擊隊》,在影片中飾演一位江南姑娘。
雖然初涉熒幕,但王馥荔卻憑藉自身的優勢將角色演繹得非常完美,她的熒幕之旅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1975年,王馥荔參演了《金光大道》,在影片中飾演農村婦女呂瑞芳,她將賢惠、善良、通情達理的人物演活了,影片播出後,好評如潮,王馥荔迅速走紅,並贏得了「天下第一嫂」的稱號。
一戰成名後,王馥荔的片約如雪片般飛來,1984年,她參演了《咱們的牛百歲》,在影片中飾演菊花,並榮獲第七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1985年在影片《日出》中飾演翠喜,憑藉該片獲得第九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第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
此時的王馥荔徹底走紅了,成為當之無愧的實力派,並與劉曉慶,龔雪,潘虹並稱為「四大花旦」。
雖然出生於城市,但王馥荔卻出演了很多農村角色,但都沒有絲毫的違和感,對於表演,她認為想要滲透角色首先要體驗她的生活,她曾說:
「我演的農村戲比較多,咱們在城市長大的,那肯定要深入地去體驗生活,你才能演得像農民,人農民才能認可,你用心不用心,拿出來的東西真的不一樣。」
出道多年,王馥荔主演和參演的影片有《風流千古》、《綠海天涯》、《咱們的牛百歲》、《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張鐵匠的羅曼史》,每一個角色都可稱之為經典,雖然並非都是主角,但她卻可以讓人物大放異彩。
而在獎項方面,王馥荔所獲得的獎項大大小小不下一二十個,在旁人看來,她似乎總是那麼順利,那麼幸運,總是給人一種笑盈盈的感覺,很多人以為她天性樂觀,但其實,那是走過歲月的滄海桑田後的一種豁達。
除了在熒幕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外,王馥荔的感情生活也是讓人羨慕的。
王馥荔與丈夫王群是在文工團工作時認識的,而且他們的相逢頗具戲劇性。
當時,王馥荔接到《水上遊擊隊》的通知,要趕往北京攝製組拍戲,在火車上她看到一個年齡相仿的小夥子扛著兩袋小米,當時她還覺得挺有意思,為此小夥子也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火車上,二人座位相鄰,經過聊天后王馥荔才知道,他們不但是老鄉,而且還同時被選拔上參加《水上遊擊隊》,如此的機緣巧合,讓兩個年輕人的心瞬間拉近了很多。
進入劇組後,他們在工作中彼此鼓勵,在生活中也彼此照顧,慢慢地愛情在他們心中紮根發芽。
不過他們從戀愛到婚姻,也經歷了一番考驗,那會在部隊文工團工作的王群要與「家庭出身有問題」的人成婚,是需要上面審批的,嚴重的甚至會被開除,有些人就是怕影響前程,會選擇放棄婚姻。
但王群深愛著馥荔,為了跟她結婚,王群主動給組織寫了一份保證:「如果因為妻子家庭的問題造成我不得不離開部隊,是個人原因,組織不負任何責任。」
正是因為有王群的堅持,二人才順利走進了婚姻的殿堂,成為讓人羨慕的伴侶。
婚後,他們互相扶持,彼此包容,將家庭經營的非常幸福美滿,在1978的時候,還應了愛情的結晶,兒子王驍的到來,也為這個家庭帶來了無數的歡樂。
如今,王馥荔已年過七十,但她風採依舊,依然是一副端莊的模樣,雖然芳華不再,但氣質不減當年。
王馥荔和王群也已攜手走過了四十多年,哪怕到現在他們依然是彼此最重要的牽掛,而王群老師當年愛美人不愛江山的舉動,也讓人感動。
作為演員,王馥荔一生獲獎無數,但她為人低調謙遜,從未有過絲毫的驕傲,這樣的老藝術家,才是值得我們點讚的明星。
(本文原創首發,抄者必究!!!)
(大家好,我是本文作者晨夕,如果喜歡本文,歡迎點讚、留言、轉發、關注,原創不易,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