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成像體溫檢測監控系統中黑體是幹什麼的?

2020-12-26 成都萬全電子

2020年全球都在經歷新冠疫情的考驗,體溫檢測作為一種基礎的檢測手段被廣泛採用。對於人流量較大或人員密集區域,人工檢測方式不僅效率低,而且容易增加工作人員感染的風險。因此,熱成像體溫檢測監控系統就成為了機場、車站、醫院、工廠等地的極佳選擇。特呈現體溫檢測監控系統中經常會聽到一個叫「黑體」的設備。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黑體」到底是什麼?又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黑體分理想黑體和實際黑體。理想黑體只能是個科學概念,是現實中不存在的。黑體有個特徵,就是它吸收一切紅外輻射。它吸收環境發射給它的各類不同溫度的紅外輻射,絕不反射一絲一毫。但是,它發射出去的,則全是自身溫度的紅外輻射!實際中的黑體,其發射率只能做到儘量接近1,但永遠不可能達到1.0。黑體能吸收所有波長的輻射能量,沒有能量的反射和透過。也就是說,絕對黑體只發射紅外電磁波,但不反射外界環境的電磁波,使其輻射情況只與溫度有關,有效避免外界環境幹擾以及自身材料影響。

因此,基於黑體的特性,將黑體作為紅外熱成像系統中的溫度參照物可以降低測試人體溫度時外在環境帶來的影響。紅外熱成像系統可以利用黑體的特性開展測溫標定:將黑體輻射源(校準裝置)設置在熱成像攝像機視野範圍內,建立灰度與溫度的準確對應關係,進行測量溫度實時校正,將視頻畫面和個人體溫對應顯示,可以大幅度提高人體測溫的精度,減少測溫誤差到±0.3℃。

相關焦點

  • 紅外熱成像人群測溫篩查系統
    在臨場醫學中,醫生需要對病人用體溫表進行體溫測量,藉此判定病人的生理狀態。但是在公共場所,特別是在密集人群中,如若依然使用醫院中的體溫表進行體溫測量,以達到監測和報警的作用,其耗費的人力、設備成本巨大,且被感染風險高、檢測效率低、很難達到預防和警示的作用。3.
  • 問答| 熱成像技術中的「黑體」是什麼?
    問:熱成像技術中的「黑體」是什麼? 答:黑體是一種理想化的輻射體,它能吸收所有波長的輻射能量,沒有能量的反射和透過。 因此,紅外熱成像系統可以利用黑體的特性開展測溫標定:將黑體輻射源(校準裝置)設置在熱成像攝像機視野範圍內,建立灰度與溫度的準確對應關係,進行測量溫度實時校正,將視頻畫面和個人體溫對應顯示,可以大幅度提高人體測溫的精度,減少測溫誤差到±0.3℃。
  • 開學首日,5G+熱成像測溫系統把好返校第一道關卡
    山東移動提前與省內院校聯繫,提供定製化熱成像體溫檢測方案,運用5G+熱成像測溫系統把好校園防疫第一道關卡,為學子安全復學保駕護航。在臨沂市第十九中學門口,準備入校的高三年級學生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序通過5G熱成像測溫通道進行體溫檢測。
  • 抗擊疫情的黑科技:非接觸式熱成像高精準人體測溫
    那麼,不用體溫計,也沒有接觸,是如何實現快速精確的測量體溫呢?一、熱成像攝像機:非接觸式測溫在自然界中,物體溫度高於絕對零度(-273℃)就會輻射電磁波,而紅外線是電磁波最為廣泛的一種存在形式。而熱成像攝像機在理想穩定工作環境狀態下,設備穩定性精度最高僅能做到±0.5℃,受設備內部及外部的環境影響,如風吹、空調、人行經過等造成環境溫度擾動,實際工作中誤差將達到±1℃,甚至更高,無法達到界別37.3℃的防控初步篩選疑似患者的標準。因此,僅靠一臺熱成像攝像機測量人體體溫,精度是遠遠不夠的,難以滿足當前疫情防控需要。
  • 熱成像儀可以測人體溫嗎
    熱成像原理   通俗的說,紅外熱成像是將不可見的紅外輻射變為可見的熱圖像。   熱成像儀可以測人體溫嗎   在火車站、寫字樓、高速口等地已經開始引用紅外成像測溫儀等設備,可以減少人力成本。該類設備能準確判斷人是否發燒嗎?
  • 無人機小區上空盤一圈測體溫,背後技術靠譜嗎?
    有一些眼尖的網友發現,視頻中出現的測溫無人機,其中就有大疆六軸御Mavic 2 行業版,而這種解析度的紅外機芯,加上探測距離,噱頭大於實用,達不到0.5甚至是0.3度的精度。另外,目前常見的測溫機芯,搭配黑體,基本可以達到0.3度精度,不用黑體基本就是0.5度,商場火車站也是採用這種紅外測體溫的方法。
  • 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方案開發
    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方案組成六、智能體溫監控預警系統工作原理七、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技術架構八、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應用場景正文一、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方案介紹五、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方案組成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主要利用前端熱成像攝像頭進行實時溫度監控,通過雲平臺視頻AI技術判斷過往人員是否穿戴口罩及進行人員信息確認,並實時發出告/預警信息,有助於提升疫情監測效率,降低病毒傳播機率,在實際應用中具有諸多優勢。
  • 技術不斷迭代:短短半年裡,「熱成像儀」已發展成熟
    英國倫敦的紹森德機場裡的海康威視熱成像儀| 圖源: Getty Images2016年10月,深圳市一家名為景陽的視訊監控公司進行了一項實驗:在北京的六所學校入口處安裝了熱成像儀和面部識別系統對進入學校的學生進行人臉記錄和面部識別,並通過熱成像儀測量體溫。雖然最初的精確度沒有達到標準,但在之後的一年裡,景陽集團不斷改進技術,開始拓展市場,後來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成為他們的客戶。在2018年,景陽集團拿到了與蘭州市安寧區所有學校合作的合同。迄今為止,他們稱已經檢測了686萬名學生的體溫。
  • 吉布斯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紅外熱像儀測體溫原理
    吉布斯人臉測溫機,採用定製傳感器,量程定製為26.6到48.7,通過算法優化到環境溫度2030℃,距離3050cm,2秒測量時間(無需黑體),精度±0.3℃。2、 測溫算法:吉布斯測溫模塊來自於寶島臺灣,採用日本精工、歐姆龍等一線廠家的sensor。在測溫算法沉澱了10餘年,相關成品用於嬰兒測溫系統長達5年,並獲取了相關專利。
  • 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新增熱成像測溫儀 實現精準抗疫
    為了更好地做好轄區疫情防控工作,妙峰山北溝聯合檢查點引進一臺熱成像測溫儀,真正實現了「精準抗疫」。記者在北溝聯合檢查點看到,一臺小巧的熱成像測溫儀擺放在檢查點的登記處,「請佩戴口罩」「體溫正常」這是這臺小巧精密的儀器發出的聲音,過往的村民只需對準鏡頭2秒,就可以完成體溫檢測,一旦體溫異常,系統就會自動警報。儀器還有提示村民佩戴口罩的功能,真正做到全程無接觸。
  • 疫情防控中的體溫檢測「哨兵」和「探子」
    來源標題:疫情防控中的體溫檢測「哨兵」和「探子」它就是體溫檢測的「哨兵」和「探子」——非接觸式紅外測溫儀,也就是人們俗稱的手持耳溫與額溫槍,在疫情防控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紅外傳感器產能不足,是導致溫槍緊俏短缺的主要原因。可是,紅外傳感器原理、結構、性能如何?溫槍的結構、原理、核心技術是什麼?為什麼不接觸就能測溫?其準確性、精度如何?可否達到人體測溫精度和醫用計量標準要求呢?這些問題,就鮮為人知了。
  • 北京地鐵實施體溫快速檢測 體溫異常者隔離並送醫
    北京地鐵公司購置非配合式熱成像體溫測試系統, 提高進站人員測溫效率。 北京地鐵公司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月27日電 (記者 杜燕)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北京西站、北京站、首都機場航站樓、北京南站、西單站等50餘座車站,由專人穿戴防護服對進站乘客體溫進行測試。
  • 東莞林屋體溫篩查機那裡有得租
    目前公司紅外熱成像產品已覆蓋國內34個省、自治區,以及30餘個海外國家,用智能溫度「視覺」重新定義傳統安防監控,推動視頻產業進入雙光譜智能化時代。體溫篩查機但無論是業內分析人士還是公司方面均表示中長期利好明確,上層對安防行業認同度提升,但短期影響難以量化。
  • 每次進小區,我都被人用「槍」指著頭|一文看懂紅外熱成像技術
    一位做熱紅外成像儀器的行業人士曾經向虎嗅的記者做了非常形象的解釋——比起市面上的「額溫槍」「耳溫槍」,熱成像測溫就像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然後你的體溫就被記錄下來了」,既不用機器接觸,也沒有人工幹預。
  • 崑山開發區使用「AI糾察」、「熱成像感應」兩類垃圾分類糾察系統
    記者12月10日在崑山開發區採訪看到,該區在轄區居民小區及農田周邊推廣「AI糾察」、「熱成像感應」兩類垃圾分類糾察系統,用前沿科技、智能「天眼」助力開展垃圾分類工作,解決分類監管過程中監管成本較高、違規投放取證困難等問題,實現全時段、全方位管理,構建起垃分工作智能糾察新模式。
  • 貢嘎機場首臺熱成像測溫儀投用 通關效率提高50%
    人民網拉薩2月8日電據西藏自治區衛健委消息,按照西藏自治區政府堅參副主席指示,2月5日下午,由自治區政府潘旭春副秘書長帶隊,聯合自治區衛生健康委、自治區經信廳和青藏鐵路公司相關負責同志赴貢嘎機場和拉薩火車站,就進站旅客體溫篩檢工作再一次進行督導檢查。
  • 「歡樂送」配送機器人、熱成像智能頭盔……這些「抗疫神器」給你...
    目前,聲紋識別技術已跳出實驗室階段,投入到智慧健康醫療的使用中。平安科技聯邦學習團隊研發的Occam-COVID-19檢測系統,正是利用聲紋識別技術精確預測流感趨勢,精準預測個人和群體的發病風險,幫助公共衛生部門及時監控疫情,並指導民眾進行疾病預防,有效降低國家疾病與防控工作的成本。
  • 體溫計有什麼類型?紅外線熱成像的原理是什麼?有誤差嗎?
    體溫計的類別第一類是體溫計,包含常見的水銀體溫計及電子體溫計,多為居家使用;第二類是測溫槍,依靠傳感器接收人體的紅外線來判斷體溫,並通過公式來換算成人體體溫,一般在公司和疫情的前期人口密集的地方用得比較多;第三類則是最近備受關注的紅外熱像儀測溫
  • 熱成像軍規三防,CAT S62 Pro手機開箱評測
    ,將熱成像攝像頭集成在手機上的產品也比較少見。 2016年,卡特的母公司Bullitt集團發布了首款搭載紅外熱像儀器的Cat S60;在2018年推出了帶熱成像、雷射測距和空氣品質監控的S61,而新推的S62 Pro紅外成像的解析度再次提升,可以為消防、機修、檢測等行業的用戶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工具。
  • 達美航空將在洛杉磯國際機場進行體溫檢測
    達美航空公司已經開始在洛杉磯國際機場測試乘客的體溫,如果成功,可能會在整個系統推廣。達美航空今天宣布,將啟動一項為期三周的試驗計劃,在該計劃中,從2號航站樓出發的乘客將接受發熱檢查。任何一個溫度高於100.4F的旅客將不允許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