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賈母讓王夫人換窗紗這一節,許多人有不同的看法,但總的來說,大致分為這兩種觀點。
第一:賈母讓王夫人替林黛玉換紗窗,是她反擊王夫人拒絕黛玉喝茶一事:
這一節內容,發生在劉姥姥第二次進賈府,賈母特意帶著眾人同劉姥姥一同遊覽大觀園,賈母、王夫人等,一來到瀟湘館,紫娟便打起了帘子,同時,林黛玉正在準備茶水,當眾人進屋後,林黛玉給賈母端了一杯茶,王夫人見了,忙說道,姑娘,我們不吃茶。黛玉見了,只得將自己平日坐的椅子搬給了王夫人坐。
我們都知道,在賈府,茶是一種待人接客的方式,王夫人直接拒絕黛玉的茶,在大多數看來,都欠缺的一點不禮貌和輕視,尤其是,在寶黛二人有望成為夫妻的情況下,王夫人如此的表現,似乎更加讓人無法接受。
似乎,也正是因此,賈母才會借著黛玉窗紗舊了一事,特意吩咐王夫人儘快給它換了。
我們都知道,賈母年紀大了,早已交出了榮國府的管理權,按說,瀟湘館窗紗舊了這樣的事,她不應該過問才對,並且,此時的賈母,還是當著薛姨媽、劉姥姥這些王夫人的親戚說的。
似乎,從這裡來看,賈母讓王夫人替黛玉換窗紗,顯示出的是賈母特意提醒王夫人,不要輕視自己的外孫女黛玉,並且,是用自己絕對的地位來提醒的。王夫人聽了賈母的吩咐,沒有一句言語,不知,她是不是已經明白了賈母的用心。
從王夫人對黛玉的態度,以及賈母對王夫人的態度,我們不難發現,賈母、王夫人二人的婆媳矛盾確實是存在的;而最關鍵的地方,便在於,寶玉的婚姻大事。在賈母心裡,她希望的是「二玉」能夠在一起;但在王夫人心裡,她卻是非常討厭林黛玉的;至於王夫人為何討厭她,原因是眾多而複雜的,但從文本來看,王夫人討厭林黛玉有其母親賈敏的原因;也有林黛玉本身性格上的原因。作為「木頭似」性格的王夫人,她更加喜歡端莊、沉穩如寶釵那樣的女子。
對這一觀點的支持,在接下來的遊園中還有體現;比如,本來賈母是要去藕香榭的,但看到蘅蕪苑,也就是薛寶釵的住處時,她特意帶著眾人下了船,進入蘅蕪苑。在這,有兩點特別有意思。
其一:賈母等人在蘅蕪苑時,並未出現上茶一事。
在瀟湘館時,我們看到,眾人一進來,林黛玉便端茶了,但到了蘅蕪苑,卻並沒有這一描寫;甚至於賈母等人在屋內說了半天,薛寶釵也沒有讓人沏茶,她是看出來賈母不會接嗎?
其二:賈母對蘅蕪苑一頓數落,讓人感到莫名其妙
賈母進入蘅蕪苑後,看到屋內簡陋的擺設,便說道,鳳丫頭也是真的小氣,你妹妹一家的東西在家裡自然是沒帶來,你為何不拿點擺設過來;王熙鳳、薛姨媽都說到,拿過的,只是她不喜歡,所以都退回去了;賈母又說道,一個小姐的屋子這樣素淨,不吉利,就是親戚來了,看著也不像;似乎,她完全沒有在乎寶釵這個主人的喜好,還熱情的說道,我是很喜歡收拾屋子的,又讓王熙鳳趕明日送些東西過來。
薛寶釵、王夫人全程閉口不言,賈母一人的獨臺好戲,似乎更加顯示出了賈母來蘅蕪苑就是來找茬的。其回擊王夫人拒絕黛玉上茶一事的用心更加的明顯。
第二種觀點:是出於賈府裡的規矩
拋去賈母、王夫人婆媳矛盾以及王夫人討厭黛玉這樣先入為主的觀念,我們再來看待這一件事,似乎,能更公正的看待這個問題了。
賈母見瀟湘館的窗紗舊了,第一個找的是榮國府的當家人王夫人,這是賈母懂規矩的表現,要知道,榮國府真正的當家人是王夫人;如果賈母無視王夫人直接讓王熙鳳去辦,似乎才是賈母輕視王夫人的表現,並且,在當時,劉姥姥、薛姨媽這些親戚都在,賈母的行為,也是直接揭示出了她對王夫人的重視。
而隨後,王熙鳳的接話,是她作為代理管家,對王夫人這個領導的開脫。瀟湘館的窗紗舊了,為何不換?無論怎樣分析,似乎都體現了她們的失職。但,王夫人雖然是管家,這些事情卻終究是王熙鳳在處理。所以,王熙鳳接過話來,也是很正常的。
賈府是一個禮儀大家,尊卑有序,賈母作為榮國府的老太太,將權利交給了兒媳婦王夫人,也自然,但她有任務要交代時,第一個找的是兒媳婦王夫人;而王熙鳳作為實際的代理人,自然也有義務在上級即將要失去面子時,做些事情來挽回;我想,王熙鳳對賈母說的,關於「軟煙羅」的事,絕對不會真的是她昨天翻出來的,必定是她早就知道,只是適時發揮而已。
就好比襲人的母親去世了,襲人回家去,王熙鳳安排怡紅院裡的事物,不是直接安排怡紅院裡的丫鬟,而是找負責管理怡紅院的婆子們,再由她們,去安排具體的人去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