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冷
古代的婚姻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有的時候父母為了一些個人利益,會讓自己的子女嫁給或迎娶自己不喜歡的人,如果遇到良人,婚後生活還會幸福一些,否則如入地獄一般痛苦,甚至會失去生命。
《紅樓夢》中的賈迎春,就深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毒害。迎春是賈府之中的四春之一,她既沒有大姐元春的才貌,也沒有探春果斷勇敢的性格,更沒有妹妹惜春的覺悟。
迎春是懦弱、木訥的,就連賈府中的下人,也都在背地裡喊她「二木頭」。與賈探春一樣,迎春也是妾生、庶出,也許是這樣的出身導致她為人過於懦弱、忍讓。
另外,迎春的父親賈赦,在榮國府中並不受賈母喜愛,並且年齡不小的他為老不尊,整日裡只知道花天酒地、沉迷女色,甚至還打起母婢鴛鴦的主意。
再加上迎春的生母並不是邢夫人,這使得她非常缺乏父愛母愛,於是,缺愛的她對人事事忍讓,當她的金銀首飾被下人偷去賭錢,迎春選擇了忍讓。
當自己的婢女司棋被趕出大觀園時,迎春並沒有為她求情。後來在賈赦做主之下,迎春嫁給了孫紹祖,最後被他蹂躪至死。
對於孫紹祖的為人,賈政是了解的,不願意侄女入火坑的他,勸誡了賈赦幾次無果也只得作罷,畢竟婚姻是由父母做主的,賈政也無能為力。就連賈母也不得不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習俗,不能干涉。
亦曾回明賈母。賈母心中卻不十分稱意,想來攔阻亦必不聽,兒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況且他是親父主張,何必出頭多事,為此只說「知道了」三字,除不多及。賈政又深惡孫家,雖是世交,當年不過是彼祖希慕榮寧之勢,有不能了結之事才拜在門下的,並非詩禮名族之齋,因此到勸諫過兩次,無奈賈赦不聽,也只得罷了。
可見,在古代子女的婚姻是由父母決定,其他人不得幹涉的。在《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婚姻也是如此,他自己是做不了主的,得聽賈政王夫人的。
林黛玉進入榮國府之後,初次見到她賈寶玉,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林黛玉,好像在哪裡見過林黛玉的賈寶玉對很是喜愛。第一天就建議讓林黛玉與自己同在賈母房中居住。
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賈母笑道:「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寶玉笑道:「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裡就算是舊相認識的,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
在之後與林黛玉相處的日子裡,賈寶玉對林黛玉關愛有加,林妹妹也對自己的表哥寶玉日久生情,兩人雖然沒有互相表白,但是,在榮國府其他人眼中,兩人早已是郎才女貌的一對,「木石聯盟」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
王熙鳳就曾利用「喝茶」來打趣林黛玉什麼時候嫁給賈寶玉,然而,鳳姐說的並不算,賈寶玉林黛玉的婚事,還得由王夫人做主。
然而,林黛玉第一次進入榮國府的時候,她說了錯話,舅母王夫人就給了她一個下馬威,並開始厭惡、討厭林黛玉。
在說了一些自己的基本情況之後,賈母、王夫人對林黛玉的態度可謂是天壤之別。林黛玉在說了自己從小得病,需要長期吃藥後,賈母認為這沒啥,每日為林妹妹配藥就行了。
黛玉笑道:「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
林黛玉說的這番話,結合後來王夫人對她的態度來看,是有失分寸的、是一段錯話。為什麼這麼說呢?
待賈寶玉成家之後,王夫人必定會讓自己的兒媳婦來掌管榮國府,然而,林黛玉在榮國府多年,她的病卻並不見好,這是不適合嫁給賈寶玉的。不過,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感情卻越來越深,這是王夫人不願意看到的。
言歸正傳,聽了這段話之後,王夫人就給了林黛玉一個下馬威,當林黛玉從大舅賈赦處來到賈政、王夫人的住所時,王夫人並沒有熱情的招待她,反而是冷淡的讓黛玉先在榮禧堂待了一會,才招待她,這算是給了林黛玉一個下馬威。
並且還對林黛玉說了一番謊話,希望她以後遠離賈寶玉。
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裡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廟裡還願去了,尚未回來,晚間你看見便知了。你只以後不要睬他,你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然而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賈寶玉與賈元春等姐妹的關係是極好的,王夫人之所以如此說,就是不希望林黛玉與賈寶玉走得過近,可惜事與願違。
從此之後,王夫人對林黛玉更是越來越厭惡,更是不會同意林妹妹與賈寶玉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