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上興趣班?心理學家給出3點建議,別盲目「提早」

2020-12-21 IF枕邊育兒

文|全文共1876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

「不去,就不去!」

「花好幾萬,你說不去就不去了?」

「我就不去,不學了,長大賺錢還給你!」

「……」

剛接了孩子在準備上樓,聽見門縫裡傳來的爭吵聲,快步走上去看,原來是剛搬過來不久的新鄰居,在跟孩子爭吵,今天放學後要去上書法班,孩子說啥也不去,媽媽也急得想哭。看到我過來,有些不好意思,把門咣當關上了。

我領著孩子上樓,大寶一直問我:「媽媽,小哥哥為什麼哭啊!」

「跟你不愛學跆拳道一樣唄,鬧脾氣呢!」

「哦,那我現在很喜歡學了啊,還考級了呢!」

「是是是,你們小孩子啊,有時候變化得讓人頭大,不知道咋搞得贏咯!」

「媽媽,我不想學,是我不感興趣,你逼我也沒用,現在我愛學了,你不送我去,我自己走著去!」

看著邊說邊往前走的大寶,我哭笑不得,才六歲的娃,這麼有主意了?想想看,確實如此,孩子自己喜歡的事情,好像一直都能堅持下來,但他不喜歡的,很少能長久下去。

孩子上幾天興趣班就不去了,原因在哪裡?

樓下的孩子的事情,在很多家庭都有發生。家長苦惱,孩子也糟心,我想說的是,在上興趣班這件事上,有時候懂得「放棄」,比學會「堅持」,更重要。

比如我家孩子,學跆拳道也中斷了一陣子,上課不好好學,教練打了他的手,就此不去了,還說以後再也不去了。後來,跟小夥伴一起玩,總有人請教他,關於跆拳道的事情,這才燃起了他繼續學的激情。而且再也沒放下,一路考級,學了兩年,還當過跆拳道班的小隊長呢!

孩子為什麼上了幾天興趣班就不去了?其實可能是下面的幾個原因:

1、 孩子在興趣班跟其他孩子發生了衝突(包括老師、教練);

2、 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了挫折;

3、 孩子沒有長久性,學著學著就厭倦了。

針對這幾點,心理學家博士羅靜曾給出幾點建議:

首先,跟老師、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所想,並及時試著解決掉這些問題;

其次,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跟老師一對一的溝通,並尋求幫助,必要時身體力行幫孩子演示、示範、探討

最後,孩子如果單純地厭倦了,打心眼裡不喜歡,還是要尊重他的意願,而非強求。

羅靜博士還建議家長,如果想要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品質,並非通過堅持一個興趣班就可以達到的。試著給孩子自由決定權,有耐心陪著孩子一起試錯,才能幫他找到真正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那麼,家長給孩子選擇興趣班時,應堅持什麼原則和底線,才能減少輕易放棄的情形呢?

給孩子報班,避免「提早」現象

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曾提出「最近發展區」的概念,指出既要考慮孩子自身的認識水平,也要關注孩子發展的可能性。

有位媽媽說,孩子上一個興趣班,就滅了一個興趣,在家本來喜歡玩的,上完課回來,再也不想碰了。滅過的興趣班有樂高、數獨、舞蹈……

後來才知道,這位家長認為教育要提早,所以給孩子報了很多超過其發展能力的興趣班,比如兩歲報舞蹈班,三歲報圍棋班。

這樣「提早」為孩子報班,卻不考慮其認知水平、專注能力以及實際情況,是很容易產生負面效果的。

那孩子多大,報什麼樣的興趣班,才不算"提早"呢,下面的表格中,結合育兒專家和兒科醫生的建議,可以作為參考。

給孩子報興趣班時,還要考慮把孩子的興趣和家庭氛圍結合起來,孩子的興趣走向,和生長環境息息相關,也是孩子在早期發展中的重要學習方式——模仿

蒙臺梭利將其稱為「吸收性心智」,在孩子與某個環境接觸後,環境中的大部分知識,會被孩子吸收,這是他與生俱來的能力。

我們家每天晚上睡覺前會有半小時看書時間,我和寶爸各自拿著一本書在看,偶爾跟孩子們閒聊幾句,後來他倆也有模有樣地跟著學,現在兩個孩子每天晚上也有了看書的習慣。一家四口人,每個人一本書,偶爾交流下,二寶則經常會搗亂,有時拿著書喃喃自語

小區有位爺爺愛好書法,每天帶著筆墨到附近公園練習書法,後來有了孫子,帶著孫子去練習,慢慢地,小孫子也拿起筆,寫寫畫畫,現在三歲的孩子,寫起來書法,有模有樣,後來家人給他報了書法興趣班,正式踏上書法之路。

你看,周圍環境的影響,對孩子的愛好興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家裡人喜歡的愛好,不管正導向還是負導向,都很容易讓孩子逐漸沉浸在氛圍中。

當然了,家長也不必跟其他孩子橫向對比,還是要看實際的家庭情況以及孩子的愛好,進行選擇。量力而行,而非拼盡全力,你和孩子都會感覺不舒服的。

枕邊育兒寄語:

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孩子則是正在生機勃勃生長的小樹苗、小花朵,而興趣班,則是給孩子正常的生長中錦上添花的內容。不必執迷,培養孩子興趣的目的,還不是為了懂得生活的意義,發展出自己的意志和愛好嗎?所以,給孩子一點點選擇權,必要時按下"暫停"鍵,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情哦!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餵夜奶媽媽很辛苦,寶寶也心累?六個方法教你成功斷夜奶!

相關連結二:複製模式就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易烊千璽:成功非偶然,也難複製

相關連結三:2歲寶寶每天只喝奶?三餐2奶,飲食結構要均衡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這3種興趣班不建議給孩子報,費時費錢,還沒啥作用
    對此,孩子的爸爸指責道:「你給孩子選擇興趣班太盲目、一點理性!絲毫不知道孩子的優勢和興趣,孩子沒天分、不肯努力的項目,你的堅持就是浪費時間。」剩下的4個項目分別是高爾夫、桌球、樂高和數學思維班,孩子都比較喜歡,所以也學到了些東西。只不過,孩子從3歲半開始上興趣班,整整4年花費了20萬元,學到的東西卻非常有限!「魔鬼媽媽」給孩子報了14個興趣班,可是孩子真正從中受益的卻少之又少,結果錢和時間都花出去了,孩子得到的卻不多,這20萬元花的屬實不值當!
  • 李玫瑾:再愛孩子,也別讓他上這3種興趣班,又費錢又坑娃
    所以幾乎所有孩子就讀的興趣班都是按照父母的主觀意識來決定的,而這樣盲目報班的後果弊大於利,因為每次的報讀的內容都是隨機性。很多報讀的內容與孩子興趣都是隨機安排,如果剛好父母的選擇與孩子興趣一致時,這樣的興趣班就可能對孩子有益處,但如果與孩子的不一致時,造成的後果就比較嚴重了,這不僅浪費錢財還會因此錯過了孩子最佳的培養和訓練興趣的關鍵期。
  • 李玫瑾坦言:再愛孩子,也別讓他上這3種興趣班,費錢不說還沒用
    尤其是現代社會,家長們總是擔心孩子沒有一技之長而被別人落下,因此都會從小就給孩子盲目的報名很多興趣班,正所謂「技多不壓身」,但興趣班真的是越多越好嗎? 由於聽說鋼琴能夠提升女孩的氣質,因此孩子剛出生沒多久就為孩子準備了一架鋼琴,3歲時給孩子報名的興趣班,比我家孩子現在上的興趣班還要多很多,不僅要學習鋼琴,還要學習口才、演講、舞蹈、畫畫、英語等等,幾乎除了上學、睡覺其他時間都是在興趣班度過的。
  • 「興趣班」成為收割家長的重災區:別讓你的焦慮,毀了孩子的教育
    比如,興趣班宣傳「美術能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和觀察力」,家長一聽挺好,就拉著孩子學;興趣班宣傳「少兒編程是未來的趨勢,對孩子的將來有好處」,家長不甘心孩子落後,也會帶孩子體驗,引導孩子學習......所以,以至於有的家長還沒供孩子讀幾年書,就幫孩子報數個興趣班了。
  • 李玫瑾:三種興趣班是「碎鈔機」,家長沒必要給孩子報,別被坑了
    很多家長盲目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在小孩子小的時候就安排上了各式各樣的補習班,試問一下很多家長,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這是孩子願意學習的東西嗎?興趣班這個東西是真的越多越好嗎?其實不然!著名兒童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在她的講座裡面講到:「補習班並不是越多越好,有的興趣班不僅不能幫助到孩子,反而白白給興趣班機構送錢,甚至破壞了孩子的空間想像能力!」
  • 心理學家建議:假期不妨給孩子多點時間閒逛、發呆、做無聊事
    心理學家建議:假期不妨給孩子多點時間閒逛、發呆、做無聊事 尹琳 2019-02-01 09:48 來源:澎湃新聞
  • 3年給牛牛報了幾萬元興趣班,我整理了一份0-6歲報班建議~
    但我和老周白天要上班,外公外婆教不了什麼東西,送去課外班,總比每天去公園鏟沙子要好。牛牛都5歲了,不是小寶寶了,要嘗試接觸不同的東西,發掘興趣愛好。給娃報班是個頭疼的事情,一直以來,也有很多媽媽問我關於興趣班的問題:牛牛5歲3個月,讀幼兒園中班。
  • 給6歲女童報興趣班,姥姥賣掉一套房,3年花費120萬真值嗎?
    在《2018年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中,中國家長的焦慮指數為67,到如今焦慮指數隻增不減。我在《老師請回答》這檔綜藝節目裡感受最為明顯,這個節目中有個6歲的女童,來自北京!她上興趣班3年花了120萬,為了支持她上興趣班,姥姥還買了一套房子。
  • 幼兒園期間要不要報興趣班?李玫瑾教授給出忠告,這是在害孩子
    雖然我家孩子還沒有上小學,還在幼兒園,但是興趣班已經流行到幼兒園了,舞蹈班,鋼琴班,書法班,英語班,光我家樓下就有好幾個班。那麼,在幼兒園期間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吧?說實話,我不太想給女兒報班,一方面是想給她一個快樂的童年,另一方面就是現在的興趣班價格也不便宜,二十幾個小時的課程就要一兩萬塊錢。不知道,你家有沒有給孩子報興趣班?在這方面,我聽過李玫瑾教授的一堂講座後,也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並且覺得,家長真的不應該盲目跟風報班!
  • 給孩子報興趣班,什麼階段合適?這幾個方面,家長要考慮到
    許多家長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他們不僅盡力為孩子找到最好的學校和老師,而且在興趣培養上也花了不少功夫,什麼都學,希望寶寶成為全能型人才。家長以這種思維方式參加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的海選班,孩子在這種思維方式下進入了一個又一個的興趣班,但這樣的盲目班報學習真的能實現期望嗎?
  • 小孩子不願意上興趣班發脾氣,成績也沒有提高,是我做錯了嗎?
    那一天,我周末早上出去辦事,還不到7點,大姐就趕著家裡的兩個孩子出去了,嘴裡還念叨著:「趕快去上課,不然就晚了,中午不回來做飯,你們自己出去吃,然後直接上數學課。」看到大姐還很著急,我就幫她們在樓下開門。姐姐說了聲謝謝,叫兩個孩子先去上課,然後就跟我一起走了。
  • 貴州愛思培教育——孩子的興趣班,怎麼選?
    貴州愛思培教育——孩子的興趣班,怎麼選?發布時間:2019-04-24 18:41:42      來源:貴州網   關於興趣班,爸爸媽媽有著一些共同的疑惑:  孩子的興趣該如何發掘?究竟該逐一試課?還是按照孩子的特點挑選可能適合的項目?
  • 學鋼琴被鄙視,中產階級該如何走出興趣班怪圈?
    可能有的人會覺得,給孩子報個興趣班而已,這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罷了,有必要這樣小題大做嗎?有大量的事實證明,孩子的教育無小事。興趣班鄙視鏈這一話題的存在,暴露出了我國家長在教育認知方面存在的很多問題。事實上,這種盲目跟風的行為實在不值得提倡。正如前面所說,給孩子報興趣班的目的,是要讓孩子能有一技之長。既然如此,那你的盲目跟風又有什麼意義呢?當然了,可能有的家長會說,一個興趣班而已,就是讓孩子找點樂子,打發業餘時間罷了,那麼認真幹嘛?有這樣想法的家長,他們想來是不會在意孩子的興趣班是否會被鄙視的。
  • 微議室:讓興趣班回歸「興趣」本義
    &nbsp&nbsp&nbsp&nbsp讓興趣班回歸「興趣」本義 &nbsp&nbsp&nbsp&nbsp周一圍棋課,周三少兒編程課,周五拳擊課,周六馬術課,周日思維培訓課……這是吉林長春一個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
  • 父母的這3點,毀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因為我是兒童閱讀指導師,從事相關工作也有3年,所以經常會去朋友的繪本館進行閱讀指導講座和繪本沙龍活動。期間,我遇到很多聰明伶俐的孩子,可是當我同他們的父母進行交流時,我開始為孩子閱讀興趣的建立,感到擔憂和心痛。這些父母正用他們認為對的方法,一步一步的毀掉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很多家長總是憂心忡忡的跟我訴苦「我們家孩子天生就不愛讀書,怎麼辦?」
  • 8歲前,父母別給孩子報這3種興趣班,訓練思維才是聰明的關鍵
    隨著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家長更迫切地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甚至有的家長,還讓自己的孩子提前起跑,比如給他們報各種早教班、興趣班等等。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聰明,從小就領先比人一步。但是,從小就給孩子報興趣班,真的能讓他們更聰明嗎?答案是不一定,過早報興趣班甚至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 樂觀孩子才會充滿希望,怎樣教出樂觀孩子?心理學家4個教育啟示
    什麼是「習得性無助」簡單來說,「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 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排倒數第一?別讓教育「變了味」
    從這份清單來看,一個娃過個暑假就要花掉近3萬元,消費大頭主要是在帶娃旅遊和上各類興趣班,這些錢對一般家庭來說,並不是一個小數目。然而這並不是極限,據調查顯示:近年來,家長越來越捨得在孩子的教育上投資,但孩子的暑假花銷卻有高有低,家庭收入越高孩子的教育花費也越多。
  •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高智商的孩子有3個共同點,跟遺傳沒關係
    可見,高智商兒童與後天的天賦挖掘脫不開關係,正如心理學家的理論,大腦潛能仿佛一座冰山,顯露出來的僅僅是一小部分而已。那不是靠遺傳,這些高智商兒童有什麼共同點呢?這個問題引起了一位心理學家的興趣,他就是斯坦福比納量表(智力測驗題)的設計者美國心理學家劉易斯·推孟。於是他找到了1500個孩子,用時長達幾十年,進行跟蹤調查。得出結論,高智商兒童確實有一些共同點,主要表現在創造力、專注力和思維能力上!
  • 培優但不是拔苗助長,你的孩子幾歲上的興趣班?科學教育尤為關鍵
    閨蜜家的娃也是很「可憐」的孩子,3歲半就開始報名鋼琴課了。閨蜜早早就說,一定要自己的兒子會彈奏鋼琴,成為鋼琴小王子。閨蜜也是下足了功夫,細細研究了朗朗、李文迪等鋼琴大師的童年學琴之路,總結出兩點:要早,要狠。所以從孩子2歲開始閨蜜就開始物色鋼琴老師和鋼琴培訓班,帶孩子聽各種演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