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鋼琴被鄙視,中產階級該如何走出興趣班怪圈?

2020-12-28 寧文山

前些天翻看微博上的新聞,突然發現了這樣的一條熱門話題:中產孩子團體中竟然存在興趣班鄙視鏈,而報名鋼琴興趣班的孩子們,竟然被排在了這條鄙視鏈的最底端。通過近期網上的一些新聞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值得家長們深思的問題。

可能有的人會覺得,給孩子報個興趣班而已,這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罷了,有必要這樣小題大做嗎?有大量的事實證明,孩子的教育無小事。興趣班鄙視鏈這一話題的存在,暴露出了我國家長在教育認知方面存在的很多問題

一、關於興趣班

先來說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給孩子報興趣班,到底意義何在?很多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其初衷大多都是想要讓孩子能多一技之長。這一技之長可以不要多專精,但卻一定要有。如此一來,孩子未來可以走的路也就寬一些

誠然,這種想法是沒錯的,大多數家長也都是這樣想的。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部分家庭都步入了中產階級。條件優越了,家長們首先想到的,那就是讓孩子能有更好的發展。不過,很多家長在這方面都是盲目的

隨便採訪一個家長,他們都會告訴你,興趣班嘛,別人家孩子報什麼,那自家孩子就報什麼,這總不會有錯吧!事實上,這種盲目跟風的行為實在不值得提倡。正如前面所說,給孩子報興趣班的目的,是要讓孩子能有一技之長。既然如此,那你的盲目跟風又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了,可能有的家長會說,一個興趣班而已,就是讓孩子找點樂子,打發業餘時間罷了,那麼認真幹嘛?有這樣想法的家長,他們想來是不會在意孩子的興趣班是否會被鄙視的。但不得不說的是,教育孩子,太過任性了可不好

二、為何會有興趣班鄙視鏈

回到最初的話題,興趣班鄙視鏈為何會存在呢?而鋼琴興趣班又為何會成為墊底的存在呢?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有些家長沒有主見,盲目跟風其二是有些家長對某些興趣本本身就存在偏見

1、盲目跟風的後遺症

熟悉了解興趣班現狀的家長可能都知道,報名鋼琴興趣班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現在,隨便拉來十個孩子問一問,其中至少有四個孩子學過鋼琴。

這種病態的發展方式,讓鋼琴演奏成為了一種很普遍的技能。不可否認,這些孩子中肯定有將鋼琴技藝練得很出色的存在。但對於大多數孩子而言,他們只比普通孩子懂得稍微多一點罷了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這一點在人才上面同樣也是適用的。一項技能,如果只有一個人掌握,那麼這個人就是瑰寶。反之,一項技能被大多數人掌握,那就只能爛大街了。

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想要憑藉不超出旁人的技藝,在基數龐大的人群中脫穎而出,這需要什麼樣的運氣才能實現?想要達成這樣的成就,恐怕不會比闖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高考獨木橋簡單!在上述的大環境下,報鋼琴興趣班的孩子被鄙視,似乎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

2、對某些興趣班和專業技能的偏見

興趣班鄙視鏈之所以會出現,其根本原因在於,家長和孩子對某些興趣班的偏見。沒錯,就是偏見,這幾年愈演愈烈的東西方樂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一些家長和孩子眼裡,東方樂器是不值一提的,甚至不配被為藝術。記得在一部電影中有這樣的一個場景:一個學習薩克斯的孩子對學習嗩吶的孩子說,你再拿你那個破玩意兒吹莫扎特,我就跟你拼了!

鋼琴和東方樂器不同,但西方樂器對東方樂器的鄙視,這和鋼琴被其他西方樂器鄙視的性質卻是一樣的。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存在即是合理!樂器,其實並無高低貴賤之分

是的,西方樂器演奏起來的確很優雅,但東方樂器又哪裡粗鄙了?沒有吧!但,很多人卻認識不到這一點,對東方樂器一直持鄙視態度。而現在,這種鄙視也落在了鋼琴上。

沒辦法,學習鋼琴的人太多了。正如某位網友所說的那樣,現在鋼琴演奏都得搖號了,那我為什麼還要孩子學鋼琴?學點別的樂器他不香嗎?

三、鋼琴真的不值得學習嗎

一直以來,鋼琴都被譽為西方樂器之王,是公認的一種貴族樂器。曾幾何時,很多孩子都以自己能彈得一手好鋼琴而自豪。但是現在,鋼琴卻是成為了被鄙視的存在。在這裡筆者想問一句,鋼琴真的不值得孩子去學習了嗎?非也!

凡是有這樣想法的人,他們的認知都是錯誤的,甚至可以說是扭曲的。一項技藝無論是否大眾化,都有創造價值的機會。打個比方,程序編寫技能很多人都有掌握,這是一門大眾化的技藝沒錯吧?可,為什麼有人年薪百萬,而有的人卻只能在底層掙扎,用時間和健康換金錢呢?

很簡單,在底層掙扎的人,他們的名字叫程式設計師,而那些拿著高薪的,人家的證件上寫的職位是某某工程師,那待遇能一樣嗎?同樣的道理,放在鋼琴上也是適用的。

試想一下,兩個孩子競爭一個表演機會,其中一個是鋼琴八級,一個是鋼琴三級較差,那麼誰的機會更大一些,已經是不言而喻了。

說到這裡,問題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地方: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意義何在?興趣班興趣班,從這三個字可以斷定,其存在的最初意義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可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興趣班慢慢被功利化了。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家長往往都懷著功利的思想。這樣一來,如鋼琴興趣班這樣太過普遍,投資和回報可能不成正比的興趣班自然也就不吃香了。

當然,即便是不選擇讓孩子報名鋼琴興趣班,家長和孩子們也沒必要去鄙視它。還是那句話,存在即是合理,樂器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這一認識上,家長要給孩子做好表率。如果孩子連這一點都認識不到的話,那他在藝術這條路上怕是也走不了太遠

四、有關中產家庭

網上的資料顯示,存在興趣班鄙視現象的群體當中,大多數人都來自中產家庭。那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很簡單!因為除了中產家庭之外,其他水平的家庭很少會去糾結到底要給孩子報什麼興趣班這個問題。

我國的家庭條件等級劃分標準是很明晰的,按照年收入總額從高到低劃分,分別是富人家庭(500-1000萬),富裕家庭(200-500萬),中產家庭(80-200萬)等等,後面就不一一列舉了。

以中產家庭為例,年收入在80-200萬的家庭到底是什麼樣的呢?答案很簡單:有車有房,可以經常性的旅遊。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是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中產家庭都有更好的選擇。

問題回到興趣班的問題上,既然中產家庭條件綽綽有餘,那中產家庭的家長必定要給孩子選擇更好的興趣班,思考得也就多一些。他們想得更多的,是要把孩子變得更優秀,讓孩子長大後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讓自家的條件更上一層樓

有了這個大前提,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的時候,就必須要考慮到興趣班的前景。那些過於普遍的,或者非常冷門無人問津的興趣班,很容易就會被排除在外。由此看來,鋼琴興趣班被鄙視,也就不足為奇了。太過普遍的技能,沒多少人會去高看一眼。

和中產家庭不同,富裕家庭和富人家庭的條件更好,他們並沒有太多的煩惱和顧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報一個興趣班而已,還不是全憑孩子高興,誰會在意這個興趣班的前景?

反之,低於中產層次的家庭,他們的家庭條件要差一些,說一句不好聽的話,這種家庭的選擇餘地並不多,他們只能選擇讓孩子進如一些學費比較友好的興趣班。

五、中產家庭家長的焦慮

曾經看過一篇報導,報導中指出,目前我國最焦慮的家長群體,正是那些中產家庭的家長們。原因很簡單,他們的野心更大,更想要尋求改變。可憑這些家長自己的力量,想要讓自己的家庭更上一層樓是很困難的。

他們的上限已經確定,潛能也發揮得差不多了。想讓自己的家庭更進一步,只能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有此想法,家長糾結於給孩子報什麼興趣班,甚至因此而感到焦慮,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這種功利性思想是萬萬要不得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還是因材施教,並且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感受和意向。帶著功利思想去教育孩子,給孩子灌輸一些不正確的思想,說是對孩子的一種荼毒那也不為過了!

這裡再強調一遍,存在即是合理,樂器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職業也同樣沒有。有太多成功的例子表明,只要你的孩子自信心強大,且在某方面有天賦,也有足夠的興趣,那就應該放手讓你的孩子順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最終,你的孩子一定會讓你為之驕傲。千萬別讓你的錯誤思想,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排倒數第一?別讓教育「變了味」
    01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悄然興起:鋼琴只能排倒數第一?每年到了暑假,興趣班都是家長們繞不開的話題,這樣的現象在中產階級的家庭中更為常見。今非昔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條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的鄙視鏈,正在悄悄然興起,從前能彈一首鋼琴曲,在我們眼裡都是「小公主」級別的存在了,如今,在這條鄙視鏈上,鋼琴只是排倒數第一,是個墊底的!
  • 學鋼琴很俗氣?「興趣班鄙視鏈」正在蔓延,只因家長攀比心理作祟
    金女士本想著給孩子報個鋼琴班,讓孩子陶冶一下情操,可是讓金女士沒想到的是,在她和閨蜜說了此事以後卻被嘲笑了。閨蜜表示說,現在哪裡還有人願意讓孩子學上鋼琴班這樣俗氣的課程的?想要讓孩子將來更優秀,還是應該讓孩子學馬術這樣高檔的課程才行。這讓金女士有些費解,她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原本人們都追捧的鋼琴,成了閨蜜口中俗氣的興趣愛好。
  • 中產家庭興趣班鄙視鏈,學鋼琴最沒面子,排第一的你肯定想不到!
    最近一則熱搜吸引到了很多人的關注,熱搜中闡述了中產階級的家庭給孩子上興趣班竟然有一條家長們都「心知肚明」的鄙視鏈,這條鄙視鏈將孩子學習什麼樣的樂器直接和家庭情況對等起來。最讓人看不起的就是學鋼琴的家庭,最能體現家庭經濟實力的竟然是學管風琴的家庭。
  • 家長心中的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成「入門級」,頂端最「高貴」
    甚至,在興趣班中還形成了一個「興趣班鄙視鏈」,在「鄙視鏈」中,越是普通的興趣愛好越「低級」,越冷門、越貴的就越「高貴」。家長心中的興趣班「鄙視鏈」,鋼琴成「入門級」,頂端最「高貴」比如在「樂器類」的興趣班中,就有一條這樣的鄙視鏈:鋼琴﹤架子鼓﹤薩克斯﹤長笛﹤小提琴﹤大提琴。
  • 全國興趣班「鄙視鏈」排行榜:鋼琴因俗氣排倒數,第1名卻很冷門
    在80、90年代,能上興趣班的小孩基本上家庭條件屬於殷實水平,而這部分在社會中還只是少數一部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如今家家戶戶都有經濟實力讓孩子上興趣班,可殊不知興趣班竟分了「等級制度」,著實讓人丈二和尚摸不清頭腦!
  • 孩子學鋼琴被鄙視?教育焦慮、大把花錢,一張課程表看孩子有多苦
    中產父母臉上永遠寫著三個字「不能輸」——這句話出自今天的熱點文章《鋼琴只能排最後?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文中提到,中產階級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走路線上,不惜花重金打造與眾不同的教育,於是什麼貴,什麼稀缺,中產階級的孩子就學什麼,這成了標榜身價,申請名校的資本。
  • 當代中產家庭孩子的興趣班鄙視鏈:鋼琴墊底,榜首全是「冷門」
    久而久之,在教育過程中,原本只是提升孩子素質教育的興趣培養,卻成為家長們的攀比場。你知道嗎?興趣班也存在鄙視鏈,選擇太「低端」的,甚至會被人看不起。01當代中產家庭孩子的興趣班鄙視鏈:1.樂器類鄙視鏈: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鋼琴
  • 給孩子報鋼琴班卻被「鄙視」?興趣班鄙視鏈,凸顯家長的攀比之風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對於父母而言,最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前途,於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便成了所有父母的教育理念,爭先恐後地給孩子報興趣班。為了讓孩子更出類拔萃,什麼冷門報什麼,什麼貴報什麼,不管孩子的興趣不說,甚至還存在「興趣班鄙視鏈」,而曾經一度熱門的鋼琴居然成了這條鄙視鏈的最底層。
  • 鋼琴落入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末端?別讓世俗比較丟了學琴初心
    最近,一篇名為《鋼琴只能排在最後?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的文章引發了熱議。文章列舉了各類課外興趣班中存在的鄙視鏈,其中樂器類為「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長笛>薩克斯>架子鼓>鋼琴」,鋼琴處於鄙視鏈的末端。
  • 興趣班「鄙視鏈」:豎琴、馬術、高爾夫……越冷門越燒錢越「高貴」?
    課程不僅排得滿,內容也與大眾認知的鋼琴、小提琴、舞蹈等相差很大。記者在吉林、湖南等地採訪發現,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這樣「攀比型」興趣培養,亟待回歸理性。
  • 包文婧套路女兒學鋼琴,興趣班開始容易堅持難,家長別犯兩個錯誤
    在《幸福三重奏》中,包文婧跟何猷君奚夢瑤聊天,說起女兒餃子上興趣班的事。餃子自己是想學架子鼓的,但是包文婧想讓她學鋼琴,就開始「忽悠」女兒。包文婧抓住了女孩子愛美的特點,跟餃子說彈鋼琴的時候會穿很漂亮的禮服,像公主一樣,餃子聽了立馬高興地答應學鋼琴。
  • 成人學鋼琴、學音樂,該如何去學?
    小時候沒有音樂班,家裡條件不允許,現在已經是成人了,我還能不能學鋼琴?聽說鋼琴很吃童子功,成人該如何學鋼琴?我還需要練拜厄那些嗎?這篇文章為你排憂解答。勤能補拙所有的器樂的學習都離不開一個:練,只不過練習的方式不一樣。你不練習,沒有人有辦法能讓你學會。
  • 微議室:讓興趣班回歸「興趣」本義
    &nbsp&nbsp&nbsp&nbsp讓興趣班回歸「興趣」本義 &nbsp&nbsp&nbsp&nbsp周一圍棋課,周三少兒編程課,周五拳擊課,周六馬術課,周日思維培訓課……這是吉林長春一個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
  • 寒假報班高峰期,李玫瑾:這3種「興趣班」不要報,費錢還沒用
    甚至於,在興趣班,也存在著鄙視鏈運動「馬術>高爾夫>冰球>擊劍>棒球/美式橄欖球>花滑>網球>足球>跆拳道>羽毛球桌球>遊泳>跑步。樂器: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長笛>薩克斯>架子鼓>鋼琴。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自己太沒見識了。面對眼花繚亂的興趣班,很多家長也很懵,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選擇興趣班也成了一門學問。
  • 中產階級的娃都玩啥?馬術、豎琴、STEM,沒有更貴只有更貴氣!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①運動類鄙視鏈馬術>高爾夫>冰球>擊劍>棒球/美式橄欖球>花滑>網球>足球>跆拳道>羽毛球桌球>遊泳>跑步體育,才是精英教育的核心,並不是藝術。但是運動不是為了流汗增強體質,是培養孩子毅力和耐力的體現。
  • 孩子興趣班的「等級制度」,舞蹈因泛濫排倒二,鋼琴因俗氣墊底
    興趣本無三六九等,它本是能夠促使一個人認識周圍的事物,擁有探索未知事物的一項重要動機。但放眼當前,各式各樣興趣班層出不窮,學習、聲樂、器樂、舞蹈……等等班級種類不斷湧現,活躍在人們的視線。不少孩子光是興趣班就報了四五個,就連周末的時間都要被佔據。
  • 5 張圖揭示了 2020 年中產階級育兒5大鄙視鏈
    2017年的時候,《鳳凰周刊》有一篇很犀利的報導,提出了【中產階級育兒5大鄙視鏈】這個概念。當時一下子擊中了中產爸媽的痛點,爸媽營也轉載過,廣為傳播。看一下2017年的版本,從看不同的動畫片、去不同的地方旅行、上不同的興趣班,就已經開始有了鄙視鏈。。。
  • 越「冷門」越「燒錢」越「高貴」 部分變異的興趣班學習透視
    ——部分變異的興趣班學習透視新華社記者孟含琪、謝櫻周一圍棋課,周三少兒編程課,周五拳擊課,周六馬術課,周日思維培訓課……這是吉林長春一個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課程不僅排得滿,內容也與大眾認知的鋼琴、小提琴、舞蹈等相差很大。記者在吉林、湖南等地採訪發現,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
  • 從興趣班鄙視鏈所想到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個笑話
    普通的基礎課一般是500元一節課起,好的學校一節課收費1000元,如果僅僅是上課這點費用相信不少人咬咬牙還是能夠承受,但這僅僅是學點皮毛,一旦想要登堂入室學點名堂出來,就涉及租馬、買裝備、買馬、寄養等等費用,即使是對一般的中產家庭來說,也可能是無法承受之重。難怪顧佳不得不賣掉自己的奢侈品來供兒子上馬術課。
  • 中產家庭報興趣班也有鄙視鏈?鋼琴已「落伍」,冷門特長才高端
    一個家庭,不僅要支持全家人的衣食住行,而且還要負擔孩子的教育支出,興趣愛好支出。原以為彈鋼琴、學芭蕾已經很不容易了,在學習過程中花費的金錢也不少,但是可能就是太普遍了,以至於現在有部分爸爸媽媽希望孩子學一些冷門的技能,以便於能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