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產階級鄙視鏈又出新榜了!
有個海澱媽媽曬出自己娃一周的課表,被順義爸媽妥妥的鄙視了。
周一鋼琴、周二奧數、周三圍棋、周四英語、周五STEM、周六畫畫……周日?周日當然也沒有休息時間,博物館+植物園+各種講座+各種活動。
佛系爸媽相當無語,這是錢太多了吧,孩子累成這個亞子,麻煩爸媽做個人吧。
中產爸媽一眼瞄過評論道:規劃太差,都是基礎型蜻蜓點水,要學就得學得精。
於是乎,中產階級新的鄙視鏈橫空出爐,畢竟去年還是月薪三萬撐不起一個暑假,今年是八萬,不是今年經濟形勢不好,是中產家庭為了娃可以傾家蕩產。
不要小看住在上世紀80年代,擁擠、老舊、緊鄰馬路、沒有小區的筒子樓裡的中年男女,他們穿著199元的迪卡儂優衣庫,配上學而思的帆布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他們身上背著各大教育帆布袋的總值可能是你一年的總開銷,而且人家每年還得續航。
不得不感慨,現在生二胎的都是土豪,生三胎的絕對是家裡有礦啊。
在一線城市,文化課+藝術+體育的組合成為大多數家庭的養娃標配,畢竟「課外輔導班不是在培養你的孩子,就是在培養你孩子的競爭對手。」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①運動類鄙視鏈
馬術>高爾夫>冰球>擊劍>棒球/美式橄欖球>花滑>網球>足球>跆拳道>羽毛球桌球>遊泳>跑步
體育,才是精英教育的核心,並不是藝術。但是運動不是為了流汗增強體質,是培養孩子毅力和耐力的體現。
近幾年,馬術突然火了起來。朋友圈沒曬過娃全副武裝在馬背上的照片,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中產。
一節課500~1000塊錢,中產爸媽咬咬牙也能承受。但問題是,如果只是周末騎著俱樂部的馬在室內跑一圈,頂多算個入門。真要到後面,租馬、買裝備、買馬、寄養……價格是呈指數倍增長。
但是為什麼都躋身馬術不可自拔,因為,馬術能輕鬆地幫孩子篩選到高階層的朋友,自動屏蔽屌絲同學的騷擾。(與之相似的還有帆板和滑雪)
除了馬術,名校敲門磚高爾夫、冰球和擊劍也備受中產媽媽青睞。
學高爾夫的,俱樂部入會費在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學費還要另算;
學擊劍的每次擊劍課50分鐘,穿脫衣服要60分鐘,讓孩子體會那種帶上頭盔拿起劍、向對手敬禮、一個攻步邁出去的儀式感;
學網球的,為了激發孩子興趣,家長甚至會直接約李娜一起吃飯。
②樂器類鄙視鏈
管風琴>豎琴>大提琴>小提琴>長笛>薩克斯>架子鼓>鋼琴
好了,不要再沾沾自喜自己孩子鋼琴10級了,在鄙視鏈的名單上它排行倒數第一,那些古箏、吉他和尤克裡裡是榜單上無姓名的、
小提琴就不一樣了,它貴!一把發音健康音色優美的小提琴起碼三四萬;另一個是難,鋼琴再不濟也能彈個哆來咪,堅持學、考級曲子反覆練,也能過九級。小提琴呢,你手把手教都不一定能找準調,培養出一個小提琴苗子需要的不只是money,更是運氣。
另一個近幾年比較火的樂器就是大提琴,可配樂可獨奏,數量稀缺,已經有了鄙視小提琴的苗頭。
然而,這些在豎琴和管風琴面前都得夾著尾巴走。
豎琴論難度不比小提琴和鋼琴難,論實用性曲目狹窄實用性不強,它最大的優點就是貴和稀缺。一把豎琴價格在10~20萬上下,滿大街的琴行,找不到賣豎琴的,想找個豎琴老師也很難,再問一句,你家有能放得下豎琴的房子麼?這就是家長的能力:花得起錢,房子夠大,還能有資源。
而管風琴,就是音樂廳本體,學得咋樣也沒人敢問,畢竟彈管風琴的一般身後都會自動出現聖光……
③智力類鄙視鏈
STEM>圍棋>西洋棋>中國象棋>軍棋>五子棋>跳棋
曾經,學圍棋的站在人類智力的巔峰鄙視一切,其他棋種都是膚淺的遊戲;
學西洋棋的鄙視學象棋的只能跟老頭過招,沒有胸懷世界;
軍棋、五子棋、跳棋連個興趣班都沒有還有什麼好說的?
人工智慧飛速發展的今天,下圍棋都能被阿爾法狗秒殺,還研究圍棋有啥意思,所以中產家庭已經將視線投放到,歐美最火爆的STEM教育。
他們更看重孩子具備能在21世紀叱吒風雲的「軟技能」(soft skills)
「創造性的問題解決能力」(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合作」(collaboration)
目前的體制教育,在低齡K12階段,娃所接受的科技教育主要是講授式的,對娃既不吸引,也不能真正理解背後的原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高等教育階段問題就更大了:學校教育偏理論,畢業後,大部分人都不是去做科學家(理論)的,而是是解決社會上的實際問題(應用),而很多學過的理論知識並沒有切中社會需要(根本原因是高校、教授特喜歡和市場脫節!)。
怎樣「解決實際的問題」的工科思維還沒有打開,導致了很多高校生不知道怎樣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上,從而造成了整個社會最缺的就是訓練有素的工程師。
低齡階段:興趣不行;高等教育階段:應用不行。這是全世界通病。
全世界的中產都一樣
《2018年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當代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為67點,整體處於比較焦慮的狀態,而中產家長是焦慮中的焦慮。
不只中國,在英美等發達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舉全家之力,把孩子託舉得高一點,讓下一代看得更遠一些,是全世界父母共同的期許。
愛爾蘭諮詢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發布的《私人輔導 - 市場分析,趨勢與預測》報告顯示,全球82家私人輔導機構,美國的佔了幾乎60%, 有49家機構在列。其餘英國8家,中國6家,加拿大2家,德國2家,韓國,日本各1家。
在全加州第1、全美排名第33的惠特尼高中,為了拿到最高的GPA成績4.0,學生們一天只睡4個小時,每天灌下4杯咖啡,保證自己可以精神充沛進行學習。
而在英國,課外輔導已經上升到軍備競賽級別。調查顯示,有27%的英國孩子參加課外輔導,這一比例在倫敦則高達41%。
「有些人就出生在羅馬,卻還比你辛苦、比你勤奮、比你更努力。」這碗被認為是製造焦慮的毒雞湯,揭露的卻是現代社會的殘酷真相。
越往上走,階層跨越越困難,越沒有絕對的公平。
所以你還在等什麼呢?選興趣班當然是要選擇對孩子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孩子的時間就是金錢。無人接送,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STEM究竟哪家更專業,當然是選擇備受家長青睞的在線STEM教育——賽先生STEM啊!
戳下方「閱讀原文」
領取第一節賽先生STEM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