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青年了沒,ID:A-qingnianleme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寫下這個標題,我想送自己一張圖↓
可是它韻押的不錯,我捨不得放棄。
靈感來源於之前挖下的一個承諾坑:如何勾搭娃愛上閱讀,有沒有什麼性感的姿勢。
來解鎖一下。我先來說說小娃。
首先,我覺得小娃是最好勾搭的,至少安德魯是這樣的。
在他幾個月只會蹬腿的時候,我就開始給他讀繪本,完全沒有反抗。我讀,他就在一旁開心的蹬腿。
後來,養成了習慣,一天不讀都不舒服,一直持續到了現在,就是這麼簡單,so easy!
我知道你們肯定對這個答案超級不滿意,別急,我後面還有招。
上面這一條只是給娃還很小的仙女提供一個思路,給小小娃讀書,主要目的不是他真的能聽懂什麼,學會什麼,而是養成一個習慣。習慣培養好了,之後讀什麼都會很輕鬆。
那麼,對於已經有反抗排斥情緒的娃,該怎麼辦呢?
我得提醒一下,這幾招都有點費媽。可是,費媽是這樣一種事,你早費了,之後可能就不費了;你早了偷懶了,之後可能更費。所以,該費還得費,費一陣就不費了。
第一招,遊戲式。
小娃都不會抗拒遊戲,而讀繪本又很容易跟遊戲結合起來,邊讀邊玩,或者先讀後玩,對勾搭興趣都有很好的療效
舉幾個安德魯2-3歲之間,我們玩過的例子。
卡爺爺(eric carle)的書,我們在初期讀過很多,圖大,畫面不複雜,顏色鮮豔,又朗朗上口的。
the very busy spider,我們就用紙殼子做了個蜘蛛,用鞋帶做網,把家裡的仿真動物都請了出來,邊讀邊操作:「moo moo said the cow,want to eat some grass?」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我在網上找了點素材,玩了個影子對對碰,玩的過程中,還可以強化這些詞彙的說法。
A house for hermit crab,按一個手掌印做寄居蟹的身體,再把故事裡出現的海洋生物都剪下來,邊講邊粘到寄居蟹的身上,做出來還挺好看。
little blue truck’s christmas,把樂高結合進來,做成藍色小卡車的樣子,然後跟著故事,給各種動物送去big ,tall ,short,fat的聖誕樹。
這樣玩起來,就很有沉浸感,娃也不會覺得讀書是一件無聊的事。
我屬於手殘的類型,只能做到這種程度。如果你們去小紅書或者能翻牆的,去ins搜一搜,能看到特別多驚豔的。比如用漂亮的積木搭出繪本中的人物,看的我少女心都泛濫不已。
第二招,戲精式
小娃也都不抗拒戲精。所以在初期給娃讀書的時候,真的要犧牲點肺活量。
一定要感情充沛,抑揚頓挫,升調降調都可以誇張一點。如果是兩個不同人的對話,可以稍微變一下音,讓娃有一種看劇的感覺。
最簡單的還可以多加點音效。安德魯第一本聽到嘎嘎笑的是,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宮西達也的那本。我和他爹都給他講過,講的時候,就配了好多「額,啊,嗷,滋」這樣的怪音,他就聽的欲罷不能,那時候還不到一歲。
用唱的也是個好招,廖彩杏書單裡的繪本都給了唱的版本,隨時就可以來上一段。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好多古詩也用唱的,是勾人的妖精啊。
長大以後,還可以用演的,比如之前牛津樹有一本講變魔術的,安德魯就自己擺了個攤,演起來了,還能順便複述故事。
第三招,主題式
這個可以跟遊戲式結合起來。
看到手巧的仙女製作的主題櫃,美的我都想住進去。
做不出來這種也無所謂,我之前發過很多主題書單,比如季節性的,節日性的,都可以應景的讀起來,在環境的薰染下,娃的接受程度也會隨之升高。
比如冬天了,下雪了,我們就讀起來冬天主題繪本:初雪已至,冬天的這把雞飼料可以查收了
馬上聖誕節了,街道商場的氣氛都很濃了,那就聖誕主題繪本拿出來:我能想到最浪漫的聖誕禮物,就是送你。。。一張聖誕書單!哈哈哈哈
娃如果對什麼主題感興趣了,馬上去找對應的書,興趣點在哪就打哪,事半功倍。
說到這了,我就要跳出小娃,說幾個大娃小娃都適合的招。
這裡會涉及幾個常見的情況。
第一個情況:我家娃就是喜歡讀某一本或幾本書,其他的一概不讀。
首先,這不是什麼壞事。誰還沒有個特別執著喜歡的東西了,比如我就看了N遍臺版的流星花園,臺詞都會背了,還是看不夠。
有獨寵一本書或幾本書的現象,至少說明,娃對書是投入感情了。
這樣的情況,先是滿足。多給讀幾遍,多費點口水,別急著把娃從喜歡的東西身邊拽走。
再說個我們小區群裡的故事,這家娃已經上小學了,特別愛讀米小圈,她老母開始就有點嫌棄,喂喂喂,不夠高大上啊,世界名著了解一下啊!
娃的老師就說了:「讀米小圈就不叫閱讀麼?養成習慣更重要啊。你總讓她捧著世界名著,不符合她年齡,她沒共鳴,她憑什麼覺得看書比看電視好玩?」
於是,這位老母就放開了,由著娃的興趣讀。你猜怎麼著,娃讀完米小圈,讀各種童話,讀完童話,讀世界名著小童版,還有一堆從前想都不敢想的科普也開始感興趣了,讀到停不下來。
一般安德魯出現這種狀況的時候,我會提前跟他商量好,「你想讀這幾本啊,沒問題,那我先讀完這幾本,讀完就要讀這幾本了啊(我選的)」
有時候,讀完我選的,他又上癮了,有了新寵。
有時候,就實在是不想讀我選的,不讀就不讀了,放一放,過段時間再拿出來可能就喜歡了;就算一直不喜歡,也無所謂,何必為了一本書,而破壞對整個「森林」的興趣。
第二個情況:中文很強勢了,很難引入英文閱讀。
這裡要考慮幾個問題,為啥很難引入了?
是因為就是排斥英文?
這種情況就得費費神,每天先堅持讀1-2本(數量依娃的情況定),之後再慢慢增加,養成習慣先。
還是因為娃聽不懂?
這種就得翻譯啊,不要總考慮什麼英文思維,如果你全家都是中國人,生活在中國,平時說的也是中國話,上的學也說中國話,談英文思維真是有點「想太多」。
翻譯,或者說解釋,是確保娃能理解意思,但沒必要逐字的翻譯,如果這個字是個名詞,動詞,比如antelope,給娃翻譯一下是羚羊,這沒問題;如果這個詞是the,for這種,你沒法說出一個準確意思的,一筆帶過就行了,不會影響整體意思的理解。
繼續說為啥難引入?
還有可能是因為素材不喜歡?
講分級閱讀的時候,我把各個分級的特點都介紹的很清楚了,目的就是讓大家根據自己娃的興趣去做選擇。
沒有必須要讀的分級,只有適合你家的分級。
我就拿牛津樹和RAZ舉例。牛津樹是故事性的,而且是人物都相同,像連續劇一樣的故事性的,娃整體的喜愛程度就是很高。
RAZ,很平鋪直敘,畫風也很直男,很多小娃就是覺得很無聊,不喜歡。
兩歲多的時候,我給安德魯讀RAZ,他雖然不排斥但也無感,讀過就讀過了。現在四歲多,我們返回低級別練自讀RAZ,這時候他知識的儲備,生活的體驗都更豐富了,每讀一本,他都要跟我討論好久,跟兩歲是完全不同的狀態。
所以,不喜歡沒必要硬逼,尤其是小娃,去找喜歡的就好了,等到年齡增長了,以前推進的很費力的,都有可能變得很輕鬆。
第三個情況:我家就是不愛讀書。
前幾天在幼兒園接安德魯,排隊的時候,前面兩個女的在聊天。
一個就說另一個家娃特別特別愛讀書,老大愛讀書,帶動的小的也愛讀書,爸爸也愛讀,全家就很有氛圍。
再說到自己,就說,我家娃不行,就是不愛讀。
我特別怕這種,包括評論裡,我也最怕遇到這種。
為啥呢?
首先,語氣和態度裡就已經透露出「我家就是不行了」,「我咋弄也不好使了」,一種喪,想放棄了,不想去挖掘原因了,不想去改進方法了的狀態。
自己的精氣神都沒有了,還拿啥去帶動娃呢?
其次,真的沒有說清楚娃為啥就不愛書了,沒有足夠的信息,讓別人出意見都難出,又不是大仙能掐指一算的事兒。
所以,這種情況真的要沉下心想一想,娃到底為啥,是讀書的環境不夠安靜?之前逼著看書有情緒了?選的書都不是他想要的?每次讀書的時間太長了,大大超過了他能專注的時間?讀的沒吸引力?找原因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