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西遊」故事的題材有著各種各樣的改編,以及諸多的解構。但是,三十多年過去了,人們最懷念的依舊還是86版《西遊記》。
離2017年已經整整三個年頭了,楊潔導演也早已離我們遠去,而她所留給我們的又是怎樣的一份禮物呢?下面,我們就嘗試著重走她的「取經之路」,一起走進電視劇86版《西遊記》中來尋找答案。
(圖為:楊潔導演、六小齡童及馬德華一起討論劇本)
2017年4月15日8時39分,86版《西遊記》的總導演楊潔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8歲。對此,六小齡童、馬德華等當年《西遊記》的主創人員都紛紛發表了微博,以此來懷念這位老藝術家。4月21日上午,楊潔導演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她的同事和朋友們,還有很多的市民都手捧著鮮花來送她最後一程。
(圖為:楊潔導演遺體追悼會現場)
(圖為:馬德華參加楊潔導演遺體追悼會)
楊潔導演走了,思念她的不只是她的愛人和親人,也不只是她的「西遊」劇組,她的離去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懷念至深。之所以懷念,就是因為她曾經留給我們的那份厚禮——《西遊記》。
作為一個中國人,相信大家都看過《西遊記》,但這個《西遊記》其實並不是指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吳承恩的原著,而是指楊潔導演所拍攝的86版電視劇《西遊記》。這部電視劇改編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同名文學古典名著,自1982年開始拍攝,歷時6年零兩個月完成。
(圖為:楊潔導演和劇組工作人員拍攝現場)
可以說,《西遊記》是中國第一部以神話題材為主的電視劇。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立刻就轟動了全中國,不僅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同時還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直到現在,各個電視臺也依然還在熱播。據不完全統計,86版《西遊記》從正式開播到現在,三十多年時間裡,已經被各大電臺重播過三千多次,而如今,這個數字依然還在逐年增加。
三十多年過去了,這部劇仍在螢屏上熱播,而不管我們看過多少遍,只要在換臺的時候遇到它,相信大家一定都和我一樣,仍然會停下手裡的遙控器,忍不住再多看它幾眼,《西遊記》影響的不只是一代人,而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集體回憶。
(圖為:楊潔導演和唐僧師徒四人正在講戲)
其實,楊潔導演並不是將「西遊」題材搬上熒幕的第一個人。86版《西遊記》拍攝之前,早在1978年時,日本的NHK公司就已經把古典名著《西遊記》改編成為了電視劇。但是,劇中的唐僧是個女人,如來佛祖也是女人,而觀音菩薩卻是個男人,劇中的銀角大王變成了女人,還和金角大王成為了一對十分恩愛的夫妻。
(圖為:日本版西遊記唐僧師徒劇照)
(圖為:日本版西遊記觀音菩薩劇照)
(圖為:日本版西遊記如來佛祖劇照)
(圖為:日本版西遊記銀角大王劇照)
對於這樣的版本,我們中國人當然是不會認可的。在86版《西遊記》播出之後的三十多年時間裡,對於《西遊記》的改編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大話西遊》、《三打白骨精》以及《大聖歸來》等眾多經過改編的影視作品,可謂是層出不窮,且票房和口碑也都不俗。
這麼多年來,人們對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故事的熱愛,儼然已經令「西遊」成為了一個熱門的IP。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影視作品,「西遊」題材一直都是拍了又拍、翻了又翻。這些作品從內容上看,都有著眾多的解構和大膽的改編,從拍攝技術上來看,也早已經和國際接軌了,當然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大眾所喜愛的精品。但是,最後我們會發現,似乎大家仍然會將心底裡最柔軟的那一部分的感懷,留給86版《西遊記》。
是的!這部在今天看來色彩並不鮮亮,而且還顆粒感十足,特技原始而又粗糙的拍攝於30多年前的電視劇《西遊記》,永遠都是我們最經典的共同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