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金融App治理周年AB面:多數加速備案 少數痼疾難除

2020-12-26 中國財經時報網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嶽品瑜 劉四紅

從2019年底央行部署加強移動金融App管理以來,移動金融App綜合治理已過去一周年。12月24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從這一年整改情況來看,行業合規進程整體加速,大部分機構就通報問題及時整改,且多數機構根據監管要求按部就班進行備案。不過,截至目前,也仍有少部分機構存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或出現整而不改情況。

A面:加速推進備案

移動金融App備案試點工作自2019年底拉開大幕後,機構備案正加速推進中。根據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以下簡稱「互金協會」)披露,在今年6月、7月、9月、10月,相繼有四批通過備案的App名單,共202款移動金融App。此外,12月3日,互金協會另公布了最新一批擬備案名單,共包括169款App。

從名單來看,通過備案機構主要以銀行類機構居多,此外也包括基金、保險、消金、支付、信託、金融科技及小貸類公司。備案推進期間,互金協會表示,將在全國範圍內分批組織開展App備案推廣,逐步落實風險信息共享、投訴處置機制、黑白名單、違規約束等自律管理工作。

截至目前,備案工作開展一周年之際,互金協會信息科技部負責人李健表示,已有4000餘家金融機構在協會備案系統註冊,擬申請備案的App近2000餘款。粗略計算,在2020年超過1000款App進行過整改。

金融行業移動App安全問題2020年引發監管高度關注。一方面,早在備案初期,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就指出,一些金融機構App存在安全防護能力參差不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仿冒釣魚現象突出等問題,各機構要建立App安全管理全程覆蓋機制,相關部門要建立健全客戶端軟體監督處置機制;另一方面,在2020年App專項整治行動中,包括工信部、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各地通信管理局、公安機關也陸續發布違法違規App名單。從通報情況來看,移動金融類App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已成業內頑疾。

在多位分析人士看來,整治至今,儘管只有一年的時間,但從移動金融備案以及違規App整改情況來看,移動金融App治理已初見成效。

正如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指出,從今年移動金融App治理情況來看,工作進度超過預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一方面,機構開始大幅重視App合規工作;另一方面,用戶也提升了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強制索要權限」「註銷不了的帳戶」等一些App頑疾得到大幅整改。

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孫揚進一步稱,移動金融備案工作實現了對移動金融App組件、代碼和數據的檢測機制,並發布了通過備案的移動金融App名單,這有利於幫助老百姓識別安全可靠的移動金融App;同時,各部門持續發布了違規App名單,對問題整改進行了有力的督促,這些也將對機構整改違規行為有很大幫助。

B面:仍有少數整而不改

整體來看,目前大多移動金融App在合規意識上得到了很大提升,且在隱私政策的更新與明確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不過,根據北京商報記者往期評測以及相關部門通報來看,仍存在機構腳踩紅線、甚至整而不改的情況。

其中一大痼疾就是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其中,既有移動金融App在用戶申請信貸過程中,超範圍收集信息,且通過捆綁概括、捆綁式授權勾選,違規向第三方共享用戶個人信息;此外,還有在用戶明確表示不同意收集某類個人信息的情況下,仍有App通過其他途徑違規收集,或幹擾用戶正常使用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這一年的整改過程中,不乏有同一機構被多次點名存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侵害用戶權益,且多次被通報仍存在整而未改情況。

「移動金融App治理核心問題就是個人信息違規收集,很多App屢犯不改,而且會改頭換面,用各種偽造的藉口收集個人信息,收集這些數據用於某些用途真是必要的嗎?這需要監管部門進一步核實,也需要相關機構提供真實的數據化證據。」孫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除此之外,金融App背後是否有金融業務資質,也需要多個金融監管部門開展聯合排查。目前不乏有各種打擦邊球的行為,建議後續能積極應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技術,提升移動金融App的檢測效率。

「目前要對全國移動金融App進行檢測,是很有難度的。如果必要的話,可圍繞移動金融可信公共服務平臺,建立面向全國的官方移動金融App分發渠道,通過集中式的控制模式,對移動金融App進行實時掌控。」孫揚稱。

針對移動金融App頑疾,蘇筱芮同樣建議道,可以從監管科技與頂層設計兩方面推進。一方面,可以通過監管科技水平的提升來加大對移動金融App的監測,從事前、事中階段介入App非法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的案例;另一方面,可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由頂層制度明確協會等組織的工作地位,設立金融消費者有關App的投訴舉報渠道。

事實上,針對屢屢違規行為,相關監管方已重拳出擊。例如針對問題嚴重且不及時整改的App運營者,已經予以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罰。

12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介紹,截至目前,已經對52萬款App進行了技術檢測工作,發現了一批有問題的App,責令1571款違規App進行整改,公開通報了500款,對整改不到位的及拒不整改的直接下架,涉及120款。

後續:違規App加速退出

移動金融App治理,仍將持續進行。工信部有關負責人指出,明年初仍將繼續開展為期半年的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

此外,李健表態,移動金融App的備案管理和風險治理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接下來,協會將研究制定《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體備案管理自律公約》,完善投訴處置模塊等,進一步完善移動金融App行業自律管理方式。

在分析人士看來,移動金融App後續將納入常態化監管的工作範圍。蘇筱芮稱,後續整治中,建議明確各部門監管分工職責,消除傳統金融機構與網際網路巨頭存在的監管套利。

「金融監管保護金融消費者、整治移動金融App市場亂象的決心是非常堅決的,措施很具體,執行力也很強,而且會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工信部門、網信部門聯合作戰。」展望後續,孫揚則認為,移動金融App市場將現大退潮。一些沒有金融許可資質,違規宣傳和推廣金融產品的移動金融App將加速退出市場,移動金融App陳列五花八門金融產品的時代也將過去。

針對下一步整治,孫揚建議,可構建移動金融App檢測的天網,所有的移動應用商店都必須和移動金融App備案系統、可信公共服務平臺和風險檢測平臺對接,所有移動金融App在上架應用商店之前,必須要帶有互金協會相關的認證標誌,這樣才能做到聯合防範金融風險。

整治風暴下,另對從業機構,孫揚認為,機構需要遵守好金融監管關於移動金融App在個人信息保護的要求,將移動金融App管理的相關規定向業務部門、科技開發部門、法務部門和品牌宣傳部門傳遞到位,做到每個環節都合規,這樣開發出來的移動金融App才會安全、可靠、合規。

蘇筱芮則稱,從業機構方面,需要及時關注法律法規,按照監管要求做好各項備案與整改工作。從監管信號判斷,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已成金融監管全新課題,建議各機構充分重視監管信號,成立專項組來穩步推進技術方面的合規工作。

相關焦點

  • 移動金融App治理周年:多數加速備案 少數屢犯不改
    移動金融App治理周年:多數加速備案 少數屢犯不改
  • 首批移動金融APP備案出爐 違規約束等自律管理工作
    5月19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對首批擬備案的33家機構的73款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體名單予以公示,這是自去年底金融協會啟動客戶端軟體實名備案工作以來公布的首份名單。記者注意到,這份名單涵蓋了銀行類、金融科技公司類、第三方支付類、消費金融公司及網絡小貸公司類等多個領域的APP產品。
  • 交通銀行、麥咭TV等多款金融App違規被工信部通報
    其中,微眾銀行旗下「小鵝花錢」微信小程序涉嫌私自收集個人信息、帳號註銷難等問題。交通銀行信用卡App「買單吧」存在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不給權限不讓使用、過度索取權限、帳號註銷難等問題。小花錢包、還唄涉嫌私自共享給第三方的問題。
  • 極光Q3網際網路報告:移動網民人均安裝app總量56款
    極光(Aurora Mobile, NASDAQ:JG)發布《2020年Q3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數據研究報告》,從整體app市場概覽、飆升榜熱點app、熱點分析、細分行業觀察、app流量價值總榜、app滲透率總榜等角度全面呈現2020年Q3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方方面面。極光觀點:1.
  • 潮州市市長何曉軍:數據治理強化地方金融服務與監管
    目前,廣東省僅備案的地方金融機構就超過1.5萬家,僅靠十多名監管人員通過傳統方式進行不定期現場檢查和分析企業財務數據,難以及時發現違規行為以及潛在風險。此外,隨著混業經營的快速發展,金融體系內在關聯性不斷強化,比如,銀行資金通過各種途徑大量湧入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領域。
  • 一站式金融服務APP下載_一站式金融服務APP手機版下載_18183軟體下載
    這是一款一站式金融服務APP,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安全、高效、便捷的金融生活平臺,方便用戶的線上線下支付,還提供其他生活繳費、眾籌購物等等功能,方便用戶的生活所需。
  • 除甲醛根本就是個坑,自己做不香嗎?何必要找治理公司
    新房裝修完,不管是自己處理還是找治理公司,新房除甲醛已經成為了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個現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傾向於找治理公司來做甲醛治理,感覺會比自己處理來的效果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甲醛治理公司真靠譜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 超百家金融機構集聚金雞湖畔論道「未來金融」:科技賦能讓金融更懂你
    中國建設銀行蘇州分行金融科技部總經理徐臻介紹,移動服務艙相當於一個24小時在線的小型銀行網點,除現金業務外,其餘業務均能受理,但布設成本大大降低。「科技應用給金融行業帶來的改變正從量變走向質變。未來甚至連移動服務艙都不需要,原本在銀行網點才能享受的服務,通過手機等終端就能隨時隨地的觸達客戶。」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黨委書記宋靈恩說。
  • 提升治理水平應緊盯關鍵少數
    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證監會決定開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筆者認為,專項行動聚焦於公司治理的核心點——上市公司關鍵少數的執業行為,進行規範、引導、整改,對於違規行為確有釜底抽薪之效。只有關鍵少數真正「自我確立」了合規運作、勤勉盡責、平衡發展的理念,上市公司治理才能真正立得穩、行得遠、跳得高。首先,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是一場硬仗而且是持久戰,只有讀懂和激發上市公司內生動力,才能讓公司治理始終保持向上勢頭。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身處資本市場優勢發展地位的上市公司,有能力也有動力通過完善公司治理搶佔發展高地。
  • 陸書春:疫情下金融科技發展的優勢與展望
    此外,金融服務大規模線上化遷移的內生需求,以及第五代移動通信(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深入推進的外在動力,共同推動加快行業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加強金融數據安全融合等方面的進程。
  • 揭秘移動網站搬家工具SiteApp
    對於移動網際網路,多數網站經營者和技術人員是愛恨交加。一方面,移動網際網路勢不可擋;另外一方面,由傳統PC網際網路向移動網際網路的轉型升級,成本巨大。而在第二期百度雲技術沙龍「西二旗夜話」上,技術大佬們給出了一個「以技術手段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百度雲基於Site->App技術推出了移動網站搬家工具SiteApp(https://siteapp.baidu.com/),使成本高昂的手機站轉換成為過往雲煙。在移動時代,人們更傾向於通過智慧型手機上的App來訪問網際網路。
  • 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應緊盯關鍵少數
    12月11日,證監會表示,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證監會決定自即日起開展上市公司治理專項行動,專項行動聚焦三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強化公司治理內生動力,通過公司自查、現場檢查、督促整改,督促上市公司將整改薄弱問題和提升治理水平結合起來,以整改促提升,不斷增強上市公司自我規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意識,形成上市公司規範治理的長效機制。
  • "bilibilipay"相關域名備案,B站也要搞支付了?
    (原標題:"bilibilipay"相關域名備案,B站也要搞支付了?)根據工信部域名備案管理系統顯示,上海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於1月4日完成對「bilibilipay.com「,」bilibilipay.cn」等域名備案。
  • 暢享移動金融時代 宇信科技上線YUMP平臺
    移動金融是智能金融服務的重要分支,移動能力是未來銀行的關鍵。隨著通信與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傳統金融逐漸被移動金融替代,移動智能化時代加速來臨。以手機銀行為代表的移動金融系統作為打通銀行業務的鑰匙,需要進一步更新與完善,實現新的替代功能。
  • 白皮書:黑灰產業鏈治理不足 加劇金融犯罪高發態勢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陳杭)23日,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發布第五輯《金融檢察白皮書》,通報辦理的金融犯罪案件情況。白皮書顯示,金融犯罪黑灰產業鏈治理不足,加劇金融犯罪高發態勢。應加大對治理力度,建立法治、科學、系統、均衡的金融監管模式。
  • 極光:2020年Q3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數據研究報告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細分行業觀察、app流量價值總榜、app滲透率總榜等角度全面呈現2020年Q3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方方面面。極光觀點: 第三季度,移動網民上網時長進一步回落: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移動網民人均app安裝總量下降至56款,人均單日app使用時長下降至5.4小時,但相對去年同期仍有0.5個小時的增長
  • 大慶坪鄉整治交通頑瘴痼疾再發力
    紅網時刻12月17日訊(通訊員 鄧鵬 黃潔)為進一步營造交通問題頑瘴痼疾整治的濃厚氛圍,近日,大慶坪鄉多部門在全鄉範圍內多措並舉深入開展交通問題頑瘴痼疾宣傳活動,全方位助力農村交通安全。橫幅標語全覆蓋,營造頑瘴痼疾整治氛圍。
  • 【動態】VKontakte&YeahMobi深度合作 加速全球移動布局
    到現在為止,俄羅斯電子商務市場仍然是一個開放的市場,沒有任何一個電子商務運營商的市場份額超過了4%,這一巨大的蛋糕吸引了電商平臺和零售紛紛角力於網上零售業務,因此升級物流、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可以全面挖掘當地電商潛力。近年來,進行跨境購物的俄羅斯人越來越多,中國的速賣通、阿里巴巴和淘寶等電商平臺受到俄羅斯網購者的歡迎,B2C等外貿電商正在改變中俄貿易的格局。
  • 創新監管策略,構建金融科技生態治理體系
    本文從生態治理視角入手,為平衡創新與監管提出了新的思路,即建立生態內部治理與外部監管創新的治理體系,從價格競爭、數據競爭轉向系統性的生態內外部治理,實現產業的整體共振與可持續發展。大型網際網路金融科技企業涉及領域廣、行業多,一旦出現風險,容易迅速引發大面積的風險傳染;服務群體多,容易出現羊群效應;此外,金融科技企業間技術、算法的應用與趨同可能會引發並放大系統性風險,為監管當局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針對此,我們認為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需要從價格競爭、數據競爭轉向系統性的生態內外部治理,實現產業的整體共振與可持續發展。
  • 少數金融監管幹部同不法商人相互勾結,蛻變成監管秩序破壞者
    作為金融領域的「守門人」,監管者能否依規依紀依法正確履職,對強化金融系統管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少數金融監管幹部同金融機構從業人員、不良企業主相互勾結,為謀取私利濫用監管權力,由秩序維護者淪為破壞者,嚴重損害監管權威性和嚴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