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雍正帝六子弘曕人生結局安逸,真歷史卻是場悲劇!

2020-12-22 東院景明

弘曕,這一原本沒什麼知名度的歷史人物,卻通過《甄嬛傳》這麼一部電視劇為不少人熟知。弘曕,在電視劇《甄嬛傳》中的身世,為甄嬛與果郡王允禮的私生子,是甄嬛在被雍正帝罰到宮外的甘露寺去修行期間,與果郡王產生感情後所懷。這個秘密,就連允禮本人到去世前都不曾知曉。當然,雍正皇帝也不知曉,因此,弘曕一直以六皇子的身份在宮中長大。後來,甄嬛為了保護弘曕的安全,扶持弘曆為帝,而弘曕則過繼給了果郡王,繼承其封爵與家業,從此過上了平安無憂的生活。

《甄嬛傳》中的弘曕

《甄嬛傳》中,對兒子弘曕的人生安排,甄嬛的高明之處無不令人讚嘆。可歷史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從史學角度來講,弘曕這一劇中人物並非虛構,歷史上的雍正皇帝確實有弘曕這麼一個兒子,也為雍正皇帝第六子,序齒排行為第十子,而且也確實最後過繼給了果郡王做繼子。確切來說,弘曕這一歷史人物的存在真實性確定無疑,但是,在故事情節的安排上,《甄嬛傳》所演繹內容與歷史的出入還是比較大。

弘曕身世,歷史上真如《甄嬛傳》那樣撲朔迷離嗎?

歷史上的愛新覺羅·弘曕(1733年6月11日—1765年)真正身世,他的生母並非甄嬛,而為謙妃。

甄嬛的歷史原型為清世宗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也就是熹貴妃,是乾隆皇帝弘曆的親生母親。

甄嬛歷史原型:清世宗孝聖憲皇后鈕祜氏

弘曕的生母謙妃(1714年-1767年10月16日)姓劉,劉氏,屬於管領劉滿之女,於雍正年間過內務府選秀入宮,從最開始的應答,到常在,再到貴人,直到生下弘曕後,才被欽定為謙嬪。《世宗憲皇帝實錄》記載,雍正十一年 (1733年) 六月十二日,雍正帝諭大學士等:

「劉貴人晉封為嬪,其應封字樣,著選擬具奏」。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皇帝登基後,謙妃被尊為皇考謙妃。

弘曕生母謙妃

由此而論,《甄嬛傳》中不論甄嬛與果郡王允禮的關係,是否在歷史上真的發生過,但真實的弘曕都不會是熹貴妃甄嬛與果郡王允禮的私生子。此外, 果親王出生於1697年,相比熹貴妃的年齡要年長5歲,而且,甄嬛在雍正還沒有繼承帝位的時候就嫁給了當時還是雍親王身份的胤禛,從這些去判斷,熹貴妃和果郡王允禮不可能發生感情瓜葛,更不可能生下兒子。

《甄嬛傳》中的甄嬛與果郡王

因此上說,我們平時看電視劇,切不可拿它當真正的史書看待,畢竟,除了參考部分歷史外,其中虛構的情節太多,畢竟,它是從娛樂大眾的角度出發,來闡明古代人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以及民族文化的某些道理,於是,東拉西扯一下,甚至虛構一下,只要劇中情理講的通,不對歷史中的重要人物造成顛覆性的大篡改,於輕微毫末間渲染下豐富下,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弘曕的人生,《甄嬛傳》的安逸結局和真實歷史相差究竟多大?

既然弘曕歷史確有其人,那他的真實人生究竟怎樣?我們一起來了解下真實的歷史究竟和《甄嬛傳》的安排差別有多大。

在大清歷史上,乾隆皇帝繼位的時候25歲,而弘曕周歲也只有2歲。當時,乾隆皇帝兄弟十人,在乾隆即位時就只剩下弘晝和弘曕兩個弟弟,因此,對於弘曕這個最為年幼的弟弟,乾隆甚至喜愛,也特別關照。

歷史上的弘曕

弘曕出生地在圓明園,因此他的乳名喚作「圓明園阿哥」。弘曕小時候很怕乾隆,每每見到乾隆,都會躲起來。一次,乾隆皇帝去圓明園內玩耍,看到弘曕,就召近前和他說話,誰知弘曕一溜煙就跑掉了。當時,乾隆皇帝雖然沒有責怪小孩子,但還是心裡不太高興的,為此事,他將太監罵了一頓。但這些小事,並沒有影響乾隆皇帝對小弟弟弘曕的喜愛。

清乾隆皇帝

為了培養弘曕,乾隆皇帝特意請了當時聞名遐邇的著名詩人沈德潛來當老師來教他,在沈德潛的悉心教導下,弘曕終學有所成,他博學多才,善詩詞,好藏書,時人稱讚弘曕「詩宗歸於正音,不為凡響」,而且弘曕書房所收藏之書,可與怡王府的明善堂相妣美。可見歷史上的弘曕應該是個比較有才學的皇子。

隨著弘曕漸漸長大,乾隆也開始委以重任。「乾隆十五年(1750)弘曕剛滿18歲,乾隆就讓他管理武英殿、圓明園八旗護軍營、御書處、藥事房。又過了兩年,乾隆皇帝又讓他負責管理造辦處事務。足見乾隆皇帝在一開始對這個弟弟的看重和信任。

後來,果郡王允禮去世,因為他生前兒女不幸夭折,並無繼承之人,於是弘曕被過繼給果郡王承襲其位。由於果郡王生前頗受皇帝信任,在乾隆即位後,果郡王允禮被任命為總理事務,賜親王雙俸,因此,允禮在諸王中算是較為殷富的。這時候,承襲了果親王的弘曕,由於年輕氣盛,再加上原本的王弟身份,性格上更多些浮躁,於是他人性的缺陷從此開始逐步顯露。

歷史上的果郡王允禮

弘曕個性的兩大「招禍」之處:

1、弘曕好積財富,放縱不檢。

繼承了果親王的弘曕,以前果親王允禮那裡繼承來的財富,原本已經夠為殷實,而人的貪慾若不加節制往往就這樣永不滿足,而弘曕顯露的性格弊端正好將此放大。

弘曕雖然繼承了果親王的全部產業,但他仍不知足,而是變著法子,想出不少佔便宜的歪招損招給自己積聚財富。

弘曕曾開設煤礦強佔平民產業,此事一度令乾隆皇帝極為不滿,但也沒怎麼爆發。後來,弘曕又欠人錢不還,並以協助債主通過販賣人參的方式牟利抵債,這使得王弟身份大失,也正是這件事,使得乾隆龍顏大怒下令徹查。經查,弘曕的個人作為,向來都是買極好的東西,如令各處遣關差購買蟒袍、朝衣、刺繡、古玩以及優憐等,而他卻只給人家很少的價錢。更令乾隆惱火的是,弘曕還私下找朝廷大臣給自己的門下謀取私人職位。

《甄嬛傳》中的弘曕

對此,乾隆皇帝斥弘曕:

「冥心幹預朝政毫無顧忌,一至於此,此風一長,將內務府旗員之不已,外而滿漢職官,內而部院司寺,勢將何所不可……朕實為之寒心。」

而對於弘曕來說,他對乾隆的屢次斥責總覺得不以為意,覺得自己是乾隆皇帝最小最疼愛的親弟弟,就真的犯點事,乾隆也就說說而已,而應該不會將他怎麼樣。於是,一步步,將錯就錯就這麼一直胡鬧到乾隆皇帝忍無可忍。

2、弘曕恃寵自傲,我行我素。

弘曕因特殊的王弟身份,從小被乾隆寵愛慣了,在做了果親王后,更加恃寵自傲,我行我素。

一次,弘曕奉命前往盛京恭送玉碟,他卻上奏要先去打獵,而後再去盛京。這些我行我素的習慣,也都引起乾隆對他的日益不滿。而這些習慣在弘曕看來,他覺得自己就是那樣,也無傷大雅,從來沒想過要收斂一下,畢竟皇帝是自己的親哥哥嘛,就是晚到會那還能怎樣?

因弘曕的種種目無禮法,實在不像話的事情發生多了,乾隆皇帝心裡已經打算是時候要好好教訓下這個弟弟了。適逢弘曕母親謙妃壽辰,乾隆皇帝並沒有加賜稱祝。對此,弘曕憤懣不滿,將情緒表現在臉上,並向乾隆皇帝陳詞諷刺。此時,乾隆駁斥弘曕:

「坐擁厚,面侍奉母妃菲薄,反而常向母妃索取財物,為人子的能這樣做嗎?」

另外一次,圓明園「九州清宴」失火,這個地方離弘曕的住處也是最近的。這時候,諸王都紛紛急急忙忙趕著救火,而弘曕不但來的最晚,來了後還和皇子們嘻嘻哈哈的,沒有一點關念之情。

再一次,弘曕與弘晝到皇太后的宮中請安,並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而他所跪位置,剛好是乾隆皇帝平日請安所跪之處,對這件事,乾隆皇帝責備兩個弟弟「儀節借妄」。

《甄嬛傳》中的弘曕

尊榮獨享的弘曕,歷史為他這樣「悲情」結局!

也正是弘曕在繼承果親王之後的種種貪婪,以及目無禮法的越矩行為,終於招致乾隆皇帝對他下了最嚴厲的處罰:

「1763年九月初四日貝勒弘曕交罰銀一萬兩,九月初九日廣儲司奏為銷毀親王金寶一顆。」

從此,弘曕由郡王降為貝勒,並罷免了他所有的官職,就連弘晝也因此前和弘曕於皇太后前「跪坐無狀」,一併被罰王俸三年。

討及弘曕的個性,基本可以用「得勢不可一世,失勢一蹶不振。」來形容。

在弘曕被乾隆皇帝懲戒革職後,他從此鬱鬱寡歡,閉門不出,而且一病不起。

弘曕在病危時,乾隆皇帝親自前來探視,弘曕在衾褥間不停地向乾隆皇帝叩首謝罪。乾隆因此被手足之情打動,嗚咽失聲,拉著弘曕的手說:

「我因你年少,故而稍加處分,以改變你的脾氣,想不到你會因此得這樣重的病。」

之後,乾隆皇帝下令恢復弘曕郡王的封爵,但遺憾的是,不久後,乾隆三十年(1765)三月初八日申時,弘曕因病離開了人世。年僅33歲

對於弘曕的離世,乾隆極為痛惜。乾隆皇帝不但給他做了詩文,而且還將其鐫刻在弘曕園寢的石碑上。大意是這樣說的:

我(乾隆)其實是十分愛惜你這個弟弟(弘曕)的,因不想讓你一錯再錯鑄成不可挽回的大錯,才給了你輕微的處分,目的是幫你糾錯並加以改正,而且在南巡路上,我半路聽到你患病的消息,就立刻稟告太后恢復你的爵位,重新封為郡王,也希望你在聽到這個消息後病情可以有所好轉,誰料想,你竟然是如此的弱不禁風,就好像一顆嬌嫩的枝條被春風吹折了後,菜葉上的露水很快為風吹乾,自己迅速枯萎了。當驛站的快馬將這個不幸的消息傳來,更加增加了我的悲痛。

《甄嬛傳》中的乾隆皇帝

結語:

回顧歷史上真正的弘曕人生的前前後後,他很榮幸,生在帝王家又深得乾隆皇的喜愛,也不曾遭遇什麼王子儲位爭鬥,遺憾的是,縱然乾隆皇帝對弘曕這個最小的弟弟,從始至終都是十分顧念兄弟手足之情的,只不過,對弘曕個性中流露出的致命弱點,以及面對乾隆皇帝的屢次訓誡不以為然,因貪慾和驕縱,終於使得自己因積不善良久,而招致不可挽回的惡果,辜負了上天的厚愛和自己的整個人生。

『文/東院景明,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留言、探討,感恩關注!』

相關焦點

  • 《甄嬛傳》中甄嬛為弘曕選擇了安逸人生,歷史上弘曕結局怎樣
    電視劇《甄嬛傳》的播出,讓許許多多的人都喜歡上了甄嬛,無論是她的演技還是劇中的艱難創業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對甄嬛和果郡王的兒子結局如何,都是非常的關心。電視劇中的甄嬛為了兒子弘曕不被乾隆皇帝的疑心,在乾隆三年把兒子弘曕過繼給果郡王為繼子,也是為了弘曕能過上安逸舒適的人生。
  • 《甄嬛傳》中甄嬛為弘曕選擇了安逸的人生,歷史上弘曕結局如何?
    《甄嬛傳》中甄嬛為弘曕選擇了安逸的人生,歷史上弘曕結局如何?在《甄嬛傳》大結局中,千機算盡的甄嬛深信"父母之愛子女,必為之計深遠",果斷安排她親生的皇子弘曕入嗣果郡王一脈,要求雍正帝立四阿哥弘曆為太子,並要求四阿哥許諾,保弘曕一生榮華,這一番操作不可不謂之絕妙,然而如此就能保弘曕平安無虞嗎?歷史告訴我們,未必!
  • 《甄嬛傳》中甄嬛不讓弘瞻與皇位掛鈎,歷史上真實的弘曕結局如何
    在電視劇《甄嬛傳》裡面,存在著這樣的一個細節:那就是雍正去世前後,甄嬛選擇支持弘曆做新的的皇位繼承人,而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弘曕過繼給了果親王。那麼,甄嬛的這個安排是否有錯?並且在真實的歷史上弘曕的結局是什麼樣子的?甄嬛的選擇的正確性其實,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如同圍城那樣:在圍城內的人渴望逃離,但是,在圍城外的人卻渴望進去。
  • 雍正後宮:除了年貴妃,齊妃居然最受寵,而弘曕生母居然不是熹貴妃
    雍正未登基前,她是府中側福晉,地位僅低於嫡福晉烏拉那拉氏,雍正帝一繼位,就將她封為貴妃,後來晉封為皇貴妃,她是雍正朝首位貴妃,也是首位皇貴妃,而且她性情溫柔。但紅顏薄命,雍正繼位的第三年,她就病逝了,為雍正生下的三子一女也全部夭折,她與皇后一起陪葬於雍正的陵寢泰陵,可見雍正對她的感情。
  • 甄嬛與果郡王之子弘曕,歷史上真實的結局如何
    》中,甄嬛在果郡王臨死前,告訴他弘曕跟靈犀是你的孩子。用一句俗語說就是「這貨死早了」,結果導演一看這麼處理也行,讓果郡王帶著遺憾去世,更有悲劇色彩。    但歷史上真實的愛新覺羅弘曕,他的結局到底如何呢?  其實歷史上的弘曕並非甄嬛之子,他的母親是謙妃劉氏,在雍正兒子中排第六,但實際年齡排第十。
  • 《甄嬛傳》中的浣碧悲劇十足,歷史上的她又是一名怎樣的女子呢?
    前些年一部《甄嬛傳》可以說紅遍大江南北,從那時候很多人都成了甄嬛迷,在甄嬛傳中甄嬛有很多姐妹,有的好有的壞,我們今天說的這位是《甄嬛傳》中的浣碧,雖然她是個悲劇十足的人物,好不容易追求到自己喜歡的果親王了,最後還是隨果親王允禮死了。這說的都是電視劇,我們來談談歷史上的她又是一名怎樣的女子?
  • 《甄嬛傳》中果郡王的兩位福晉,歷史原型是誰,結局如何
    在古裝劇《甄嬛傳》中,果郡王是個很重要的角色。劇中不少女子,都傾心於果郡王,甚至包括女主角甄嬛。而甄嬛與果郡王的愛情令人遺憾,因為作為皇帝的妃子,甄嬛永遠無法與果郡王真正在一起。結果有一次皇帝舉辦家宴,皇后暗中命剪秋,在六阿哥湯羹中下毒,沒想到被孟靜嫻誤食。不過前面提到過,在書中孟靜嫻是被浣碧所害。在產下一子後,孟靜嫻毒發身亡。那麼《甄嬛傳》中果郡王的兩位福晉,歷史原型是誰,她們真的都不受寵嗎,還有她們結局如何?
  • 淺析《甄嬛傳》中愛新覺羅允禮從果郡王轉變為果親王的悲劇過程
    關於愛新覺羅允禮這個人,除了歷史上確實真有其人之外,小說改編為電視劇中暗藏的許多線索,也讓我覺得頗堪玩味。首先,或許很多人會思考:為何架空小說的時空,最後會選定改編為雍正皇帝時期?允禮真正受到重用,是到了雍正帝末年,歷史上說他深受寵信,又擅長書畫丹青,自號春和堂、靜遠齋,對於佛法有相當的研究,就連乾隆帝即位後,還授與他總理事務大臣,甚至以雍正帝的幼子弘曕為果親王嗣,可見相當受到康雍乾三朝父兄姪的重用。
  • 《甄嬛傳》《延禧攻略》中的六阿哥弘瞻到底是不是雍正親生的?
    愛新覺羅·弘曕(1733年6月11日—1765年),雍正帝第六子,序齒排行為第十子。生母為謙妃。他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果親王允禮的繼子。這樣允禮「在諸王中較為殷富,弘曕既得嗣封,租稅所入,給用以外,每歲贏餘,不音矩萬」。允禮去世後,弘曕承襲了果親王,年輕位尊的弘曕漸漸有了一些浮躁,給自己造成了不可收拾的惡果。
  • 甄嬛傳:原著中靈犀公主的結局,愛上不該愛的人,最後悲劇收場
    看過《甄嬛傳》的小夥伴們就知道,甄嬛生下朧月公主後,就去了甘露寺修行,後來還為果郡王生下了靈犀和弘曕這兩個雙生子。因為是雙生子,再加上甄嬛那時候備受皇上的寵愛,所以靈犀也成了皇上的掌上明珠。不過,自古以來,皇上的女兒不是和親就是籠絡下臣,靈犀公主也不例外。
  • 歷史上的甄嬛和果郡王到底有什麼關係?
    清宮劇《甄嬛傳》中,甄嬛和果郡王纏綿而又悽美的愛情故事,讓許多人印象非常深刻。那麼,歷史上的甄嬛和果郡王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 甄嬛傳:果郡王至死不知,女兒靈犀出家為尼,弘曕結局更慘!
    然而甘露寺的一段日子裡,果郡王屢屢照顧甄嬛,最終甄嬛被打動,甄嬛懷上了果郡王的孩子,也就是後來的靈犀和弘曕,只可惜,甄嬛和果郡王不能長相廝守,甄嬛只能把這個秘密藏在心底,直到果郡王死後,很多觀眾還在猜測,果郡王到底知不知道孩子是他的。
  • 甄嬛傳:高手對決,暗潮湧動,看懂開篇雍正帝跟太后的對話了嗎?
    楊角風談《甄嬛傳》第1期:毫無疑問,《甄嬛傳》是近年來,相當優秀的一部宮鬥劇,其出色程度與《雍正王朝》不相上下。兩部劇目前在豆瓣的評分均為9.2分,且都是講雍正帝的,一部很少涉及後宮,一部很少涉及朝政,但都是難得的佳作。
  • 甄嬛傳:甄嬛要報復皇上,為何戳破靜和的身份後,不提弘曕?
    #甄嬛傳#《甄嬛傳》最後,甄嬛和雍正做最後一次談話,當時雍正除了重病之外,還被葉瀾依下了毒藥,已經是病入膏肓,只是吊著一口氣,甄嬛因為果郡王的事,以及雍正之前把她當作替身,以及各種難以釋懷的不滿,都在這一刻作為了要殺雍正的最佳理由,尤其是雍正最重視的子嗣問題。
  • 雍正帝活到近花甲之年,孩子卻不多,竟只有這幾個女人為他生育
    雍正皇帝雍正帝雖沒有他的父親與兒子長壽,但也是活到了58歲的年紀。《如懿傳》中孝敬憲皇后在雍正帝之後去世是不對的。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生育皇四子愛新覺羅·弘曆。她十三歲入雍正的寶親王府,一直是一名格格的身份,但因生育的兒子弘曆頗受康熙喜愛,自此母憑子貴,得到雍正的重視。乾隆繼位後被尊為皇太后,她的一生順遂,享盡洪福,於乾隆四十二年逝世,享年86歲。敦肅皇貴妃年氏,是年羹堯的妹妹,而年羹堯又是雍正的得力大將。
  • 揭《後宮甄嬛傳》10大破綻(組圖)
    破綻四:成為太后的是乾隆生母《甄嬛傳》的大結局是,玄凌第四子繼位,奉甄嬛為太后。清朝史實是,雍正第四子弘曆繼位,尊生母熹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太后。徽號崇慶皇太后,移居慈寧宮。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崩,年八十六,累上尊諡曰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雍正帝在皇位繼承上有一項重大創新,那就是秘密立儲。
  • 歷史上的雍正皇后 是否如《甄嬛傳》中一般手段毒辣
    電視劇《甄嬛傳》將故事背景設置在了清朝雍正年間,所以咱們今天所討論的內容無關小說,只從劇集來討論。既然設置在了清雍正年間,那麼而皇后宜修的原型,也就是歷史上雍正的皇后烏拉那拉氏。與劇中手段毒辣的皇后不同,歷史上的烏拉那拉氏則是十分賢惠的。
  • 甄嬛傳:甄嬛至死不知,玉嬈為何在皇上面前說元澈和弘曕長得像?
    此時玉嬈接了一句:「乳母說弘曕和元澈像親兄弟呢。」皇上自己說的時候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可是現在乳母和玉嬈一說,皇上開始疑心了,仔細打量著元澈和六阿哥,說:「還真像!尤其是眼睛和下巴,還真是像。」從當時玉嬈拒絕皇上時就能看出,她的聰慧不亞於甄嬛,不可能不明白「弘曕和元澈像親兄弟」這句話帶來的結果,可她為什麼還要毫不顧忌的說呢?難道她不記得祺貴人告發甄嬛與溫實初有私情時差點害死了甄嬛嗎?
  • 清代歷史上年羹堯妹妹與《雍正王朝》《甄嬛傳》中的年妃有何不同
    年妃《雍正王朝》裡的年羹堯妹妹是個悲劇人物。那歷史上的年羹堯妹妹是怎麼樣的呢?一起來看看吧。歷史上的年妃並不是被冷落最後抑鬱而終,相反她深得皇上寵愛始於顏值雍正帝有詩讚曰「丹唇皓齒瘦腰肢,斜倚筠籠睡起時。畢竟痴情消不去,緗編欲展又疑思。」看來雍正的審美跟現在一樣,都是以瘦為美。
  • 甄嬛傳:崔槿汐和蘇培盛結局如何?伏筆早已埋下,不得善終
    蘇培盛和崔槿汐兩個人的組合給甄嬛的成功有著很大的助力,不過他們為甄嬛和四阿哥出了那麼多的力,最後的結局怎麼樣呢?雖然大結局並沒有明顯表現出他們的結局,但其實早已埋下伏筆。1. 蘇培盛和崔槿汐二人,聯手幫助甄嬛,輔佐四阿哥登基,但是結局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