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徵地拆遷,《民法典》有哪些新規定?

2020-12-27 沈玉潮律師

關於徵地拆遷,《民法典》有哪些新規定?

頒布《民法典》是法律界的一件大事,《民法典》作為生活百科全書,承擔著保護人民私人財產,保障生活穩定的職能。作為徵地拆遷領域的律師,今天特地跟大家分享一下《民法典》關於徵地拆遷的相關法律規定。

第一,明確增加了徵收過程中農村村民住宅的補償。《民法典》第243條第二款規定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徵地農民的 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徵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徵地農民的合法權益。該規定與新的《土地管理法》一致,2020年1月1日實施的《土地管理法》相較於2004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也針對農村村民住宅做了專門規定。

第二,新增居住權的規定。《民法典》第366條-371新規定了居住權,在此之前沒有關於居住權的相關規定。《民法典》將居住權規定為一種用益物權,居住權無償設立,當事人可以通過合同或是遺囑設立居住權,居住權設立應當依法登記。據此,居住權就是受法律保護的權利,那麼如果居住權人遇上徵收,該如何補償?承租人是否可以其通過租賃合同設立的居住權為由就徵收行為或是強拆行為提起訴訟?根據該規定很顯然是可以的,因此,廣大享有合法居住權的朋友在遇到徵收時要積極維護自己的權益。

第三,新增建設用地使用權到期後續費的規定。《物權法》第149條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民法典》第359條修改為:「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的,自動續期。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此前是自動續期無需繳納費用,《民法典》規定到期後要繳納費用。該規定是否會影響被徵收人所能獲得的補償。假設土地剩餘使用年限作為評估的一個要素時,到期續費就有可能降低被徵收人的補償。

以上是《民法典》涉及到的拆遷補償問題,與大家分享,如您有其他疑問或是不同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民法典》關於婚姻法的八個新規定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將正式實施,《婚姻法》等9部現行法律將同時廢止,一法出九法廢,那麼《民法典》對現行對舊《婚姻法》有哪些修改和完善呢?今天一起來盤點一下:本次《民法典》既有全新的規定如離婚冷靜期,也有對現有對舊的司法解釋規定的確認,也有對舊《婚姻法》對完善如離婚財產分割應當照顧無過錯方。本次《民法典》修改更加注重於維護家庭和諧與穩定,儘管有些規定比如離婚冷靜期目前來看存在較大爭議,但總體來看,《民法典》婚姻編的規定相對更加完善和進步。
  • 《民法典》被徵收人一定要了解,它和你息息相關!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實施。它的實施,標誌著我國對民事活動規範、民事主體權利保護等方面有了系統性規定,能夠更好地保障民事主體權益。作為專業徵地拆遷律師,我們的目光著落點總是在我們所從事的徵地拆遷領域,要知徵收與補償如何規定,且請看下文。《民法典》第117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 民法典是什麼意思?不是全新法律,也不是彙編,卻將影響你生活
    大家好,我叫畢文強,北京律師,也是我們北京市律師協會物權法專委會的主任,今天應該說是受北京市律師協會的指派,給大家做一個分享,《民法典》出臺以後對於我們徵收拆遷法律實務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做這個題目,我有兩點考慮:第一點:是《民法典》它對徵收拆遷法律事務實務的影響,它確實是一個全方位的,它不是某一點某一線。
  • 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25章)|「行紀合同」有哪些具體規定
    相關閱讀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24章) | 什麼是「物業服務合同」,有哪些具體規定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23章) | 「委託合同」規定的具體內容有哪些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22章) | 「倉儲合同」規定了哪些內容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21章) | 什麼是「保管合同」,都有哪些規定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20章第
  • 誰才是我的近親屬,《民法典》有了明確規定
    《民法典》對於親屬、近親屬以及家庭成員是如何規定的?父母、兄弟、姐妹公婆、兒媳、女婿三叔、六伯、七大姑、八大姨……這麼多親戚究竟誰屬於自己的親屬,誰又屬於近親屬,家庭成員又包括哪些呢?在這方面,法律的界定和我們的認知可能有所不同,《民法典》中新增了對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明確界定,成為搭建家庭關係中權利與義務的基石。第一千零四十五條:「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這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
  •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什麼情況下無效?什麼情況下可撤銷?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整個徵地拆遷程序中,被拆遷人籤署的最重要的一份文書。跟拆遷方談了三四輪,耗時幾個月,能獲得多少補償,得到什麼樣的安置,最終就看幾頁紙的徵地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所以,籤訂徵地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一件大事,被拆遷人應當十分重視。
  • 民法典,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纂」是在總結現行立法和司法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改革開放實踐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制度設計和創新。因為民法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要求完整性、系統性、協調性都要非常好。
  • 你知道《民法典》對民事主體——法人,有哪些規定嗎?
    民法典規定了法人的定義、成立原則和條件、住所等一般規定,並對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特別法人三類法人分別作了具體規定(《民法典》第一編第三章)。《民法典》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 民法典中的公法規範
    民法典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以權利為本位進行體系構建,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具有濃厚的私法屬性。與此同時,民法典中也存在大量公法規範,與私法規範相互影響、彼此配合,共同促成一部「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產權保護與徵收徵用  有恆產者有恆心,產權保護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基石。
  • 《民法典》將對新聞報導產生哪些影響?權威解讀來了
    清朗天空感受法治新生態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正式施行。「民法典時代」,新聞採訪將面臨哪些變化,是保護大還是約束多?民法典時代,媒體有哪些合理審核責任?《民法典》中關於新聞報導媒體合理審查義務的相關規定,基本涵蓋了媒體合理審核責任的類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國有關法律空白。《民法典》關於新聞報導媒體合理審查義務,在結合媒體報導實踐與傳播倫理基礎上,在人格權編關於名譽權的規定中,進行了具體化,大致分為三大塊。
  • 立哪些遺囑需要見證人?看看《民法典》是怎麼規定的
    這就意味著,將來不管是公證的遺囑,還是自書的,甚至是列印的,代書的,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遺囑的形式和內容的,時間在後的遺囑,就可以取代先前所立的遺囑。這一規定,其實有利有弊,利在於立遺囑人不必到公證機關去撤回或者變更已經訂立的遺囑,能夠避免訂立公證遺囑的繁瑣程序;弊主要在於老百姓自己訂立的遺囑的效力問題,如果不去公證處訂立遺囑,自己訂立的是否合法有效?
  • 民法典·天天聽(第2編第15章)|「地役權」都規定了哪些內容
    第三百八十四條地役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供役地權利人有權解除地役權合同,地役權消滅:(一)違反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濫用地役權;(二)有償利用供役地,約定的付款期限屆滿後在合理期限內經兩次催告未支付費用。第三百八十五條已經登記的地役權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註銷登記。
  • 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7章)|「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有哪些規定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第五百六十四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自解除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內不行使,或者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 《民法典》關於房子、婚姻及繼承等生活50問
    問:小剛尚年幼,家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被隔離,誰來照顧他?答: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民法典》第三十四條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3.
  • 《民法典》關於房屋、婚姻、繼承等生活50問
    問:小剛尚年幼,家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被隔離,誰來照顧他?答: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民法典》第三十四條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3.
  • 從法律實務角度解讀《民法典》人格權編
    一、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的規定有哪些亮點這次《民法典》的編纂,人格權獨立成編是亮點之一。不但如此,人格權編條文不少,對很多以前沒有細化規定的人權權進行了規定。肖像權,《民法通則》在規定上有一個前提,要求「以盈利為目的」。所以,法院在裁判是否侵犯他人肖像權,律師在準備證據證明是否侵犯他人肖像權的時候,需要「盈利為目的」的證據。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四)明確規定人格權受到侵害後的救濟方式《民法典》規定:"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民法典》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民法典》規定:"行為人因侵害人格權承擔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應當與行為的具體方式和造成的影響範圍相當。
  • 民法典中關於遺囑、遺產...
    民法典中關於遺囑、遺產、繼承…這些變化與我們切身相關! 5月28日,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民法典》正式施行以後,繼承相關規定將發生哪些重要變化呢?尚法君在這裡給大家做一個對比和梳理,以便大家能夠更好的理解相應規則。
  • 【學習民法典】關於房子、婚姻及繼承等生活50問
    問:小剛尚年幼,家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被隔離,誰來照顧他?答: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民法典》第三十四條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3.
  • 《民法典》元旦實施後,來看看打官司有哪些變化
    都市快報訊 2021年1月1日,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正式施行。7編1260條,幾乎囊括人一生中所有的民事行為。作為保護公民權利的宣言書,它的影響將貫穿我們的一生,事關每個人的生老病死、所慮所求。這幾天,浙江各地法院已有案件適用《民法典》進行辦理,讓我們來看一看有哪些變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