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劉會玲
日前,中化國際發布關於重大資產重組進展公告,公司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正達集團」)持有的江蘇揚農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揚農集團」)39.88%股權,同時揚農集團擬向先正達集團以102.22億元出售其直接持有的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揚農化工」)36.17%股份,先正達集團以現金支付前述交易對價。本次交易中,資產購買交易與資產出售交易互為前提條件。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尚需履行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的決策和審批程序,尚存在不確定性。
根據中化國際發布的收購預案修訂稿,本次交易前,中化國際持有揚農集團40.00%股權,為揚農集團的控股股東,同時揚農集團直接持有揚農化工36.17%股份,為揚農化工的控股股東。本次交易為關聯交易。據悉,寧高寧擔任中化國際控股股東中化股份董事長以及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化集團董事長,是中化國際的關聯自然人。同時,寧高寧擔任先正達集團的董事長。因此,先正達集團為中化國際的關聯方。本次交易完成後,中化國際將合計持有揚農集團79.88%股權。同時揚農集團不再直接持有揚農化工股份,揚農化工的控股股東將變更為先正達集團。
本次的交易標的揚農集團的主營業務為基礎化學品、精細與專用化學品、新材料、電子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氯鹼化工、芳香烴氯化硝化加氫、生物基環氧樹脂、芳綸特種纖維、電子化學品等五大主導產品系列,廣泛應用汽車、航空航天、5G等領域。
「中化國際收購揚農集團後,可以增強自身在細分市場的優勢。」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化工新材料是很多行業的基礎性生產資料,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隨著實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製造業產品要求的不斷提高,化工新材料的潛在成長空間廣闊。此次收購是中化集團對旗下各業務單位的一次結構性梳理,將揚農集團從先正達體系中剝離轉移到中化國際,更進一步理順業務單位之間的內部關係,減少內部資源浪費。
本次交易完成後,中化國際主營業務主要包括化工新材料業務及其他業務。其中,化工新材料業務主要包括高性能材料及中間體業務、聚合物添加劑業務;其他業務主要包括醫藥健康業務、天然橡膠業務及貿易業務。對於本次收購對公司產生的影響問題,中化國際在E互動中回復稱,「如本次交易順利完成,公司堅守『躋身頭部、打造科技驅動的創新型精細化工企業』的戰略目標,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交易完成後,公司將提升化工新材料和關鍵中間體優質資產的持股比例,進一步聚焦以化工新材料為核心的精細化工主業,持續拓展化工新材料業務。」
公開信息顯示,本次重組涉及出售的揚農化工為A股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農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於2002年4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揚農集團的農藥業務的管理平臺。揚農集團的農藥產品主要通過揚農化工實現對外銷售,揚農集團(除揚農化工)的農藥產品主要為吡蟲啉、啶蟲脒及多菌靈,與揚農化工的農藥產品不存在重疊的情況。2018年至2020年1-9月,揚農集團向揚農化工出售上述農藥產品的金額分別為4.18億元、4.03億元及3.26億元。
上述報告期內,揚農化工對揚農集團的整體利潤貢獻比例較高,但佔比均不超過50%。揚農化工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考慮36.17%股權比例)佔揚農集團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為46.26%、47.27%及46.90%。中化國際方面表示,「剝離揚農化工後,由於揚農化工具有完整的農藥產品銷售渠道及銷售團隊,因此揚農集團將繼續通過揚農化工對外銷售農藥產品,但是農藥業務將不再作為揚農集團的主要發展方向,不會再新增相關業務產能。未來隨著揚農集團碳三產業鏈的建成投產,農藥業務的收入及利潤佔比將進一步降低。」
「中化國際作為中化集團面向國際市場的經營平臺,在中化集團收購國際化學與種業巨頭先正達後,需要突出自身的市場優勢,減少與兄弟單位之間的業務重疊和內部競爭。」沈萌如是說。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董毅智表示,「化工新材料行業未來確實很有發展,目前也是處在一個較大的轉型期,因為新材料、新能源、農藥等領域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那麼這個階段巨頭之間就有可能進行相互的併購整合。」
」中化集團通過此前對農藥業務的成功整合,可以看出集團高層的策略,通過整合可以打通上下遊產業鏈。目前從體量上來看中化集團是沒問題的,但是在更高程度的產業整合上,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以及未來在國際上的市場份額及研發上都要下足功夫。「董毅智分析到。
《證券日報》記者就本次重組相關問題,採訪了中化國際董辦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對方尚未對此進行回復。
(編輯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