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婚更像沒斷奶的婚姻:太多利益算計,少了情感考量

2020-12-27 騰訊網

聽說在江浙一帶,最近流行起兩頭婚,雖然已經成了家,但是依然男不娶,女不嫁,兩家都各有婚房,「金風玉露一相逢」,然後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之後再生兩個娃,一個隨爸,一個隨媽。

這種婚姻狀態,如果是雙方自由意志的選擇,你情我願,各遂其心,外人也無權置喙。畢竟,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

但是,對於當事雙方來說,在做出這種選擇之前,很多問題和風險都要考慮清楚,你做哪種選擇都沒有問題,但前提是要想好,這種選擇是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還是更糟,以及能不能承擔為自己的選擇所要付出的代價。

首先是雙方各住各家,缺少了婚姻最重要的磨合,俗話說,居家過日子,哪有馬勺不碰鍋沿的,但也就是在這些磕磕碰碰中,彼此才會更加了解,也才會相互包容。而讓兩個人走到一起的,可能是愛情,但讓兩個人走到最後的,可能靠的更多的,還是親情吧。沒有朝夕相處,何談相濡以沫?

而且,不管現在如何,如果婚姻正常延續下去,將來終究還是要在一起的吧,等失去了各自父母的照拂,再共同生活的時候,很多矛盾和問題可能就會更多暴露出來,各自獨立慣了,很可能更不能忍受和包容。有一種說法,婚姻更像是一種「情感儲蓄」,正是每日相處匯聚的點滴日常之愛,彼此帶給對方的每一點溫情、每一份感動,才會讓婚姻變得更幸福、更牢固。如果現在都不想為彼此承擔更多責任,一旦面臨生活的難關和考驗,原本就脆弱的「情感銀行」很可能就更容易破產。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都容易各自飛呢,何況還不在一個林子裡。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過:「不成熟的愛: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成熟的愛: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婚姻也是如此,僅僅建立在需要基礎上的婚姻,一旦不需要了,又當如何?

還有就是,兩頭婚會讓小夫妻與各自的「原生家庭」聯繫過密,更容易讓雙方父母家人深度介入,把兩個人之間的矛盾,變成兩家人之間的矛盾。兩口子過日子,最怕的就是各自家人的各種摻和,就像作家劉震雲說的:「街上的事,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家裡的事,一件事扯著八件事。」兩口子之間的事情,本來可能很簡單,但因為家人的捲入,往往會變得更複雜、更激烈。所以,兩頭婚的前提,需要兩家人都得是明白人,都能夠通情達理、釐清界限,但說實話,這並不容易。

再者,長期不在一起,各自獨立生活的時間太長,如果缺乏信任,距離不一定產生美,但卻很可能產生猜疑,甚至產生外遇。「怎麼忍心怪你犯了錯,是我給你自由過了火」,在婚姻中,自由誠可貴,責任價更高。沒有責任的自由,不但輕飄,而且脆弱。

很多事情人算不如天算,萬一生了一個孩子後,生不了第二個怎麼辦?或者不幸失去了一個又如何?萬一生了三個又當如何?如果一男一女,到底誰隨父姓,誰隨母姓?孩子從小各自撫養,能否會得到完整不偏心的愛?彼此之間是否會彼此疏遠?這些問題如果不先考慮清楚,都會成為兩頭婚中不可測的變量。

在我看來,這種兩頭婚的形式,更像是一種沒斷奶的婚姻,子女捨不得離開父母,父母也不願離開自己的子女,雙方又都不願意改變太多原來的生活狀態,也不願承擔過多對於對方的責任,所以就想出了這種看似兩全其美、實則權宜之計的辦法。說白了,就是只想要婚姻的好處,卻不想盡過多的義務。甚至更多的,是把婚姻、孩子和女性當成工具,太多利益的算計,而唯獨少了情感的考量。

就像古代的一個笑話說的:有一個姑娘到了適婚年齡,正好有兩家人來提親。東家的男子長得醜但家裡富裕,西家的男子長得英俊但家裡貧窮。父母就問姑娘你想嫁給哪一個,姑娘卻說:「最好兩個都嫁。」父母大吃一驚:「這是為什麼?」姑娘說:「我想在東家吃飯,到西家去睡覺。」

這種兩頭婚,在我看來就是這樣,看起來很美,也是因為想得很美,但因為預先存了太多的私念在裡頭,使得雙方更像是「搭夥」,現在各打各的小算盤,將來就容易各走各的陽關道。剛結婚就先踏上兩條船,又何談「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缺少了關係和羈絆的婚姻,又該拿什麼來維繫?

也許,你還可以看看——

相關焦點

  • 「兩頭婚」興起,婚姻經不起「AA制」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br/><br/>  這種婚姻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雙方雖然和原生家庭保持了很好的「黏性」,但兩頭婚家庭的獨立性會減弱,小家庭的完整性受到極大的影響,夫妻的親密度也大大降低,還有就是這種婚姻裡夫妻雙方會有精準的得失計算。
  • 「兩頭婚」出現!婚姻,快要到頭了?
    伴隨著媒體的報導,一種鮮少聽聞的婚姻模式被曝光在世人面前,這就是所謂的「兩頭婚」。兩頭婚的意思是,小兩口跟原先的家庭均保持極大黏性,男方不娶,女方不嫁。他們或許會雙方共同買個房子作為共有資產,但大多數時候還是住在原來的家裡,他們的關係限於彼此之間生育後代,並且做出約定,生兩個一家一個,各隨其姓,分別繼承兩邊的家產。正所謂不偏不倚,誰也別佔誰便宜。
  • 情感驛站|江浙「兩頭婚」,不要房車和嫁妝,這種婚姻你想要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互動編輯 高冉近年來,江浙一帶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不需要彩禮也無需嫁妝,結婚後兩邊居住,夫妻生下兩個孩子,一個跟父姓,一個隨母姓。
  • 「兩頭婚」婚姻模式引關注 研究者:因傳宗接代觀念
    近日,一種被稱為「兩頭婚」 的婚姻模式引起人們關注。 趙春蘭是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浙江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2016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她就關注到了「兩頭婚」的現象。
  • 火遍全網的「兩頭婚」,為何興起在江浙一帶?
    且不論這種婚姻形式究竟是進步還是倒退,其率先興起並流行於江浙一帶,確實令人毫不意外。歷史:「兩頭婚」由來已久實際上,這種婚姻形式並非近些年的新現象,早在明清時期的江南農村,它就已經出現過了。最早一批獨生子女到了適婚年紀時,正好是新世紀之初,也就是「兩頭婚」開始流行之時。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莫豔清在接受採訪時講到,當時的「兩頭婚」主要是解決獨生子女家庭,尤其是女方家庭的情感撫慰和養老問題。女方家庭不要彩禮,將來女兒兩邊住,生的小孩絕大多數跟父姓,母姓佔據中間字位置,孩子管母親的父輩也叫爺爺奶奶。
  • 「兩頭婚」成新型婚姻模式,看似公平,實際上是個巨坑
    最近一種新型婚姻現象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就是江浙一帶的「兩頭婚」。什麼是兩頭婚?通俗的說就是男女雙方沒有所謂的嫁娶之說,男女平行結婚,生的孩子管雙方老人都叫爺爺奶奶。男的沒有彩禮門檻,女的沒有陪嫁要求,兩邊都省去金錢麻煩。
  • 「兩頭婚」,為啥在江浙興起?
    趙春蘭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兩頭婚」是一次積極的嘗試,對代際關係的改善起了很大作用。此外,「兩頭婚」的婚姻形式中,凡事 「好好商量、不斤斤計較」是婚姻和諧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兩頭婚』必然是男女雙方或者雙方家庭基於平等,達成的一種長期契約。婚姻這種契約關係要保持下去,不可能僅僅是一方的需求表達。」趙春蘭說。
  • 「兩頭婚」刷新傳統傳宗接代觀——江浙「兩頭婚」親歷者自述
    來自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的李微是「兩頭婚」親歷者,她認為這種「AA制」婚姻,給予了男女雙方平等地位,不僅沒有割裂兩個家庭,反而因婚姻讓兩家粘合度更高,「我丈夫走我家的親戚比我還勤快。」  同為「85後」獨生女的姜妍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2017年,她和丈夫自由戀愛後選擇「兩頭婚」,「我們只生了一個孩子,跟他爸爸姓,不打算生二胎,孩子也喊我父母『爺爺奶奶』。」
  • 突然好想兩頭婚
    這是杭州城郊一個「兩頭婚」家庭的基本面貌:結婚不談嫁娶、不收禮金嫁妝、兩家輪流住、孩子兩頭姓、不稱外公外婆。在超過1億獨生子女家庭中,「兩頭婚」「並家婚」的婚姻形式被諸多戀愛男女效仿,並在近日躍入公眾視線,引發好奇、討論和爭議。
  • 江浙興起「兩頭婚」,是婚姻制度解體的前兆嗎?
    真新鮮啊,看來婚姻制度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探索新形式。不過,看了「兩頭婚」的含義以後,我怎麼覺得其幸福度和穩定性可能還不如「假面夫妻」呢。說白了,假面夫妻雖然各自或者一方有外遇,雖然夫妻間冷漠隔閡少溝通,但至少夫妻雙方是獨立於原生家庭,共同經營小家庭的,他們有共同的利益訴求,在此基礎上分工合作,感情上或許稀鬆,但好歹是密切合作的「婚姻合伙人」,家庭或者說婚姻的根基還算是比較穩固和牢靠的。
  • 兩頭婚實質是契約婚姻,雙方合作完成繁殖,傳統婚姻已名存實亡
    今天(20日),由《中國婦女報》報導的「兩頭婚」上了熱搜。報導稱,兩頭婚是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不再是傳統的男娶女嫁或者招男入贅,結婚後雙方各住各家。許多法律界人士表示看好這種婚姻形式,說這樣既避免了男女雙方門不當、戶不對帶的門第阻礙,也避免了高價彩禮,還可以各自照顧到自己的父母。其實,這是由社會誠信缺失、高價彩禮、門第障礙和家庭矛盾衝突催生的一種契約婚姻,它不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婚姻,雙方合作是為了完成傳宗接代,夫妻間的感情很少,即使是兩個子女間的感情也會變淡。
  • 「兩頭婚」的結合模式,是獨生子女最佳選擇?
    這兩天,關於「兩頭婚」這種新的婚姻模式在網絡上不斷發酵,引起了一番大眾討論。 那麼,什麼是「兩頭婚」呢? 這裡小飄給大家總結一下。 「兩頭婚」是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的一種新的婚姻模式,它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和原生家庭依然保持一定的「黏性」。 結婚以後,孩子生兩個,一個隨男方姓,一個隨女方姓。
  • 印奕帆:「兩頭婚」也是婚姻自由的彰顯
    近年來,興起的兩頭婚成為當下小青年的一種「另類」的婚姻選擇,這種「不走尋常路」的婚姻結合也受到關注,有支持也有非議。《婚姻法》規定,我國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從法律角度來說,兩頭婚有法可依,符合我國婚姻制度。在「兩頭婚」中,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
  • 這些年輕人因何選擇「兩頭婚」
    來自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的李微是「兩頭婚」親歷者,她認為這種「AA制」婚姻,給男女雙方平等地位,不僅沒有割裂兩個家庭,反而讓兩家黏合度更高。近日,江浙地區「兩頭婚」婚姻形式廣受關注,相較於傳統的嫁娶婚姻形式,「兩頭婚」常見於獨生子女家庭,夫妻雙方皆是婚娶婚嫁,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夫妻兩頭走,一般會生育兩個孩子,分別跟父母姓,也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夫妻雙方的父母都是「爺爺奶奶」。讓「媽媽的媽媽是奶奶」成為現實的「兩頭婚」因何而起?從小家「拼」成大家有哪些不同?
  • 「兩頭婚」為什麼興起在江浙 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趙春蘭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兩頭婚」是一次積極的嘗試,對代際關係的改善起了很大作用。此外,「兩頭婚」的婚姻形式中,凡事 「好好商量、不斤斤計較」是婚姻和諧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兩頭婚』必然是男女雙方或者雙方家庭基於平等,達成的一種長期契約。婚姻這種契約關係要保持下去,不可能僅僅是一方的需求表達。」趙春蘭說。
  • 杭州人:「兩頭婚」在蘇浙很普遍,沒啥奇怪
    兩頭婚,一個在蘇浙地區再平常不過的婚姻形式,最近上了熱搜。 什麼是兩頭婚?通俗地說是「兩家並一家」。她現在比較著急找對象,父母給她的唯一要求,是要「兩家並並」的婚姻(兩頭婚),但是她相了那麼多次親,就是沒找到合適的。 「稍微滿意一點的都要求我嫁過去,能夠兩家並並的男孩子我又喜歡不起來,情商感人啊。」小趙舉了個例子,有一次跟一個男孩子去看電影,男孩子真的只看了電影,連一杯水都沒有,也沒什麼話聊。這種情況比較多了,她有點心累。
  • 新型婚姻模式「兩頭婚」,遵循傳統不一定好,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據說近幾年在江浙一帶興起新的婚姻形式,該形式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而是小夫妻結婚後還是會與各自的原生家庭保持聯繫,比如會一起贍養各自的父母,如果生兩個孩子就會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而且還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孩子稱兩邊的長輩都為爺爺奶奶,俗稱「兩頭婚」。
  • 「兩頭婚」無論如何,過的幸福就是好婚姻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淡化「男娶女嫁」概念的兩頭婚興起 專家:不會威脅到傳統的婚姻方式
    夫妻均為獨生子女下的相互理解 「我家裡就我一個女兒,所以不捨得『外嫁』,當時考慮結婚的時候就想用兩頭婚的方式,對家裡只有一個女兒的家庭來說,把女兒『嫁出去』,總會覺得這女兒就不再屬於家庭了,而選擇了兩頭婚,女兒和父母的關係會更親近,沒有那種被剝離的感覺。」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