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北山丨本周日,純真年代寶石山店請您品讀新晉諾獎詩人露易絲·格麗克詩歌

2021-02-14 杭州西湖西溪景區

「她是目前美國最偉大的詩人,一位質樸、樸實的詩人,以其表面簡單而意味豐富的語言、愛與死以及受傷的家庭關係的主題。」——評論

當地時間2020年10月8日,瑞典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格麗克1943年出生於美國紐約,曾獲美國普立茲獎、美國桂冠詩人、國家圖書獎等多個獎項,被認為是美國當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 

是實至名歸還是爆了大冷門?11月1日,純真年代書吧邀請杭州師範大學敦雅書社、詩刊《詩建設》、浙江圖書館文瀾朗誦團等,共同舉辦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詩歌雙語品讀會,邀請格麗克詩歌中文譯者柳向陽,《詩建設》主編泉子,詩人、詩評家晏榕教授,原杭師大學學院院長殷企平教授等,一起誦讀、品讀這位新晉諾獎詩人詩歌中的「肅穆之美」和「自我治癒的力量」。

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詩歌雙語品讀會

2020年11月1日(周日)19:00

環節一:朗讀嘉賓

環節二:品讀嘉賓

柳向陽:詩人、格麗克詩歌中文譯者

泉    子:詩人、《詩建設》主編

晏    榕:詩人、詩評家、教授

殷企平:教授、原杭州師範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環節三:杭州師範大學敦雅書社純真年代書吧掛牌儀式

主辦單位

純真年代書吧  杭州師範大學敦雅書社  詩建設 浙江圖書館文瀾朗誦團

媒體支持

華語之聲  錢報讀書會 

主持人

朱錦繡:純真年代書吧女主人

參與方式

請掃碼添加」純真年代小助手「進行報名

地點:純真年代書吧寶石山店
西湖景區北山街32號保俶塔前山路8號

公交站:葛嶺 導航:保俶塔前山路 

電話:0571-87968178/86940779

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1943~),美國當代女詩人,2003-2004年美國桂冠詩人。現居住在麻省劍橋,任教於耶魯大學。「因為她充滿詩意的聲音,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證據與理論》(1994)。2012年11月出版詩合集《詩1962-2012》。主要詩(文)集包括:《頭生子》(Firstborn),1968;《沼澤地上的房子》(The House on Marshland),1975;《下降的形象》(Descending Figure),1980;《阿基裡斯的勝利》(The Triumph of Achilles),1985;《阿勒山》(Ararat),1990;《野鳶尾花》(The Wild Iris),1992。

柳向陽,譯者。2006年,柳向陽開始翻譯格麗克的詩作;2016年格麗克第一本詩集的中文譯本出版。將近十五年,譯者柳向陽成為一座橋梁——將格麗克詩歌中最幽微精深的情感傳達給中國讀者。

他認為,與美國其他詩人相比,格麗克最大的特點是對古希臘文化的重視。

一則故事

A FABLE

中文朗讀者:徐薇

英文朗讀者:何暢

兩個女人

來到那位智慧國王的腳下

提出同一認領要求。

兩個女人,

但只有一個嬰兒。

國王知道

有一個人在撒謊。

他說的卻是

就將這孩子

一劈兩半吧;這樣

就沒有哪個

空手而回。他

拔劍——

那時,兩個

女人中,有一個

斷然放棄她的那份:

這就是

標記,教訓。

假定

你看到你媽媽

在兩個女兒之間被撕扯:

你能做什麼

來挽救她,除了

甘願摧殘

你自己——她就會知道

誰是那個有義的孩子,

誰是那個不忍心

劈開媽媽的孩子。

A FABLE

Two women with

the same claim

came to the feet of

the wise king. Two women,

but only one baby.

The king knew

someone was lying.

What he said was

Let the child be

cut in half; that way

no one will go

empty-handed. He

drew his sword.

Then, of the two

women, one

renounced her share:

this was

the sign, the lesson.

Suppose

you saw your mother

torn between two daughters:

what could you do

to save her but be

willing to destroy

yourself—she would know

who was the rightful child,

the one who couldn’t bear

to divide the mother.

致秋天

——給基思·奧爾索斯

TO AUTUMN

中文朗讀者:董海楠

英文朗讀者:周敏

清晨在荊棘中顫動;含苞的雪花蓮上

露珠凝聚如嬌小的處女,杜鵑灌叢

吐出最初的新葉。又是春天了。

柳樹等待它的時機,海岸

粘著薄薄一層淡綠的絨毛,期待著

塑形。只有我

沒有參與,因為

早已盛開過。我已不再年輕。這

有什麼關係?夏天臨近,等到漫長的

腐爛的秋日,我將開始寫作

我中期的偉大詩篇。

TO AUTUMN

Morning quivers in the thorns; above the budded snowdrops

caked with dew like little virgins, the azalea bush

ejects its first leaves, and it is spring again.

The willow waits its turn, the coast

is coated with a faint green fuzz, anticipating

mold. Only I

do not collaborate, having

flowered earlier. I am no longer young. What

of it? Summer approaches, and the long

decaying days of autumn when I shall begin

the great poems of my middle period.

 

晨曲

AUBADE

中文朗讀者:段鐵

英文朗讀者:殷企平

  

世界很大。然後

世界變小。噢

很小,小得能夠

裝入大腦。

它沒有顏色,它全部是

內在的空間:沒有什麼

進去或出來。但時間

還是滲透了進去,這

就是那悲劇的一面。

那些年,我把時間看得極其重要,

如果我現在記得準確的話。

一個房間,有一把椅子,一扇窗。

一扇小窗,填滿了光線做成的圖案。

在它的虛空裡,世界

總是完整的,而不是

某物的一個碎片,有

自我在那中心。

而在自我的中心,

悲傷,我以為自己無法挺過去。

一個房間,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光

在裸露的表面上閃爍。

我曾有兩個渴望:

渴望安全,渴望感受。似乎

世界正在做出

一個反對白色的決定

因為它鄙視可能性,

想用實在的事物來取代它:

窗格

金黃,在光線照到的地方。

在窗裡,紫葉山毛櫸的葉子

略帶紅色。

從停滯中,事實,物體

模糊或纏繞一起:某個地方

時間湧動,時間

正叫喊著要被觸摸,要變得

明顯可見,

磨光的木頭

微光閃閃,紋路清晰——

而那時,我又一次

成為一個孩子,在豐饒面前

卻不知道那豐饒由什麼做成。

AUBADE

The world was very large. Then

the world was small. O

very small, small enough

to fit in a brain.

It had no color, it was all

interior space: nothing

got in or out. But time

seeped in anyway, that

was the tragic dimension.

I took time very seriously in those years,

if I remember accurately.

A room with a chair, a window.

A small window, filled with the patterns light makes.

In its emptiness the world

was whole always, not

a chip of something, with

the self at the center.

And at the center of the self,

grief I thought I couldn’t survive.

A room with a bed, a table. Flashes

of light on the naked surfaces.

I had two desires: desire

to be safe and desire to feel. As though

the world were making

a decision against white

because it disdained potential

and wanted in its place substance:

panels

of gold where the light struck.

In the window, reddish

leaves of the copper beech tree.

Out of the stasis, facts, objects

blurred or knitted together: somewhere

time stirring, time

crying to be touched, to be

palpable,

the polished wood

shimmering with distinctions—

and then I was once more

a child in the presence of riches

and I didn’t know what the riches were made of.

晴朗的早晨

CLEAR MORNING

中文朗讀者:黃海敏、周沐罕

英文朗讀者:金佳

我觀察你已經夠久了,

我可以隨心所欲地跟你講話——

我已經接受了你的偏好,耐心地觀察

你喜愛的事物,說話

只通過工具,用

泥土的細節,如你所好,

藍色鐵線蓮的

卷鬚,傍晚時的

亮光——

你永遠不會接受

像我這種腔調,漠不關心

你正忙於命名的事物,

你的嘴

驚恐的小圓圈——

而這次我一直

容忍你的弱點,想著

你遲早會自己把它丟在一邊,

想著物質不可能永遠吸引你的凝視——

鐵線蓮的柵欄正在門廊的窗上

繪著藍色的花朵——  

我無法繼續

將自己局限於圖像

因為你認為質疑我的意思

是你的權力:

如今我已準備好

將清晰強加於你。

CLEAR MORNING

I』ve watched you long enough,

I can speak to you any way I like—

I』ve submitted to your preferences, observing patiently

the things you love, speaking

through vehicles only, in

details of earth, as you prefer,

tendrils

of blue clematis, light

of early evening—

you would never accept

a voice like mine, indifferent

to the objects you busily name,

your mouths

small circles of awe—

And all this time

I indulged your limitation, thinking

you would cast it aside yourselves sooner or later,

thinking matter could not absorb your gaze forever—

obstacle of the clematis painting

blue flowers on the porch window—

I cannot go on

restricting myself to images

because you think it is your right

to dispute my meaning:

I am prepared now to force

clarity upon you.


別離

DEPARTURE

中文朗讀者:王維琳

英文朗讀者:吉靈娟 

夜不黑;黑的是這世界。

和我再多呆一會兒。

你的雙手在椅背上——

這一幕我將記住。

之前,輕輕撥弄著我的肩膀。

像一個人訓練自己怎樣躲避內心。

另一個房間裡,女僕悄悄地

熄滅了我看書的燈。

那個房間和它的石灰牆壁——

我想知道,它還怎麼保護你

一旦你的漂泊開始?我想你的眼睛將尋找出

它的亮光,與月光對抗。

很明顯,這麼多年之後,你需要距離

來理解它的強烈。

你的雙手在椅背上,撥弄著

我的身體和木頭,恰以同樣的方式。

像一個想再次感受渴望的人,

他珍視渴望甚於一切別的情感。

海邊,希臘農夫們的聲音,

急於看到日出。

仿佛黎明將把他們從農夫

變成英雄。

而那之前,你正抱著我,因為你就要離開——

這些是你此刻的陳述,

並非需要回答的問題。

我怎麼能知道你愛我

除非我看到你為我悲傷?

DEPARTURE

The night isn’t dark; the world is dark.

Stay with me a little longer. Your hands on the back of the chair—

that’s what I』ll remember.

Before that, lightly stroking my shoulders.

Like a man training himself to avoid the heart.

In the other room, the maid discreetly

putting out the light I read by.

That room with its chalk walls—

how will it look to you I wonder

once your exile begins? I think your eyes will seek out

its light as opposed to the moon.

Apparently, after so many years, you need

distance to make plain its intensity. Your hands on the chair, stroking

my body and the wood in exactly the same way.

Like a man who wants to feel longing again,

who prizes longing above all other emotion.

On the beach, voices of the Greek farmers,

impatient for sunrise.

As though dawn will change them

from farmers into heroes.

And before that, you are holding me because you are going away—

these are statements you are making,

not questions needing answers.

How can I know you love me

unless I see you grieve over me?

預兆

OMENS

中文朗讀者:管小紅

英文朗讀者:卜杭賓

我騎馬與你相會:夢
像生命之物在我四周聚集
而月亮在我右邊
跟著我,燃燒。

我騎馬回來:一切都已改變。

我戀愛的靈魂悲傷不已
而月亮在我左邊
無望地跟著我。

我們詩人放任自己

沉迷於這些無休止的印象,

在沉默中,虛構著只是事件的預兆,

直到這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

            仿亞歷山大·普希金

OMENS

I rode to meet you: dreams

like living beings swarmed around me

and the moon on my right side

followed me, burning.

I rode back: everything changed.

My soul in love was sad

and the moon on my left side

trailed me without hope.

To such endless impressions

we poets give ourselves absolutely,

making, in silence, omen of mere event,

until the world reflects the deepest needs of the soul.

after Alexander Pushkin

國王的寓言

PARABLE OF THE KING

中文朗誦者:趙佳樹

英文朗誦者:應瓔

  

那位偉大的國王眼望前方

看到的不是命運

而只是黎明閃耀

在無名島上:作為國王

他思考必行之事——最好

不重新考慮方向,最好

一直向前

在波光粼粼的水上。無論如何,

所謂命運,只是忽略歷史

及其倫理困境的

一個策略,審視當下的

一種方式,並由此

做出決定,正如過去(國王

作為年輕王子的形象)和輝煌的未來

(年輕女奴的形象)

之間的必要聯繫。無論

前方是什麼,為什麼必須

如此眩目?有誰能已經知道

那不是通常的太陽

而是火焰,正升起在一個

即將滅絕的世界之上?

PARABLE OF THE KING

The great king looking ahead

saw not fate but simply

dawn glittering over

the unknown island: as a king

he thought in the imperative—best

not to reconsider direction, best

to keep going forward

over the radiant water. Anyway,

what is fate but a strategy for ignoring

history, with its moral

dilemmas, a way of regarding

the present, where decisions

are made, as the necessary

link between the past (images of the king

as a young prince) and the glorious future (images

of slave girls). Whatever

it was ahead, why did it have to be

so blinding? Who could have known

that wasn’t the usual sun

but flames rising over a world

about to become extinct?

冬天結束

END OF WINTER

中文朗誦者:諸海燕

英文朗誦者:田穎

寂靜世界之上,一隻鳥的鳴叫

喚醒了黑枝條間的荒涼。

你想要出生,我讓你出生。

什麼時候我的悲傷妨礙了

你的快樂?

急急向前

進入黑暗和光亮,同時

急於感知

仿佛你是某種新事物,想要

表達你自己

所有的光彩,所有的活潑

從來不想

這將讓你付出什麼,

從來不設想我的嗓音

恰恰不是你的一部分——

你不會在另一個世界聽到它,

再不會清晰地,

再不會是鳥鳴或人的叫喊,

不是清晰的聲音,只是

持續的回聲

用全部的聲音表示著再見,再見——

那條連續的線

把我們縛在一起。

END OF WINTER

Over the still world, a bird calls

waking solitary among black boughs.

You wanted to be born; I let you be born.

When has my grief ever gotten

in the way of your pleasure?

Plunging ahead

into the dark and light at the same time

eager for sensation

as though you were some new thing, wanting

to express yourselves

all brilliance, all vivacity

never thinking

this would cost you anything,

never imagining the sound of my voice

as anything but part of you—

you won’t hear it in the other world,

not clearly again,

not in birdcall or human cry,

not the clear sound, only

persistent echoing

in all sound that means goodbye, goodbye—

the one continuous line

that binds us to each other.

十月

OCTOBER

中文朗誦者:晏榕

英文朗誦者:Richard 

3. 

雪已落下。我回憶起

一扇敞開的窗子裡傳出的音樂。

快來啊,世界喊道。

這不是說

它就講了這樣的句子

而是我以這種方式體察到了美。

太陽初升。一層水汽

在每樣有生命的事物上。一窪窪冷光

在溝槽處積聚成形。

我站立

在那門口,

如今看起來多麼荒謬。

別人在藝術中發現的,

我在自然中發現。別人

在人類之愛中發現的,我在自然中發現。

非常簡單。但那兒沒有聲音。

冬天結束。解凍的泥土裡,

幾簇綠色才露出來。

快來啊,世界喊道。那時我穿著羊毛上衣

站在某個明亮的入口處——

如今我終於能說

很久以前;這給了我相當大的快樂。美

這位診師,這位導師——

死亡也不能傷害我

像你已經傷害我這麼深,

我心愛的生活。

OCTOBER

3.

Snow had fallen. I remember

music from an open window.

Come to me, said the world.

This is not to say

it spoke in exact sentences

but that I perceived beauty in this manner.

Sunrise. A film of moisture

on each living thing. Pools of cold light

formed in the gutters.

I stood

at the doorway,

ridiculous as it now seems.

What others found in art,

I found in nature. What others found

in human love, I found in nature.

Very simple. But there was no voice there.

Winter was over. In the thawed dirt,

bits of green were showing.

Come to me, said the world. I was standing

in my wool coat at a kind of bright portal—

I can finally say

long ago; it gives me considerable pleasure. Beauty

the healer, the teacher—

death cannot harm me

more than you have harmed me,

my beloved life.

十字路口

CROSSROADS

中文朗讀者:梅子

英文朗讀者:梅子

我的身體,我們不能再同行多久了,

我開始對你有了全新的柔情,那麼生澀,陌生

猶如我記憶裡年輕時的愛情——

那時的愛常常犯傻,傻在愛的目標

而不是愛的選擇、愛的濃烈

事先要求的太多,不能允諾的也太多——

我的靈魂一直那麼可怖、狂暴:原諒它的野蠻吧。

仿佛我的手便是靈魂,小心地撫摸過你,

不是想要冒犯,而是渴望能最終將表達化為實質:

我不舍的不會是大地,我不舍的將是你。

  

CROSSROADS

My body, now that we will not be traveling together much longer

I begin to feel a new tenderness toward you, very raw and unfamiliar,

like what I remember of love when I was young—

love that was so often foolish in its objectives

but never in its choices, its intensities.

Too much demanded in advance, too much that could not be promised —

My soul has been so fearful, so violent:

forgive its brutality.

As though it were that soul, my hand moves over you cautiously,

not wishing to give offense

but eager, finally, to achieve expression as substance:

it is not the earth I will miss,

it is you I will miss.

                                                                                 

相關焦點

  • 預告 | 新晉諾獎詩人露易絲·格麗克詩歌雙語品讀會|純真年代書吧二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動(4)
    ——評論當地時間2020年10月8日,瑞典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格麗克1943年出生於美國紐約,曾獲美國普立茲獎、美國桂冠詩人、國家圖書獎等多個獎項,被認為是美國當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 是實至名歸還是爆了大冷門?
  • 來讀「諾獎」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的詩
    10月8日,來自美國的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得2020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格麗克於1943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的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現居住在馬塞諸塞州劍橋市,除了詩人身份外,她還是耶魯大學的一名英語教授。
  • 諾貝爾獎章頒發,在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家門外的花園裡
    10月,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評委會稱讚她「無可置疑的詩意的聲音,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在此之後,77歲的她很少公開談論她的獲獎。10月8日,當被問及獲獎的感受時,她說:「我最關心的是保護我愛的人的日常生活。」
  • 露易絲·格麗克:你也是無名之輩嗎
    就在這個月,格麗克的諾獎演說公布,她表示,一首詩說出的東西不僅必要,而且私密,能夠引發讀者一種超越時空的共鳴。正如她對100多年前的另一位詩人艾米麗·狄金森的閱讀共鳴:我是無名之輩,你也是無名之輩嗎?在不可見處相互陪伴  前不久,格麗克詩作的出版方世紀文景聯合其他組織機構,舉行了一場「露易絲·格麗克詩歌朗讀會」。
  • 露易絲·格麗克:她在安詳地描述死亡
    原創 唐山 鳳凰網文化"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美國的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她語言的「樸素之美」卻似乎很難引發大眾的共情。書評人唐山在本文中深度解析了她的成長經歷,並稱格麗克的詩歌擁有「促人思考」的別樣魅力。
  • 露易絲·格麗克作品四年前首度引進中國,譯者震驚於「她的疼痛」
    、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月光的合金》收錄了格麗克的四本詩集,《野鳶尾》(普利茲詩歌獎)、《草場》、《新生》(《紐約客》詩歌圖書獎)、《七個時期》(普利茲詩歌獎短名單),均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 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她的詩似錐子扎心
    #2020諾貝爾獎#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這也是繼鮑勃·迪倫之後,本世紀第二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美國詩人,1943年生於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 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諾貝爾文學獎,中文譯者稱其「劍走...
    記者 | 董子琪 潘文捷 趙蘊嫻 陳佳靖編輯 | 黃月1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下午1時,瑞典文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美國作家、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Louise Gluck)。瑞典文學院的授獎辭稱她精準的詩意語言所營造的樸素之美,讓個體的存在獲得普遍性。
  • 露易絲·格麗克為什麼能獲諾獎?「對白·流年」講壇活動在羅湖舉行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8日,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露易絲·格麗其人是誰?她為什麼能夠獲得諾獎?在本次講壇中,露易絲·格麗克作品中文版譯者柳向陽先生和高級編輯、海洋文化學者梁二平先生以及到場的作家、詩人代表展開了一場豐富深入的文學對談。
  • 詩人露易絲·格麗克領取今年諾獎後如是說:驚慌,光線太明亮了,聲勢...
    時隔兩個月後,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終於接到了屬於自己的那塊金光燦燦的獎牌——美國當地時間12月7日,她親手接過獎牌這一幕發生在格麗克自家門外的花園裡。而今年的「改變」也是諾獎二戰以來首次取消在瑞典的頒獎禮。所以,這才有了格麗克在自家花園領獎的一幕。露易絲·格麗克的諾獎獎牌從諾獎官網曬出的圖片看,格麗克收到的獎牌簡約但不失典雅。獎牌是被裝在一個合起來也不算厚的深棕色木頭盒子裡的,盒子裡上下兩面均為米色絲絨材質。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
    人物經歷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1943— ),美國當代著名詩人,2003-2004年美國桂冠詩人,耶魯大學駐校作家, 耶魯青年詩歌獎評委。露易絲·格麗克1943年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離開高中後曾進入莎拉勞倫斯學院、哥倫比亞大學,但均未畢業。
  • 新晉諾獎得主讀不懂?中文譯者柳向陽為你「導讀」:「要引來閃電的...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因「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獲得2020年諾貝尓文學獎。很多人對她了解不多。露易絲·格麗克的作品在國內並不多見,世紀文景於2016年推出了她的兩本詩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後,封面新聞記者採訪到獲獎者中文作品出版方世紀文景。兩本詩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的中文譯者柳向陽在詩集的導讀中,評價露易絲·格麗克「要引來閃電的眷顧」。
  • 馬悅然遺孀陳文芬:新晉諾獎得主在瑞典口碑高 但也有很多人承認沒...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獎的消息傳來,包括一些詩人在內的很多讀者表示「沒讀過」。當下國內只能找到世紀文景出品的兩本詩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中文版。
  • 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她逃離一切,只希望用詩歌重構世界
    她的詩歌創作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圍繞生與死、愛與性等人性相關主題展開探索,塑造了相當獨特的詩人形象。露易絲·格麗克1943年生於美國紐約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雖然在血緣上屬於猶太民族,但格麗克認為自己的詩和語言之根是英語及其文化傳統。17歲時,她因厭食症輟學,開始為期七年的心理分析治療,隨後在哥倫比亞大學詩歌小組學習。在她的詩裡,多種文化傳統和諧共處。
  • 露易絲·格麗克:在我苦難的盡頭有一扇門
    □新時報記者 江丹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通
  • 再議諾貝爾文學獎:露易絲·格麗克是最佳人選嗎?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與近日熱映的電影《奪冠》。再議諾貝爾文學獎:露易絲·格麗克是最佳人選嗎?10月8日,瑞典文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美國作家、詩人露易絲·格麗克,以表彰她「精準的詩意語言所營造的樸素之美,讓個體的存在獲得普遍性」。繼鮑勃·迪倫之後,短短幾年又一位美國詩人拿下諾獎,這一結果令不少人感到意外。
  • 獨家|露易絲·格麗克與閱讀的政治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出乎不少人的意料。這是諾貝爾文學獎在十年內第三次頒給詩人(前兩次分別是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2011年;鮑勃·迪倫,2016年),並在五年內兩度授予美國詩人。引發爭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或許是:許多人壓根沒聽說過露易絲·格麗克。
  • 美國女詩人「爆冷」奪諾貝爾獎,看中文版譯者怎麼說
    柳向陽(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 中文譯者)最重要的是大家去讀她的詩Q1:您是什麼時候得知露易絲·格麗克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Q2:坦白說,您想過格麗克會獲得諾獎嗎?事實上,很多人都覺得格麗克獲獎有些「爆冷」的意味,畢竟還有其他一些熱門作家的呼聲很高。您是否也這麼覺得?A:對於諾獎來說,候選人眾多,得獎者只有一人。(我覺得)沒有什麼「呼聲」(高不高)之類的 ,也無所謂冷門不冷門,最重要的是大家去讀她的詩,而不是其他。
  • 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代表詩作由世紀文景引進出版
    瑞典學院宣布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1943— ),美國桂冠詩人,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 2020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魯克,世紀文景再成幕後贏家
    原創 出版人都愛看的 出版人雜誌瑞典當地時間10月5日下午1點,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獲獎者為美國當代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成為獲得諾貝爾獎的第16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