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立面的設計

2021-02-18 搜建築

來源:一席   ID:yixiclub

在這樣一個城市裡面生活,

你就會慢慢地認為:

哦,每一個空間都有意義是合理的。

可是這樣真的合理嗎?

你們踏的每一寸土地都要必須有目的、有功能嗎?

這是一個問題。

大家下午好,我是馮果川,建築師。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個題目叫建築漫步,就是講建築裡面可以隨便溜達溜達。那隨便溜達溜達這事值得講嗎?我覺得挺重要。因為我認為建築裡面漫不經心的溜達,它帶著一個很宏大的詞在背後。這個詞叫自由。

 

這張畫大家一看大概能有點感覺,其實就是一個商業街嘛。這個拱廊街大約出現在19世紀上半葉,當時法國剛經歷完大革命,城市發展得很快,人漲得很多,於是商業機會就來了。資本家很興奮,就要打造這種能賺錢的商業空間。

 

打造的時候想出了這麼一個辦法:把原來室外的街道蓋上一個玻璃頂蓋,這樣颳風下雨都不怕,可以一天到晚在裡面逛街。

 

要知道,以前的巴黎其實地面經常是很泥濘的,而這裡面很乾淨。所以這個空間,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商業性的空間。這個空間跟自由有關係嗎?跟自由沒啥關係。這個當然是資本投資用來攫取利益的,但是在某些人看來這裡面就有別的機會了。

 

這個人後來被哲學家本雅明挖掘出來,就是詩人波德萊爾。本雅明發現波德萊爾的詩裡面提到的拱廊街太有意思了。本來這個空間是忽悠你去消費的,結果有一批波希米亞人,窮困潦倒的藝術家,整天在那裡流連忘返、無所事事,但是這些人堅決不消費。

 

本雅明覺得這太棒了,這不就是自由嗎?這個空間預設你幹什麼,你去了,但就是沒幹它希望你幹的那件事,把別的事都幹了。

本雅明,著有《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等

 

作為一個建築師,我當然很容易就想到,如何避免別人來我這兒但不按我設計的意圖使用這個建築。我一定要把他弄到我設定的這個陷阱裡面,不讓他逃逸出去。但是我的知識分子的立場又教育我不應該這樣幹——還有什麼比自由更重要的呢?

 

所以作為一個建築師,你會很矛盾。一方面你想設計別人的生活,一方面你又渴望讓別人通過你的建築獲得自由。

 

有很多建築師做過這樣的努力。這個爛尾樓是法國建築師柯布西耶畫的,他把這個看作是現代主義的宣言:我們今天仍然生活在一個現代主義建築的時代,而這個時代空間的一個象徵,或者說代表,就是爛尾樓。

 

大家覺得很奇怪,這麼一個爛尾樓怎麼能夠算是一個空間的代表呢?我們要放到歐洲人的語境裡面去看。以前歐洲的建築都是以牆壁來建立起來的一種空間,歐洲人上千年的歷史裡面,都是用牆來支撐一層一層的樓板。如果這個牆上開了一個大窟窿,開得太大,這個牆就垮了,樓板和房子就跟著垮了。

 

可是這個人,你看他設計的這個建築什麼東西都齊全,唯獨沒有一樣東西:牆。為什麼?因為他感受到了這個時代的精神跟以前不一樣。這個時代的精神是自由,而牆是自由的對立物,所以他要拆掉建築中的牆。

 

所以我們把前面兩個案例做了一個對比:你可以看到第一個空間(拱廊街)並不是設定為自由的,而是人們通過自己的實踐,通過自己的行為,把它顛覆了,在裡面創造出了自由。而第二種(爛尾樓)是建築師主動地創造一個空間,去呼喚人們心中的自由的意識。

 

以我們現在所在的深圳為例,深圳這個城市自由嗎?在深圳,你要想知道它自由不自由,你可以當一回無家可歸者。你試著在這個城市的空間中過一夜,在公園睡一覺,或者到哪個大廈的樓下試一試。很難吧?

 

在這個城市裡面,每一個空間都必須證明它有意義它才能存在,是不是?你們不信就去試試,讓哪個空間變得沒有意義,或者有一種新的意義。

 

所以在這樣一個城市裡面生活,你就會慢慢地認為:哦,每一個空間都有意義是合理的。可是這樣真的合理嗎?你們踏的每一寸土地都要必須有目的、有功能嗎?這是一個問題。

 

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來看一下我們這個團隊做的一系列嘗試。先看這個案例。這張Google地圖上能看到兩個建築,方塊是一個檔案館。旁邊有一坨模模糊糊的東西不知道是什麼,那是我們設計的一個房子。我想用這張地圖讓大家看到這兩種建築完全不同的態度。

 

這個方塊的房子,它有一個很清晰的正立面,這張圖上大家看得很清楚了。你想想,這個房子是不是只有朝街的這一面給你看?而且為了讓你看清楚,它還留了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可以經常被稱作廣場這樣的東西。

 

所以我們就發現,在中國的公共建築有一個標準的語法,這個語法就是建築一定要有一張臉,然後你必須要跟建築保持一個距離來欣賞這張臉。這個規矩背後有什麼呢?因為這個建築是在宣示一種權力的力量、一種power,所以這張臉是精心設計過,來展示這種力量的。

 

你看我們做的這個房子,前面沒有廣場,也沒有一個正立面,我們稱之為一個「不要臉」的建築。這裡面實際上是一個很危險的運作,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當時我成功了。

 

這個建築在廣西南寧,是當地的規劃展覽館,旁邊是檔案館,這兩個建築都被認為是當地重要的公共建築。「公共」這個詞本來是說大眾分享、大眾擁有的,但是在中國,這些公共建築大眾其實很少去,是不是?

 

然而它們佔據了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一些位置,比如說這個規劃展覽館。你發現這個館裡面大量的資源佔據著空間,可是沒有用啊,而它又把一個市民公園給佔據了一角。

 

所以我們就希望通過我們的設計改變這種狀態,讓市民還能到這裡來溜達。於是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把這個建築拍到下面去了,讓這個建築的屋頂變成它所盤踞的這個公園的延續。

 

這個公園是一個起伏的山,山的前面是這個建築。旁邊的那個方塊為了有一個觀賞的距離,殘酷地把山挖掉了一大塊。而我們這個建築不但沒有挖山,還讓山變得更大了。

 

市民在山上溜達的時候,可以不小心走到我們這個房頂上。他發現這個房頂比旁邊那個山更有趣,起伏更多,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大漏鬥、一些坑。政府為什麼要挖坑呢?可以思考一下。

 

這樣的一個建築,你發現它最重要的意義是屋頂,而不再是內部了。所以這就是一個鼓勵人們去散散步的建築,它跟旁邊的建築是不是明顯地展示出了一種不同?

 

這個建築它沒有什么正形,不同的角度長得都有點不太一樣,總是在變化。這就是為了打破有一個正立面,一種靜態的對權力膜拜的這種邏輯,變成一個鼓勵你去漫遊的空間。

因為你一走,這個房子就在變,你覺得特別有意思,最後大家走來走去都沒發現門在哪裡,我們就達到目的了。反正這個建築它也不夠公共,那乾脆就讓它的門消失吧。

 

接下來是我們在深圳做的一個城市設計,但是很遺憾,這個方案並沒有被它的甲方看中。這個項目離我們這兒也不遠,在留仙洞那裡。甲方在那裡搞了個巨無霸的大項目,我們就被請去做了一下它的設計。

 

深圳這個城市特別不適合溜彎,你見過有多少人沿著深南大道溜達的?很少吧。雖然深南大道是深圳最重要的一條路,但是你沒事沿著它溜達嗎?因為這個城市不是為諸位的腳設計的,它是為車輪設計的,它是一個汽車的城市。

 

而我們去那些老的鎮子,就覺得很適合溜達,走一天都不覺得累。為什麼?因為那裡的建築尺度很小,你走起來會覺得那房子跟你身體差不多大。

 

你走到市民中心看見那房子就絕望了——600米長,我怎麼繞過去呀?所以我們這個城市設計,就是想說如何能讓深圳這樣的城市變得可以溜達。

 

這兒畫了一張圖,說哎呀,這些高樓落在地上,我們人能走的就是高樓中間那點縫隙,所以這個城市讓我覺得我被排斥了。而如果把這些高樓都舉起來,把底下打開,是不是我們就可以暢遊這個城市了?這就是一個基本的想法。

 

但是暢遊還不夠有意思,它還應該像小鎮一樣,有很多小建築,可以隨時地走進去。按照這樣的一個邏輯去做這個城市設計的時候,我們先做一件事,把它抬起來。

 

白色的是道路。大家看到地塊中間黑色和綠色的都被切開了,那就是說我們要把這個地塊切碎,讓人能夠走進去。但是也不希望它跟城市的人行道一樣。人行道都是筆直的,你一眼就看到頭,盯著一個幾公裡長的人行道,你肯定沒有走的欲望。所以這個中間走的路應該是蛇形的、曲折的,這樣你總是不知道前面會出現什麼,它會吸引你走進去。

 

如果你趕時間,沒問題,沿著外面的這些人行道去走嘛,那是一個效率型的道路。而地塊中間的道路是什麼,是給那些遊手好閒的、無所事事的人溜彎的地方。

 

而且我們要不斷地給他們一些驚喜,給他一些新的岔路,讓他有一些選擇。你看這些岔路也是不通的,就是需要這樣不斷地轉折,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有一些發現。

 

我們還要在裡面挖出來這樣的一些小的空間,這些空間在外面看不見,是給這些溜達的人的一些獎勵。你只有冒險走了這些彎路,才能發現裡面豁然開朗、別有洞天。你不是追求高的容積率嗎?OK,那些高樓大廈就落在剛才我們說的這樣的一個肌理的上面。

 

所以人的漫遊和開發商的利益兩不耽誤,最後可以形成這樣的一個效果。你看到這些曲折的路,這些小尺度的庭院,庭院裡面很安靜,遠離了城市的喧囂。看在外面的時候它跟普通的城市差不多,但是你一走進去發現裡面是不一樣的。

 

接下來一個是個好消息。這個建築就在留仙洞這個片區一河之隔的地方。這個地方有一個西麗文體中心,我們跟荷蘭的MVRDV事務所合作,中標了,這個房子未來會建起來。大家在五年後可以去場地上體驗一下,是不是有鼓勵你無所事事漫不經心地行走的感覺。

 

我們先看一下它最基本的一張圖。有點抽象,但是能很清晰地看到一個巨大的箭頭。這個箭頭是讓剛才說的那個場地上的那些人來這邊,因為他們在那邊沒機會了。

 

這邊有什麼?看見那個綠色的一角了嗎,那個是塘朗山森林公園,它連著羊臺山,是深圳最大的一個森林公園。所以你只要從我們的場地穿過去,就可以找到這個非常龐大的開放的郊野公園,去體驗一下爬山的樂趣。

 

你就會發現,哎呀,這個建築師還可以這樣想。他想的不是讓人們如何來到我這個場地裡如何使用這個建築;而是如何把我這塊地切開,去成就周圍的這些人。所以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而南山區政府還頗有眼光,選擇了這個方案。

 

我說這話也有點不要臉。其實本來今天還想要不要把話題改成不要臉的建築學,因為我今天講的所有的建築都是不要臉的建築。比如說這個也是——

 

一個城市裡常規的文體中心什麼樣?一定是個龐然大物,所以這個場地最簡單的一種可能,就是像右邊一樣做一個龐然大物。而我們的做法是左邊這個,把它打碎了。

為什麼打碎?因為龐然大物的時候,它擱在這裡就是一個幾百米的障礙物,你繞它繞得很心煩。而打碎了以後,裡面有很多的小路徑可以走。

 

而且一個大房子做在場地上就會形成一些大廣場,這個大廣場沒有什麼區隔,於是跳廣場舞的大媽們的勢力範圍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大。我們那些柔弱的打籃球的青年,他們去哪裡呀?所以我們的建議是做成分散的,於是場地裡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空間。這就是幫助大家找到各自位置的一個方法。

 

光是這樣還不夠。我們在城市裡面看到遍地都是街心公園、小的綠地,等等。但是這些地方也很無趣啊,所以我們要給願意來這裡溜達的人一些獎勵,於是我們設計了一些小小的成人玩具。

 

首先它們長得各不相同,歪瓜裂棗、各式各樣,而且沒有明確的使用功能。你看到它的時候,不知道它是幹嗎的,所以你得去試一試。這就是鼓勵你參與到其中,發揮你的想像力去創造性地使用這樣的一些玩具。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滑梯,而是一些莫名其妙看上去搞不清楚在幹嗎的東西。

 

我們講解的文本裡面也是截取了很多像電影鏡頭一樣的畫面,這裡面沒有什麼地方是你要站下來去欣賞這個建築壯觀的或者優美的造型的。只有漫不經心一抬眼看到的那個瞬間的畫面,構圖都是非常隨意的。

 

這種瞬間就是波德萊爾在他的詩篇裡歌頌的,也是被本雅明發現並且認為是現代性中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特點。幹嗎都要去追求永恆呢?為什麼不能都是一些瞬間呢?

 

於是這一組房子看上去歪歪扭扭地散落在這裡,它們沒有一個規整的秩序。當人們走進去的時候,就會覺得沒必要把它當回事嘛。這些房子都放得這麼隨意、這麼不正經,那我們用的時候也不用很嚴肅吧。

 

這裡面最顯眼的是什麼,是路徑。比如說有一條紅色的路徑,這條紅色的路徑一會兒爬高,從房頂上過去了;一會兒又鑽到房子裡面了;一會兒又繞到橋的上面。它轉來轉去,所以人在這上面跑步的時候就很有樂趣。

 

接下來是一個圖書館的案例。這個案例是我們參與上海圖書館的一個競賽,什麼也沒得著就鎩羽而歸了。我們的觀點是關於在一個知識的殿堂中人要不要那麼嚴肅的問題。

 

國家圖書館裡面是這樣一個情況:哇,真是知識的聖殿。你在這裡面就覺得自己好渺小,然後就不敢作聲,老老實實假裝在看書。

 

但是也有這樣的圖書館啊,你在裡面的時候可以坐在沙發上。還有些圖書館乾脆給你弄張床,還可以在上面睡覺。所以圖書館不一定都得是知識的聖殿,它也可以是這樣一個社交的場所。

 

但是傳統的圖書館往往是一種簡單勻質的空間,你待在裡面的時候要麼大家都聊天,要麼大家都安安靜靜看書,而我們的想法是要讓這兩種活動能夠穿插起來。

 

認認真真看書的人,我們把他看作是一種約束自己的狀態,這個樓層我們就稱之為約束層。約束還帶來什麼特點,就是它裡面有結構。這個結構在做功,它把底下的樓板和上面的樓板拉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結構。

下面藍色的折線畫的是一個桁架。桁架是什麼東西?鐵路橋就是一個桁架。實際上是用那種方式來做一個建築,它得到的效果是什麼?底下的這個樓層五六十米沒有一棵柱子,所以當然也沒有牆了,於是就得到了沒有任何結構的一個樓層。沒有結構當然就更加地沒有限制了,所以我們希望大家在這裡面的時候可以隨意地坐臥,想幹什麼幹什麼。

這裡面為什麼有些層的樓板是波浪形的?因為我們沒有牆,所以沒有辦法劃分房間。但是畢竟很多人在一起還是要找自己的一個場所,所以我們要創造一些場所。

 

怎麼創造場所呢?我們就決定在地上形成一個一個的坑,起伏的波浪就是一些坑。小坑可以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聊天;大坑可以像現在這樣聚在一起聽我一個人在這兒白話,最終就形成了一些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空間。

 

但是另外一些樓層地板就是絕對水平的,可以老老實實在裡面待著看書。上面這張圖就是自由樓層裡面的感覺,沒有任何結構。底下這個有了折線結構的就是約束型的樓層,它就是人們待在裡面聚精會神地看書。它們摞在一起就形成了這樣一種混亂的局面。

 

同樣,這個建築的外觀也很混亂,像一堆烙得不太好的蔥油餅一樣疊摞在這。

這個建築有正立面嗎?看不出來,依然是一個不要臉的建築。而旁邊就是一個臉面的建築上海科學館,前面有一個超尺度的方塊廣場。怕你觀賞的距離不夠遠,修了個這麼大的廣場。那個廣場有人待嗎?門可羅雀。待在那是要接收太陽能嗎?

 

接下來是一個登高的建築。我們剛才講了這些漫遊,我現在把這種漫遊推到空中。這個項目是在深圳,在坂田。很遺憾,這個投標無疾而終。

 

這個建築是一個200米的超高層。這個公司是做公園的、做生態修復的,所以希望這個建築是他們公司一個最好的宣傳品。那我覺得,你這個房子就應該是一個公園,向市民開放的。

 

市民可以順著室外的表面爬上去,一直爬到頂。到頂的時候已經累得不成人形了,於是給你一個獎勵,看見沒有?那個大的玻璃盒子,裡面有吃有喝。你可以在那補充,補充夠了以後再原路返回吧。這是開玩笑的,其實有電梯。

 

這個建築的外表面上有很多路徑,它有不同的選擇。而且這些路徑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形態,它們並不都是樓梯或者簡單的坡道。有一些像人工的地形一樣,是一個斜坡或草坡,你可以躺在那個草坡上曬太陽。

 

這樣的一個建築對人有幫助嗎?其實對裡面的人也有好處啊,它在給裡面的人遮陽。一個大樓空調主要的能耗浪費在給玻璃幕牆降溫上,不信大家去摸一摸,那個玻璃非常燙手。

 

所以如果你做這樣一些陽臺、一些平臺,它實際上就把陽光擋住了,室內的光線會更柔和,裡面的辦公環境更舒適。而且你看出去都是綠色的,這多好啊,對自己和城市都有好處。

 

這個圖怎麼畫得這麼簡單,因為這個建築最後沒有被選用。所以大家聽完我講,可能覺得看來想做一個漫不經心散步的建築還挺難的。當然了,因為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非常功利的時代,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須有意義。像我們鼓勵這些無意義的行為的建築,如果包裝得不好就賣不掉。

 

這個案例是深圳上沙的一個幼兒園。幼兒園是什麼建築?幼兒園是小朋友的監獄嘛。幼兒園裡面的老師最關心的就是小朋友不要出意外,所以安全第一,一定要把小朋友都時時地監視著,連廁所都有監視窗口。

 

我覺得如果我們的小朋友都是在這樣的一個小型監獄裡面長大,他就會覺得人生中每一件事都應該有意義,每一件事都應該有一個規定。那太悲哀了,所以我們決定做一個模糊的幼兒園,裡面有很多空間講不清楚它是幹什麼的。

 

第一眼看到這個幼兒園的時候什麼感覺?知道它幾層樓嗎?不知道吧,這就是一個模糊。常規的幼兒園,你面對它的時候就知道有幾層樓,很清晰。所以我們的孩子覺得這個世界就應該是很清晰,每一件事都應該很清晰。

 

這樣是不對的,我們希望孩子看到這個世界有很多地方是沒有被定義的。那怎麼去定義?他自己去定義。所以這個幼兒園最核心的想法,就是要讓小朋友自己去判斷這些空間是幹嗎的,這個空間到底是什麼樣。

 

具體怎麼做呢?我們把原來那些平行的樓板揉皺,把它打亂,變成這樣一個狀態。而且你可以從地面一直跑到屋頂上,屋頂是一個巨大的活動平臺,可以在那好好玩一天。

 

它的另外一個面,平行的樓板被揉皺了以後就會形成一些鼓起來的小山包和沉下去的坑,小朋友就又可以有了一個玩耍的機會,可以爬這個小山坡,也可以躲在這個坑裡面幹點什麼。樓層中間也總有一些莫名其妙形成的空間,小朋友可以從那些洞穴裡面鑽出來。

 

甚至我們把這些漫遊的空間延伸到了室內,連室內都有這樣的一些斜坡。為什麼不可以呢?小朋友為什麼聽課的時候一定要待在一個平地上?他為什麼不能蹲在一個坡上聽課呢?所以這是一個漫遊的建築,一個漫遊的幼兒園。

 

總結一下,我們講了這麼多建築,都是在說如何能在建築裡面創造一些模稜兩可的空間。通過這些模稜兩可的空間,讓個人自己去發揮他的想像力。這個發揮就是他自由的一個體現。

 

所以我們的建築總是嘗試讓房子變得模糊一點,變得路徑更複雜一點,打破各種各樣的邊界,讓人們在遊走中找樂。

 

我們並不想傳播一種自由的種子,因為我相信自由的種子就在大家的心間,它只是需要土壤。而我們希望做出來的建築,就是讓自由發芽的土壤。

 

謝謝大家。

合作、宣傳、投稿

請加小編微信:soujianzhu2


關注微信公眾號搜建築」或微信號「sjz9999,回復對應的數字或關鍵詞,查看精品內容!

2018年全新回覆:

萬科回覆:1101或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10

龍湖回覆:1301或1302 1303

恆大回覆:1201

規範回覆:0901

車庫回覆:1001或 1002

高層辦公回覆:0101 或 0102 0103 0104 0105 0106

多層辦公回覆:0201 或 0202 0203 0204 0205

綜合體回覆:0301 或 0302 0303 0304 0305 0307

酒店回覆:0401 或 0402 0403 0404 0405

學校回覆:0501 或 0502 0503 0504 0505 0506 0507

售樓處回覆:0601或 0602

博物文化展覽館回覆:0701或 0702 0703 0704  0707

圖書館回覆:0801或 0802

每周戶型回覆:0001或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相關焦點

  • 建築立面:新理念不斷迭代,西安正在大換血!
    隨著住宅市場價格猛增長,人們對於建築外立面也變得越來越挑剔,建築外立面材料和立面審美,變成了一個比較大的課題。 其實,這個是比較符合現狀的,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我們在西安見到建築雖然樣式比較少,但立面變化是比較大的,例如蘇式建築(水泥刮毛)、家屬院建築、早期商品房(貼面磚、塗料)、現代的商品房(真石漆、石材、玻璃幕、一體板、PVC),我們會發現外立面的建築材料越來越新穎,人們已經不再滿足過去的羈絆。
  • VoTrongNghia的巴比倫酒店建築立面上設有空中花園
    近期涉及VoTrongNghia的巴比倫酒店建築立面上設有空中花園內容備受矚目,很多讀者對此也很有興趣,現在給大家羅列關於VoTrongNghia的巴比倫酒店建築立面上設有空中花園最新消息。在由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設計的越南海岸線上,植物圍繞著這個度假勝地的立面遍布垂直的混凝土百葉窗。
  • 建築立面設計不夠酷炫?不如換個角度來思考!
    嗨嘍大家好呀~TransAxis陪伴讀者粉絲朋友們度過了快兩年的歲月,大家對我們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一個會分享建築設計故事的媒體平臺
  • 智利五梁山海屋,以橫梁為立面的「野性」混凝土建築
    除了與地面的聯繫之外,我們還必須能夠通過提出創新的建築解決方案來解決技術問題,例如雨水管理或佔地率。方案包括創建一個大型公共區域,將建築和自然天井,內外部和中間空間混合在一起。這些空間全部位於由這五個混凝土梁形成的不連續覆蓋層下。橫梁由兩堵40米和25米長的牆支撐,在基地的兩側各有一面牆,形成了東西向,面向海山的空間,在視覺上與鄰居隔絕。梁就像是骨架,在建築中隨處可見。
  • 學建築設計這麼久,竟不知快題奧秘在這裡?「建築設計快題」
    建築考研中的快題設計一直都是重中之重,考生在準備的時候經常碰到的問題:「既想拿高分,又想要創意,既要穩紮穩打,又要精益求精,時間不夠怎麼辦?快題設計中到底需要注意的點是什麼?老師審快題設計又在意哪些細節呢?」今天小編帶你,一探快題設計的老師究竟是如何打分的?
  • 餐廳立面效果圖過程詳解
    先放一張最終成圖:這是課程設計小餐廳的主立面效果圖,因為自己的重度拖延症,導致本學期的四個課程設計全被集中在了最後一個月完成,這個小設計到出圖一共花了四天的時間(能順利完成,感謝福建工院的劉思佳同學幫我完成的建模工作,和西南交大李彥瑾師兄的技術支持)正文我認為可以從建築立面細節、環境和素材三個方面去優化效果圖質量
  • 米開朗基羅的建築設計美學
    雕塑家米開朗基羅的建築設計,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建築設計的創新性經典作品。米開朗基羅善用雕塑的手法來處理建築,對空間的理解也獨具眼光。他為佛羅倫斯的梅第奇宮設計的「跪窗」拱門式窗框直落地面,祭臺式的窗臺支撐著螺形窗架,創造性地將窗與門這兩種建築元素融合在一起。他設計的梅第奇禮拜堂的建築立面將砂巖與大理石兩種不同質感的材料混搭,彼此擁擠在一起,形成具有溫暖感、生命力的雕塑形態。
  • 「未來太空艙」—OMG建築事務所辦公室設計
    效果圖OMG建築事務所實景圖OMG建築事務所天空穿行,書寫未來OMG在設計中選取單色作為辦公室的主要色彩,從而清晰引導主要人行流線。同時在一個中性環境內調和不同功能區。光影作為設計的重要元素,在不同角度會給予空間別樣的視覺變化特徵。
  • 竹模清水混凝土,'享空間'文化中心 / 冶鑄建築+設計工坊
    正立面利用乾淨的大牆面延續都市的街道紋理,背立面則藉由剖面變化拉高室內空間,以大面開口框架借景小區花園。,正立面並選用臺灣南投原生竹為模版,澆灌出具有特殊竹節質感的清水竹模牆體,強化光影對建築表情的演繹。
  • 小型公共建築設計:南非Bosjes 教堂/案例
    設計:Steyn Studio 新教堂位於南非葡萄園內,建築面積430㎡。它以周邊山脈的輪廓為出發點,呼應 Western Cape 村莊的歷史古蹟 Cape Dutch 的三角牆。
  • 王潤政作品: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博物館/ 2017-2018年度建築設計獎...
    建築位於校園南北向主軸的重要節點位置,作為精神文明的教育基地,本案將建設成為校園的標誌性建築。同時作為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的啟動工程,其建築造型特色具有體現山東大學校園風貌的裡程碑意義。規劃總用地面積43302.43平方米,建築面積40800.87平方米,容積率0.96,綠地率45.5%,建築密度19.09%。
  • 建築結構丨中國大城市的地標建築,就該中國人來設計
    哈爾濱大劇院由馬巖松建築設計,結構設計單位為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劇院外形採用流線形飄帶造型。
  • 再生 – 蘇州自在春曉 / 上海日清建築設計
    為了保證每根橫縱梁的高度一致,建築高度也採用了4.2m高。每個平面網格變成了一個個立體的模塊。每個模塊被拆解成三類構件:結構構件(梁和柱)、 維護構件(門、窗、外牆板)、底板和屋頂。所有的梁柱的交接均採用鉚接方式便於拆卸和安裝。景觀場地和裝置的布置延續建築4.2m*4.2m的模數,與建築的立面和平面取得統一。
  • 合能地產聯合上海柏濤 開啟渝玥府立面現代美學
    著名建築大師、城市規劃家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築》第二版序言中寫道:建築應該是時代的鏡子。在城市不斷更新迭變的發展進程中,建築承擔著記錄一片土地的時代人文風貌與審美內涵的歷史使命。立面作為現代建築的「顏」,在人文精神的傳承和美學的功能分配上佔據著不能替代的重要位置。
  • 百年老城的新生-天津萬科廣場@人民公園/獨特視野建築設計
    立面策略 從五大道老房子肌理中提取小尺度建築元素插入原建築,打破原有單調封閉立面。嵌入立面的小盒子創造出面向城市新的表情和姿態,創造出更宜人的街道尺度,也暗示出了內部空間的存在。 ▼改造前建築立面 UV
  • 中學建築設計說明
    一、中學建築設計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房屋建築部分(2013年版)》 《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50352-2005 《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規範》 GBJ50099-2011
  • 旅遊+小型公共建築設計:越南O2咖啡店/案例
    設計:MW archstudio 因此,設計團隊保留了項目與本土元素以及建築所在區域文脈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同時與未來發展的選擇方向保持一致。越南是熱帶季風氣候國家,而根據順化市地理特徵,它有著夏暑冬寒、長時間降雨的嚴酷氣候。
  • 13級建築班公共建築(二)——劇場設計結課作品展
    我們建築靈感來源於「流動的水」建築形態像海面掀起的一波浪花。彎曲起伏具有柔美弧度的屋頂仿佛置身於海洋,處處體現生命的動感和大自然的韻律。課程感悟:我們希望我們設計的建築不單單只是一個空間一個場所,我們更希望我們的設計可以影響以及改變大家的生活態度以及生活方式。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每周看一場話劇能變成不少年輕人的習慣。
  • 安藤忠雄如何用幾何構成詮釋建築藝術—— 上海保利大劇院建築設計
    劇院能滿足舞劇、歌劇、話劇、交響音樂會、戲曲及綜藝匯演等演出使用要求,其建聲效果達到建築聲學和舞臺設備功能配置的國內頂級水準。通過這樣的設計,在結構合理性和經濟性考慮上得到的系統構成中可能創造出意想之外的各種奇特空間。各個圓筒通過不同的角度將周圍的風景切入。傾斜的被切斷的圓筒形成橢圓形的斷面,在建築中看到的風景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輪廓。
  • 來野·莫幹山民宿/杭州時上建築空間設計事務所
    由於原本空間的局限性,設計師沈墨和張建勇分析規劃後,決定將整體建築拆除,重新構造了一個新的現代化建築。對「水中的一顆樹」的概念進行了詮釋與重組,讓建築像樹一樣自由生長,充滿生命力,以此來回應莫幹山美麗的風景。材質的選擇與穿插構造的處理方式,建築在環境中變得純粹又孑然獨立,消除了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