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到海外,饒平如爺爺的故事為何這麼吸引人?

2020-12-20 新京報

採寫|張暢

饒平如,(1922年-2020年4月4日),他參加過抗戰,後做過編輯、美編。在老伴毛美棠去世後,饒平如每天筆耕不輟,用繪畫和文字記述他與美棠從初識到相處的時光,取名為《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2020年4月4日9時,饒平如先生在上海瑞金醫院去世,享年99歲。

「……親愛的朋友,收到你的來信,我處於完全的震驚狀態!這是我在我的電子郵箱中曾經收到過的最美的東西了!……我們將會把這些了不起的回覆當成畫作或說是藝術品來收藏的。」

寫下這些的是一位西班牙的編輯Claudia,2018年3月,西班牙版本《平如美棠》出版,當地媒體給遠在中國的作者饒平如發來一份採訪提綱,然後收到了老人用全英文手寫完成的採訪回復。

《平如美棠》中文版的責編的陰牧雲看到回復後,把這些發在了微博,她說,饒平如寫下的這些信件和中文《平如美棠》包含著同樣的東西——誠摯、坦率、溫暖,還有他的智慧——那種智慧沒有一丁點兒世故的東西,像個孩子一般迷人。

是的,用畫講述了自己與亡妻毛美棠一生的《平如美棠》,自七年前出版以來,正是因為其中的誠摯、溫暖、赤子之心和相濡以沫、矢志不渝的愛情,被幾十萬人閱讀和傳誦。

《平如美棠》是新京報書評周刊2013年度致敬好書,當時我們說,致敬它,是致敬普通人。七年過去,這個仍在繼續的故事又一次告訴我們——普通人生活中的美和愛,能超越國界和語言的藩籬,散發恆久的動人力量。

「舉行婚禮後,美棠與我在禮堂門口合影(1948年)」

故事的開始

2008年3月19日,美棠病逝,時年87歲的饒平如無以遣懷,遂將妻子的照片、書信、用畫筆畫下的生活點滴足足集了近30本畫冊,他給這些畫冊起了名字——《我倆的故事》,扉頁上是他寫的詞句:「同生死,共患難,以沫相濡,天若有情天亦老;三載隔幽冥,絕音問,愁腸寸斷,相思始覺海非深。」

這些畫作被孫女拍下傳到網上,引起了中央電視臺記者柴靜的關注。採訪過後,柴靜在博客上發表了《赤白乾淨的骨頭》,記錄了採訪的片段。柴靜問:「您已經九十歲了。難道這麼長時間,沒有把這個東西磨平了,磨淡了?」饒平如答:「磨平?怎麼講能磨平呢?愛這個世界可以是很久的,這個是永遠的事情。」

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分部,編輯陰牧雲從網上讀到了柴靜的這篇採訪手記,「內心震動不已」。編輯的直覺告訴她,這是一個「百年難遇的出版材料」:「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畫稿和文字,它完全是自然生長出來的,就像是土地裡的種子、大山裡的天然玉石。很多人創作的時候,都想著給人閱讀、傳播,想讓人知道,會考慮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時代風尚、審美趣味等等。可他在做這件事的時候,除了家裡的後輩,沒有想過給別的人看,是自然單純的。」她當即給上海分部的領導打電話講了這個故事,領導聽後,只說了兩個——「拿下」。

當時,老人家的故事已在網上流傳開,經過媒體的報導傳播,幾家出版社都希望爭取到出版權,在新聞事件熱度沒過去之前從速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卻選擇了另一種方式——「慢」:「這本書講的是饒爺爺與妻子一生的悲歡離合故事,但畫作大多色彩明豔,文字淡泊寧靜,情感基調歡喜多於悲傷,是為懷念之作,所以我們也希望在書中呈現出同樣的感覺;考慮到現有材料雖然很豐富,但跟著故事線索走的話仍有空白點和結構不平衡的地方,所以此書操作宜『慢』,並由出版社做前期介入,與作者家人共同整理並補全所有素材。」

從2012年7月到次年5月,書稿在編輯與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慢慢生長,枝繁葉茂,只待開花結果。就在這時,南京書衣坊工作室的設計總監朱贏椿接連收到四封電子郵件,介紹《我倆的故事》這本尚在完成中的小書,他很快回復了:請來南京詳談。在南京書衣坊,朱贏椿建議,「平如美棠」四字既是書中人物的原名,又是極美且普通的中國人名字,這四字與內容相合,做設計時字形也兼具美感,不妨用做書名如何?大家都說好,此書的名字就這樣定了下來。

「要做這樣一本書,你是不可能不去認識作者的。見人如見字,見字如見人。」朱贏椿向陰牧雲提議。於是從南京到上海,他們一同到饒平如家中拜訪。在上海那間不大的客廳裡,一群編輯和設計者們,為一本書初次團聚,一邊吃著饒家三伯買來的小籠生煎包,一邊熱烈地聊著,敲定了書的基本形態——從千頭萬緒的故事中拎出一條愛情線;無論是開本、用紙、擁塞都是為了營造「溫暖、厚重而樸實」的整體效果;圖片不做特殊處理,讀者甚至能從插圖上看到老爺爺用鉛筆打草稿的痕跡。一本自然生長出來的書,就這樣自然地成熟,與讀者見面了。

《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2013年版

故事為何感人?

一本貌不驚人的《平如美棠》,經過編輯和設計師的共同努力,終於擺上了書店的書架,走入了讀者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這是饒平如老人一生的故事,是一個本不想打仗的兵,為平息「國恨家難」身赴抗日戰場,僥倖存活的故事;是一對中國普通的夫妻在六十年裡歷盡坎坷,命運不斷被改寫,卻始終執手愛情的故事;是一個關於相守和錯過的故事,年輕時捲入時代的洪流,被迫分離,老了終得以相守,一方卻失了記憶。老病相催,美棠最終離開人世,平如卻因無力抵擋思念,一筆筆畫下、寫下他倆的故事。他將她的骨灰放在床頭,要她等他一起,入土。在他的講述下,他倆的故事一次次讓讀者落淚,讓觀眾動容。

讀者們感慨於一個個微小卻動人的細節——被日軍的槍彈壓得趴在山坡上的饒平如,仰面看到的,卻是青山之巔,藍天之上,白雲飄然而過。在安徽勞改時,他用獨輪車運土修壩,他把英語單詞和對話的字條放在草帽裡,邊推著二三百斤的土,邊在心裡默背,明知沒用,也不想讓生命這麼消磨過去。22年的勞改,美棠一人帶著孩子,生活艱澀,為補貼家用,就找臨時工的活做,背五十斤一包的水泥;美棠過世後,平如常去上海自然博物館門口坐坐,「這個臺階裡面,我也不知道哪一塊是她抬的水泥」。

讀到這些片段的讀者,無不為之慨嘆,落淚。在給銷售渠道講書時,儘管早已熟稔這些故事,陰牧雲和她的同事們有時還是會忍不住淚目:「他的一生是平凡和傳奇交織在一起的,他對於人生的種種偶然性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他對於這些,太知道了,太了解了。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經歷失意的時刻,經歷過刻骨的絕望,經歷過要不要放棄的掙扎。饒爺爺也是一樣,但是他沒有放棄那些美好的事物。這不是簡單的雞湯式的故事,而是你知道,人就是這樣生活的。」

七年過去,《平如美棠》加印了十幾版,印數達20餘萬冊,被上百家媒體的報導,獲得了包括《新京報》2013年度好書、《南方都市報》2013年度裝幀設計獎、新浪中國好書榜2013年度最感動圖書、鳳凰讀書2013年度典藏書等在內的數十個書籍獎項。饒平如既感動也困惑:為什麼這麼多讀者喜愛這本「年代久遠」的書呢?他用「木偶奇遇記」來形容自己的心情:自己就是那個「天生木訥,不善交際」的小木偶,來到這世上走了一遭,和不同的人相遇相知,心滿意足。

採訪爭相而至。原本冷清的家中多了陌生人的身影,他們當中有記者,有出版商,有慕名前來的讀者。饒平如會和每個前來採訪的人合影留念,贈書籤名,然後記錄下這一切。他不在意媒體上發表了什麼,也不在意有多少人認識他,他在意的是「與人的溝通」,是「別人的理解」。

饒平如爺爺與法國瑟伊出版社社長。

儘管饒平如晚年聽力下降了,但他依然保持著對世界的好奇,讓每個登門的來客講他們感興趣的事。雖然嗓子沙啞了,但仍不吝嗇放聲大笑。給來訪者展示什麼物件,他會飛速跨過家裡錯層的兩級樓梯,一個轉彎就不見了。他常用孩子般的語氣對他的貓咪說:不要對大家不友好喲。生怕它抓撓大家。

饒平如一直沒學會說「不」。無論受邀參加什麼節目或活動,他都欣然答應,然後穿一身得體的衣服出場。在「一席」上,他沒有坐在主辦方事先布置好的沙發上,而是站在舞臺中間,一講就是30多分鐘,講和美棠之間的點點滴滴,講人生的美好與缺憾。發言結束後,他90度鞠躬,雙手遞交了話筒。

「Rao的故事」

2015年10月,《平如美棠》被帶進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書展前,《平如美棠》面臨著一項難題:如何將原作文字中帶有古香古色韻味的溫潤敦厚的氣息,傳達給西方的讀者呢?版權代理公司博達公司臺北部門的Annie,特邀請一對夫妻共同翻譯了這本書的英文宣傳頁,這對夫妻中先生是加拿大人,太太是華人,既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也保證了英文語義的準確傳達。

在法蘭克福書展現場,義大利出版社Bompiani發來報價,他們的作者名單包括《玫瑰知名》的作者安伯託·艾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作者保羅·柯艾略等。後來又陸續收到來自西班牙、法國、荷蘭、韓國的報價。另外,美國出版方發來郵件:

「我們的生產和設計團隊擁有數十年的經驗並曾做出最美的圖書。我曾帶過一本《平如美棠》中國版的樣書給我們生產團隊的負責人安迪·修斯,他特別崇拜這本書的工藝,甚至用放大鏡去仔細查看紙張和油墨——我們將盡力使英文版同樣不凡。現在我還不想給出更多細節,但是我們很可能會採用和中國版相同的尺寸,考慮到英語市場,我們選擇首先以精裝書形式出版。另外我們考慮的是製作一本有著高生產價值的圖書——結果可能是驚人的!總之,對於出版Rao的故事的前景,我無比期待,在全球範圍內與PRH合作也將使得我們可以用英語真正推出這個故事並產生更大影響力。請讓您在中國的同事們放心,我們保證將為此書投入活力、創造力、專業知識並懷抱尊重去出版Rao的故事。」

為向各國出版社說明圖書中的人物關係,饒平如專門繪製了家族譜系說明。

就這樣,Rao和他的故事跨越了國界。法國《觀點》周刊這樣寫道:「當我們的主人公,一位生於二十世紀中國的普通人,在耄耋之年拿起他的畫筆講述一段偉大的愛情故事時,中國現代史鮮為人知的一面突然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完成這項壯舉的就是饒平如先生,在深愛的妻子離世已近十年後,他對她的愛情依然堅貞不渝,《我倆的故事》記錄了他們六十二年的愛情史詩,也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當被邀請給法國青年寫幾句話。饒平如提起筆,在紙上寫下:

人生苦短,青春難再。莫負初衷,相敬相愛。凡事包容,凡事期待。凡事相信,凡事忍耐。白頭到老,幸福愉快。地久天長,真情永在。

《平如美棠》西班牙版

到2018年3月19日,故事的主角毛美棠已過世12年,饒平如老先生如今也已仙去。他們的故事卻有了更多的版本:義大利語、法語、英語、西班牙語、荷蘭語、韓語……《平如美棠》的故事還在繼續。

而在上海的家中,饒平如生前依然會彈起90歲那年買來的鋼琴,唱著《送別》《友誼地久天長》等妻子美棠最愛的歌。在「一席」的講壇上,他吹起了口琴,曲調歡快,如春天裡的一頭小鹿,在眾人的掌聲中跳躍。那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了,親友聚會或茶餘飯後,美棠會把報紙捲成圓筒,平如則吹起口琴,一唱一和地來上一首《花好月圓》。

七年前,在老庭院中央,饒平如曾和兒子種下一棵海棠樹苗,如今已生出枝椏。這是他記住她的方式。

《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作者:饒平如,版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貝貝特,2017年10月

作者|張暢;

編輯|張婷。

相關焦點

  • 他的作品被翻譯成6國文字,「饒平如」式愛情看哭讀者
    這樣的結果就連書的作者饒平如也沒想到。01有些人,只一眼就確定了今生1922年,饒平如出生在江西南城,因為爺爺是清朝的三品官員,所以到父親這代,依舊是大戶人家,在他11歲的時候,遇到了父親的好朋友女兒來家玩,她就是毛美棠。
  • 98歲饒平如在滬病逝,《平如美棠》情深似海,天上重聚
    2013年出版的《我倆的故事:平如美棠》曾感動無數國人。2020年4月4日上午,這本書的作者、主人公饒平如老先生在上海瑞金醫院病逝,享年98歲。這個清明,平如、美棠,終於天上團聚。老人的孫女說,爺爺上周一因膽囊疾病入院,直到入院前的每一天都是安寧的日常生活。
  • 饒平如去世了,平如美棠的愛情故事仍在世間...
    饒平如說,所謂「浪漫」,那只是年輕人的事,人到老年,在經過成熟、滄桑、見識、自由(指時間)等階段之後,還是希望夫妻二人相守到白頭,安靜地享受晚年幸福,這是人類的天性…… 以下是記者對饒平如生前的一次採訪。在老先生去世之際,重溫他對愛的闡釋。
  • 平如美棠天上團聚!《我倆的故事:平如美棠》作者饒平如去世
    2013年出版的《我倆的故事:平如美棠》曾感動了無數人。4月4日上午,這本書的作者、主人公饒平如老先生在上海瑞金醫院病逝,享年98歲。平如、美棠,終於天上團聚。■年輕時的饒平如和毛美棠1922年出生的饒平如,原本只是住在魔都的一位普通的退休老人。他是黃埔軍校第18期畢業生。
  • 《平如美棠》編輯親述:7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忘不掉
    原創 陰牧雲 出版人雜誌饒平如(1922-2020)編者按:2008年,饒平如87歲,妻子毛美棠去世。此後有半年時間,饒老先生無以遣懷,每日睡前醒後,都是難過。於是,他決定畫下他倆的故事,便有了《平如美棠》這本書。
  • 饒平糕仔——珍藏兒時的記憶
    適逢中秋,回老家饒平,買了饒平特產「饒平糕仔」,回家後,泡上一壺單樅茶,咬了一口「饒平糕仔」,往事,如同電影,湧上心頭。很多年前,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中秋節前,母親便張羅碾糯米粉、熬糖漿、炒花生、打花生粉,準備印製「饒平糕仔」,在糕仔未印製之前,糯米粉香味,炒花生香味、糖漿香味,可以完全摧垮你的意志力,實在憋不住的時候,會趁母親不注意的時候
  • 饒平舉辦首屆文化旅遊節,逛「廟會」好吃又好玩!
    文化旅遊節以「廟會」為概念,匯聚「展覽+演出+夜市+遊園+美食+非遺文化+文玩精品+旅遊推介」的活動內容,旨在打造文化氛圍濃厚、互動形式多樣、參與感強烈,集學、玩、樂、吃、購於一體的多元體驗空間,用文化內涵重塑節日的儀式感,全方位、多層次地創意展示、推介饒平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和城市形象,為饒平旅遊產業快速和跨越式發展搭建基礎平臺。燈謎展區吸引了大量遊客。
  • 《平如美棠》作者饒平如去世,他和愛妻終於在天國相見了
    :平如美棠》作者饒平如老先生去世。今天我們不講道理,講故事。而且是愛情故事。這個故事,讓我知道——「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愛情故事的男主角,饒平如,今年 99 歲。4 年裡,他畫的 300 多幅畫,被整理成一本書《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
  • 《平如美棠》作者饒平如去世享年99歲 孫女:喪事一切從簡
    99歲抗戰老兵、《平如美棠》作者饒平如3月底因膽囊疾病入院,住院後突發多器官衰竭,於4月4日上午9時在上海某醫院去世,享年99歲。  隨後,喻恩泰曬出與饒平如先生的合影悼念,他發文寫道:「愛您,想念您,我會保留那些家鄉往事,不讓它們成為秘密。」
  • 相思始覺海非深,平如美棠終重逢
    ——饒平如《平如美棠》」「為平如美棠的愛情感動落淚,老先生走好。」饒平如不是專業的作家,也不是畫家,他只是一個在妻子因病去世後,堅持一筆一畫記錄下他倆人生的有情人。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為排遣思念妻子毛美棠之苦所畫下《平如美棠》,曾感動無數人,被評選為2013年「中國最美的書」,也譯成多國語言廣泛傳播。
  • 韓版《花樣爺爺》回歸,國內日漸式微的旅行真人秀的出路又在哪?
    這是時隔三年後,羅英石PD經典旅行系列綜藝的再回歸,不少網友表示會熱情支持這檔老牌節目,一方面是因為節目本身好看,記錄了爺爺們在海外旅行過程中的歡笑與感動,當然也有被「挑夫」李瑞鎮的個人魅力所吸引折服。
  • 被曝:饒平"彭伯頓",因搞事情!剛上千人到店,現場.....
    從這份顏值,就很吸引人了,滿滿一大份, 外皮很酥脆,肉感鮮美,搭配醬汁 簡直了,再吃一口,再吃一口,根本停不下來啊!醬汁有番茄、鵝肝、黑椒、香蒜汁4種口味,滿足你味蕾的各種好奇。料這麼足的嗎???南瓜裹著雞柳,一個個鮮嫩多汁,蔬菜粒滿滿的, 芝士下面一粒一粒飽滿的米飯,滿足整個味蕾,一大口滿滿的滿足, 看到這個真的控制不了自己想減肥的心。
  • 《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我們所羨慕的愛情,都在平凡夫妻身上
    這句話是出自《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這本書,讓我深受感悟。這本書的作者是饒平如老先生,主要講述了饒老先生和妻子毛美棠相愛相伴了半個多世紀,當妻子毛美棠永遠離開後,饒平如老先生就畫下了關於他和妻子的故事,留下了她和他們的最美好的回憶。
  • 潮州饒平有病牛被賤賣到官塘?官方回應來了
    6月19日,潮州市農業農村局通報《關於網傳「饒平有病牛被賤賣到官塘」核實情況說明》,通報全文如下:2020年6月19日,潮州市網傳「饒平有病牛被賤賣到官塘」消息。潮州市農業農村局知悉後,第一時間組織湘橋區、饒平縣農業農村部門對該情況開展追蹤調查,並啟動排查防控措施,現將情況說明如下:一、6月19日下午,湘橋區農業農村局、湘橋區動監所、官塘鎮政府立即對官塘鎮現有1家肉牛養殖場和4家肉牛屠宰場進行現場檢查,現有存欄肉牛狀態正常,未發現網傳病牛狀態,也沒發現在饒平引進肉牛的情況。檢查的養殖場具備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屠宰場存欄肉牛動物檢疫合格證齊全。
  • 「小灣」融「大灣」 開創饒平 改革發展新局面
    近日,饒平縣委書記陳躍慶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饒平將進一步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實現「小灣」融「大灣」,努力開創新時代饒平改革發展新局面,為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作出饒平貢獻。陳躍慶: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親自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饒平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總書記視察廣東第一站就到了潮州古城,潮州幹部群眾歡欣鼓舞、倍感振奮。
  • 《如懿傳》登陸海外電視臺,播出方式很震撼,片方卻不願宣傳
    在2018年的8月,《如懿傳》震撼開播,當年播放量超過150億,碾壓了同期許多劇集。更難得的是,時隔兩年《如懿傳》都熱度不減,不僅有網友模仿劇中的情節自製視頻,在社交平臺上自娛自樂,吸引不少人圍觀;還有許多海外電視臺引進轉播。
  • 錢雁秋被稱為「鬼才」導演,他導演的多部電視劇,為何這麼吸引人
    而且故事情節很吸引人,讓人看了有時感到出人意料。梁冠華出演的狄仁傑很好,而說到張子健,就會讓人想到他出演的李元芳。而且在這部劇裡,狄仁傑的說了一句話。可以說相當的經典,就是「元芳,你怎麼看」,這句話算是火遍了大江南北。
  • 上全球熱搜、登海外雜誌報刊,為什麼肖戰在海外比國內更受歡迎?
    肖戰在國內已經沉寂了幾個月的時間,但是他的熱度卻並沒有下降,喜歡和支持他的人也越來越多!隨著肖戰主演電視劇《陳情令》、電影《誅仙》的對外輸出,肖戰在海外也積累了不少的唯愛粉。偶像不分國界,好的作品更應該被更多的人看到,溫柔善良的人更值得被世界溫柔以待!
  • 從國內到海外,社交電商下一站該怎麼走?
    而社區內容營銷模式則是聚焦某個垂直領域,比如護膚、穿搭、母嬰等,通過構建內容社區氛圍激發用戶自發產生內容,進行內容運營,帶動更多消費者產生購物需求,這群人因同類的生活方式決策而產生弱社交連接。這類以小紅書、寶寶樹為代表。 以小紅書來說,平臺分為社區和商城兩大主要版塊,分別提供UGC內容分享和跨境商品購買。它最初採用的是購物指南的內容分享方式,成功吸引了首批種子用戶。
  • 潮州饒平縣黃岡鎮丁未路修舊如舊,將打造成饒平「網紅街」
    饒平縣黃岡鎮丁未路,因其歷史價值和騎樓風光而聞名,但歲月衝刷丁未路的完整性遭到破壞為保護歷史文化,近期饒平縣啟動丁未路舊街區改造項目建設,將丁未路打造成饒平的「網紅街」今年5月份,丁未路開始分段封閉式施工。雖然禁行給沿路鋪戶和居民帶來影響,但大家都積極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