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播出的第二期節目,一支被疑是官方旅遊局派來的「託兒」的樂隊引起大家的關注——來自西安的樂隊黑撒樂隊。
節目中黑撒樂隊以一曲《陝西美食》亮相,正如歌名所說,歌中唱的都是岐山擀麵皮、臘汁肉夾饃、牛羊肉泡饃、油潑麵、蒜沾面、biangbiang面……一幅西安美食地圖在音樂中緩緩呈現,有觀眾說這既像《舌尖上的中國-西安篇》的片尾曲,又像是西安旅遊宣傳片的背景音樂,這個名叫黑撒的樂隊越發引來眾人的關注。
2019年6月6日,黑撒樂隊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專訪。最開始黑撒用方言寫歌唱歌,並沒有想過一定要肩負什麼樣的文化重任,更多是一種興趣,一種探索的快樂。用方言將西安文化傳播到全國各地,用歌聲來傳遞、推廣西安文化成為無心插柳的一件事,隨著樂隊逐漸受到更多關注和喜歡,他們也更樂於在作品裡,呈現給大家一個他們眼中的三秦大地。
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但西安擁有的可不僅僅只是傲人的歷史底蘊。在音樂版圖上,西安同樣實力不凡。從這座古城走出的著名音樂人也不在少數——比如「魔巖三傑」之一的張楚,還有冷峻的鄭鈞、以及「搖滾詩人」許巍等。但如今提起西安,擔當音樂名片的非這個樂隊莫屬,那就是「黑撒樂隊」。一支唱著西安方言,曲風時尚,極具本土特色和現實深度的樂隊。
「黑撒」二字,極有底蘊,源自西北戲曲「秦腔」的黑臉之說。在陝西方言裡,「撒」的意思就是「頭」,黑撒樂隊的英文「Black Head」即對應此意。
黑撒樂隊的主要成員都並非音樂科班出身,主唱曹石是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玩音樂只是其業餘愛好,但就是他寫出了黑撒樂隊最經典的一系列歌曲。
黑撒樂隊早期只有曹石和王大治,後來又加入三人,形成迄今的5人陣容。樂隊包攬了所有歌曲的詞曲創作、編曲、樂器演奏、錄音縮混等全部工作,是完全意義上的純原創。
在試發了幾張單曲後,2007年黑撒樂隊正式發行了第一張專輯《起得比雞還早》。正如其名,在外界看來,這是一張極其個性和搞笑的專輯,尤其是充滿逗趣的說唱曲風,讓人捧腹不禁。
其實最開始黑撒用方言寫歌唱歌,並沒有想過一定要肩負什麼樣的文化重任,更多是一種興趣,一種探索的快樂。除了西安美食,他們還用歌聲訴說著關於這座城市的一切,比如他們寫西安的女孩,還有西安人的生活。
「我們的歌大多是在唱自己身邊的生活和故事,用本地方言來寫來唱,會有更好的代入感,同時因為真實,所以寫起來也更自然。」
在參加《樂隊的夏天》節目伊始,黑撒就思考過,其實最大的目的是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表演,讓更多人通過節目知道黑撒,聽到黑撒,當然如果大家聽完後會喜歡上黑撒的歌,那當然就更好了。
在節目播出後,黑撒圈了不少粉,但他們依然繼續他們一直以來在做的事,那就是創作、排練、演出,心態平和,保持快樂。
黑撒說,他們還會繼續寫陝西方言的歌,「靈感未必能始終如一,但我們會努力在生活中挖掘有趣的點子並變成黑撒的歌曲。相比起傳統的音樂創作,我們對於方言歌曲的寫作,更加得心應手,也更懂得如何獨闢蹊徑。」
作為陝西人,尤其是大多數在外漂泊的陝西人,極其慶幸陝西能擁有這樣一支令人自豪的樂隊,他們揚言要把「老祖宗秦始皇的口音發揚光大!」以前我也試過拿陝西話唱歌,但總被拐到普通話上去了,黑撒樂隊讓無數和我一樣的陝西人意識到,陝西話是多麼酷的語言。
版權:均來自網絡